《TO》導讀:台灣到底缺不缺軟體人才?台灣教育部宣布,確定在 107 年將「寫程式」列入國中必修課,部長吳思華說,希望提升學生運算思維的能力。此番政策其實具有相當正面意義,代表政府開始注意軟體業人才需求與培育。但是,教育體系要如何培養出業界所需要的人才?當程式教育實施後,又會對於現今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才是目前大眾該思考的。
在美國,哈佛開發出一款教小朋友寫程式的機器人,從五歲開始培養成為工程師,學圖型化操作,甚至寫 Java 腳本。這跟台灣目前倡導基礎教育只要交邏輯思考判斷,寫程式能力未來再培養的思維又有哪些異同?
哈佛近日展示了一款由哈佛 Wyss 研究所研製的代碼教學機器人Root,這個六邊形、巴掌大的小機器人能夠將孩子們為其編寫的代碼用畫圖的形式展現出來,並能夠根據學習階段提供從圖形化操作到編寫 Java 腳本的學習路徑。哈佛希望通過這種寓教於樂、實際操練的方式讓每一個孩子從 5 歲開始就能被培養成為一個中級工程師。
- 我們生活在訊息時代,學校卻不教孩子程式
哈佛的這個野心聽起來令人震驚,卻很符合當前美國大力提高未成年人計算機教學水平的熱潮。「我們生活在訊息時代,學校卻不教孩子程式。」 研製 Root 的項目組負責人 Dubrovsky 說。在美國,K12 階段只有四分之一的學校提供計算機教育,美國 50 個州中還有 22 個沒有在高中畢業要求中加入關於計算機課程的規定。
這種現狀似乎使美國人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緊迫感。調查顯示每 10 個美國家長中有 9 個希望他們孩子的學校能開設計算機課程。
這種強需求使美國 K12 程式教育熱潮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早在 2014 年就有媒體報導,當年 9 個州將程式課設為必修;由 Code.org 發起的「程式一小時」 活動場場火爆;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給 Code.org 投資上千萬美元;教育組織紛紛開發針對性的程式課程等。
這股熱潮持續至今,並受到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 1 月下旬,歐巴馬總統的 Computer Science for All 項目在白宮宣布啟動,該項目將由美國教育部主導,在未來 3 年內分配 40 億美元給各州,用於進一步普及計算機科學教育。
上週三Oracle宣布加入 Computer Science for All 項目,並承諾在未來 18 個月內捐贈 2 億美元且提供技術支持。Oracle 還在其聲明文章中製作了一份名為「為什麼學生需要學習程式」的訊息圖表。
4 月 18 日,美國印第安納州官方媒體網站發布新聞,將計算機科學首次納入該州中小學校的教學要求。
- 考試不考、學校不教;考試考了,也不是好事
反觀中國,雖然 K12 教育領域非常火爆,吸引了大量資本投入,如 3 月三好網完成 7500 萬元 PreA 輪融資、掌門 1 對 1 獲得 B 輪融資,4 月鸚鵡螺雲課堂獲 2400 萬 A 輪融資等。但均仍以九門必修課培優為主。而中小學雖都早早開辦有微機課,也從未作為過需要考試的科目,多數流於形式,常常被「主課」侵占。即使能夠保持正常上課,課程內容也絕大多數局限於簡單軟體的使用,不會有系統的程式教學。
面向大眾的在線教育中程式課倒又成為主流,包括慕課網、網易云課堂、極客學院、騰訊課堂、我要自學網等,都以程式課及計算機相關技術課程作為主要內容。但這些網站大多並未有向 K12 教育發展的戰略意圖,也未見有針對 K12 年齡層用戶推出的產品和服務。
在 K12 程式教育這個領域,與美國的熱火朝天不同,國內仍是風平浪靜。
但由於中國向來不重視技能教育,升學考試的壓力又過於沉重,家長們對考試不考的程式興趣不大,因此國內 K12 教育仍以應試為主、才藝為輔,社會並未形成對程式教育的普遍認同,也幾乎聽不到呼籲開展 K12 程式教育的呼聲。政府方面,雖然國家近年來對互聯網人才培養投入很大,但主要集中在高校等成人教育,一直以來並不大關注中小學校的計算機課程,教育部也沒有流露過將計算機課納入升學考試範圍的意圖。
總的來說,K12 程式教育雖然還是一片藍海,但也尚未起風。
(本文獲36Kr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別管學寫程式難不難了!學程式不會保障飯碗,更不會創造工作機會
全球吹起 Coding 瘋》教育部推國中必修程式教育,會對台灣產生什麼影響?
跟上全球程式教育風潮,107 學年起程式設計列為國高中必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