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如果有在追財經新聞的話,是否被三天兩頭的 Apply Pay(蘋果行動支付)到底要不要登台消息搞的心神不寧?原預訂在 4 月底登台上線的 Apple Pay 因受限於個資外洩、跨國交易效率、稅捐單位無法核對交易明細、銀行服務成本高和不利國內相關產業等五大疑慮,仍卡在金管會和央行這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尷尬階段,但早在今年 2 月 Appley Pay 就已經在中國正式上線,比起美國或台灣,中國北京在行動電子商務的市場上的發展速度,美國和台灣行動支付現階段可說是望塵莫及。
- 在北京,美國記者連買煎餅都可以用手機付錢
美國記者 Will Ripley 就實地走訪北京,體驗不帶錢包或任何信用卡,僅靠一支手機究竟是否能成功在北京趴趴走?Will Ripley 首先就以早餐開啟元氣的一天,他在中國最受歡迎的街頭早餐煎餅小舖點了份煎餅,小店有辦法使用行動支付嗎?Will Ripley 發現煎餅小舖的窗上附有行動支付使用的 QR Code,簡單輸入密碼,花不上幾秒就完成支付一份煎餅所需的 6 元人民幣 (相當於 93 塊美元), Will Ripley 才剛開始試驗就發現連小店也可以行動支付!看來這一整天下來應該可以「衣食無憂」了吧?
Will Ripley 接著試驗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咖非師直街掃描 CNN 新聞助理沈璐 (Shen Lu) 手機上的 QR Code 付費,沈璐喝咖啡之於再度拿起手機支付他的水費、房租,同樣不需幾秒,沈璐就可以快速在相互連結的帳戶上轉移金錢,Will Ripley 發現比起在美國生活時,多數使用的都是信用卡或金融卡,或是網上支付,中國方便又普及的行動支付的確讓人感受到這泱泱大國在行動電子商務上的發展威力。
- 中國沒人在用信用卡,直接跳到手機支付時代
Will Ripley 於是拜會中國新型支付應用的邁生活 (Milelife) 共同創辦人顧宇 (Gu Yu),一窺行動支付在中國的發展狀況,Will Ripley 用手機呼叫計程車與顧宇會面,計程車費同樣使用行動支付付款,替拼車費用省下一筆小錢,顧客不但可以預定多個計程車站點程車,還可以下車後使用行動支付分攤費用,顧宇表示:「住在城市的多數中國人現在反而不辦信用卡,更傾向於使用手機支付,我稱這現象為後發優勢,原因在於中國其實並沒有一個真正利潤豐厚的信用卡體系,所以中國人直接就跳過信用卡階段,直接進入行動支付的時代。」
- 中國大城市行動支付普及率之高,將近 100%滲透率你說恐不恐怖?
在中國,多數民眾已經養成使用行動支付的習慣,最負盛名的就是由中國阿里巴巴推出的支付寶錢包和由騰訊公司開發的中國電子商務句擎微信 (WeChat) ,中國已經有將近數億人在使用,就以微信為例,微信不只是通訊應用程式,還包含了微信支付、微信紅包、公眾號等功能,其在中國一線城市就達到 93% 的滲透率,二線城市滲透率也將近 69%,活躍度之高幾乎已經覆蓋中國 90% 以上的手機。
換言之,幾乎在每家實體店家消費的顧客有 9 成就在使用微信支付,微信的普及甚至能拓展到串連實體店家、金流、網路用戶的開放平台,包辦生活各種支出所需。
從路邊小攤販到大型連鎖超商,行動支付幾乎已內化為生活消費的一部分,根據研究機構 eMarket 估計,中國的行動端型售額在 2015 年就增長 85%,大約達到 3340 億美元,這個數字可說是美國市場的四倍之多。
能吸引眾多廠商願意加入行動支付的原因在於:
店家可以追蹤客戶消費習慣
顧客除不用再攜帶笨重的錢包
可透過電子帳單追蹤支出和收入
- 所有消費行為都被記錄,難道沒有資安、隱私問題嗎?
但行動支付在中國並非沒有缺點,受限於中國政府嚴格審查社群媒體應用程式的政策,行動商務也受到影響,邁生活 (Milelife) 共同創辦人顧宇 (Gu Yu) 表示:「大部分市民其實並不擔心他們的活動或消費會遭到監視,但的確有許多人權人士對這類問題有相當大的隱憂。」
中國行動支付市場下一步是要鎖定中國大城市以外的地區,目前行動支付在一線二線的城市普及率較高,在鄉村地區主要還是使用現金支付,儘管現階段中國經濟正緩慢成長,但中國這數億人口的大市場還尚未完全開發,此將提供行動支付商更大的市場機會和挑戰。
- 台灣 Apple Pay 鬧得轟轟烈烈,但民眾真的了解行動支付嗎?
根據 Euromonitor 市場研究調查,電子支付僅佔台灣個人消費支出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 的 25.8%,遠低於亞洲國家如南韓的 77%、香港 64.5%、中國的 55.9% 與新加坡 53%,比起歐美更是望塵莫及,特別是北歐的丹麥央行早就宣布停止印刷紙幣與硬幣,宣告 2016 年成為第一個「無現金流通」的國家。
為什麼全球如此瘋行電子支付?除了省去攜帶錢包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能將現金流通的成本降低,還能有效減少實體犯罪的機率,而這其中推動電子支付通行的最大的功臣就是行動支付。
這裡簡單將行動支付模式分為兩種:
實體信用卡虛擬化
把實體信用卡虛擬化為手機信用卡,使用者必須綁定銀行帳戶與信用卡,才能使用 Apple Pay、 Android Pay 或 Samsung Pay 付款,手機信用卡的金流流向與實體信用卡支付模式類似,舉例,消費者只要將行動載具(例如手機)靠近感應式讀卡機設備,Apple Pay 內建的近場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晶片就會透過類似藍牙的方式進行資料傳輸,然後經由商家、簽收單銀行、支付網路(Visa 或 MasterCard 等信用卡組織)、發卡銀行的授權交易的過程完成交易。
帳戶儲值
使用者「不」綁定銀行帳戶與信用卡,直接在 LINE Pay、微信 (WeChat) 錢包與支付寶錢包等網路平台開通儲值帳戶,金流是不會經過 Visa 與 MasterCard 等信用卡組織與收單銀行,而且也不需要將行動載具靠近任何感應器或讀卡器,但在儲值金額上限上,各家有不同的規定,目前 Line Pay 就有規定儲值金額上限和單筆交易為一萬元。
現階段,Apple Pay 能不能「落台」最大的障礙是 Apply Pay 有吸收民眾個資的風險,而其中最具爭議的點就在於 Apply Pay 在簽收單銀行和支付網路(Visa 或 MasterCard 等信用卡組織)的交易流程之中,為了保護資料安全,多加入代碼(Token)的技術,也就是使用一組虛擬的代碼來取代信用卡資料,需要一個代碼服務 (Token Service Provider, TSP) 協助產生代碼、驗證交易以及監控代碼傳輸。
根據國際晶片卡組織(EMVCo)規定,皆由 VISA、MasterCard 等跨國卡片組織擔任代碼服務商,唯獨中國是使用中國銀聯擔任代碼服務商,有鑑於各資安全考量,官方傾向也使用由台灣本土機構擔任代碼服務商,一來確保資料外洩,二來還能防堵逃漏稅,進一步還可以扶植本土產業的發展,可說是一舉多得。
當然除政府在法規上要適度開放、增加競爭外,增加通路也是台灣在行動支付上需要多方加強的一塊,如果行動支付還只限於大型賣場,一般普遍的小店家或計程車仍無法提供行動支付服務的話,你出門真的放心只帶一支手機嗎?
(本文來源:CNN Money;首圖來源:pr_ip,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讓紙幣消失吧,丹麥宣布 2016 年全面取消現金交易
丹麥停用現金、中國出門不必帶錢,台灣還停留在 20 年前舊思維
現金掰掰!管中閔:10 年之內台灣可望進入數位新台幣時代
台灣支付業者行行好吧!中國微信支付登台我才曉得支付可以那麼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