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給畢業生】Paypal 創辦人 Peter Thiel:忠於自我是錯的

$
0
0

編者按:美國大學院校有一個傳統,那就是畢業典禮時一般都會邀請社會名流來給畢業生做演講。比方說今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請到的是 Facebook 的 COO Sheryl Sandberg,哈佛大學請到的是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MIT 請的是馬克·達蒙。但是美國頂尖的私立文理學院漢密爾頓學院卻請了一位儘管很出名但卻不大可能成為大學座上賓的人物—Peter Thiel。

這位 PayPal 幫的核心成員經常說高等教育存在泡沫,甚至拿出了 10 萬美元為誘惑鼓勵學生輟學創業。有什麼理由請已經 21 年沒替別人工作的人給準備工作的學生演講呢?Peter Thiel 替院方想了一個理由,因為他是是靠思考未來為生的。大學畢業是未來的開端,作為技術投資者,他投資的就是新的開始。但 Peter Thiel 也給了學校一點面子,最後還是肯定了傳統的價值。而他認為,美國乃至於西方世界的傳統就是不循規蹈矩,勇於創新。

以下為 Peter Thiel 畢業演講:

我開始職業生涯的時候做的並不是這個(指技術投資)。1989 年,當我像你們一樣坐在這裡的時候,我可以告訴你我想做一名律師。說真的,我並不知道律師整天都乾些什麼,但我知道他們先得上法學院,而學校我是很熟的。

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我一直都按部就班,不斷地跟別人比,直奔法學院時我就知道,我還得跟別人比從小就一直參加的那種考試,但我可以告訴大家,現在我做這個是為了成為一名職業人士。

我在法學院表現不錯,足以讓我拿到了紐約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的工作,但結果發現那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外面的人個個都想進來,而裡面的人卻個個都想逃出去。

在裡面待了 7 個月零 3 天后,我離開了那家事務所,我的同事都很驚訝。其中一位告訴我說他不知道逃離惡魔島是有可能的。現在聽起來也許有點奇怪,因為要想逃離你所要做的,不過是走出大門再也不回來就行了。但大家卻發現自己很難離開,因為自己好不容易經過層層競爭才爬到這個位置的,怎麼捨得輕易放棄呢?

離開那家律師事務所之後,我得到了一個最高法院書記員的面試機會。這有點像是作為律師能拿到的最高獎勵了。絕對是競爭的最後階段。但我輸了。那時候我徹底崩潰了,彷彿世界末日到了。

大概 10 年後,我碰到了一位老朋友。他曾經幫助我準備那次書記員的面試,我們已經好幾年沒見了。他見到我的第一句話不是「嗨 Peter」 或者「你還好嗎」,而是「沒當上書記員是不是很高興?」 因為要是我沒有輸掉那最後一次競爭的話,我們都知道我永遠都不會離開自中學以來就一直走下去的軌道,我就永遠也不會搬到加州跟人一起創業,就不會做任何新的事情了。

回想起來,我想成為律師的抱負看起來不像對未來的規劃,更像是不在現場的託辭。是向任何人—父母、同事,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做出解釋手段—看吧,沒必要擔心。一切都循規蹈矩。回顧過去,結果證明,我最大的問題是按部就班卻沒有認真思考自己要去哪裡。

  • 從規律人生出走,開始創業跟世界作對

我跟人一起創業(注:指PayPal)的時候我們採取了相反的辦法。我們有意識地去著手改變世界的方向。方向非常明確,計劃非常宏大。我們的目標不亞於用新的數字貨幣取代美元。

我們的團隊很年輕。創業的時候我是唯一超過 23 歲的人。當我們推出第一款產品時,第一批用戶就是在我們公司工作的那 24 個人。外面有數百萬人在全球金融行業工作,當我們把計劃告訴其中一些人時我們注意到一個很明顯的模式:在銀行業做得越久的人越認為我們永遠不會成功。

他們錯了。現在全世界的人每年要靠 PayPal 周轉 2000 億美元。我們的確沒有實現自己更大的目標。美元仍然佔統治地位。我們沒有能統治世界,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確創辦了一家成功的企業。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了儘管做新東西很困難,但遠不是不可能。

經歷過這樣一次創業之後你就沒那麼多限制、沒那麼多禁忌、沒那麼多恐懼了。不要浪費你的無知。走出去,去做你的老師和父母認為做不了的事,去做他們從來沒想過要做的事。

這並不是說教育和傳統沒有價值。我們可以從漢密爾頓學院的一位校友,1905 級的 Ezra Pound 那裡汲取靈感。Pound 是一位傑出的詩人,甚至還稱得上是一位先知,他用幾個字宣告了他的使命:「推陳出新」。Pound 說「推陳出新」 的時候實際上指的是舊的東西。他希望用新的方式來呈現傳統的精華。

  • 我們的文化本來就存在創新這個不安份因子

在漢密爾頓、美國以及叫做西方的那個世界,我們都是一項不同尋常的傳統的一部分。這項傳統本身就跟做新的事情有關。培根的新科學,牛頓發現的真理書上從來都沒有寫過。我們這一整個大陸就是一個新世界。這個國家的創建者建立的是那個時代的新秩序。美國就是前沿國家。除非我們去尋找新東西,否則就是不忠於傳統。

那我們做得怎麼樣呢?今天有多少是新東西呢?說我們正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已是老生常談,但事實更接近於陷入停滯卻是公開的秘密。計算機是變得越來越快了,智能手機也總是更新換代。但另一方面,飛機變慢了,火車脫節了,房子很貴,而收入卻不漲。

現在「技術」 這個詞的意思已經變成信息技術。所謂的技術行業開發的是計算機和軟件。但在 1960 年代的時候,「技術」 的內涵可要豐富得多,不僅僅指計算機,還包括飛機、機器、化肥、材料、太空旅行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技術在每個前沿都取得了進步,引領著我們進入一個有著水下城市、可以上天攬月以及能源便宜到無法計量的世界。

  • 即使技術已經發展成熟,我們仍然需要追尋創新

都說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這讓它跟其他發展中國家有了區別。這種說法裝得好像挺中立的。但我發現其實偏頗得很。因為這無異於說我們做新東西的傳統已經完了。當我們說我們是發達(developed)國家時,我們說,「就是這樣。」 歷史已經結束了。我們說一切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現在剩下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等著世界上的其他人趕上我們。要是按照這種觀點的話,1960 年代的夢幻願景美好未來就是個錯誤。

我認為我們應該強烈抵制這種認為我們的歷史已經終結的誘惑。當然,如果我們選擇認為自己無力去做任何不熟悉的東西的話,我們也許也是對的,但只能通過自我實現來證明。但是我們不應該歸咎於自然。這只會是我們自己的過錯。

熟悉的軌道和傳統就像那些陳腔濫調—到處都是,這些說法有時候也許是對的,但往往沒有任何依據,只是說多了就變成真的了。我今天就特別舉兩個例子來作為結束。

  • 莎士比亞說:「不要忠於自己」?

第一個所發來自莎士比亞,他寫過這條很出名的忠告:「忠於自己(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這句話的確是他寫的,但卻不是他說的。這句話出自波洛尼厄斯(Polonius)之口,儘管他是丹麥國王的高級顧問,但哈姆雷特對他的描述很精確—一個令人生厭的老糊塗。

所以實際上莎士比亞告訴了我們兩件事情。一是不要忠於自己。你怎麼知道有自我這麼一個的東西存在呢?你的自我也許是在跟別人競爭中被刺激出來的,就像我這樣。你需要約束你的自我,要把它培養好、照顧好。而不是盲從於它。莎士比亞的意思是說,你應該質疑忠告,哪怕是來自長輩的忠告。這裡的莎士比亞就是忠於我們西方傳統的榜樣,也就是說不會尊崇那些僅僅是傳承下來的東西。

另一條是這個:「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 採納這一建議的最好方式是正好反著做。把每一天都當作你會長命百歲來過。意思是說,首先,你應該把周圍的人也當作會在你身邊待很久來對待。你今天做出的選擇很重要,因為它的影響會變得越來越大。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就是這個意思。這不僅僅跟財務或者錢有關,還有建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友誼和關係會讓你得到最好回報的意思。

從某種意義來說,你們所有人今天之所以出現在這裡,是因為得到漢密爾頓學院招生辦公室的許可,讓你們考驗開展一段學習之旅,這段路現在走完了。從另一種意義來說,你們在這裡是因為找到了一路上相互支持的一幫朋友,而你們的友誼還將繼續。如果照料好你們的友誼,將來它就會給你帶來複利。

到目前為止你所做的一切都會有正式的結局,都要「畢業」。你應該,我也希望你會花點時間去慶祝迄今取得的成就。但記住,今天的畢業典禮不是又一件有結局的事情的開端,而是永遠的開始。我不想再耽誤你們趕路的時間了。謝謝。

(本文獲36 氪授權刊載,原標:Peter Thiel 對畢業生說:忠於自我是錯的,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給畢業生最真摯的一場演講!臉書營運長:「我們比想像的更脆弱,但我們也比想像的更強大。」
一紙資工系畢業證書,到底對成為工程師有沒有加分?
在史丹佛畢業演講賈伯斯要大家 Stay Hungry,在喬治華盛頓庫克則告訴我們:
人生只有三萬天,你怎麼還在浪費時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