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老牌投資人經驗談:拒投地雷股, 說「產品快完成了」的團隊打死不投!

$
0
0

3983459608_997847eb96_z

本文來自美國風投公司 Sand Hill East Ventures 的管理合夥人 Josh Burwick。透過回顧投資經歷,Burwick 總結自己在投資中常犯的四個錯誤和踩過的一些坑。這篇文章不僅對風險投資者有借鑒意義,對創業者也同樣有啟發。以下由 Josh Burwick 第一人稱進行敘述。

新年伊始正是回顧總結的最佳時機。過去的 2015 年,我在投資創業公司的過程中犯過一些錯誤,2016 年,我希望自己能避免重犯同樣的錯誤。失敗很多時候是難以避免的,但總結自己先前投資中犯過的錯並從中吸取教訓,我希望自己在 2016 年儘量少犯類似的錯誤,也希望對投資者同行有所鑒。

  • 如果創始團隊不可靠,堅決說 No

在我的風險投資職業生涯中,我犯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錯誤在 2015 年又犯了一次。回想起來,這其實是一個很容易辨別的錯誤。作為風險投資者,有些時候我們會為一個致力於解決某個問題的創業公司的發展前景、以及由此給行業帶來的顛覆所激動不已,這時我們就很難注意到頭腦中出現的另一種質疑的聲音,這個質疑是對公司創始人的質疑。如果你對一家創業公司創始人的人格、創業激情、能力等方面有所質疑,這時一定要相信和聽從自己頭腦中出現的質疑聲音,那就是:不要投他們。2015 年,我自己管理的風險投資公司 Sand Hill East 在去年也做過幾筆投資,當時我們多所投資的創業公司的管理團隊是有一定質疑的,但由於這幾家公司的技術太厲害或是他們所在的領域太熱門,我們還是說服自己投了他們。

領導和管理一家創業公司是一項非常艱難和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只有真正合適的管理團隊才能做好這項工作。作為投資者一定要投那些有一支強大、專注的創始團隊的創業公司,永遠不要在創始團隊的能力上做任何妥協。

借用巴菲特的一個理論,我 2016 年 的目標是遵循巴菲特的「20 個打孔位法則」 (20-slot-rules)。巴菲特曾經這樣說過:我可以給你一張只有 20 個打孔位元的卡片,代表著你在這一生中所有可以做的投資,從而最終增加你的財富總值。但是一旦打完了卡上所有的孔,你就不能再做任何投資了。根據這些規則,你將會真正認真地考慮你的每一次投資,你會被迫三思而後行,所以這樣一來你自然會做的好得多。當你被迫將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更少的任務上時,你實際上提高了成功的機會。一定不要因為這是個熱門領域或熱門技術而進行投資。如果創始團隊不靠譜,堅決拒絕投資。

  •  「產品快完成了」中存在的陷阱

投資任何沒有一個可出貨的科技創業公司都是一個錯誤,除非對方創始人是 Mark Zuckerberg 或 Steve Jobs 這樣的人才。因為進行太早期的投資所帶來的風險太大。當創始人對你說「產品快完成了」,一定不要相信。我看過很多這種「快完成了」的產品在三個月以至三年時間都沒出來。

巴菲特曾說過:「當壘球在手套裡時,我從來不搖擺揮擊。」 對於做風險投資而言,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除非你打算投資的產品是能治癒癌症的良藥或是可以自行充電的 iPhone,如果不是這樣,那最好等產品出來以後再考慮是否要進行投資。我可以幾乎向你保證,在產品出來之後,你同樣是可以以相似的條件對這家公司進行投資。

我想說產品是從來不可能真正「完成」的,它是一個進行式。LinkedIn 的創始人 Reid Hoffman 曾說過:「如果你沒有為推出的產品的第一版感到尷尬,你已經太晚推出了。如果條件成熟,就立即發佈產品,否則會造成錯失時機。」

有些創始人同意精益創業裡的最小可行化產品原則,但依然會找出很多理由來延遲推出自己的產品。你的產品永遠是無法盡善盡美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 bug,也會有引發用戶不滿的功能,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但是根據我的經驗,一些早期的創業公司如果認為自己的產品還沒有近乎完美之前,他們是不會將產品推上市的。如果是這種情況,不管你多麼看好他們的技術,都要謹慎投資。

  • 技術外包

對於科技創業公司而言,技術是戰略性工具,一定不能將其外包出去。如果技術在你的創業公司裡不是核心資產的話,只能說明你的公司業務是很容易就能複製的。

之前我曾犯過一個錯誤,就是投資一家將軟體產品的核心功能部分外包出去的創業公司。負責外包開發的工程師都是一些業內的頂尖人才,他們曾經很很多大客戶合作過並為他們進行外包開發,他們的很多客戶如今都已成功上市。這些負責外包的研發工程師的工作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問題是他們並不是這家創業公司的員工。他們可以說只是這家創業公司的臨時工。

不管你和這些外包開發人員的工作關係有多麼緊密,他們都不是你的員工。他們最關心的還是他們自己所在的公司,而不是你的公司。只是因為你支付給他們了外包開發費用,所以他們才會幫你開發產品。他們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知識和技能本應該是屬於你的公司的無形資產的,實際上這些寶貴資產你是無法擁有的,它們屬於他們自己所在的外包研發工作室。再說深一點,如果你的公司遭遇了什麼困境,創業公司遭遇困境也是非常正常的,這些外包開發人員是不會陪你堅持到最後並和你一起挺過難關的。就算你的公司掛了,他們會繼續接其它的外包開發任務,甚至不會對你有任何同情和惋惜。

  • 投資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我管理的投資公司主要投資的領域是金融科技、軟體和企業級服務產品。技術是一個涵蓋範圍很廣的詞,很多公司只要和技術沾一點邊就可以聲稱自己是技術公司。我們曾經也投資過不是我們所擅長的領域的創業公司,其中一些後來證明也是成功的投資決策。但通常情況下,你一旦投資了不是你擅長和熟悉的領域的創業公司,很多麻煩將接踵而至,這時你是無能為力的,只能眼睜睜地等待著失敗。

我曾經投資過一個音樂技術公司,它不是我擅長的領域。不過當我看到這就公司的技術和實際應用的影音介紹時,我驚呆了。當時我沒有靜下心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擅長的領域,我當下就決定投資,相信它一定能成為下一個 SoundCloud。我當時甚至沒有問那些在我投資其它公司時必須要問的那些問題,因為我不知道要問什麼,因為音樂不是我擅長的領域。

後來,我將所投的這就公司產品展示給一位前音樂業資深人士,他聽後疑慮很深,問音樂供應商如何深度參與其中,我之前都沒想過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家創業公司對此也沒有讓人滿意的答案。當時我的心冰涼冰涼的,知道這筆投資又要打水漂了。我從中得到這樣一個教訓:不管一家公司的技術看起來多酷、多性感,如果不是你擅長的領域,儘量不要投資

如果你投資的公司所在的領域是你非常熟悉且擅長的話,當公司遭遇困境,你知道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為他們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建議。不管是招聘、市場推廣還是產品方向方面的問題,你都能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積累的人脈去幫他們一把。

(本文轉載自《36kr》,圖片來源:psyberartist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