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中國與矽谷之間的羈絆越來越深了,但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文化碰在一起,固然有可能產生火花,但也有可能起衝突。以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責任編輯鄒昀倢)
矽谷創業公司想拿到中國土豪投資者的錢,也想藉此進入中國廣闊的消費市場,然而這就必須先學會和不那麼熟悉矽谷遊戲規則、擁有自己獨特商業文化的中國投資者打交道。
Quixey 曾經讓同處矽谷的很多創業公司羨慕不已,當他們對外宣布從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處獲得了上億美元投資時,四周都是嫉妒的目光。
Quixey 獲得的這筆總值1.1 億美元的投資在2013 年與2015 年分兩輪融資進行。這個融資數值曾經被看成是財力雄厚的中國投資者為獲得矽谷最熱門創業公司股份而情願一擲千金支付溢價的證據。
然而之後的事情並不如想像中順利,有一些事情開始出錯:據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停止向Quixey 付錢了。與阿里巴巴不歡而散的Quixey 之後發展步履維艱,阿里巴巴使用了一個相當苛刻的還價作為回擊:我們依然會給你公司一筆貸款,但是你們必須保證不起訴。在經過幾個月劍拔弩張的談判後,Quixey 接受了新的條款。該公在上週四表示已經拿到了3000 萬美元的借款,這筆錢當然還是由阿里巴巴出的,但是其涉及的相關條款可比原來設定的要苛刻的多。
阿里巴巴原本希望Quixey 公司的搜索技術可以改善旗下App 的搜索體驗,沒曾想會與Quixey 經歷一場讓雙方都十分痛苦且不為外界所知的隱秘爭端,在這場爭端中最核心的矛盾乃是文化衝突。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爭端,它像徵了矽谷與中國投資者之間微妙又無比複雜的關係。矽谷與中國投資者的關係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隨著前所未有的來自中國的資金大批湧入矽谷,兩者之間的關係將愈加複雜。
- 中國投資者VS 矽谷創業者:想說愛你不容易
來自中國如洪水般湧入的資金對於矽谷地區的創業熱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過去的兩年中,來自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以及中國眾多的私人投資者、富裕的家族管理基金、當地政府以及國有企業都競相進入矽谷,試圖爭取到該地區最前沿技術公司的股份。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Rhodium Group 的數據,直到2016 年上半年,矽谷地區來自中國的投資(不包括房地產業)已經突破了60 億美元,其中有超過一半的投資是在最近的18 個月中發生的。隨著中國在過去十年中社會財富的日益增長,再加上中國政府大力發展創新技術,中國的科技投資者數目也在節節高升,VR(虛擬現實)與AI(人工智能)領域尤其被中國科技投資者所關注,因為中國在兩個技術領域的發展還比較滯後。
「中國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需要找到一個從傳統製造業向創新產業轉型升級的榜樣」,斯坦福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張首晟如此說道,他兩年前在矽谷發起設立了丹華基金(即中關村斯坦福新興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希望能通過投資矽谷原創性和具有顛覆性的創新技術為中國的發展引進技術與人才,「對中國來說,這是打通一條新時代的數字絲綢之路。」
反觀美國的創業公司,它們比之前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與中國不差錢的公司以及一夜暴富的土豪們搭上關係,特別是考慮到矽谷如今的融資環境已經逐漸收緊。中國投資者帶來的不僅僅是錢,還為這些創業公司打開了通向中國十幾億消費者的大門,而美國的產品與服務市場已經趨於飽和。
這樣的投資已經足以改變一家新興創業公司的發展軌跡。「在矽谷進行創業融資如果少了來自中國的資金就玩不轉了,」Chris Nicholson 是剛剛成立兩年的人工智能公司Skymind.io 的CEO,他的公司已經拿到了來自騰訊公司以及其他中國投資者的融資。Nicholson 還表示即便是那些被位於沙丘路上傲慢排外的風險投資公司所拒絕的創業公司,也可以獲得來自中國的資金支持。「這已經改變了矽谷的創業格局。」
雖然雙方都有互相需要的地方,但是兩者之間依然存在著不信任。美國的創業公司對於中國投資者可能採取的強硬手段小心翼翼,還有一些創業者擔心自己的創新成果會被複製剽竊,這是長期以來許多與中國公司進行合作的美國公司最為憂慮的問題。於此同時,作為技術投資的新人,來自中國的投資者不希望被人輕視,也不想要被當成是只是有錢的幼稚傻蛋。
- Quixey 與阿里巴巴的隱秘爭鬥
中國投資者通常都不太熟悉矽谷投資圈裡的那一套遊戲規則,Quixey 公司就從實踐中得到了與中國投資者鬥爭的慘痛教訓。
就在2013 年Quixey 拿到了阿里巴巴的第一輪融資不久之後,該公司就開始為阿里巴巴進行一個定制的工作,這項工作就是使用特別的技術讓中國的消費者可以基於阿里巴巴的YunOS 操作系統進行App 內搜索,他們為此還與阿里巴巴單獨簽了一個開發合同。(從技術角度上來說在App 內進行搜索是非常困難的,它和在網頁行進行搜索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便是Google 也難以解決這個問題。)該開發合同中約定阿里巴巴與Quixey 將共同分享這項技術在中國應用時產生的任何利潤。
在今年早些時候,阿里巴巴與Quixey 開始出現糾紛。阿里巴巴方面表示這家創業公司所交付的開發成果已經落後了;Quixey 也聲稱阿里巴巴欠下了前面數月中上千萬美元的開發費用。
於此同時,兩家公司預想的在中國市場中會產生的收入也沒有如期出現。阿里巴巴對於Quixey 的技術沒能使自己公司收入來源多樣化感到沮喪。於此同時阿里巴巴也在經歷一個巨大的組織調整,那些試圖與阿里巴巴進行合作的各種創業公司,其中也包括Quixey,都感覺自己被這次組織變動中讓人眼花繚亂的公司政治和項目優先級調整弄得暈頭轉向。由於兩者之間還存在著語言障礙,這就加重了創業公司與阿里巴巴合作中的不適。
Quixey 考慮起訴阿里巴巴追討開發費用,但是又發現打官司這件事是得不償失的。很少有創業公司能夠付得起和自己主要客戶與投資人打官司的高昂法律費用,而且這種內部亂鬥不僅讓創業公司難以實現自己的收入目標,造成關鍵高管離職,往往公司創始人也會辭去CEO 的職位。
「我們當然很看重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關係,他們已經成為了公司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與投資人。」Quixey 發言人Scott Samson 如此說道。阿里巴巴公司方面則拒絕就此事表態,理由是不討論公司當前的投資政策。
- 風險與機遇並存,中國投資者帶給矽谷的燙手禮物
有不少投資者都表示矽谷創業公司與中國投資者之間充滿了合作機會,但同時兩者之間也存在著諸多文化上的誤解,有不少合作失敗的案例都是出於此原因。「雖然來自中國的合作夥伴做出的承諾令人興奮不已,在合同上看起來也挺美,但是進入實際當中卻需要好好權衡一番。」專注初創公司風險投資的Jay Eum 如此說道,他所在的風投公司專門幫助初創企業與亞洲科技巨頭牽線搭橋。
「有時候那些看上去苛刻的條款與血腥的競爭策略並不是出於文化上的誤解,而是一種中國式商業文化規範在現實中的反映。中國投資人要求的那些條件可能在矽谷會被視作過於激進,但是這些條款放在中國卻被認為是相當公平的。」Andreessen Horowitz 投資公司中專注中國業務的Connie Chan 如此說道。
比如說中國投資者從創業公司這裡得到創意之後轉而投資這家公司的競爭對手,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Skymind.io 的CEO Nicholson 表示許多美國創業公司即便是明知陷入糟糕的交易,也難以抽身。「作為一個創始人,你的工作就是想辦法讓公司能夠活下去,如果有人帶著可能不那麼完美的融資條款找上門來,你也沒法過多的挑剔。」不過Nicholson 也強調他自己與中國投資者的合作關係一直都是非常積極正面的。
總的來說,創業者和投資人都表示來自中國的投資為他們開啟了許多新世界的大門。比方說CloudFlare 公司,它們專注網頁性能改善與安全防範,該公司在2011 年就已經撤出了中國市場。在2015 年時CloudFlare 與百度建立起了不同尋常的伙伴關係,隨後該公司的技術被帶回了中國數百萬級的消費者的手中。再看看Artsy 這家在線藝術品交易市場,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幫助其在香港市場中攻城略地。Magic Leap 這家做虛擬現實產品的公司今年收到了來自阿里巴巴的一大筆投資,還被邀請去在上海的阿里巴巴開發者大會上面對幾百名工程師進行主題演講。
中國在矽谷的投資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2014 年是一個轉折點。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BInsights 的數字顯示,就在那一年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加快了在矽谷的推進步伐:中國投資者的身影出現在了多達101 筆交易中,該數值是兩年前的三倍。實際的數量可能比統計到的數字更加龐大,因為有很多投資是不對外公開的。
就如同美國的房地產業與債券行業一樣,矽谷的科技產業也一直是中國富豪們想要尋求機會在自己國家以外實現財富增長的投資目標。尤其是國內時局不穩的時候,財富流出的速度就更快了。
- 矽谷創業者的新功課:如何與中國投資者打交道
阿里巴巴的在矽谷的大手筆投資還在繼續,它為Magic Leap 投入了7.995 億美元,為電商網站Jet.com 投入了5 億美元,為Snapchat、Lyft 以及Shoprunner 各投上了具體數目不明的數百萬美元。就在去年,Uber 獲得了由百度領投的12 億美元投資。而手中擁有強大社交工具微信的騰訊則是一個比較緘默的投資者,針對數百家矽谷創業公司進行了小額投資,其領域涵蓋了遊戲、移動支付以及人工智能。
「我們看重這些創業公司所帶來的戰略價值,它們能為中國市場帶去一些很酷的新技術。」百度美國總經理Alex Tze-Pin Cheng 如是說。就如同其他中國投資者一樣,百度也在積極地尋求與沙丘路附近那些有影響力的風險投資家建立關係。
Fyusion 創始人Radu Rusu 最近將自己公司的3D 攝影技術應用到了華為公司的數百萬台智能手機當中,Rusu 表示這一安排將對於自己這個僅有40 名員工的創業公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像所有與中國投資者打交道的創始人所體會到的一樣,Rusu 表示這一單生意以飛快的速度就確定下來了。「與中國投資者談合作的進程要比我之前所處理過的任何美國公司都要快得多,」Rusu 不禁感嘆,「他們具有非常強的進取心,不想浪費任何時間。」
短期內Quixey 與阿里巴巴還要花時間修補兩者之間的分歧。Quixey 與已經開發了適合App 內搜索的新技術,正在接觸一批新的潛在客戶與合作夥伴。看來Quixey 不會再為阿里巴巴做技術開發了。
(本文經合作夥伴Tech2IPO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阿里巴巴和Quixey鬧翻啟示錄:中國資金蜂擁入矽谷,但投資技術可不是花錢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