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6 年 3 月 29 日之前,劉德作為小米的聯合創始人往往只出現在官方介紹裡。其中被引用最多的是雷軍提到的那句:「ACCD(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建校 80 多年來只有 20 多位中國畢業生,劉德是其中之一。」
2015 年 4 月 22 日,在一次工業設計的論壇上,雷鋒網與劉德進行了交流。在談及手機的工業設計時他表示:「 我不認為今天的中國有哪一個手機品牌是靠設計驅動的,因為在手機的工業設計中需要妥協的東西太多了,還遠沒有達到設計驅動的高度。 」
如今,新品牌「米家」正式成立,劉德的曝光率直線提升。由於本性率直,在媒體面前他絲毫沒有迴避小米生態鏈遇到的各種難題。而在這些問題之中,唯一讓他感到痛苦,或者說憋屈的還是他的老本行——工業設計。
「做(小米空氣)淨化器的時候,我們把小米的,巴慕達的,以及其他品牌的淨化器都放在一起,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沒有人罵其中任何一家,所有人都只罵小米。原因很簡單,因為小米有關注度。 」劉德表示。
作為決策者,劉德能夠理解並接受這種質疑。但作為設計師,劉德覺得這很難說服自己,以及自己的設計團隊。「我們的設計師經常跟我訴苦,德哥,趨勢就是這樣的,大家一定會越來越像,現在也沒人會在這個維度去比較兩款冰箱。」
實際上,這種討論對劉德來說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既然給不了解決方案,無助的設計師只能賭氣式地問道:「 那我們是不是為了不一樣要把產品做得醜一點? 」這一度讓劉德非常尷尬。「你會同意這種觀點麼?」他反問面前的記者。
比「淨化器抄襲事件」更近的是「小米電飯煲」,後者的發布與「米家」誕生是同一天。據小米內部人士向雷鋒網透露,「小米電飯煲抄襲 MUJI」的報導一出來,電飯煲的設計師當天就在內部群裡炸毛了——「說我醜都可以,怎麼能說我抄呢?」
這次,小米決定全方位回應一下。
4 月 1 日,雷軍在微博上直接貼出了相關報導以及兩款電飯煲的實物對比圖,並表示:「有圖有真相。」小米市場部也再次邀請了數家媒體到小米總部,現場去對比兩款電飯煲差異。至於成效,小米員工告訴雷鋒網:「其實還好,不過這種詆毀對品牌的殺傷力很大,不明就裡的人看了這樣的報導很容易就對新品牌心生反感。」
對此,劉德並沒有以惡意去揣摩對方的動機。關於像與不像的問題,他認為:「 對一個設計師來講,產品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但越是普通人可能就會覺得越像。特別是從某些角度去看,它們的確是一樣的。 」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小米的高層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現過類似的態度。雷軍錶示小米從一個進攻者變成防守者讓他不太適應;林斌則表示大家對小米的很多期望,已經超越了基本的商業規則。劉德認可這些觀點,但這並不能讓他完全釋懷,因為除了以上「事件」,他還有更痛苦的事情。
「不瞞你們說,小米做了一款電扇,是直流電機的第二代電扇。這款產品充一次電可以待機 8 小時,直吹可以吹出 17 米的距離,可以吹出緩風和強風,你還可以用手機去線性地控制風速。」
「這是一款好產品嗎?當然是。但這種電扇美的做了,很多日本的品牌也做了。把這些電扇放在一起,它們都是一樣的,所以我不敢發布這款產品。因為我發了以後,大家又會說你小米是抄襲別人的。你不覺得這很痛苦嗎? 」劉德苦笑道。
作為設計師,劉德一再強調,當整個行業在技術層面沒有取得突破時,產品的形態在某種意義上是存在最優解的。因此,是重陷抄襲的窠臼還是真的為了不一樣而把產品做得醜一點?劉德這次索性選擇了隱忍。但他知道這不是辦法,因為小米生態鏈的新品還很多,「 當所有的產品都出現這個問題時,那這個公司就不用存在了。」
(本文獲雷鋒網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兼具美觀與環保,LED 紙片燈打破了工業設計的照明障礙
「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設計是門戰略,而不是快速銷貨的生意
打破工業設計障礙,蘋果最新電池技術讓設計師不必侷限「形狀」
在微信工作的美國人 PM:真正要做出滲透生活的 app,請參考中國好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