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即將上台,社會不僅希望民進黨政府能帶來政治新氣象,更要為疲軟經濟帶來發展新出口。蔡英文在 TiEA 大會上公開宣示以國家戰略等級耕耘台灣網路產業環境,打算用數位經濟來徹底革新台灣產業體質。但是目前舊體制仍在,新經濟秩序尚未完全建立、青黃不接的階段,台灣產業會面臨什麼轉型困境呢?在實際轉型的步驟上,執行困難點又在哪?
眾所皆知,台灣主要的經濟命脈來自於佔全部企業體 98%的中小企業,這為數台灣 130 多萬的中小企業主大多還是傳統產業業者,也就是說台灣產業要翻轉,就得將這 130 萬個商家數位化。但依照 Google 台灣的統計,目前只有 5% 的中小企業懂得用網路,看來數位經濟轉型仍有一段路要走。
TiEA 新任理事長林之晨表示:「未來五年,是台灣轉型數位經濟,擠身亞洲網路強國的關鍵時期。」AppWorks 合夥人程九如也曾預測:「2018 年台灣會迎來一波公司泡沫化,到時候沒有辦法透過網路證明自我價值、服務的公司,就會掰掰。」重點是,程九如指出目前數位經濟轉型最大的困境,不是來自於技術改革而是「人的心態」,他說:「傳統企業的組織文化,都是聽老闆的決定,偏偏老闆就是離網路最遠的那個人。」
程九如談起目前台灣數位轉型的困境,其實很大一部分都落在數位人才、技術無法真正進入傳產組織內共同產生質變。
他說:「台灣其實不是沒有網路人才,但是懂網路的高手,最怕跟不懂網路的老闆共事,還要被迫聽老闆的,因此大多選擇不去傳統產業工作,多半自行創業,或是進入新創產業裡服務。」如此一來,也形成擁有資源的傳統產業,即使想要轉型數位體質也常常卡關;而新創產業則因資源不足、對產業痛點不到位等因素,拉長摸索時程。
以某國際大型零售通路商的數位化轉型為例,實體通路的營運成本因牽涉到供應商、毛利率、物流、通路、倉儲成本等多重影響而壓力頗大,勢必得轉型成為電子商務平台才有辦法提高獲利率。但是,做出來的數位化轉型策略卻仍帶濃厚傳產思維心態。例如在賣場實體設置 QR Code,鼓勵大眾下載 App,不過,商場內完全沒有設置任何可以使用該 App 的情境、App 本身的 UIUX 設計也非常不體貼,整體使用就像是將貨品型錄線上化,不僅尋找商品困難,更無法捉緊時下 mobile 電商商機。
通常,這種大型傳統企業不具備數位轉型的敏捷心態,不曉得數位化轉型強調的是「快狠準」,也不會真正引進網路人才來進行數位體質調整,而是跟著大型顧問公司慢慢改革。但是這樣如何能跟上軟體開發、數位行銷的每三個月一循環的生命週期呢?
這種有心無力的狀況,普遍蔓延在傳統產業中。數位人才也因為傳統產業層層架構的體制,無法在其中發揮所長而選擇另尋出路。這樣互相耗損能量的結果,造成的不僅是人才無法確實利用,更為台灣傳產的數位化轉型,埋下結構性問題,有待政府、產業、員工三方共同調整共識,才有辦法真正開始談改革了。
(圖片來源:iamDRH,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專訪】AppWorks 程九如:2018 年生死戰,還沒網路化的公司就等著收攤吧!
台灣傳產轉型失敗又一例》電商策略不明確,台灣女鞋品牌達芙妮難掩頹勢
Costco 線上商城開幕!買好吃的算什麼,百萬鑽戒都幫你送到府
Google 亞太中小企業董事總經理訪台》130 萬個台灣中小企業,只有 5%真正懂網路
凡事皆靠萬年 SOP 不願意動腦想,難怪台灣傳統企業轉型總是加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