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客 Charlie Stross 在一篇文章裡主張,Apple 對於強化數據加密的興趣是為了加強付款交易的安全性,而這最後會成為他們長遠計劃的一部份──將公司的龐大資產變成一間銀行,並破壞現有的個人銀行業務產業。
這是個很有趣的想法,不過仔細想想,不只 Apple 的消費者關係看似提供了具有潛力的銀行機會,同樣的藍圖可以套用在 Amazon、Google 甚至 Facebook 上。不過這些公司目前在這方面都舉足不前,不是因為猶豫,而是由於以非銀行公司的名義加入銀行業,普遍而言是非法的。
雖然同一間公司可以擁有一間銀行、一間保險公司、一間投資型銀行、一間股票證券行等等的眾多類型的金融公司,但那一間公司不能去賣披薩或賣車。要成為擁有銀行的公司,你必須是間銀行持股公司,並且旗下不能擁有非金融服務的企業。
即便正常而言成立「Apple Bank」是違法的(先不提早就有一間不相關的銀行叫 Apple Bank),也不代表這件事不可能達成。Walmart 爭取銀行執照失敗的八年後,成功獲得經營類銀行服務的許可。
理論上而言,像 Apple 這麼大的公司,完全可以雇用律師跟議會說客(Lobbyist,在議會外遊說議員而促使建立某些政策或獲得利益的人)說服監管機構,讓他們參與一些銀行相關的企業活動。然而這對 Apple 來說完全不可行。
如果你需要政府監管機構的通融或人情,基本上你會需要乖乖服從政府的指示和規範,跟政府打好關係。身為最近才公開拒絕配合 FBI 調查、強硬主張保護客戶個資隱私權、不協助 FBI 認為與國家安全攸關的案件的公司,Apple 如此袒護客戶個資隱私權的行為舉止說明了,他們絕對沒想過要在近期的未來向政府說通人情,更別說要加入一個被政府機構高度控管的產業。
目前的 Apple Pay 運作的方式,是跟現有銀行與信用卡產業的利益關係者合作,一方面能夠確保此服務獲得廣大的接受度,另一方面也能規避法規監管問題。Apple 公司能夠對聯邦政府採取如此強硬的態度,公開給 FBI 碰了個大釘子,可以推論出 Apple 在未來並不會改變以合夥為基礎的策略。
(資料來源:Vox;圖片來源:chelle_1278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