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導讀:中國是一個世界上不可忽視的重要經濟體,但是這個經濟體有許多特色並非依照過往西方大國崛起經驗發展,而是自我發展出一套具有中國開放 / 封閉的特色。以下為 Jobenomics 所刊登的中國深入調查報告《China’s Digital Economy Quest》,作者為 Jobenomics 創辦人 Chuck Vollmer,透過分析中國經濟政策、人口特質、產業趨向、
由於一九八零、九零年代的網路科技革命(Internet Technology Revolution,ITR)以及現在正在蓬勃發展的網絡科技革命(Network Technology Revolution,NTR)都發源自科技大國美國,這些科技技術的革新對美國而言已是見怪不怪。然而,近幾年來中國猛烈崛起,靠著重點發展電子化經濟,與讓千百萬貧窮農村地區脫貧轉富的國家計畫,中國儼然已是美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之一。
從一個實體加工型的經濟體,到現在成為電子商務天堂,中國的進步和變革迅速得另人措手不及。Jobenomics 的分析指出,比起美國普遍所見的基本商業模式,中國的整合式經濟策略願景和他們採用的 PPP 模式(公共私營合作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相較之下更加成熟也更有競爭力。
在中國的工業經濟奇蹟後,2013 年,中國的 GDP 購買力平價超越了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經濟體。過去的二十年間,中國帶領四億人口脫離貧窮,反觀同時期的美國,一千五百萬美國人失去了他們的工作崗位。中國成功的例子證明了,中小企業的創辦為千百萬人帶來收入機會、創造財富。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指出,中國中產階級的爆發性成長不但尚未結束,在 2022 年時,他們預估多於百分之七十五的中國城市消費者將會擁有中產階級的收入,年薪約落在九千至三萬四千美元之間,在 2000 年時,擁有這樣收入的人只佔了百分之四。以購買力平價數值的角度來評估的話,這個薪資水平大概介於巴西和義大利的平均薪資水平之間。
有些不看好中國的人認為,一個中央集權型、被理想化的意識形態操控的經濟體,總有一天會扼殺創意,因為創意只有在自由且開放的市場環境下才能恣意生展。再者,網絡科技革命固然是孕育創新創意的搖籃,但也能淪為有心人操弄、控制群眾的工具。
不過,另一方面,肯定中國的人則主張,中國成功達成目標的機率其實非常高。他們從中國的策略結構、高等教育及訓練的實行、免費的電子工具和智慧資本資源、針對企業發展的大手筆投資資本,以及積極的私營部門支持,來分析中國目前在電子化商務、電子化經濟、電子化市場等方面的優勢。
- 「萬眾創業、大眾創新」奠定中國新經濟基礎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 2015 年三月對中國人民的呼籲,很全面地象徵了中國策略的特色。他鼓勵中國人民「點燃千百萬人民的創新本能」,達到「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目標。最具權威性的中文商業報紙《信報財經新聞》點出,李克強的那番話主要針對的是所謂的「新中國」,也就是近幾年受網路革命影響啟發最深的網路世代。
李克強的言論與中央集權化的政府管理模式,推動了中國的數個直轄市,在國務院的許可下,劃定了一百二十九個高科技園區,配有最先進的網絡科技、程序和系統,以進行大規模的新型創新創業產業培育。而美國只有四個類似的高科技中心,分別落在舊金山(矽谷)、紐約、波士頓和西雅圖。
- 高等教育份子急遽增多
中國爆炸性成長的不只是經濟而已,他們的高等教育成長率也十分驚人,1978 年時,只有百分之一點四的人口接受過高等教育,而到了 2015 年,平均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受過高等教育,而且跟他們的經濟實力一樣,受到了政府的關注和刻意推動,不但持續地飛速成長,還逐漸融合了高科技課程,重點強調科技方面的栽培。國際教育協會的統計便指出,在美國大學的所有留學生之中,來自中國的學生就佔了百分之三十一,顯示他們的年輕一代不只在國內接受高品質的教育及課程,更是積極於海外取經進修,狼性十足。
- 中國擁有的數位化工具以及智慧資本
數位化工具與智慧資本基本上是免費取用的。Forrester Research 公司的副總裁、研究數位破壞發展(Digital Disruption)的權威分析師 James McQuivey 表示,中國擁有的人力資本不但受過完善精良的訓練、積極進取且具有企業創新精神,還能直接接觸並使用科技工具、破壞性風投夥伴(Disruption Partners)、供應鏈和各項基礎設施。而這些資源都是「中國不需要自己買單的,因為其他國家已經替他們準備好了。」
過去沒辦法免費獲得的資源,現在可以輕易地從現今的全球經濟體取得(或駭得)。FBI 的反情報部門人員 Randall Coleman 便說道:「中國是我們所面對的最具威脅性的經濟間諜。」2015 年間,FBI 調查的經濟間諜案件比前一年多了百分之五十三,全都是跟中國政府資助或默認的企業相關的商業竊盜。
中國政府底下的經濟專家非常擅長單方面的利益轉移。如果一間跨國企業想要在中國做生意,智慧資本的轉讓是重要且必要的環節之一。舉例而言,若要在中國賣出波音製造的飛機,波音不但必須在中國境內製造飛機構造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還得提供製造的方法與技術。在電子化經濟市場當中也是同理。
- 連美國企業都刻意栽培中國人才
現在,許多美國大企業都開始自願性地栽培中國人才,去在世界電子化經濟舞台上競爭。提姆‧庫克在接任賈伯斯的位置後,在 2011 年間就拜訪中國十一次。也是拜這些拜訪所賜,為了讓八億五千萬的中國本地人能夠自主開發 iOS app,並且在目前被美國軟體開發者獨佔的、利潤極高的軟體市場競爭,蘋果公司著手將他們的硬體作業系統 iOS 系統翻譯成中文,而作為回饋,iPhone 成為了中國高端智慧型手機的領導品牌。
再者,美國所釋出的軟體相關職缺已遠遠超過他們所提供的人力,醫療、藥物、保健以及商業等產業已有一半以上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多數人認為中國軟體開發者將能取代美國勞工,補足這些重要產業的缺口。不過,要創造雙贏的局面,需要雙方達到平衡及共識,且對彼此公平而透明。雷根總統在應對俄國人時,一向保持著「信任,但確認(Trust, but verify)」的態度。或許美國政治家與企業家在面對中國的時候,特別是在面對網絡科技革命技術、程序與系統時,也該對中國採取類似的態度──信任,但要核查。
- 中國刻意投資特定資產,以扶植本國經濟
中國的策略願景也包含了他們的投資資本。根據世界銀行 2010 年至 2014 年的數據,針對固定資產(廠區、機器、設備與基礎建設)的民間投資,在中國佔了 GDP 的百分之四十八,相較之下,美國的投資量只佔了他們 GDP 的百分之十九。至於小企業投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副主席周慕冰最近表示,「商業銀行必須制定專門的扶貧小額信貸管理辦法,以扶植中小企業成長。」周慕冰同時說道,中國銀行監管會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通融度十分彈性,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中小企業是中國國內經濟成長的關鍵要素之一。在 2014 年五月,中小企業信貸在中國已經達到了三點五兆(比前一年成長了百分之十七),而美國的中小企業信貸額只有六千億。
- 中國私人網路公司崛起,然後席捲地表一切科技
中國的公司,像社群媒體公司騰訊、電子商務阿里巴巴跟京東、搜尋引擎百度、網路技術服務公司網易,都在各自的領域內快速地擠身為全球網絡科技革命的領導者之一。
阿里巴巴集團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曾是英文老師的馬雲在 1999 年創辦該集團後,阿里巴巴便經歷歷史性的成長,市值一千六百二十億美元,跟美國競爭對手亞馬遜的市值兩千零九十億美元不相上下。阿里巴巴集團將自身定位成一個領導全球網絡科技革命的集團,除了專精電子商務的經營之外,也積極發展研究開發(Research & Development,R&D)、搜尋引擎、雲端計算、智慧型手機、財務金融、群眾集資、線上付款、私人產權、新聞、訊息傳遞、線上音樂、電視、電影與運動。
馬雲表示,阿里巴巴成立的原因是要「扶植中小企業,相信網路終究會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中小企業能透過創新與科技以小搏大,在國內外經濟市場中都能成長、競爭。」阿里巴巴的願景將會促進市場繁榮並提爭就業率,且達成程度超越 Google、微軟、思科系統、Facebook、IBM 或蘋果主打的、以狹隘的產品與服務為中心的遠景和價值。馬雲的策略遠景基本上完全符合中國的策略架構,這讓他們能一起成為領先世界的經濟力量。
- 下一個中國發展重點:農村經濟
中國驚人的電子化經濟成長率非常具製造性與城市中心性。為了持續性的成長,中國政府現在正在進行電子商務策略,試圖拉拔農村經濟發展,重視省級的小企業創立。即便中國 2015 年面臨了經濟衰退和股票市場崩盤等危機,電子商務產業仍然在該年的頭七個月成長了百分之四十。誠如先前提到的,阿里巴巴很積極地將他們多數來自美國的資本公積,重新投資到開發農村電子商務平台,跟獲取相關公司與科技的合作支持。阿里巴巴花了二十億投資資金訓練當地人、提供免費的電腦設備、管理新創公司的財務,以及建立一個後勤的供應鏈,目標將十萬個村莊連結到他們的電子商務平台。
阿里巴巴驚人的成長大半依賴了城市消費者(上海、北京、天津、廣州等)的顧客忠誠計畫、電子商務跟社群娛樂產業的結合,和約莫一千萬中國微型企業的創辦與財務管理。中國的農村人口數量大約等同美國的強大城市人口數量,也是美國總人口的兩倍,透過投資曾被關在中國經濟奇蹟之外的農村人口,阿里巴巴希望能開發一個龐大而穩定的新客群忠誠基礎。
北京政權清楚地明白,國內家庭消費(在中國是百分之三十六,而在美國是百分之六十九)必須要大幅成長,才能讓人民滿意,並讓新的中國電子化經濟在不需要依賴其他國家的情況下就能獨立成長,擺脫過去以製造加工為主的經濟模式的弊病。
北京政府也同時明白,國內的大型私營企業創造小企業的速度和品質都比政府快多了。在 2015 年六月,李克強總理宣布,中央政府將透過減稅、承保小額信貸和簡化手續的方式,「支持想要回鄉創業的移工、大學畢業生和退伍軍人,將他們納入國家提倡創新、創業、就業的計畫之中。」同時,中國政府透過支持像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公司,創辦「消費金融」公司,提供這些公司取得各項公眾服務與福利(社會保險、房屋、教育與健康照護),鼓勵農村民眾追求新的職涯規劃或創辦微型企業。
- 中國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習慣非常普及
Nielsen Global Survey 的報告指出,百分之九十八填寫問卷的中國人都曾在網路上購買家庭用具和產品。雖然大部分的中國消費者仍然偏好使用電腦進行網路購物,但中國的手機購物比例跟其他國家比起來成長快速。「跟其餘國家比起來,中國人依靠手機 app 來下訂單的程度很高。百分之九十八的食物快遞服務、百分之九十五的嬰幼兒及孩童產品、百分之九十一的資工和手機產品,以及百分之九十的包裝食品雜貨,皆透過智慧型手機的 app 完成交易。」中國的電子付款系統使用量已高達百分之八十六,而其餘二十六個國家的平均使用量只有百分之四十三。由此可見,在中國,電子商務早就不是創新服務,而是人人皆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 中國的雄心壯志,是滑鐵盧還是霸主之路?
Jobenomics 認為,中國有很大的機會透過他們的人民和策略夥伴,取得網絡科技革命的成功,但很有可能會在國際競爭領域上遭滑鐵盧,特別是如果他們的電子化經濟沒辦法向貿易夥伴維持公開透明、開放與互惠的態度。取得霸權的路上通常都一片混亂又勾心鬥角,時常不小心就產生一些負面結果。網絡科技革命的競爭世界鐵定既激烈又具破壞性,網絡科技革命霸權不該是一個零和博弈、兩敗俱傷,但很有可能會在之後的十年間演變成這樣的局面。
中國的對網絡科技革命的雄心壯志不知道會不會實現,鞏固這個國家的全球霸主地位。不過,他們的公共私營合作制,透過電子商務和電子貿易帶領千萬農村脫貧入富的願景,是一個非常值得欽佩的目標。
(資料來源:Jobenomics;圖片來源:USDAgov 1、Jannes Glas、USDAgov 2、Chatham House, London、seecofsue,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台灣比不上中國!】只求短期獲利不想長遠轉型,台灣代工思維致命傷!
【台灣拿什麼跟中國比競爭?】高喊要創新,宏碁研發費卻低到我嚇歪
「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設計是門戰略,而不是快速銷貨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