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導讀:中國與美國已共同捲入了一場技術爭議的緊張關係,提升了美國境內技術安全性問題,以及在美企業默許北京政局掌控的程度,生怕進口科技產品商業行為,沒獲益到反被高壓的國家機器懲處。
此外,讓科技公司們憂心的是,審查如同開啟先例,若引起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後續如要配合每個國家要求的檢查,代價不僅昂貴,也表示企業不得不交出更多的秘密,以換取批准進入市場的風險。反觀其他國家包括美國、英國的技術產品審查,通常集中在將由軍方或政府使用的產品,而非民生產品。
中國官方正悄悄地監控國內販售的Apple 或其他科技大廠品牌的產品是否會引起潛在的國安機密問題;對此,中國官方與華府之間增添緊繃關係。匿名者透露,最近幾個月內,Apple 和其它企業的員工們一直受到中國官員要求外國高科技公司的行政人員或員工回答有關產品的問題,欲針對加密和高科技產品的數據進行審查,是由中國互聯網管制局委員會管理,包括國防軍事安全機構的專家和工程師。
中國官方還沒有正式透露正在進行的審查。由於缺乏中國政府官方端消息的正式披露,使得美國政府很難表達其反對意見,據報中國正悄然展開進一步以美國科技公司為耙心的政策。而中國互聯網管制局表示,許多國家也都同樣進行安全性審查,這樣的舉動並無針對任何國內所販賣的產品。
關於技術審查的細節並不多。中國日報於 2014 年揭露,受審查影響的公司可能包括 Cisco 系統和微軟。其他新聞媒體曾報導審查將防止產品供應商的「非法控制,任何干擾或中斷用戶系統,或非法收集、儲存、處理或利用有關用戶的訊息。」Cisco、微軟、Apple 皆拒絕回應此新聞。
中國官方管制美國企業的議題一直都被視為是高度外交性的,美國曾經向中國反制一項法案,因中國政府要求外國企業交出加密金鑰,去年,歐巴馬對外國企業的銀行帳戶在中國境內被終止的這項議題表達高度關切。而這兩項爭議,後來中國態度轉為妥協。
即使中國官方如此考量安全性問題,他們仍十分仰賴美國的科技產品,大部分的中國官員、國營企業和其他握有機密資訊的組織:如大學院校、研究中心等等都使用微軟電腦。而大部分中國用戶的智慧型手機軟件都由 Apple 或 Google 出品,而支援中國銀行、能源公司和國防部的高速運算法,也是美國設計的晶片和伺服器。
Apple 法律總顧問 Bruce Sewell 表示,兩年前中國政府就詢問過 Apple 是否能開放分享原始碼,當然 Apple 是拒絕的。當然我們也看到 Apple 也面臨了中國實際施行的管制,如 iBooks 和 iTunes 電影等服務都被終止。上週 Apple 透露將投資一億美元在中國製 app「滴滴出行」(中國版 uber),而此舉被科技專家分析為:拍中國的馬屁。
上月演講中,習近平指出兩大科技政策的主要進展對策,其一是該國內會繼續吸取外國企業科技知識,並確保他們的產品是「安全且受控的」。這代表了外國企業及產業群體需要將產品安全系統的入口交給中國政府、提供加密金鑰或安全碼,代表政府研究的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組織的簡報中,表達了審查制度明確動機:
「作為世界互聯網的節點,各種形式的攻擊和新的防禦技術皆不斷倍增,為中國新興的數位產業帶來莫大衝擊。」代表官方的研究中心在簡報中如此呼籲。
我們從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的風波中可以見得,風起雲湧的表面實際隱約揭露了中國的數位安全系統性漏洞、以及中國與其他國家(如美國、俄羅斯、以色列、英國和德國)之間技術差距的斷層。
(資料來源:NYtimes;圖片來源:obihirorabbit, CC Licens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