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食我創辦人 Mask Wu 在參加完日本 Slush 還有香港 Rise 新創大會後的心得,內容主要以創業者的心境來看待台灣目前的創業投資生態環境,以下為作者第一人稱敘述。
這篇文很長很直接,但不會比台灣創業者要付出的生命與時間來得長,沒耐心看長文的朋友建議不要輕易嘗試。
2016 年的五月份可能是我創業以來最接近世界的一個月份,冒著要被某些人酸說「創業人不要只想著出去參展」之類的屁話,一個月內帶著表現不錯的餐飲社交新產品 #Eatgether (http://eatgether.com/) 跑了東京與香港兩個國際網路新創論壇,也都很榮幸都能獲選上台簡報的機會,這一個月份簡直累到不成人樣,導致一回國就重感冒,但是卻讓我在看待創業這件事情上有了全新的視野。有很多的學習,但最大的感受,其實就是「出國後才知道,在台灣的我們連把槍都找不到,卻被要求站上世界戰場。」
- 東京 Slushasia:把創業論壇當作超大型派對來辦的國際組織
來自芬蘭,由一群年輕學生發起的非營利組資 Slush,現在已經是堪稱是除了 web summit 之外,全歐洲最知名的幾個創業論壇主辦單位之一,而在亞洲舉辦的場次就叫 Slushasia,它除了聚合全世界的創業團隊、媒體、以及投資人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能把整個會場打造成像個超大型夜店一樣,無論是會場佈置、燈光、影像、宣傳方式、會議流程… 等等,讓所有身在其中的創業團隊都能感染到一身的「潮」味,他們讓這些可能是最不 care 時尚外表的創業 Geek 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像個站在時代尖端的流行分子一樣的對待,覺得自己不再是一群奇怪的少數人,而是很驕傲地因為自己是創業者而能參與這樣的聚會,樂於與更多人分享。
在這樣的氣氛下,什麼事情都變得可能,你可以更大膽地與人對話,更放縱的提出合作的提案與投資的想法,也更有機會觸發各種改變世界的點子。在這裡我們不但遇到了許多獨立投資人,更有許多和大企業交談的機會,比較可惜的一點是,縱使再這樣國際級的展會中,在日本用英文溝通依然是有點吃力的,若想要進日本市場,還是自己學日文或者帶著日文翻譯比較有效率些。
- 香港 Rise:樸實無華但充滿速度與含金量的國際級展會
參加完在美好日本氣氛下的 Slushasia 後,再來香港這個繁華卻極度擁擠的城市參與 RISE,會有種格格不入的感受。一樣是來自歐洲的展會組織,RISE 是更有名氣的 Web summit 亞洲展,但是會場內的硬體設備完全不是在同一個檔次,從上百隻的絢麗電腦燈主舞台,變成黑幕圍起來的簡單擺設、超大螢幕的 Pitch Stage 變成了超小螢幕的簡易舞台、大型鐵板的攤位展架,變成只用簡單竹竿木桌撐起的簡陋攤… 一切都無法相比。
但瑕不掩瑜,參展的目的終究是為了商業機會,在 RISE 我感受到的是,雖然不像很多台灣商務展有 Showgirl 可以看,但香港這個城市帶來無比的國際化能量,會場中超過一半的外國面孔,還有操著一口流利中英文的香港人,質與量並重的投資人與媒體。三天下來創造的媒體曝光與淺在投資與合作機會真的非常驚人,尤其我們還被幾個當地的大集團直接約見了後續會議的時間,這在過去的展會中是比較少發生的。在這裏,我感受到的氣氛就是「直接」,這裏的投資人不會跟你拐彎抹角,對你有沒有興趣會直接告訴你,想投資不想投資,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投資經驗,背後有哪些資源,都會直接告訴你。因此這裡的速度相當快,對於時間最不夠用的創業者來說,只有「過癮」可以形容。
- 在台灣,就算做到第一名拿到世界上來看還是不值錢
在這兩個展會後,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台灣創業環境」的優勢到底是什麼?台灣是個非常好的新創產品實驗市場,不大不小,剛好有足夠的資源去測試一件事情是否能被接受。但是當香港的上市公司 CEO 直接告訴我「台灣創業的優勢就是人才便宜」,除了這之外,就沒什麼好提的。「你一定要一開始就要有世界市場的思考,不然妳的點子在台灣就算做到第一名也完全不值錢」,聽到這句話的當下是震驚的,從來不覺得台灣團隊會比國外團隊差的我,被當頭棒喝,台灣的創業模與點子有許多絕對都是有辦法登上國際舞台的,但是為什麼至今走出去的團隊這麼少呢?真的是沒有在一開始就設定好,還是有其他原因?
- 在台灣,我們只有拳腳,卻被要求站上世界戰場
在台灣創業的人,應該很能感受到我想說的,我們在自己的國家,無論初期有多努力,驗證了多少事情,但依然很難找到願意給你槍彈武器的機會與人,偏偏這些「前輩們」每次對外發言,都是希望台灣的「年輕人」要有上國際戰場的勇氣,不要只想在島內安逸。但真的是這樣嗎?「錢是英雄膽」這句話我是非常認同的,如果所有的資源都卡在房地產與大企業的股價和現金帳上,沒有人願意釋放資源,或者付出時間去瞭解現在的新創公司與各種新趨勢和創業模式,沒有任何的資源被下放給年輕世代,我們又怎麼「有膽」去挑戰世界?我想我們缺的絕對不是膽,我就說直接些,是「錢」。印象很深刻的是,在香港的一位投資人告訴我「你們台灣的新創公司估值真的很便宜,這棟大樓裡面隨便一套房都比你們的公司還值錢。」,我們只有苦笑,然後繼續想辦法哪一天能把自己變成「台灣之光」,再回頭來改善這種奇怪的環境與生態。
- 台灣經濟轉型期,新創環境真的需要更多的資源
但其實這幾年來,台灣已經有越來越多努力提升整個環境的人與組織,像是這次的海外參展,真的要很謝謝 TSS 台灣新創競技場願意支持將近 20 組台灣團隊,全額補助機票與參展費用讓我們有機會到國外見識與交流,這也是我創業七年來,第一次被國外團隊羨慕,我們能有這種資源出來。如果台灣能一直持續的,不斷有這樣的資源挹注在新創產業中,將有助於讓整體台灣過去代工產業為主的科技產業基礎,加速轉型到創新的網路時代商業模式。而不是一直發生創業團隊被「創投」或「風險投資」單位找去「聊聊」,不是透過「投資風險」來幫助團隊,反而有種被拿去當創投了解市場的練功對象。我常常在想,把蓋大巨蛋的錢拿來投資新創就好了,可以養出多少間國際級的新創公司?
- 請用尊重我們的估值,投資台灣的新創團隊,讓我們有武器上世界戰場
日本很競爭,但很團結。香港很擁擠,但很直接。台灣很舒適,但很緩慢。我們的慢,常常不是因為我們自己真的很慢,而是這我們根本沒有資源去快起來。我們是白手起家的創業第一代,我們背後沒有資源,我們擁有的就是一雙靠自己練的拳腳,一個被打不倒的信念,還有一副不管再不被尊重都依然掛在臉上的笑容。台灣的新創公司擁有全世界最強的韌性?光看我們被政府補助款拒絕還有被投資人只是看看後,還能繼續撐下去就知道。台灣的新創團隊擁有全世界最強的能力?隨便拿一些海外或中國團隊被投資的金額與單位使用者獲取成本,就知道台灣團隊有多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再少的錢都能變出很大的成果。但台灣的新創團隊有全世界最大的資源嗎?沒有,我們真的沒有。如果你是有錢的投資人、大公司的企業主管、創投前輩、政府單位部門,若您看到這段文字還沒離開,是的,我就是想跟你說:
「台灣新創團隊真很缺錢,不是一大堆有的沒的輔導!」
請給我們機會,我們為的絕對不是拿這些錢去享受現在,而是替台灣拼一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