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台灣創業家最缺乏教育:失敗不可恥,抗拒改變才該羞愧

$
0
0

責任編輯:鄒昀倢

《TO》導讀:「失敗」其實是創業道路上最難能可貴的禮物,因為在創業公司中,沒有產品都是百分百確認完成之後才推出的。矽谷創業者推崇的是「「最低可行產品」〈MVP,Mininum Viable Product〉」,讓產品快速試錯、迭代。但是在台灣,還是能看到許多創業者堅持「好學生心態」,要把產品做到最好才推出,卻往往失去市場先機,更忘記要直接面向使用者取得回饋。這其實與台灣社會普遍害怕障礙、失敗的文化心態有關。

但是在天下雜誌出版社的《障礙就是道路》一書中,反而告訴我們「失敗才能開創新局」、「失敗不需感到羞恥」,或許這也是台灣創業家必須積極培養的心態。以下節錄自《障礙就是道路》內文

反覆嘗試:從最低可行性商品開始,貼近真實的市場

什麼是失敗?不過是一種教育,不過是到達更好境地的第一步。—— 美國廢奴運動倡議者溫德爾·菲力普(Wendell Phillips)

在矽谷,創業公司不會以精鍊、完成度高的企業形式開始,他們會發表「最低可行產品」〈MVP,Mininum Viable Product〉, 也就是只有一、兩種重要功能、能夠反應核心概念的基本款產品。關鍵是要立刻看見消費者的反應。如果反應不佳,這個失敗成本也低,且只是一時的,這能避免公司製造或投資在消費者不想要的產品上。工程師現在喜歡這麼諷刺:「失敗是一種功能」〈Failure is aFeature〉

但是,這不是笑話,如果你正在努力改進、學習或嘗試新事物,失敗真的是一項資產。它幾乎是所有成功的先決條件。錯誤和改變方向沒有什麼好羞愧的,每一次發生這種事,我們就擁有新的選項。問題反而變成了機會。

經營事業的老舊方法是從調查研究預測消費者喜歡什麼,然後在實驗室製造出那些產品,這完全與消費者的反饋隔離、絕緣,而且反映出一種害怕失敗的脆弱心態。如果那高規格製造的產品在發表當天就反應不佳,一切的努力就白費了。如果它成功了,也沒有人真的知道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反之,MVP 模式能夠擁抱失敗與反饋產品會藉著失敗變得更強,丟棄不管用、消費者不感興趣的功能,然後將開發者的有限資源集中在改善管用的功能上。

  • 失敗有助於開創新局

在當今的世界裡,我們對自己下功夫的程度、對自己負責的程度愈來愈深,因為將自己視為創業公司亦不無道理,一個一人的創業公司。那表示必須改變自己與失敗的關係,那表示反覆嘗試、失敗,然後改進。我們一試再試的能力,與容忍失敗的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通往成功行動的路上,我們都會失敗,也許還會失敗很多次,但是沒有關係,那可能是件好事。行動與失敗是一體的兩面,缺少任何一個,另一個就不會出現,而打破這種連結的就在人們停止行動的時候,因為他們錯待了失敗。

當失敗真的來臨,請問問自己:是哪裡出錯了? 有什麼能改進的地方? 我錯失了什麼呢?這能幫助你發現另一種方式去完成事情,而且經常是比我們剛開始的方式要好上許多。失敗將你逼至一個角落,讓你不得不另謀出路,它是突破的來源。

這就是為什麼偉大的成功故事經常發生在慘敗之後,因為故事裡的人又回頭改進了最初的計劃。他們不以失敗為恥,而是藉此激勵自己、化悲憤為力量。有時候,在體育賽事中,需要有一次差點成功的失敗來說服落敗者,相信自己有能力與一直打敗他們的對手同台競爭。失敗可能帶來痛苦,但是如同法蘭克林所說,它也能教導我們。

在商場上,我們較不會把失敗歸責於個人,也能了解失敗只是過程的一部分。如果一項投資或新產品帶來收益,那很棒,如果它失敗了也沒關係,因為我們已經有所準備,並未將每一分錢都投入那個選項。優秀的企業家:

•從不固守一個位置。

•從不害怕失去他們投資的一小部分。

•從不感到不堪或羞恥。

•從不退出遊戲太久。

他們會失足許多次,但是他們不會倒下。

儘管我們都知道,有許多深刻教訓是來自失敗,我們也曾親眼看見那些教訓,但我們依然不斷退縮。我們會盡一切可能去避免失敗發生,認為它是難堪的、恥辱的。我們失敗了就氣急敗壞、尖叫嘶吼。嗯,我怎會想要失敗呢? 那很痛。

失敗絕不會宣稱它是無痛的,但是我們能否認知到:可預見的、暫時的失敗絕對比災難性的、永久的失敗要不痛多了! 和到任何一所優秀的學校就學一樣,從失敗學習也不是免費的,它的學費就是你的不安或損失,或必須從頭開始。

我們要高高興興地付這筆學費。對你的職業生涯、你的新書、你的新事業來說,沒有比它更好的老師了。有句諺語說的是一位愛爾蘭船長如何得知港口的岩礁位置,他是透過一次次的船底碰撞才知道的。只要管用就好,不是嗎?

記得隆美爾將軍讓英軍、美軍措手不及的事蹟嗎? 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面。事實上聯軍是故意選了一個不利的戰場。邱吉爾知道,他們必須在某個地方與德軍首次交鋒,但如果發生在歐洲,而且還失敗,將對民心士氣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

在北非,英軍學到了如何對付德軍,而且在早期階段,他們多半是透過失敗學到的。但那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他們已經預先考慮到這一條學習曲線,並且做好了計劃。他們抱持著歡迎的態度,因為他們和格蘭特將軍與愛迪生一樣,深深明白這麼做的意義:繼續走下去,前方就是勝利。後來,希特勒在義大利所遇見的聯軍,遠比他在非洲所遇見的聯軍要強大許多,而最後他在法國和德國所面對的聯軍甚至更加精良。

有一個能確保失敗是件壞事的方法,那就是不從失敗中學習。人們經常會遭遇小小的挫敗,但是他們沒有記取教訓,從中學習。他們不好好去聽、不好好去看那些挫敗所曝露出來的問題,因為挫敗並沒有讓他們變得更好。

冥頑不靈、抗拒改變,這些都是自我耽溺型的人,他們無法了解的是,這世界沒時間和他們慢慢爭論、答辯、說服他們犯了錯。他們的骨子軟弱,頭腦僵硬,身上披戴太多盔甲、太過自我中心,以致於無法有效地失敗。

是時候了,你該了解,每一次的失敗與行動都在告訴你一些事情,那是一種反饋,教你如何改進的精確指導,試圖讓你從毫無頭緒的無知當中醒過來。它正在教你一些事,要用心聆聽。只有在你充耳不聞的時候,教訓才會變得慘痛。

能夠以這種方式看待、理解這個世界,正是逆轉障礙的關鍵要素。如此,負面的變成了正面的,我們將那原本令人失望的事情變成了一個機會。失敗藉著指出我們不該走的路,為我們指路。

Screen Shot 2016-06-20 at 4.43.09 PM

(本文書摘內容由合作夥伴天下雜誌出版社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LukeDetwiler 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美國教授公開自己的「失敗履歷表」,被打槍這麼多次還不放棄也蠻厲害的
【臺大洪士灝】不要怕失敗,被人家當成草莓族又如何?
【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失敗創業家的勇氣書單,5 本書助你找到人生工作方針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