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英國砸大錢建立資料科學人才供應鏈,反觀台灣:沒聽說有啥計畫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資料科學將會滲透到生活中的每個產業,不分傳統、新創,全都可以因為資料科學而帶來改變。昨天,行政院訂了明年的科技預算有1000億台幣,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撥給培育資料科學人才的?(責任編輯鄒昀倢)

Google首席經濟學顧問Hal Varian曾自信的表示:「未來10年,最性感的工作會是統計學家。」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這世界科技對於數據分析的狂愛與需求。而這把火已經延燒到現今最夯也是最不可忽略的領域--資料科學。

過去二十年,我們已經看到資訊技術(IT)產業對企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基於網路訊息處理系統,使得各種業務如訂單銷售、金融交易、人資管理、客戶服務管理等取得商業成功。資料科學專業的需求日益增加,領域包含如工程、網路安全、軟體工程等。

資料科學家需要嫻熟程式碼的編程技術、數據庫技術和以及基本統計專業。只不過到今天,能夠同時具有計算機科學和統計學專業的人才仍然寥寥可數。

根據哈佛商業週刊(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報導許多領域目前相當缺乏資料數據科學家的人才也證明了現在資工相關課程如雨後春筍般開設的現象。而最棒的是,如果學生想要在這個領域裡工作,不一定要主修資工科系。也就是說,現在對資料科學家的需求已經大到,即使你在大學時代毫無資工、資料數據相關科系的背景,你仍然可以直攻資工科系的研究所。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先進國家和企業們採取什麼對策,因應這波資料科學的需求狂潮。

  • 英國:廣設經費與獎學金,即使人才無資工背景,仍有拿到門票的機會

以英國為例,英政府正幫助畢業生們學習此領域專業,使得他們可以發展未來事業,一方面也讓供給資料科學的人才可以增加。

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簡稱HEFCE)近日召集了32間大學院校,逼近28個專案,開放了總額1.7億英鎊獎學金的金額,吸引電腦工程科學成立專業課程。而Hefce執行長表示,我們已經面臨了有史以來對資料科學家需求最大的時候了。

英國大學科學教育部長說,科學家、工程師和數學家都是讓產業創新和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的關鍵:「這項投資將幫助培育1500多名畢業生STEM課程(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我們希望讓有心人獲得新的技能。這些課程將開闢一條有價值的產業供應鏈,以及英國企業提供急需的技能。」

  • IBM:與頂尖大學共同產業合作,並開發中東與非洲地區

IBM商業分析研究中心發言人Abbas Raza Ali表示:「IBM培訓方案與世界各地各大學和企業合作,以支持數據科學和先進分析。為此IBM正在與ITU數據科學實驗室合作。」

知名科技大廠IBM與美國舊金山科技大學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ITU)正合作將資料數據科學教育推廣至巴基斯坦,而大名鼎鼎的ITU資料科學實驗室,正式是資料科學領域的領頭羊。實驗室成員來自由頂尖大學畢業生,實驗室研發內容包括數據分析、知識探索、具歧視或隱私覺察的數據探勘(discrimination- and privacy-aware data mining)、自動推薦系統和文字探勘。Ali說:「資料科學整合國家最先進的計算和統計技術,從數據的迅速擴中,我們可以藉此大量提取商業價值,資料科學這個新興領域,持續釋放發產動能。」

Ali表示,資料科學是一種多領域融合,結合了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語言學、音韻學和認知科學的應用面。

對於教育機構來說,若沒有與業界有強大的合作關係,很難提供領域中各個方面的訓練在中東和非洲,諸如大數據專家、數據探勘者、數據業務分析、法醫分析和管理學家等專業是市場上急需的人才。與ITU的合作,將接軌產學與科技之間的落差。

  • 下一個資料科學產業籌備軍會在哪個亞洲何方?

眾所皆知的印度,一直是歐美大國最愛用的資訊怪傑人才集散地。只是目前若要整合資料科學領域人才服務,近幾年來現況的成長快速,讓局勢變得難以判定。

印度分析(ml-india.org)顯示,單一間中國清華大學產生的機器學習論文產量,比起印度所有大學所產出的論文還高。同時,美國早已取得創新機器學習的領先優勢。

我們需要企業家在全球招攬資料科學企業,如此才能讓我們準備好成為世界資料科學的服務重地。筆者認為:反觀目前台灣,目前台灣整體環境對於資料科學的友善程度是多少?政府對新創和資料科學的產業經費的補助和條款建立仍有待進步,而教育界官方除了研究專案計畫的招募之外,較少直接呼籲和鼓勵青年學子跨領域整合的具體性計畫。

希望日後政策和教育方針不要再只是學別國家的毛皮了,因為時間考驗會看出來人才是否願意留在台灣,也看得出來國外人才是否願意來台灣,如果現在不加緊打好馬步,那就別談與世界科技趨勢接軌了!

(資料來源:livemintindependent.co.uktribune;圖片來源:maaorg;CC Licensed,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