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目前的VR產業看似有在啟動,事實上仍屬初期發展階段。VR已經不再只是一個娛樂媒介,而是可能像網路一般自然的滲透到各個領域,因此我們不得不呼籲「台灣一定要懂VR、發展自己的VR產業。」以下為北科大互動設計系助理教授寶博士.葛如鈞為《VR來了》一書撰寫的推薦序。(責任編輯鄒昀倢)
在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之內,我花了許多時間和精神在台灣島內推廣虛擬實境(VR)。原因無他:
- 虛擬實境可能會已經是近期崛起最快的新興產業;
- VR以及後續的AR(擴增實境)依賴大量相機、影像、光學等軟硬體技術的配合,台灣的高科技製造業在這一塊非常有經驗;
- VR一直以來的發展都是高度跨領域/跨產業的,無論是音樂、教育、影像、醫療通通可以運用VR的產品和技術再造新猷、續創高峰。
總之,基於許多原因,我自矽谷的奇點大學返國後,便全力在台灣推廣VR並且親身投入到360VR攝相機的新創計畫當中,弄得如火如荼好不熱鬧。
過程中,除了對於 VR 產業未來持續看好外,其實也非常憂心台灣社會以及產學研各界對 VR 產業的不夠熱衷和理解。除了國內目前並沒有自辦的國際級 VR╱AR 展覽之外,也極少相關的演講及課程,對比於對岸以及歐美列強等的全力投入,台灣明顯看來,自我邊緣化得越來越嚴重。
一場好的活動、一場精采的演講、一本好書,是推廣一個新的產業與機會的有效方式;建立一個成功樣板讓眾人得以追尋,又更是求之不得將青年才俊推坑的好方法。然而,一個樣板的出現與養成,需要靠更多人投入 VR 這個產業才有機會;而更多人的投入,乃需要更多場 VR 活動,更多精采的 VR 演講,更多本 VR 好書才有機會被創造出來。 這樣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過去幾個月,我並沒有看到好轉的跡象…
《VR來了!》這本書,非常少見地從 1960 年代,說起 VR 的故事。在許多章節中,作者做了非常多的功課,細膩地說明一個科技背後的沿革和由來,也翻譯了許多國內近來錯過的不少原文訪談,例如 Oculus(虛擬實境眼鏡) 的早期投資者 Andreesen Horowitz 說「我這輩子到現在,一共也就看到過幾個產品的演示讓我覺得它們會改變世界:Apple II、Netscape、Google、iPhone…然後就是Oculus 了。」
這些訪談對我而言,就像瞭解一個產業前景的餐具、刀叉,提供了我另一個角度切入這個我們可能不熟悉,或自以為熟悉的主題。而這些背景經歷和沿革,也能夠幫助我們設身處地想像一個全新的科技和產品,在 0 到 1 的階段是怎麼被推估出來,到被推向世界舞台。這個過程的「神遊冥想」,很能幫助我們每個人鍛鍊自己對指數科技的想像與預測能力!也許有一天,下一個新興產業的開拓者就是你也說不定!
此外,許多只有非常關注外電報導與產業內部消息的人才會知道的大中小八卦,也不經意地四散在書裡的各個章節當中。例如,許多人都知道 HTC Vive 虛擬實境頭盔是和美國遊戲大廠 Valve合作推出,和 Facebook 併購的 Oculus 是不共戴天的商場敵手,打得火熱。但很少人知道的是,Valve早期的合作對象並不是HTC而是Oculus!原先的戰友,如今變成了敵人,這樣的變化可以顯見背後有多少的折衝與變革,這也是透過本書瞭解VR技術與產業之外,另一個饒富趣味的地方。
VR虛擬實境在台灣,即便到了現在,還是有許多對這個產業發展的質疑聲浪,例如對健康帶來危害、會容易有暈眩問題所以無法推廣等等,但放眼全球,當Google已經宣布要為VR推出專屬的 Android 作業系統版本(代號 Daydream)、SONY 將在今年(2016 年)10月推出 PSVR 搭配 Play Station 給全球上億玩家遊玩、HTC 已經透過 Vive 銷售獲利並且正在秘密開發下一代產品、微軟已經發送上千台 Hololens 擴增實境眼鏡給全球開發者、中國的騰訊和聯想也將在今年相繼推出 VR裝置與平台服務、台灣的宏碁和華碩等也投入大量資金開始發展 VR……
所有你╱妳能聯想到的產業巨人都將在今年大力推動 VR 這個看似虛擬,但勢必為真實的人類生活帶來巨大變革的新產業,你╱妳準備好了嗎?
(本文書摘內容摘錄自《VR來了!》,由合作夥伴寫樂文化授權TechOrange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TechStag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