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宜振 Lman Chu。南星創業加速器(SSX) 創辦人兼 CEO。自 2008 年開始創業的冒險旅途,年屆 40 還是繼續努力學習如何失敗與快速失敗。希望為了兩個可愛的孩子打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最近一段日子,跟非常多新朋友及電子業界朋友們談了許多如何透過 # 外部創新,或者 #OpenInnovation 的手法來真正達到有效的創新好來因應未來的挑戰。
尤其上週談了一家世界前幾大的電子零件供應商,只用了一小時就讓對方明白現行方式成長的瓶頸,以及用傳統思維下明明看到了機會卻無法有效做到未來客戶的原因,這故事也得另外談了。
而這讓我想起了三年多前,寫了一份 Proposal,期待來做 Open Source Hardware 的社群。當年的時空背景是現在當紅的 Raspberry Pi 的銷售量剛破了百萬,估算實際使用者可能會有一人買多片及一些銷貨的庫存,也就代表其實際的使用者大概十多萬人。
當年因為自己最早大學時期的背景就是搞網路社群起家,而出社會後卻又長期的在電子業,尤其是嵌入式領域打滾了十多年,一看到 Raspberry Pi 就知道這東西日後必然會嚴重衝擊到未來電子業。再次提醒,當時的時空背景 RPi 不過才剛賣破百萬,而我們知道透過這樣的硬體 + 社群的力量將會非常非常的可怕,所以寫下了當時的 Proposal 希望尋找配合的夥伴以及天使,希望能夠透過台灣最強大的硬體開發能力來創造出這樣的開源硬體社群。
但或許是我們的說服能力不好,或者如同很多人會提到的,台灣其實沒有天使,尤其時空在 2012 年底。當時開會碰到的業界大老,只說:
「何必這麼辛苦,一片板子 US$ 35,你賣一百萬片,也就是 US$ 35M,但為何我們不賣一片 US$ 350 的產品,只要賣十萬片就好。」
我必須說,在台灣的長期的硬體思維下,這樣的思維是真的沒錯的。但是面對未來,台灣的硬體思維已經走到了嚴重的瓶頸。為何在 2012 我們就想要做硬體社群,到底我們看到了什麼?
在台灣電子業,大概都知道得有個 Roadmap。
但是仔細思考,電子業的 Roadmap 大多從哪來的呢?老實話,大多都是從所謂的原廠。 例如 Intel, TI, 到這兩年來自 ARM。
但這些原廠的 Roadmap 又是從哪來的呢?
做社群其實就是答案。 2012 的 RPi 使用者數目其實還未破百萬, 時空來到 2016, 已經賣了超過八百萬, 粗略估計使用者恐怕也有五百萬以上。
台灣的思維是, 當 RPi 超過 300 萬時,有廠商說,這個東西可以做喔!我們來做,賣 US$ 30,還可以賺大概 US$ 2。
而看到這,表示我們依然沒看懂何謂「社群」。
真正 Powerful 的是, 當你擁有五百萬的使用者,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五百萬以上的使用者全部都是具備「解決問題能力」的工程師或者 Maker。
這一類使用者的特性是 具備 x N 的效果。他們看到身邊的問題或者有想要做的事情就會動手去解決。 發掘問題 -> 解決問題。 用 RPi 或者其他 Open Source Hardware 解決問題。
試想,當五百萬的使用者中,遍佈全球的使用者中。 若有數萬甚至數十萬人,不約而同的在解決著類似的問題甚至就是同一種問題。 那是否代表著某些意義?
是否代表著某個問題該值得被系統化解決了? 而這樣的現象, 不就是最有價值的 Native Roadmap??
Native Roadmap 是多少業者夢寐以求的東西, 有機會讓你不是單純的被原廠制約, 而是真的有機會 plan ahead。
而這樣的價值, 到了台灣被簡化成, 一片賺兩三塊美金的問題。直到超過五百萬片之後, 開始看到台灣有許多廠商, 尤其是 Chip vendor, 開始推出了各種「Pi」 (有必要用類似的名字嗎?)
仔細想想若不是因為 RPi 和 Arduino 賣到這麼多, 台灣廠商會開始關注這市場嗎?有意思的是, 這就跟我們小時候做實驗一樣, 做實驗其實我們只是複製了當年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最後成功的那一次實驗, 卻沒有學習到他們那可能成千上百次失敗的歷程。 這些曾經的失敗才會真正告訴你未來是什麼。
透過「社群,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其實社群很多硬體人以為跟他們沒關係。 而作社群不過就是把正規的 Marketing 有效落實的一種方式。 不過我們台灣常常因為沒經歷過真正的 Marketing 而以為就只有以前參展、Tradeshow、roadshow 的方式。 而其實「社群」不是只有搞 Internet 創業或者電商需要,對於電子業、硬體業,甚至各項產業都是需要的。
時隔多年, 也會感嘆當年自己的能力不足, 沒能說服當時的潛在夥伴來一起支持。 但也幸好經過這幾年的努力, 我們也開始跟一些業界朋友探索起如何做有效的實驗來面對未來。
不抱怨, 繼續的找方法來和願意勇敢面對未來的朋友一起共創。
(本文為作者投稿;圖片來源:DannyChamorro,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延伸閱讀
凡事皆靠萬年 SOP 不願意動腦想,難怪台灣傳統企業轉型總是加倍困難
南星創速器創辦人:從自造者到新創,為什麼台灣做不好硬體加速器
台灣硬體大廠投資新創:創新老大哥台積電沒動作,鴻海倒是有模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