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好多台灣企業都這樣?】老闆把自己當皇帝,在這種工作環境下怎麼存活?

$
0
0

Screen Shot 2016-08-31 at 10.59.39 A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企業管理文化不同,就會影響整體公司的氛圍與員工忠誠度。當老闆強調人情、輩份時,即使底下員工再怎麼有才,終究無法因才得志。這樣的狀況,是否普遍的出現在台灣傳統企業裡呢?我之前遇過的老闆,根本把公司當自己皇宮,一走進辦公室眾人要搶著過去問好,我差點懷疑自己活在中國古代。(責任編輯:鄒昀倢)

當我們講台企、談陸資,似乎暗喻著「台式管理的樸實 v.s. 中式管理的殺氣」的不同。但真相是,台企才是真正傳承了「中國式的管理」,而陸資企業,則長出了更為「務實、功利式」的西方資本主義式管理面貌。

A 企業:
成員循規蹈矩,行為與決策以(老闆或主管)馬首是瞻,身分、地位、部門的分界是重要的,不得造次破壞規矩,公開的異議應避免之。文化氛圍強調論資歷排輩份、棒打出頭鳥、順從與和諧是第一要務。

B 企業:
成員有話直說,敢於向上拍磚、用專業說話,決策與行為環繞著事實、效益與大局。文化氛圍強調:能力為先、成果至上,有能者居之,必須不斷地交出成果,官大學問大是被鄙棄的觀念,可上(晉升)可下(降調),才是常態。

  • 在二家公司,人們需演化出不同的思維與生存技能。你,喜歡哪種?

在 A 企業,你最好懂得忍辱負重、吃苦耐勞、聽話不吵鬧,並且相信「戲棚下站久了總是你的」;在 B 企業,你則要有大局觀、成效觀,懂得據理力爭、直言敢諫、無懼權威,時刻自省「我能為企業及部門的整體成功,帶來什麼貢獻?」,並確實交出成果、無法打馬虎眼。這二家公司的本質為何:

  • A 企業承載著「帝制威權遺毒下的中國文化」

近兩千年的帝制中國,官受命於皇帝、與人民不存在委任關係,構建出牢而不破、自上而下的威權統治,此機制伴隨著「君臣父子」儒家思想的推波助瀾,強化了專制且權威治理的正當性。

將帝制中國縮小到企業,不就是 A 企業的治理結構與文化要求?一家企業就如一個小國,老闆是天、是帝,主管受命於帝、只求遂行老闆意志,員工順服忠誠於企業。這類企業一旦明君不再,「官僚體制與『只唯上意』」將綁架企業效能與管理,成為和稀泥的折衷主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文化氛圍。

  • B 企業體現出「自由經濟資本主義下的西方文化」

資本主義代表著自由市場經濟的概念,這是一種「競爭、適者生存」、「投入與產出的效益最大化」的邏輯,用在企業治理,只問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如何在競爭市場上勝出?團隊與部門如何協作更有效率與效果?人才評價上,強調用人唯——只問誰能為企業創造更大貢獻?而不論人情、年資或過往貢獻。從道德上來看,過於功利,但從商業經營來說,卻很務實。

  • A、B 企業,誰比較像台企、誰比較像中資?

聽過「狼性」一詞嗎?我們可以發現較多的大陸企業像 B 企業一樣具有狼性,而較多台企則如同 A 企業一般的循規蹈矩。

這可能源自大陸經歷過文革的「系統重置」、改革開放前的窮苦生活、或改革開放期間深入人心的指導原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進而塑造的更加務實與功利。而台灣企業則承載了中華文化——講中庸、講和諧、講忠誠,並將其直接套用於企業的治理及商業的運作。

所以,當台企才是真正的傳承了中國式、中華文化式的企業管理,而大陸企業則更加的現實、功利與西方資本主義化的管理,作為在其中的打工仔,我們該怎麼辦?

  • Know-How 弄好管理的訣竅:

對任何企業而言,要能永續經營,首要就得避免以「帝制威權遺毒下的中國文化」來管理企業,除非該企業的領導人是個永遠「全知全能」且「長命百歲」的明君。

對一般人來說,不需要考慮企業永續的問題,而只需要知道:認清一個企業的潛規則、文化屬性,並展現相匹配的行為方式,才是能否活得好、活得久的關鍵。

3 個特點,提供讀者自我診斷,你的公司更像是企業 A(中國式的帝制權威管理)、還是企業 B(西方式的市場經濟管理)。越多的「是」,代表越傾向企業 A:

1. 論資歷排輩份,官大學問大,棒打出頭鳥
2. 老闆被當作全知全能,是企業前進的唯一動力引擎及方向指南針
3. 管理行為與決策體現辦公室政治、講人情講關係、和諧而避免檯面衝突

最後,生命與物種是多樣性的,企業由人組成,自然也是多種面貌。本文的論述僅僅是提煉部分經驗值來突出部份台企與陸資的反差,以做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及個人職場反思之用,並非代表全部的企業現象。

大量的陸資企業其實仍深陷於帝制權威的「一人之治」狀態;同理,許多台企早已高度市場化、強調競爭、強調「能力專業與交出成果,更勝於一昧的愚忠與絕對的服從」。

  • 補充:誤讀「狼性」的台企經營省思

進一步探討這個源自大陸企業治理上的公司文化詞彙。這個詞彙一進台灣,卻成為了媒體控訴台灣年輕人缺乏進取心、不夠積極之用,這不僅是誤讀,更是一種刻意為之且不當的「觀點置換」,這種置換就如同「世代差異的榴槤、芭樂、草莓族、水蜜桃族」分類一般,除了挑起對立、貼上標籤外,並無實質幫助。

提醒經營者與主管們,「狼性」是對台灣企業治理模式設計的一個警鐘,而不是控訴員工的一條標籤紙,員工是狼是虎、是羊是馬,其實都在主管與企業經營者的一念之間與實質投入。

(本文經合作夥伴換日線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聖上英明,員工禁聲」,台灣企業才是「中國式管理」!-在台資、在陸資工作,怎樣才能活的好?〉。)

《關聯閱讀》
中國職場台商實況:你真的準備好,跟「狼性民族」打一場硬仗了嗎?
拿「忠誠」要求員工?老闆、主管們,別鬧了好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