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Google Ventures推崇的高效工作法,希望能為你的下個工作週帶來效率滿滿的幫助!(責任編輯:鄒昀倢)
一、
2014年5月一個陰暗的上午,Google風投設計合夥人約翰·澤拉茨基走進一棟外觀單調的褐色大樓,去那裡跟Savioke公司面談。這是Google風投最近新投資的一家公司。他繞過迷宮一樣的走廊,找到一扇標著2B的普通木門,走了進去。
對那些期待著看到《星球大戰》中的全息甲板的人來說,現代科技公司可能會讓他們有些失望。大部分矽谷的公司實際上就是由一堆桌子、電腦和咖啡杯組成的。然而推開2B的門之後,眼前卻是一摞摞電路板、切割過的膠合板、剛從3D打印機裡取出來的電樞組件。約翰心想,這個地方,才是真正的初創公司該有的樣子。
然後他看到了那個機器。它是一個大約一米高的圓柱體,大小和形狀都跟廚房垃圾桶差不多。它的底座是喇叭狀的,上面是光滑的白色柱體。頂部附加了一個小電腦螢幕,就像人臉一樣。而且這個機器還能移動。它憑藉自身的動力在地板上滑動著。
「這是Relay機器人。」史蒂夫·卡金斯介紹說。這位Savioke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身穿深色T恤和牛仔褲,散發著中學科學教師般的熱情。他滿是自豪地看著那個小機器人:「它就是在這兒造出來的,用那些現成的配件。」
史蒂夫解釋說,這個Relay機器人是為酒店遞送服務設計的。它可以自動辨認方向,獨立乘電梯,並把牙刷、毛巾等物品送到客人的房間,從而解決早晚高峰期人手不夠的問題。這時,小機器人小心地繞過辦公椅,在插座旁邊停了下來。
不過有一個問題。團隊擔心客人不喜歡遞送機器人。它會不會給他客人帶來困擾甚至驚嚇?這個機器人是技術領域的傑作,但是團隊不確定它在人群中該如何表現。
讓機器遞送毛巾或者與機器人同乘一部電梯,非常有可能讓人覺得詭異。設計總監艾德里安有一系列讓Relay看上去更親切的想法,但是在機器人準備好面世之前,整個團隊需要做大量決定。機器人應該怎麼跟客人交流?超過什麼程度的人性化會讓人受不了?對於創立僅六個月的Savioke來說,這些都是事關緊要、成敗一念之間的問題,而且在酒店試驗開始之前,他們只剩下幾週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
這是執行設計衝刺(Design Sprint)的完美時機。
二、設計衝刺:Google Ventures的五天工作流程
設計衝刺是Google風投獨特的五天式流程,可以通過原型設計和用戶測試來解決關鍵問題。它是商業戰略、發明創新、行為科學、設計等等領域的「超級精選專輯」,並且被改造成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團隊都可以參照實施。在Google,設計衝刺幾乎被用於任何項目,小到Gmail智能收件箱,大到Google X無人駕駛汽車。本文將記敘Savioke運用設計衝刺的真實過程。
首先,團隊成員空出了一整個星期的時間。從星期一到星期五,他們取消了所有的會議,給郵箱設置了「外出不在」的自動回复,然後全身心投入思考一個問題:他們的機器人在人群中該怎樣表現?
然後,他們制定了一個最後期限。Savioke與喜達屋酒店商定在星期五進行真人測試。現在壓力來了。他們只有四天時間來設計並製作一個有效的產品原型。
設計衝刺:用5天解決團隊的首要關鍵問題
星期一, Savioke列出了在這五天內必須解決的、真正重要的問題,然後大家決定將目標放在用戶滿意度上。如果Relay在 測試中能夠提高用戶滿意度,酒店就會訂購更多機器人。反之,他們就拿不到訂單,剛剛起步的事業也會陷入危機。
我們與團隊一起,以故事場景思維繪製了一張地圖:客人遇到機器人,機器人給客人牙刷,客人喜歡上機器人。在這個過程中,機器人與客人的第一次互動非常關鍵,這一刻可能發生在大堂、電梯、走廊等地。我們在每一個可能的時刻旁邊畫了一個燈泡。在這些關鍵場景中應該發生什麼?如果做對了,客人就會開心。如果做錯了,前台可能一整天都要應對疑惑不安的旅客。
星期二,團隊從發現問題轉到了解決問題。取代吵吵鬧鬧的頭腦風暴的,是每個成員獨立思考自己的方案,而且這不只是設計師的任務,從創始人到客服,每個團隊成員都在紙上畫著自己的方案草圖。
到了星期三早上,衝刺室的牆上已經貼滿了草圖和便簽。有些想法是新的,不過也有一些曾經被否決或沒有深入探討的舊想法。我們一共收集了23個備選方案。
在大多數組織,可能需要通過數週的會議和數不清的郵件才能選出最佳方案。但是我們只有一天的時間。我們採用了投票和結構化討論來迅速、安靜、沒有爭論地做出決定,同時保留了首席執行官堅持的個人觀點。
投票結果是,測試將會包設計師艾德里安提出的大膽想法:給機器人設置一張面孔以及嗶嗶嗶的音效。還會包括一個更加有趣同時也備受爭議的想法:當機器人高興的時候,它會跳段舞。「我還是很擔心給它太多人性化的東西,」史蒂夫說,「不過現在就是要冒險一試。畢竟,如果這次失敗了(原文的blow up一語雙關,也有爆炸的意思) ,我們還可以重新設置。」這時他看到了我們臉上的表情,補充說:「這只是個比喻。別擔心,機器人絕對不會爆炸的。」
星期四一早,我們只剩下八個小來準備星期五測試要用的機器人原型了。這個時間本來是不夠用的。我們耍了兩個小把戲,按時完成了任務。泰莎和工程師艾莉森用一台老舊的筆記本電腦和一個遊戲手柄編制並調試了機器人的活動。艾德里安則精心編排了音效。iPad螢幕成了機器人的「臉」,並被放置在機器人頂部。下午5點鐘,機器人準備好了。
星期五早上7點,我們在預定的酒店房間牆上粘了幾個攝像頭,臨時把房間改造成了調查實驗室。上午9:14,第一位客人開始了面談。
三、
這位年輕女士打量了一下房間的裝飾:淺色木地板,中性風格,嶄新的電視機。漂亮又現代,不過並沒有特別之處。這次面談到底是要談什麼呢?站在她旁邊的是邁克爾·馬戈利斯,Google風投的研究合夥人。此刻,他正在了解這位女士的旅行習慣,營造自然的氛圍,以便她在面對機器人時做出最真實的反應。
邁克爾扶了扶眼鏡,然後問了她一些關於住酒店的常規問題:把行李箱放在哪裡?什麼時候打開行李箱?如果忘帶牙刷,會怎麼辦?
「不知道。我想,我會給前台打電話吧。」
邁克爾在筆記本上做了一些記錄。「好的。」他指了指桌上的電話,「給他們打個電話吧。」她拿起電話撥通了。「沒問題,」前台回答說,「我馬上就給您送牙刷。」
丁零零,不多久桌上的電話響了。她接起電話,聽到了電子語音說:「您的牙刷到了。」
這位女士沒有多想,走到門口,轉動把手,打開房門。等候在總部的衝刺團隊成員們聚集在視頻播放螢幕前,緊盯著她的反應。
「我的天哪,」她說,「是個機器人!」
光滑的頂蓋緩緩打開,裡面是一支牙刷。在她點擊觸摸屏確認收貨時,機器人發出了一些嗶嗶聲。當她給服務體驗打了全五星時,小機器人高興地扭動,跳了支舞。
「真是太酷了,」她說,「要是他們開始用這個機器人,我以後每次都會來這兒住。」不過她說了什麼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透過螢幕看到了喜悅的微笑,以及她沒有做出的反應——在她與機器人交接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尷尬的停頓或惱怒情緒。
首次面談的全程,我們在總部都捏著一把汗。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面談,我們都在開懷大笑,甚至開始慶祝。所有的客人都是同樣的反應。當他們看到機器人時,都表現得很有興趣。他們非常順利地拿到牙刷,在觸摸屏上確認接收,並目送機器人返回。人們想打電話讓機器人再來送一次東西,只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再次看到它。他們甚至還跟機器人一起自拍。不過沒有人,沒有任何一個人,嘗試跟機器人對話。
這一天的最後,我們的白板上全都標上了綠色的對鉤。冒險加上的機器人個性特徵——眨眼睛動作、音效,哦對,還有「快樂起舞」——大獲全勝。在開展設計衝刺之前,Savioke團隊擔心他們過度誇大了機器人的能力。現在他們發現,賦予機器人迷人的個性可能是提高客人滿意度的秘密武器。
三週後,機器人在酒店開始正式服務。Relay機器人一舉成名。《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都報導了這個迷人的機器人,Savioke公司在第一個月就得到了10億媒體的關注量。更為重要的是,酒店客人都喜歡它。夏天結束的時候,Savioke公司的機器人已經供不應求。
Savioke公司賭了一把,給他們的機器人增加了個性。但是只有他們用設計衝刺快速測試了這個冒險的想法之後,他們才對這場賭局滿懷信心。他們在精心策劃的五天時間內實現了這一切。
四、
好的想法來之不易。即使是最妙的想法,想要在現實中取得成功,也面對著種種不確定因素,執行工作困難重重。應該在哪個最重要的方面拼盡全力?創意落到現實生活中會是什麼樣?應該選一個最聰明的人來找出解決方案,還是應該帶著整個團隊進行頭腦風暴?你又怎麼知道找到的解決方案就是對的?需要進行多少次討論才能有十足把握?還有,等到真的實現了,會有人在乎嗎?
作為Google風投的合夥人,我們的使命就是幫助我們投資的初創公司回答這些重大問題。我們不是按小時計費的諮詢顧問。我們是投資人,只有我們投資的公司成功了,我們才成功。為了幫助他們迅速解決問題,我們優化了設計衝刺的流程,避免了無休止的爭論環節,並將幾個月的任務壓縮進了短短一周內。
設計衝刺給我們的初創公司帶來了一種超能力:他們可以在付出昂貴的代價之前,就穿越到未來,了解他們的成品以及用戶反饋。如果一個冒險的想法能夠在設計衝刺中獲得成功,那麼真正實踐的回報更會好到不可思議。然而那些痛苦的慘敗經歷也會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投資回報。因為僅用五天時間就能找到關鍵性的不足之處是非常高效的。
在Google風投,我們已經與100多家公司合作實踐過設計衝刺,包括致力於腫瘤基因檢測技術研發的基礎醫學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智能家居行業的領軍企業Nest Lab、優質咖啡品牌藍樽咖啡(Blue Bottle Coffee)。設計衝刺被用來評估了新商機的可行性,製作了新手機應用的第一版,優化了擁有幾百萬用戶的產品,確定了營銷策略,甚至被中學生用於解決數學難題。
(本文經合作夥伴36Kr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讀書】谷歌風投:如何只用5天迭代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