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史丹佛大學密碼學和網路安全技術專家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和馬丁·赫爾曼(Martin Hellman)獲得美國計算機協會(ACM)2015 年度的圖靈獎(Turing Award ),並獲得由 Google 贊助的 100 萬美元獎金。圖靈獎,被譽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據了解,迪菲與赫爾曼或將是因為兩位在 1976 年發表的論文《密碼學新動向》(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中,提出了「公鑰加密系統」的構想——即在一個完全開放的管道內,人們無需事先約定,便可進行安全的訊息傳輸。這項發明成為了今天公共密碼交換系統的基礎,被廣泛應用於網路通信。
早在 1976 年,迪菲與赫爾曼想像,未來人們將會有規律地通過網路來聯繫,而數位簽名易於創建並容易驗證,這就導致了人們之間的通信容易被盜取或篡改。ACM 主席 Alexander L.Wolf 表示:「40 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看見,迪菲與赫爾曼非常具有先見之明。」
據新智元翻譯自 ACM 的介紹,Google 科學家 Andrei Broder 指出:「私有數據的保護依靠對訊息所有者訊息的確認,以及確保通信的完整和機密性。而這些機制正是從迪菲與赫爾曼的設想下發展起來的。」
比如,以 https 開頭的安全 URL,其中 s 的意思就是使用安全傳輸層協議(Secure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來加密訊息傳輸。這種安全連接是這樣建立的:經過公鑰加密後傳輸一個對稱加密的密鑰,這個傳輸來的密鑰可以被用來對接下來的交流訊息進行加密。
斯坦福大學網絡系以及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系主任 Dan Boneh 稱,「業界普遍認為 1976 年的研究開創了現代密碼學。簡單的說,沒有他們的貢獻,加密領域就是一片空白,互聯網也不會實現今天的發展水平。現在每天都有幾十億人在使用迪菲 – 赫爾曼協議(DH)與銀行、電商網站、電郵服務器以及雲服務建立安全鏈接。」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公鑰加密算法不僅應用於網路連接,也應用於 iPhone 的手機應用運行中——iPhone 上的應用都要經過蘋果公司認證。因此,最近蘋果公司與美國司法部門的爭論戰與當年的密碼戰類似,他們都被要求預留後門。赫爾曼表示:「破解一部手機事小,但一旦形成了這個先例則後患無窮。因為這將對訊息加密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
(本文獲雷鋒網授權刊載;圖片來源:Graham C99,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