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議題是未來台灣必定要面臨的城市轉型。結合科技、環保、永續發展與新型商業模式的電動車,便是目前台北、高雄市政府極力在做的項目。看準台灣機車用量高,蓋亞汽車想要建造的智慧城市,是一個充滿環保電動車,最終能做到交通工具全面無人化的智慧環保城市。
台灣是最適合電動車的市場!
蓋亞汽車創辦人韋逸斌從美國回到台灣後,發現機車是台灣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根據交通部資料,截至 2015 年底全台總共有 2140 萬輛機車。但大多數的機車仍以汽油為燃料,電動車用量偏低,可見未來有市場潛力。因此,蓋亞選定台灣為主要市場,希望改善城市交通、污染、空間規劃等傳統都市弊病。
創立於 2010 年,蓋亞團隊對電動汽車、賽車工程、鋰電池模組相關的技術、研發經驗都非常豐富。擅長底盤結構、碳纖材料到電動車中控系統等領域,蓋亞因此有能力做出從研發到生產、後續服務的一條龍服務。其技術甚至受到國際認可,牛津大學便與蓋亞汽車聯手開發無人車、今年也獲得法國總統歐蘭德召見,計劃在法國起步拓展歐洲市場。
改用電動車,台北可以變成綠色都市,還能順便救北極熊
台北與高雄市政府都不約而同的計畫推動共享電動車政策,根據蓋亞報告指出,若台北採用電動車做共享,每年可以減少三萬頓的 CO2 排放,等於每年新建立了 75 座大安森林公園。除此之外,共享電動車也可以大量節省都市內的停車與交通問題。
目前,蓋亞生產出三輪電動車,針對物流、保全、郵政等商用領域配送著手。電動車不但可以無線充電,車上更配載連結雲端的控制板,即時顯示車體的用電資訊與路徑圖。
另外,蓋亞汽車也與台達電合作生產充電樁,除了可以拓展電動車使用之外,也是在為未來佈局。韋逸斌認為,台北最有可能成為台灣交通工具電動化的領先城市,只要先開始佈局,需求自然會促進整體環境、市場、法規的變動,進而促進聯盟合作關係。
韋逸斌說:「蓋亞想要做的事情分三階段,短期可上線的產品是輕型商業用電動車,中期是汽車共享平台,長期是無人駕駛。目前從輕型車開始,未來我們要做的是無人化的電動小車。」就連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都曾說過「發展無人車對我們來說是一件生死交關的事情。」可見市場趨勢,正在逐漸往電動化、連網化、無人化靠攏,而蓋亞堅持把台灣當作前進世界的起點,也能帶起本土製造業的提升轉型。
未來台灣交通必經的重要演化趨勢:共享經濟、交通即服務
蓋亞汽車正在經營的生態圈,可用「交通即服務」(Transportation-as-a-Service)此新潮詞彙來概括。交通即服務從出行開始延伸,以共享乘車、無人車技術開始談起,重點是如何結合軟硬體技術,串連起相關產業的周邊服務與新型商機。其範圍囊括公私部門的互相合作、產業上下游的鏈結。目前的 Uber 出行服務就是交通即服務的初步開端。
韋逸斌認為,蓋亞汽車未來商業發展有三大重點:共享經濟、無人化、電動化。這三個大方針,定義出蓋亞的產品生態階層,同時也串起一個「以交通為服務本質」的多元化產業生態圈。
當以需求為導向的生態圈成型,自然而成一個新的產業生態圈就此誕生,韋逸斌解釋:「以電動車為中心的產業要成功,唯一方法就是生態圈的每一方都要獲利,就可成功導入市場。」目前,蓋亞積極與企業談合作開發關鍵技術,以及共同設計商業模式,同時還跟政府談論電動車政策。
台灣其實有很多發展智慧交通的人才
台灣的電動車、無人車產業發展仍屬初期,當提到台灣在這塊上面的人才優勢時,韋逸斌表示,不只需要工程師,更需要各種行銷、客服、市場開發等人才共同撐起生態圈運作。由於這是一個新興的生態圈,雖然初期的技術建置非常重要,但是新型商業模式開始拓展時,同時也需要不同人才共同努力。韋逸斌自己就會到大學去擔任講師,順道搜羅人才。
明年初,蓋亞會完成 A 輪的募資計劃,資金預備用來投入生產電動車,同時開始與電動車相關周邊產品商用化的各項準備,公司也要從20多人新創擴張到80多人的中型公司。
(圖片來源:蓋亞汽車粉絲專頁,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