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經濟學思維看職場:為什麼「肯加班苦幹」不能讓你成為有價值的員工?

$
0
0

職場思維

【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追求成功的最大錯誤認知就是:「只要肯苦幹,一定有收獲」。這句話真是打醒不少人。在職場發展上,如果沒法有效認知自己的優勢與市場地位,進而有策略的發展個人技能。那麼投入不一定會完全等於產出的。以下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奋」,幫助你用簡單的經濟學邏輯思考自己的未來應該怎樣定位。(責任編輯:鄒昀倢)

人人都是「一窮二白」,你的比較優勢在哪兒呢?

從兩個皮匠的競爭,參透經濟學的市場競爭原理

一個小鎮上有兩個皮匠,老皮匠老王和新人小李,皮包是老王做得好,皮鞋還是老王做得好,看上去,應該沒小李什麼事兒了。

不過,老王認為自己做皮鞋賺的比做包多,所以優先接皮鞋的生意,這麼一來,小李就接了很多老王沒時間做的皮包生意。

這就是我在「經濟學思維」系列第一篇《 職場最初幾年,影響今後人生格局的,就這兩樣東西 》中舉的一個例子,它說明了小李是如何獲得做皮包的「比較優勢」的。

也由此得到了職場上的一個「真相」:新人的比較優勢是「一窮二白」,對公司而言,他們的時間成本(薪水)低,而新人自身而言,時間的機會成本低,剛好匹配那些價值不太高的工作。

當然,「比較優勢」不是真正的優勢,大公司每年都有大量新人加入,人人都是「一窮二白」,你的比較優勢又在哪兒呢?

所以,新人進公司,還是要找到更有持續性的比較優勢,一方面要參與到與老員工的合作中,另一方面又要和其他新員工競爭。

這就是「經濟學思維」系列第二篇的主題:如何競爭,如何合作。

職場心理學的重要思考關鍵點:如何創造自我的超額價值?

接著講上面的兩個皮匠的故事。

小李雖然可以撿一些老王的漏,但畢竟經營慘淡,於是他和老王談了一個合作計劃:老王先把上門的包生意接下來,轉給小李,收取一部分費用。

再接下來的故事,通常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

為了讓手藝稍遜的小李達到自己的要求,老王免不了要指導一下小李,時間一長,小李的手藝突飛猛進。老王發現自己竟然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非常不爽,就結束了合作,把生意介紹給另外一個鎮的老張,希望藉把小李逼走。

第二種可能:

老王留了個心眼,從不指導小李,只把一些要求不高的生意介紹給它。小李畢竟是年輕人,眼界寬,工藝比較不上老王,就在款式上下功夫,做出來的包包,居然很受年輕人的歡迎。

老王最後一琢磨,乾脆把包的生意分成兩塊,一部分顧客對手藝要求高,就自己做,另一部分顧客對款式要求高,就轉包給小李。

兩個皮匠的故事到此結束,留下一個問題:為什麼兩種合作方式,結果大不一樣呢?

道理很簡單,在前一種合作模式中,沒有新的銷售額增加,兩人都處於「你多賺,我就少賺」的「零和博弈」中; 而在後一種合作中,增加了新款式包的銷售額,蛋糕做大,分配自然就沒有矛盾了。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 分工合作是一種基於生產的交換,它必須滿足一般商品交換的前提條件——創造超額價值。

什麼叫「超額價值」呢我們平常說的「等價交換」是錯誤的,成功的交易一定是讓雙方都得到超過付出。

聽上去不太可能?

身為職場員工,怎樣持續創造超額價值讓公司不能沒有你?

古人很鄙視商人,認為商人不創造價值,他們得到的,就是老百姓失去的。中學課本里學過的韓非子《五蠹》就把商人列為「社會蛀蟲」之一。

交易真的沒有創造新價值嗎?

你去逛商場,發現一雙半年前標價 999 元的 Nike 鞋,正在打折促銷,只賣 799 元,於是你立刻買下。 在這樁交易中,200 元的折扣就是交易給你創造的超額價值,沒有這次打折,你就不會出手。

對於商店而言,他的進價只有 300 元,這 499 元是利潤,也是交易給他創造的超額價值。 事實上,想要成交,買賣雙方都必須為對方提供超乎平常的價值。

原價 999 元的 Nike 有人買,這群買家是 Nike 的死忠粉絲,超額價值就是「第一時間擁有 Nike 的新款」。 對於到了最後 199 元清倉價才出手的人而言,超額價值就是「用最低代價擁有一雙 Nike」。

再看看商家,原價 999 元的 Nike 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商店的超額價值不在於交易,而是用最新款獲取「最有價值的消費者」。199 元清倉價一定是虧的,商店的超額價值不在於利潤,而是「回籠資金,投入下一個賺錢的項目」。

一筆買賣,只有雙方都覺得自己賺到了,都認為這是對自己有利的交易,這樣的交易才有可持續性。你平常逛的店,不是常買到性價比高的產品,就是是別處沒有的新款。

分工合作也是如此。 持續的超額回報,才能形成長期穩定的分工合作 。企業在要尋找能帶來新價值的新員工,新員工也要找到給帶來超額回報的企業,雙方才能成長得更快。

只是,商家可以促銷,可以上新,員工的超額價值在哪兒?

職場價值不來自於「苦幹」,為什麼加班不能讓你成為有價值的員工?

有一個笑話,兄弟倆遇到了一頭獅子,哥哥拔腿就跑,弟弟跟上去說,反正也跑不過獅子,不如兩人聯手跟它拼了。哥哥冷冷地看了弟弟一眼:「我要跑過獅子幹什麼?我只要跑過你就行了。」

在職場上,新人具備時間成本上的比較優勢,接下來很容易想到,還要超額價值?那我就再降低成本吧。

這確實是個思路,雖然你已經拿了底薪,再低就違反勞動法了,但你還可以加班啊,那種不要加班費的自願加班啊。 所以,職場上的苦逼新人,為了爭取有限的晉升名額,沒日沒夜的加班就成了常態。

但回頭想想,不對啊,前面說,交易的前提是「雙方都能在合作中獲得超額利益」,「自願加班」那是「損不足以奉有餘」,這種工作方式,根本長不了。

比拼成本的競爭,就像淘寶上的同質化競爭的低價爆款,比的是誰的成本低,最後換來的都是毫無忠誠度可言的消費者。 更何況,企業的價格戰是為了驅趕競爭對手,再用「規模經濟」實現成本優勢。而在工作上,從來都是「規模不經濟」,加班的工作效率往往低於正常上班。

我們在職場,常常被工作效率、勤奮敬業等等詞繞進去,只是知道這些是好東西,而沒有意識到,我們為什麼要得到它們? 就是為了讓我們在合作中,為對方,也為自己,創造新價值。

歸根到底,我們誤解了競爭的真實意義。

關於競爭,你的理解可能是錯的

在經濟學中,競爭是個特別容易被誤解的概念,我們通常認為,一個企業想要發展,就要在競爭中打敗對方。最後就變成了,你賣一塊,我賣五毛,一定要把競爭對手都搞死,自己才能活下去。

但實際的經濟關係中,打價格戰都是暫時的,所有的企業都在避免競爭,避免競爭的方法就是壟斷。

壟斷也是一個常常被誤解的概念,好像只有央企或者 BAT 才能做到壟斷,其實不是,每一個企業的每一個產品都在某個細分市場追求壟斷地位。

海飛絲最早進中國,它圈了「去屑」這個最大的需求,然後不斷地通過廣告樹立「去屑第一品牌」形象。後進入的飄柔,就刻意避開「去屑」,講「髮質護理」,再後來的產品,就分別劃走了「專業髮型師」等等更細分化的需求。

所有品牌都跑馬圈地完成了,再進來的人,只能去憑空創造一個「植物護髮」的概念,給市場洗牌。 每一個品牌都在避免直接競爭,而去追求細分市場的「相對壟斷」,否則,大家就只有拼命降成本的命了。

能好好賺錢過日子,誰願意打打殺殺地競爭啊?競爭能力就像一個國家的軍隊,是保持威懾力的必要手段,但光靠軍隊無法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只有壟斷能力才能解決發展問題。

傳統的經濟學認為壟斷就是把競爭對手都幹掉(自然壟斷),或者靠行政力量不讓對手進來(行政壟斷),但事實上,最常見的壟斷是「認知壟斷」。

「認知壟斷」的理論基礎是人的認知能力有限,同一類品類,一個消費者能記住的品牌不超過 5 個;而且還不是那些廣告做得最多的,而是最具差異化的品牌——最大、最貴、最便宜、最快、最搞笑、最大牌、體驗最好……

相比成本競爭而言,消費者的認知是一個穩定的因素,才能形成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同樣,在人才濟濟的大公司,幾乎所有的技能都被相應的人選佔據,大量流著汗水默默辛苦工作的新人,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只有足夠的「差異化」,你才能被人記住,爭取更多的機會。

很多人說,道理我懂,可我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差異化的能力啊? 其實,大部分的差異化並不是真正「人無我有」,難道只有海飛絲才能去屑?這個差異化更強調一點:

在某一個需求發生時,別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你:

小張會到國外的網站上找資料,讓他做吧(老闆,找 A 片資源誰不會啊)

上次找的供應商是小張聯繫的,讓他繼續聯繫吧(老闆,明明是我聯繫的,上次臨時請他幫個忙而已)

想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把 10 件事做到 70 分,不如把其中一件事做到 120 分,用這個特例去強化別人的記憶。一旦記憶固化為認知,就足以形成一個差異化的點,別小看這些提不上嘴的能力,它能為你帶來更多機會,直到你形成差異化的能力。

這個過程非常類似於經濟學的「路徑依賴」,具體的方法,就是下一篇的主題。

重新思考職場未來發展定位:如何從現有合作關係,增進未來職場競爭籌碼?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有一個大的前提——假定人是理性的,時時都能正確判斷利弊得失。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人並不是總是理性,甚至可以說,人總是被情緒、本能所影響,非理性的時間多。

但正因此如此,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假定的「理性人」,才格外重要。

想要維繫一段關係,我們本能地想到給對方更多好處,但「理性人」告訴我們,首先要保證自己有好處,合作關係才能真誠、持久。

面對競爭,人的本能不是逃避,就是戰爭,但「理性人」告訴我們,如果建立自己的「能力根據地」,擁有足夠的威懾力,你完全可以避免一場「殺敵一千自損五百」的戰爭。

最近流行佛系青年的三個詞:都行,可以,沒關係。那麼,我也說三個「經濟系」青年三個詞:

試試看,有機會,合作愉快

(本文經職場學習類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經濟學思維看職場:什麼情況下,你是被第一個想起的?〉,首圖來源: gcoldironjr2003, CC Licensed。)

顛覆你的認知小宇宙,快來學聰明人思考方式

只有笨蛋才會埋頭苦幹:追求成功的最大錯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Tesla 馬斯克親傳開啟知識天眼法!他用了個超神奇原理,變身無敵天才
創業者致命的「窮人思維」:喜歡用時間換錢

 


【2018 年 TechOrange 招募新血,引領台灣正向改變】
如果你平常關注人工智慧、fintech、區塊鏈、創新創業、數位行銷、技術開源、資安、物聯網、經營管理、科技小物等,加入《TO》跟我們一起關注社會、產業創新!

TechOrange 社群編輯、實習生持續徵才中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應徵】TechOrange _填上應徵職稱_:您的大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