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智慧城市一直都是《TO》關注的重點議題,我們發現到,大眾對於智慧城市中的「前端技術」與「應用」面要如何結合,目前還沒有很明確的方向。
拿最近超有感的空汙議題舉例,台中市數位治理局籌備處執行長蕭景燈就分享,台中市府佈建感測器,透過物聯網技術即時監測,與產業合作蒐集資料,再加入 AI 技術模型,找出過往空汙控管上看不見的源頭管理。資通訊產業在智慧城市範疇上,可用技術面協助建立公開、透明、可即時反饋的預測模型,協助市政治理的順暢度。(責任編輯:鄒昀倢)
科技浪潮下,結合訊息與通訊技術的概念-智慧城市(Smart City)在全球蔚為風潮並在各大城市開花結果。從台北 Living Lab、首爾 Smart Seoul、斯德哥爾摩 Vision 2040 到美國波士頓結合 App 的 Street Bump,許多城市啟始計畫,透過網路技術,改善城市的生活品質與運作效率,並向都市永續經營的目標發展。
例如共享單車就是一種新型態的大眾交通設計,讓大眾體驗行動裝置結合實體運輸工具帶來的高度機動性,不但為通勤新增了選擇,也讓環保、城市永續發展等議題有了新的思考辯論起點。
只靠技術堆砌沒有用,智慧城市沒有整體架構就沒有效果
然而,智慧城市的實踐並未總是帶來期待的美好生活,現實中個別城市的成效可能因為地理環境、交通系統、人文因素等產生很大的差異。 智慧城市的發展,若單純依靠技術與科技的堆砌,缺少完備的架構和與時俱進的指標,往往導致智慧城市發展資源的浪費。
儘管從都市計畫的角度而言,智慧城市似乎隨著科技變得更加「聰明」,從居民的角度來說,智慧城市卻常常只是個很無感的口號。
如何做到有感的數位生活?「響應式城市」的創新可能性比智慧城市更高
為何人們對智慧城市如此無感?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智慧城市本身之於整個都市計畫的角色,其實是後台的準備工作。換言之, 就像網際網路之於電子郵件、網頁一般,智慧城市的存在是建立基礎,是為邁向全面的數位城市-響應式城市的目標 。
響應式城市要做到的,是進化成一個能讓居民「有感」的數位生活環境。 不同於智慧城市,響應式城市提倡即時反饋居民以及環境的需求,以達成環境永續和居民利益的雙重目標。透過更精密整合的科技應用,搭配更有效的跨部門資源整合和協調,搭配新的感應科技,創造居民、社群、環境互動的新可能 。
一旦城市已作好數位基礎設施、自動化和機器學習等的完備,便可以進一步將科技有效應用於上百萬人的需求之上,進階到響應式城市的階段。
比喻來說,智能城市(Instrumented City)透過感知設備蒐集來的龐大資料以及智慧城市所作的分析見解,就像是電腦的硬體資料庫和運算軟體,而響應式城市就像 App 應用程式一樣,位在系統的最上層負責與人們互動。
產業直接參與城市建設,用技術協助政府把資源利用效率提升
究竟我們該如何打造一個響應式城市?美國知名的城市科技學家科林歐唐納(Colin O’Donnell)提出以下幾項具體作法,關鍵是要做到資源在協調、使用和結果三層面上的平衡運用。
首先要建立合作的互利共享關係 ,尤其是在公家機關和私人機構之間,要能協調資源、共創利益。 心態上,與其保守地預設可能性與結果 ,面對問題應備有彈性的解決方案,且懂得辨識出有待改善的基礎設施和尚未被善加利用的資源。
響應式城市期待透過與居民即時互動,真實地反映出人們的需求並得以共享參與, 因此作法上,強調竭盡網際網路在數位生活中的功能。 網際網路早已滲透城市生活,我們要做的事讓網路更人性化,進而使城市更多元豐富。不同的是,城市經驗是一對多的社群創造,當 50 個人一起看著交通號誌,創造了來自不同背景的 50 個人的共同經驗,如何有效地建立團體與環境的即時互動,可能是城市促進城市多元化的有趣課題 。
與科技息息相關的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數位基礎建設思維
此外,響應式城市是個目標,也是個持續發展、有機的動態過程。許多城市的規劃仍然奠基在多年前的計畫,跟不上時代變化的腳步,造成城市本身無法反映出居民真正的需求。 然而,都市經營不是只有宏觀面的計畫, 必須要 規劃即時的數位基礎建設,讓城市發展得以隨著人們需求改變而調整 ,使城市與人們的從早到晚的生活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數位化的生活互動將是達成城市永續發展的途徑。當一成不變的基礎設施已不合時宜,加上全球化為各城市帶來無限延伸的跨文化交融,一個足以應付社會瞬息萬變,且能夠連結不同文化人群的現代數位城市,會是未來重要的趨勢。響應式城市概念融合了包容與彈性,若能結合公共政策確切執行,會是相當令人期待的智慧生活提案。
資料來源:
1.Smart cities are boring. Give us responsive cities.
2.Will smart city investment pay off?
3.Responsive Citie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圖片來源:James E. Petts, CC licensed)
繼續放大關於「智慧城市」想像的可能性
為什麼台灣智慧城市只像在「炒地皮」?經驗無法快速複製、嚴重缺乏基礎數據分析 政府嘴上說要建 CONNECT 智慧城,卻用法規阻擋無人車
矽谷投資者預測:共享經濟業者結合無人車技術,才是傳統車廠要擔憂的未來
如果你平常關注人工智慧、fintech、區塊鏈、創新創業、數位行銷、技術開源、資安、物聯網、經營管理、科技小物等,加入《TO》跟我們一起關注社會、產業創新!
TechOrange 社群編輯、實習生持續徵才中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應徵】TechOrange _填上應徵職稱_: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