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 10 年之後,終於有一間台灣的企業,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
大批媒體守候,但 直播平台 17 Media 母公司 M17 卻在敲鐘後,不只整日沒有任何一筆交易、還在 4 天後下市。權威科技媒體 TechCrunch 形容 M17 這個狀況在紐交所是「極為罕見的 謎團 」。
M17 創辦人之一黃立成在臉書上抱怨,暗示是菜鳥承銷券商的錯,沒有做好承銷作價。他的抱怨,卻引來金融證券圈的更多抱怨,說真正原因是 M17 規模「太小」,紐約大聯盟等級的投資人沒興趣。不過,這些隱晦的暗示性抱怨文,都在短時間內被 PO 文者自刪了。
難得的歡慶行情,最後一片尷尬靜默。
因為大家慢慢瞭然,M17 在紐交所上市遭遇的挫敗,是台灣與全球資本市場長期專業落拍、業務脫節的結果 。
面對全球資本市場,台灣有誰不是菜鳥?
M17 在紐約證交所的 IPO 募資目標金額是 1 億美元(約 30 億台幣),這個目標算不算高?
去年 沛星互動 Appier 的 C 輪約 10 億台幣,是台灣軟體新創增資規模最近一次相對大的。把沛星互動 B 輪和 C 輪的兩次募資額度加總起來,約 24.8 億台幣。用這個數字對比,M17 融資 30 億台幣的目標,似乎可理解。
但是,募資的方式不同、市場規模不同,M17 挑戰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從台灣的角度看起來是野心,從紐約的角度看來,我們卻變得像是從鄉下來的。一位投資銀行高級主管對《 商業周刊 》說,「現在中國網路股的市值從 10 億、20 億美元起跳,M17 要募 1 億美元,在美國法人機構眼中是小 Case,不會有人關注。」
籌資規模小,即使找到願意承做的外資券商也拿不到足夠的海外資源,承銷團隊沒有經驗、缺乏在華爾街的人脈,從路演(Roadsow)開始就一路受挫,乏人問津定價每股 8 美元是原定目標的七成不到,而臨時湊到的資金因為沒辦法符合洗錢防治程序到位,也來不及進市交易。
上一次台灣公司到美國首次上市成功,是 2005 年在那斯達克(NASDAQ)上市的 IC 設計商慧榮科技。過去 20 年來,只有 5 家台灣公司在美國上市成功,其中沒有軟體公司,但軟體公司,正是現在的資本市場最愛。不管是融資的企業或是協助融資的券商,面對全球資本市場,台灣的在地團隊,沒有人有足夠經驗和人脈關係,去打這場仗。
有能力去美國上市,有什麼了不起?在台灣上市不行嗎? PChome 網路家庭和蝦皮大戰的結果,回答了這個問題。
詹宏志:我太晚認知到資本市場的力量了!
和外商競爭對手蝦皮在台灣打免運費的仗打了一年,商店街 (4965) 去年淨虧損 10 億,每股淨值只剩 1.63 元,補貼戰既然不能停,虧損自然也不會停,一旦淨值轉負,就要被迫下市。所以,母公司網家上個月初緊急宣布,買回所有商店街在外流通股份,並申請商店街下市。未來重新調整資本架構之後,會從網家集團獨立出來,向外尋求策略投資人,目標是到美國上市。
和蝦皮的這場仗,網家打得很沒面子。上週,網家集團創辦人 詹宏志說 他最後悔的事,是太晚認知到資本的力量。
網家的對手蝦皮所擁有的資本力量,就來自紐約證券交易所。蝦皮母公司 Sea 去年 10 月敲鐘,目標集資 10 億美元,實際融資 8.84 億美元、台幣 270 億元。
Sea 說服美國投資人的說帖,不是亮麗的獲利能力,而是搶佔整個東南亞市佔率的野心和執行力。根據 Sea 提交的上市申請書,蝦皮 18 個月行銷費用 2.28 億美元,營收卻只有 118.5 萬美元,差距近 200 倍,但大手筆行銷費用,蝦皮擁有一季近 1,000 萬活躍用戶,其中 37% 來自台灣,僅次於印尼的 40%。
台灣人口 2,300 萬,是印尼的十分之一不到,但蝦皮卻佈署重兵在台灣,因為台灣電商消費市場高度成熟。而這個市場,正是網家集團過去 20 年,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
以全球資本市場格局來看,台灣就是個鄉巴佬
網家是台灣相對成功也成熟的軟體網路公司,為什麼沒有提早準備,因應電商產業全球變局?
2009 年,也是在一場 演講 ,詹宏志早已經談過資本的問題。對照當時的談話,他不是太晚認知資本市場的力量,而是在台灣過時的資本市場規則底下,他已經習慣不要抱持太大的野心。
詹宏志當時就已經明白指出,網路公司的商業模式需要靠資本市場的資金備援支持,才有可能有足夠的時間獲取用戶,然後創造長期可獲利的規模。但台灣的資本市場規則設計,極度不利網路或軟體公司經營,想要擴大經營,最快的方式不是上市,而是賣給外商,詹宏志說,「因為沒有很方便可以籌資的管道,所以網路公司相對在資金上變成弱勢。」
多年來,這個弱勢環境並沒有改變,也把詹宏志和其他台灣網路和軟體創業者的野心,都磨光了。所以,詹宏志這幾年來,把公司獲利都分給股東,這完全符合台灣資本市場投資人的格局,而網家也成了一個「不具備高成長能力的過時公司」。
Google、Facebook、Spotify、阿里巴巴、騰訊…,國際知名證券交易所忙著修改規則爭取這些網路軟體公司掛牌,外面的世界風雲瞬變競爭激烈,但台灣的資本市場制度仍安穩的停留在 製造業體系思維 ,我們就造就不出軟體產業,也培養不出能跟國際市場競爭的軟體公司。
這是一個壟斷資本,然後吃下整個市場的時代。網家和 M17 兩個不同世代的網路軟體公司,一個擋不住外敵、一個走不出去,都突顯台灣缺乏連接國際資本市場能量的事實。
錢非萬能,但沒有錢就萬萬不能。
當全球資金匯集,急著尋找下一個網路獨角獸時,台灣不具備與全球資金連結的管道,台灣企業也不熟悉怎麼獲取全球資金青睞的方法。黃立成和詹宏志這兩個囧男孩,正好給了台灣一個絕佳機會,好好檢視這兩個案例,這是台灣資本市場制度改革對症下藥、調整體質的最好時機。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圖片來源:Wiki。)
延伸閱讀
中國經驗看台灣電商:不管蝦皮還是 PCHome,都不是淘寶的對手
從 M17 事件,看台灣新創應該思考的上市「風險管理」是什麼? 蝦皮母公司 SEA 虧 68 億台幣也能 IPO ,在台灣絕不可能!余宛如:台灣跟不上新資本市場規則
納斯達克金字斑駁:為什麼近年的軟體新創,都選擇在紐約證交所 IPO?
CONNECT With AI ,年度最強人工智慧論壇
2 天論壇接力、9 大關鍵產業、20+ 國際級趨勢講座、還有 AI 實境體驗攤位
AI 浪潮席捲全球,產業落地應用最前線
兩人同行,一起七折; 三人揪團,現省 $3,000
7/6(五)、7/7(六), 三創數位生活園區 12 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