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全世界第三大,僅次於美國、中國的經濟體,日本經濟成長近年一直不見起色。比起歐美市場,受到歷史文化特性的驅使,日本市場相對封閉,在1987年的泡沫狂潮之後,跨國企業的觸角不再如過往風光,但本土市場憑藉著 1.25 億人口的內需規模,仍得以維持穩定的繁榮。
雖然往日榮景光芒仍在,但陰影已近在眼前,面對長期通貨緊縮、人口急速老化、青年失業,日本進入長期的停滯狀態,每一屆政治人物都提新方案來救經濟,眾多方案中,創新創業政策在過去 10 年,受到全球軟體新創趨勢的風潮影響,逐步提升。安倍晉三時代之後,為了正面迎擊全球崛起的數位經濟浪潮,日本政府眾多政策都表行要按下那個「重新開機的按鈕」才能重啟產業榮光。
有能力按下按鈕的人,就是靠著數位經濟崛起、對著海外擴張有積極野心的日本網路創業家。比起傳統產業,數位經濟在發展、擴張時有著更大的空間與可能性,《吃掉80%市場的稱霸策略》,現代企業若想要吃掉 80% 的市場,必須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項目,扶植本國新創企業、鼓勵成熟的企業到海外拓張,這是日本政府對於數位經濟的政策設定。
2006年日本修訂使用了 43 年的公司法,2013年~2016年連續三年推出稅務優惠、吸引外國人到日本投資工作、政府投入資金誘導國際創投到日本市場等一連串的政策,在過去三年,讓日本創新生態圈出現了全新的風貌。
日本復甦的第一步:培養第一批連續創業家
一連串的政策,日本的確在過去十多年培養出第一批原生於數位環境的創業家,這批人成為日本創業生態圈進擊全球市場的種子。
「與其先接觸國內市場,在拓張全球,倒不如創業第一天就把服務瞄準全球。」這句話是日本連續網路創業家、線上遊戲公司 GungHo 創辦人、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的弟弟孫泰藏說的。
在 1996 年時,孫泰藏協助孫正義建立日本雅虎,同時期還有日本電商網站樂天,開啟一代網路創業潮。接下來,2004~2006 年後以社群、遊戲為主的第二代網路新創公司 Gree、DeNA、mixi 等上市,再到 2009 年後崛起的智慧手機應用企業,如 Line、Gumi 都是日本創業生態圈開始正向循環的成果。
創業生態圈的第二個里程碑,是培養出從本土市場長出來第三代估值超過10億美元新創獨角獸,P2P 二手交易手機平台 Mercari 經營手機電商,從日本市場出發,進攻美國、英國,成長速度之快連 Amazon 都視為敵手。Mercari 今年(2016)拿下7400 萬美金的 D 輪融資,公司經營成功,從創辦人、公司高層組成就能看出原因–每一位都為連續創業家,熟悉公司經營、具備國跨商脈知識與關係,或者擁有組織管經驗,這些都是第一代網路創業家們埋下種子後的初步成果。
日本復甦的第二步:讓年輕人掌握資源
2000 年後開始的全球軟體創新風潮中,雖然日本的趨勢速度與發展一直不若美國與中國蓬勃。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3 推出「安倍三支箭」經濟方案的同時,大力鼓勵創業,希望對日本產生經濟結構深遠影響,鼓勵35歲以下年輕人投入創業,藉此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
政策上將資源往年輕人口分配,與這20、30 年的人口結構改變有莫大關連。根據經濟學人調查,日本於 2005 年後已面臨少子化困擾,到 2055 年,就會是一個老年人口佔多數的老齡社會。這對於一個急需發展數位經濟的經濟體來講,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日本經濟榮景是靠吃老本,仰賴過往產業優勢在支撐的。過去,日本曾經是國際科技巨頭,不但製造出子彈列車、第一台 Walkman,還有許多品質精良的消費電器,夏普、東芝、松下、Sony 都是國際上常見的日本電器品牌。
傳統企業體制龐大無法轉型也是致命傷。最著名的例子,東芝為了維持漂亮財報數字,七年虛假誇大收益情況;夏普因經營不善,出售給鴻海延續企業生命。日本傳統公司保守的企業文化,在現在這個要求高度靈活的數位經濟時代,已不見得適用。
再加上,亞洲經濟局勢在這 20 年有非常大的變動,光是看與日本地理位置鄰近的韓國,在近年經濟發展上,已儼然成為亞洲的領頭羊。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韓國是受創最深的國家,但是這個民族性高昂的國家,以國家政策補貼重點集團發展的經濟政策,近年來 GDP 的表現亮眼。
日本復甦的下一步:往東南亞市場進擊
面對內憂外患,當傳統企業無法承接經濟成長主舵,那麼重心板塊自然就會滑動到數位經濟發展上。從 2013 年後,日本的創業生態圈也開始蓬勃起來,只因長年的封閉文化習慣,導致欠國際能見度不足,不過在日本國內卻非常火熱。
光是 2015 年,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新創股市 Mothers,就有 98 間新創上市,達到 8 年來新高。根據經濟學人報導,2015上半年創投的投資金額只有 765 億日幣,成長到今年的 928 億日幣。創投或是與日本傳統企業關係良好的人,會針對傳統企業的發展或轉型需求,幫忙媒合合適的新創,讓小新創能夠站在巨人肩膀上,一起走出海外。
日本權威級,專門投資早期新創的創投 B Dash ,居中牽線日本大集團,如電信集團 KDDI 的需求,讓旗下投資的新創公司,有合作甚至成功收購出場的可能性。對積極發展海外業務的日本網路公司 CyberAgent 來說,為了卡位東南亞新戰場,成立專門投資部門 CyberAgent Ventures 投資當地創業者。原先在日本投資界工作的 Koichi Saito,在兩年前也成立 KK Fund,專門佈局台灣、東南亞地區。
台灣人快搭上順風車,跟著日本人一起進軍東南亞
當東南亞成為日本投資人、新創主攻的新興戰場,身為地理、文化都比亞洲各國更貼近日本的台灣人,能有什麼機會?
Pinehurst Advisors 合夥人許安德說:「台灣人的機會,就是與日本人一起到東南亞打天下。日本如果要前進東南亞,台灣會是一個很好的試驗場。因為歷史、文化的相似性,台灣等於日本向外擴張的實驗場域。如果日本產品在台灣無法推廣,那就不用到東南亞了。」
我們能夠趁著這股日本創業動能積極拓展海外的同時,與日本投資者聯手,一起降落東南亞打群架。透過日本投資者的資源與市場敏銳度,台灣團隊在落地人生地不熟的東南亞時,不用獨自累積人脈苦苦經營。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The post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日本第二代網路創業家想攜手台灣進攻東南亞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