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對台灣人來說是眼球革命之年,OTT 業者美國 Netflix、中國愛奇藝紛紛登台,觀眾只要付幾百塊就能享受高清版「紙牌屋」、「太陽的後裔」,再也不用去看電視台那乏味的 100 多台頻道了。
這樣的市場變化大大爽了坐在電視機前的人,但是要跨入 OTT 產業可不簡單,這一個需要燒盡銀彈、流血流汗的慘烈革命;對於第四台來講,更是一場眼球流失危機。
- 謝謝 OTT 產業,讓我的眼球隨時隨地都在高潮
隨著網路技術進步,消費者可以從多樣的終端裝置接收高品質的影音視聽內容,劇烈改變觀眾影音收視習慣,「看電視」不再局限於客廳,而是隨時隨地隨選個人想看的內容。這樣的改變催生出 OTT(over-the-top)產業興起,對業者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打破傳統影視節目的生產價值鏈,用戶不再需付費給傳統電視台,就能透過網路收看節目、電影戲劇。
對於消費者來說,內容品質、隨選隨看變成兩大決定性因素。以前第四台轉台到頭暈才能找到可看的節目,在現代成為不可被接受的致命缺點;每天守在電視機前面收看八點開播的八點檔,也終將成為歷史上曾出現的遠古人類行為。
掌握通路不再是第四台的專利,電信營運商、網路公司、硬體設備商、內容製作者都有機會直接跟消費者接觸。說得輕鬆,這對於第四台來講可是天翻地覆的改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好萊塢之狼 Netflix。
- OTT 龍頭 Netflix:一頭衝進羊群,嚇壞好萊塢廣電業者的大野狼
1997 年,當大多數人還在看錄影帶的時候,Netflix 就成為那頭衝進安逸羊群,嚇壞好萊塢廣電業者的大野狼。Netflix 做出在當時來講的新型態服務:線上租片、DVD 郵寄到府。接下來,看準寬頻與線上串流技術發展再度佈局轉型,改由允許訂戶不只在家裡,在電腦、電視、手機等裝置上都可看電影。這樣的顛覆行為,對於好萊塢廣電業者來講,只有三個字可以形容:「驚呆了」。
在 2009 年前後,Netflix 靠著與星光、NBC 等好萊塢廣電業者談節目內容授權,開始慢慢累積用戶數,在當時那些好萊塢廣電業者根本沒把 Netflix 放在眼裡,但是等到 2010 年他們發現自己其實是在引狼入室已經太晚了。現在 Netflix 成為全球第一大網路串流影音平台,橫跨 190 個國家、擁有超過 7500 萬全球觀眾。截至 2016ㄧ月為止,成為市值 503 億美金的超級影視巨獸,2015 年營收就估計有 68 億美元。靠著強大的自製內容,如「紙牌屋」、「女子監獄」等影集,超越美國大一大有線電視 Comcast 用戶數,甚至流量可以碾壓 YouTube、Facebook。
- 靠著爆紅韓劇,做掉市場老大哥的後起之秀:愛奇藝
在中國,同樣有個市場後進者,花六年就攪動整個市場大洗牌的破紀錄王 – 愛奇藝。為了要成為行業的壟斷者,愛奇藝看準中國市場的弱點:「內容版權觀念薄弱」。當時,愛奇藝 CEO 龔宇就認為,最終決勝的戰場一定是在這,誰有內容版權,誰就是市場老大。
這次還真給愛奇藝賭對了,砸大錢買下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的獨家播映權果然有了回報。現在的愛奇藝成為中國市佔率第一、月流量 8.15 億人次、月觀看總時數達 26 億小時,而且擁有非常高的用戶黏著度,付費會員數佔 9.5% 為所有中國視頻網站中第一名。
但是,想要搶下中國 13 億人的眼球可不簡單,在中國平均一家視頻網站一年就得燒掉 30 億人民幣,光是太陽的後裔獨家授權費,也創下每集 23 萬美元的天價。高昂的版權費,讓這場眼球大戰注定成為一場只有砸錢才玩得起的銀彈遊戲。龔宇就坦言,公司目前距離盈利還遠,至少還要 5 年才能開始獲利。而當 CEO 這樣講,明眼人自然就看得出來,愛奇藝其實也不敢掛保證自己什麼時候會賺錢。
- 台灣有人敢砸錢進去玩 OTT 嗎?
要在 OTT 產業中稱得上一個咖,目前看來只有一個 SOP:首先要透過談內容版權授權,搜羅各式影音內容建造一個影音平台,才有可能開始累積用戶數。用戶數又得夠龐大,才能支撐的起付出去的內容版權費用。接下來,為了要建造出平台特性,才會開始考慮自製影音內容,吸引不一樣的付費觀眾群。至少,目前 Netflix 已經走完所有的 SOP,而愛奇藝則是發展到一半,接下來也要開始製作高製作成本內容,再度衝高付費用戶數。
從 Netflix 與愛奇藝的例子,可以看出想要品牌特性,在市場上當個咖,除了靠燒錢買版權之外,就是燒錢自己做內容。這兩者的共通處,就是都需要大把資金投注,是一場注定只有首富才玩得起的遊戲。同時,也必須要有足夠的用戶數,才能有辦法從付費會員 / 廣告獲利中,賺回授權、內容製作的成本。要在 OTT 產業中當個咖,代價可不小。如果連 Netflix、愛奇藝這種擁有龐大資金的業者都做得這麼辛苦了,台灣有人敢碰 OTT 市場嗎?還真的有人敢。
- 給那些不怕死,敢碰 OTT 的台灣本土業者拍拍手
在這個內需市場不比中國、美國的彈丸小島台灣,可以看到不論電信營運商、網路公司、硬體設備商、內容製作者紛紛前撲後繼的投入戰場。目前有多方本土 OTT 業者搶佔佈局:由寬頻業者遠傳當靠山的 Friday 影音、由王雪紅投資的電影業者 Catchplay,以及新創業者 Chocolab 成立的 ChocoTV 等。
這些本土 OTT 業者目前都還在初步佈局階段,但是都已經開始向外購買版權,或是透過自製影視內容,想辦法要做出市場區隔。
問題來了,誰能成為台灣版的 Netflix 或是愛奇藝?答案有可能沒那麼樂觀。
原因很簡單,台灣這塊市場支撐不起 Netflix、愛奇藝那套玩法,光是版權費就無法回本了,更遑論談內容製作。台灣獨立有線電視業者大豐電視總經理黃守正說:「版權是跨國界的,而且非常貴,台灣的人口市場支撐不起這樣的商業模式,即使是 Netflix 或是愛奇藝這類已經掌握規模用戶的業者也都還在尋找獲利模式。我們在思考的數位化作法,還是從消費者服務的多元化來推動。」
- 台灣先天體質差、後天又有法規綁,本土 OTT 無生路
台灣 OTT 業者面臨的挑戰以下幾點:
1.沒有足夠人口支撐市場:無法與 Netflix 之於美國、愛奇藝之於中國這種龐大市場比拼。沒有足夠人口去支撐高昂版權成本。
2.資金資源不對等:本土業者無法製作出高度精緻化,具有吸引力的台劇,本土觀眾其實更可能跑去 Netflix、愛奇藝收看品質更優良的歐美劇、日劇、韓劇、陸劇。
3.法規阻擋:只要法規綁死,本土創新動能無法發揮。黃守正提到,其實大豐電視有辦法做到隨選隨看技術,但是觸及現行法規限制也無法。
在這三點的綜合交錯之下,可以看出本土 OTT 業者先天資源不足,後天創新動能也不夠,若要按照 Netflix、愛奇藝打資源戰的方法,在這個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極端市場肯定是找不到生路的。因此,目前台灣 OTT 前景發展如何會怎樣還很難說,是否會有黑馬突破新局,我們都在等著看。
(圖片來源:PhineasX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