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新創國際 Rise 大會香港 Day 1】直擊網路廢文王 9GAG 辦公室,CEO 真男人穿夾腳拖見客!

$
0
0

Screen Shot 2016-05-31 at 1.16.53 PM

《TechOrange》受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以下簡稱 TSS)邀請,從 5 月 30 號起到 6 月 3 號要出征香港一週,參加在香港舉辦的國際新創大會 Rise。在大會上,TO 除了要替讀者見證台灣新創大放光彩、宣揚國威的時刻,更要從滿滿的國際創業者、投資人手中帶回第一手國際最新創業消息!

亞洲最大、距離台灣最近的新創盛會 Rise 今日在香港正式開跑!這個大會聚集了 8000 人、70 幾個國家的創投、新創、媒體,成為台灣創業者測試國際市場水溫的重要前哨站。

主辦人 Paddy Cosgrave 在開場演講中,提到今年的參展總人數增加了將近一倍,並邀請包括著名投資人 GGV Capital(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瑋、阿里巴巴副總裁靖捷和 9GAG 行政總裁及共同創辦人 Ray Chen 等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企業家分享經驗。

擅長品牌經營、對外行銷的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以下簡稱 TSS)帶領 8 支團隊前進香港,並且在展場內成立超級醒目的「Taiwan Startup Stadium 台灣新創競技場」國家品牌展區,齊聚台灣團隊的軟、硬實力,向全球所有新創團隊、創投及媒體精心展示。

Screen Shot 2016-05-31 at 1.32.43 PM

Screen Shot 2016-05-31 at 1.33.00 PM

Screen Shot 2016-05-31 at 1.33.12 PM

  • 除了參展,還帶台灣新創與地表最霸氣的網路廢文王 9GAG 見面

除了在大會內大力行銷台灣創業軟實力之外,TSS 也帶團進行香港企業參訪。參訪對象包括全世界網路鄉民心目中最重要的「廢文」網站 9GAG,以及由香港政府協辦,負責推動本土創新創業的香港科技園區。

13313750_10204650414658850_694192330_o

當我說 9GAG 是廢文網站時,我是帶著敬畏的心情在說的。9GAG 是一個網路圖文網站,集結了所有網路鄉民自創的影片、gif 檔還有圖片,內容從爆笑有趣到溫馨勵志都有,基本上 9GAG 就是國際網路鄉民文化的聖殿。

一踏入 9GAG 位於香港的總部辦公室,就看到一個穿夾腳拖的男人霸氣地站在那迎接,他就是 9GAG 共同創辦人 Ray Chen。他也與在場的台灣新創分享如何從零開始創業,並且進軍國際市場的心得、經驗。

IMG_6199

IMG_6202

9GAG 辦公室一景,滿滿的零食。

13324055_10204645430254243_1203901943_o

香港科學園中有著新創加速器、孵化器,作用與 TSS 其實很相似,都以提供工作空間、孵化團隊,還有幫忙建立投資人、國際業務關係為主要業務。

  • 這次上台 Pitch 給國際投資人看的台灣團隊都很猛欸

此次率領的 8 支團隊中,共有四個新創團隊(CakeResume、Panobike+、Eatgether、Infani smart baby monitor )入選 RISE 2016 簡報大賽與全球強手一較高下。

IMG_6271

Panobike:專攻戶外自行車友社群,透過軟硬整合的智慧穿戴配件服務,偵測腳踏車行徑的方向、速度、距離與車友的心跳,並且綜合這些數據即時提供教練提醒,並且集結線上車友社群。目前打算專攻美國、日本、德國等國際市場。

TO 報導:【新創國際擂台 Rise 大賽香港 Live】專訪 Panobike:自行車界的 Nike,拒做代工用台灣品牌闖世界舞台

13335321_1211957025516344_1969508302_n

CakeResume:CakeResume 提供 50 個模板,允許使用者利用文字、圖片、影片、連結、歌單、投影片或地圖等多媒體元素,加上漂亮的是學設計風格,做成一份線上履歷。針對數位時代底下的科技原住民,提供方便的一站式服務。目前使用者來源來自於世界各地,美國、阿拉伯,還有台灣,一年的時間累積 3000 個會員與 300 篇不同的特色履歷!

13318834_1211928235519223_562339668_n

Eatgether:食我的新服務 Eatgether 平台以「一頓飯的邀約,創造一段新關係」在台灣甫開放預約 5 天就造成萬人預約。顛覆以往陌生人用餐、見面的尷尬感,Eatgether 利用演算法分析每個人的交友需求、興趣,進而配對陌生人相約一起吃飯。

TO 報導:【爆紅】5 天萬人搶報名!餐桌配對交友服務 Eatgether 用一頓飯開啟新關係

13313766_10204650757907431_438971527_o

Infani:專門針對 0-1 歲的小嬰兒睡眠監測產品,透過雷達感應器,監測小寶寶睡眠呼吸頻率,並提供即時影像監控,及時回傳到手機 app 讓爸媽放心。共同創辦人馬仕毅是電機博士,先前在台灣上市公司晶睿安控工作 15 年,從當初公司草創成立一直到跨大營運等過程都有參與,因此對於硬體生產、軟體開發都非常有經驗。目前打算在 6 月底發起產品預購、8 月出貨,預計進攻台灣與北美市場。

TSS 執行長黃蕙雯 Anita 也受邀擔任分場評審和 RISE 大會新創咨詢業師,她表示:

「對規模小、資源少的年輕科技創業團隊來說,要走出台灣的第一步特別艱辛,不管是出國參展,吸引媒體及投資人目光,或是連結當地資源與進行拓展市場前的準備工作,TSS 希望都能發揮推手的角色,達成台灣創業者國際化目標。

而台灣科技新創在創新及商業化能力上的表現具有優異的國際競爭力,成果也在台灣團隊連續兩年於日本 Slush Asia 簡報大賽奪冠可以印證,TSS 相信台灣新創團隊透過與國內外的新創團隊交手以及國際企業家、科技創業家的經驗分享傳承,可以將其吸收並轉化成能量進軍國際市場競技,交出亮眼成績單。」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新創國際擂台 Rise 大賽香港 Live】Health2sync 未來智慧醫療新典範,把糖尿病照護雲端化

$
0
0

Screen Shot 2016-05-23 at 3.48.38 PM

《TO》導讀:由國發會出資成立的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以下簡稱 TSS)又要帶團出征國外了!這一次要出征的目標是:香港 Rise 大會。如果你還沒聽過 Rise 大會其實有點糗,這是距離所有台灣新創團隊最近、最大的國際創業舞台,想要往國際發展的,Rise 絕對是重要測試市場水溫的前哨站!

《TechOrange》受 TSS 邀請隨團一起到香港 Rise 大會,見證台灣新創團隊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時刻。Health2sync 就是 TSS 帶出國的團隊之一,他們透過雲端化的糖尿病照護服務,向 TSS 證明了此服務可拓展到國際市場的潛力。

「台灣糖尿病患者總共有 220 萬名,但只有 2000 名專業衛教師」。一位護理師平均要照顧 1100 名病人,這樣的工作量不僅巨大,對需要長期控管的慢性病友更無法保證照護品質。為讓病人、醫院之間照護、病情控管更加便利,台灣新創惠康科技推出 Health2sync 智慧軟硬套組,以「智抗糖」App 加上連結血糖機傳輸線,結合雲端照護系統,讓血糖數據監測與病情追蹤可以更便利精準。

目前已經有 56000 名用戶在智抗糖的平台上,得到照護,以及掌控病情。

惠康科技 CEO 鄧居義解釋,糖尿病的日常照護、飲食控制監測很重要。傳統上,糖尿病患者每測完一次血糖只能用紙筆記錄在小本子上,每隔三個月回診時再帶給醫生看。但是傳統監測過程存在高度不精準風險,醫生無法持續追蹤病情狀況,另外病人如果一個不小心飲食、施打胰島素出了差錯,等到三個月後再回診就已經太慢。

  • 智抗糖 APP 有效提供病友的自我照護能力,不是把責任壓在醫生上

因此,Health2sync 從根本上改善糖尿病監測的習慣,病人每日將血糖數據記錄到智抗糖 App 內。血糖數據傳輸線可以連結市面上各大廠牌血糖機,將數據 sync 到 App。另外每日的飲食狀況也可以記錄在 APP 內,智抗糖會根據病友紀錄資料,提供專屬個人化報告,並且在血糖超標時及時提醒病友注意。這個 APP 的好處是,有效提升病友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不是全然將照顧病情的責任放在衛教師身上。此外,病友的家人也可以透過智抗糖 APP 隨時瞭解病友狀況,隨時給予關懷。

Screen Shot 2016-05-23 at 5.56.30 PM

  • 把慢性病照護「雲端化」是未來智慧醫療新典範

APP 會將病友資料上傳到 Health2sync 雲端平台,同步數據後,醫生與衛教師即可在病人回診時,透過 Healthy2sync 提供的分析報告,給予病人最適切的建議與診斷,更加提升管理病患的效率,讓醫護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優先追蹤需要照護的病友。而且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只要使用網路瀏覽器就可登入平台,不需要另外下載軟體。目前國內台中榮總、振興醫院、三總及雙和等 70 多家醫院採用此平台服務。

  • 從台灣建立商業模式,一口氣複製到全亞洲!

IMG_6281

鄧居義分析,亞洲是整個慢性病照護市場的大本營,但是整個長期照護市場卻十分紊亂,沒有有效服務幫助病友。Health2sync 透過軟體從台灣建立起雲端照護的模式,未來預計要拓展到日本、中國與東南亞,「這些地方的病友與醫護人員的比例更加懸殊,如果能夠用雲端服務模式改善慢性病市場,就能幫助到更多人,」鄧居義說。

甚至 Health2sync 還拓展出 B 端的生意。針對藥廠端,Health2sync 讓病友能夠更加有效地使用血糖機與施打胰島素,因此目前拜耳、賽諾菲、諾和諾德、泰博、五鼎等國內外藥廠都是合作夥伴。另外一方面是針對保險公司,以往保險公司不敢受理慢性病患保險,但是現在有了數據判讀,比較容易掌握病友受保人狀況。鄧居義透露,國外已經有類似專給慢性病患的保險商品,目前公司也正在與國內保險公司洽談合作,希望能藉此開發全新保險商品,尋找新含金市場模式。

目前惠康科技正在籌募 A 輪資金,希望能獲取足夠銀彈,幫助團隊持續往全亞洲拓展。

(本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台大洪士灝】奏請教育部:教學生寫程式,不代表他們就有運算思維

$
0
0

5403052781_8e5acaef88_z

《TO 導讀》:107 學年起,程式設計列為台灣國高中必修課程,但目前師資來源、課程大綱,以及教學方式都還需要更多討論。但是資訊教育,就必然等同於學會如何寫程式嗎?關於運算思維,教育還能有什麼樣的想像?台大洪士灝教授說明了計算思維概念與相應能力,以下是為洪士灝老師第一人稱寫作。

資訊通識教育以及計算思維怎麼教呢?我很擔心有人把程式設計課本的每個章節拿出來,簡化一番就拿出來教了。現在的程式設計課,很多大學生都學不好,我想如果把簡化版拿去教中小學,恐怕也是問題重重。

國外在這方面進步得很快,我們不妨來參考一下 Google 在這個〈Explor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ECT) 〉網頁上所提供的教學影片。這些教學影片都很簡短,每個影片用通俗語言來解釋一個概念,採用大量的實際世界的範例和日常接觸到的電腦用語,幾乎不用任何術語,目的是很清楚地讓不懂資訊科技的聽眾理解概念。

舉例來說,有一段標題為〈Improving the World’s Videos with Algorithms and the Internet〉的影片,解釋如何以演算法和網際網路來改進影片的品質,聽眾不需要懂什麼影像演算法,也不需要知道什麼以太或 4G 網路。看完影片後,聽眾還是不會寫程式,但是應該能夠理解演算法和網路以及資料中心在實際世界中對影片的作用,以及從作用中摸索其意義。

我個人認為,計算思維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能夠將計算「抽象化」與「具體化」的能力,例如與影像相關的演算法那麼多,我不需要知道各種演算法長得什麼樣子,但我知道影像壓縮演算法可以幫我省下傳輸時間,影像辨認演算法可以幫我了解影像裡面有什麼物件(以上是抽象化),而這些演算法早已經有聰明的專家實作出來,我們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利用資料中心的雲端服務來使用這些演算法(這是具體化)。

至於如何『透過網際網路,利用資料中心的雲端服務來使用這些演算法』呢?想知道的話,就去學寫程式吧!實際上,在某些系統上很可能短短幾行程式就描述了這件工作,學生只需要理解語法,用語法表達想法,將要做的工作描述出來。至於有沒有必要知道這些演算法長什麼樣?我覺得除非想當專家,否則根本不必學。

  • 會寫程式,不代表一定懂計算思維

我想,會寫程式不代表一定懂計算思維,所以要教資訊通識或計算思維的教師,應該要多參考已有的教材,例如 Google 這裡有個給『教師』去了解計算思維的線上課程,修課者不需要程式設計的基礎,只需要會使用瀏覽器,花費 15-30 小時。當然,這類課程也頗適合想瞭解所謂的計算思維的一般人。

反過來說,懂運算思維不見得會寫好程式,那又如何?話說寫程式也只是初步,資訊世界還很寬廣,如果懂得資訊世界的運作,心中有運算思維之後,或許有人會想閱讀程式去更加理解資訊世界,或許有人會想學習用程式設計改變周遭世界,或許會想改進資訊系統的架構,或許會想到新的應用、新的商業模式,或許會用計算思維去解決各類學術研究上的問題⋯⋯

所以,我不是說不要教程式設計,而是不希望過於強調程式設計而框限住學習內容和未來的發展性。還有, Google 提供的資料,可能比較強調他所在意的東西,所以也需要多參考其他的資料才好。

(本文獲台大洪士灝教授授權刊登轉載、更改標題,原標題為〈資訊通識教育以及計算思維的教學法〉,圖片來源:Lars Plougmann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跟上全球程式教育風潮,107 學年起程式設計列為國高中必修課程
台灣高中資訊教育很有事:只考誰研發 C 語言,各位工程師你們答得出來嗎
【洪士灝 v.s 蘇文鈺】真正的資訊教育不在學寫程式,關鍵在學用電腦解決問題

【新創國際 Rise 大會香港 Day 2】台灣 VoiceTube 打敗千名國際競爭者,把 FB 年度 APP 大獎抱回家

$
0
0

FullSizeRender 3

《TechOrange》受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以下簡稱 TSS)邀請,從 5 月 30 號起到 6 月 3 號出征香港,參加國際新創大會 Rise。在大會上,TO 除了要替讀者見證台灣新創大放光彩、宣揚國威的時刻,更要從滿滿的國際創業者、投資人手中帶回第一手國際最新創業消息!

香港捷報!台灣線上英文影片學習新創 VoiceTube 打敗全世界 1000 多名競爭者,拿下 Facebook 舉辦的 Fb Start 的年度 APP 大獎(App of the Year),並且獲得 300 萬台幣(10 萬美金)的鉅額獎金!

這一次 VoiceTube 從 89 國、1000 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拿到年度最大獎,並且隨著臉書來香港參加 Rise 大會,除了洽談未來合作機會之外,也來推廣自己的服務,給更多的國際使用者知道。

目前 VoiceTube 的 App 總共有兩個,一個就是線上看影片學英文的「VoiceTube」,另外一個則是提供字典功能的「影音字典」。「VoiceTube」的下載用戶已經到了 140 萬、「影音字典」下載量則有 60 萬。每個月的月活躍用戶總共有 180 萬人,其中八成來自台灣,接下來是香港、澳門、日本、越南。

FB Start 其實是一個臉書從 2014 年創立,為了推動新創風氣,藉由串連各種免費線上工具、服務、夥伴,提供創業者資源,讓他們使用這些工具發揮創意。每年臉書會選拔其中的優秀行動 app 新創並且頒獎給予鼓勵。得獎者可以得到與臉書、相關夥伴的合作機會。

臉書會從 APP 的成長、用戶使用率、使用體驗、設計、與社群的連結性等多方面評審。除了年度 APP 大獎之外,還有區域大獎、社群獎等不同獎項。

在 Rise 大會上遇到 VoiceTube 團隊,也順便問了一下他們的 APP 的致勝秘訣是什麼,到底是有什麼殺手級服務,才能這樣脫穎而出。

VoiceTube 是一個線上的英語教學平台新創,利用中英雙語字幕的英文影片,讓使用者可以學習到讀、寫以外的英文技巧,打破台灣英語教學長久以來只顧考試、不顧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Screen Shot 2016-06-01 at 10.04.48 AM

在網站上,VoiceTube 蒐集 30000 個不同話題、難易度、主題的英文影片,並且加上單字查找、句子重複、英語字幕開關等功能。

VoiceTube CEO 詹益維表示,VoiceTube 就是在用戶體驗上專注做到極致,考慮到各種英語程度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盡量提供有效的功能,讓英語學習可以簡單又有效率,所以才能獲得 FB 的青睞。接下來,VoiceTube 將會利用這個機會,拓展到日本、東南亞等同樣需要英語學習的國家,利用網路提供服務。

為了要拓展服務到國際舞台,VoiceTube 表示今年希望可以募得約 1M 美金的 Pre-A 輪資金,充飽資源才能跨出台灣!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踏上國際舞台之前,你必須要先站穩腳步。AppWorks Accelerator 第 13 屆創業團隊現正招募中,呼叫 O2O、行動、電商、物聯網等領域的 Internet 新創加入,讓 AppWorks Network 成為你的支柱:http://appworks.tw/accelerator/

【新創國際擂台 Rise 香港 Live】專訪 9GAG CEO:創業是坨 SHIT,但我們是「製造快樂」的屎

$
0
0

Screen Shot 2016-05-31 at 5.56.19 PM

《TechOrange》受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以下簡稱 TSS)邀請,從 5 月 30 號起到 6 月 3 號出征香港,參加國際新創大會 Rise。除了見證台灣新創國際發光的時刻之外,也參訪香港當地重要新創公司,搭建國際交流橋樑。其中,最重要的行程就是參訪全世界最重要網路搞笑內容網站9GAG

見到國際最大網路搞笑內容網站 9GAG 共同創辦人 Ray Chan,這種感覺就像是…… 打個比方,見到網路版喜劇明星周星馳,當我跟 Ray Chan 的合照一放到臉書上,瞬間就好多讚了呢。(得意)

  • 全世界最重要的廢文網站,鄉民沒有他活不了

會這麼誇張,實在是因為 9GAG對於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來講「太重要」,現在在臉書、Instagram 上,很多時候我們只用「圖文」來分享自己的感覺、看法,反而不用「文字」表達情緒。他所創辦的 9GAG 基本上就是網路社群內容之王,上面的 Gif、圖片、影片都是我們在社群媒體上表達情感、引起朋友共鳴的重要內容來源。

9GAG 基本上是個「廢文」大本營,反而能充分表現出網路文化特性:使用者可以自行製作、上傳高度個人化、意見化的內容。目前 9GAG 有網站與 app,內容從爆笑有趣、溫馨感人到勵志、諷刺圖文都有。每個月光是網站就有 7000 到 8000 萬月活躍用戶,最大宗流量來源來自於美國、德國。9GAG 高度仰賴 FB、Instagram 傳播,常常一張熱門圖片在社群媒體上的擴散率就高的嚇人。根據共同創辦人 Ray Chen 分享,在 Intagram 上,9GAG 是全球粉絲數第五高的,僅次於 Nike、維多利亞的秘密、西班牙巴賽隆納球隊等粉絲帳號。

  • 只要能做出社群認同,就是有價值的內容

既然高度仰賴社群媒體,網站本身的流量反而不是 9GAG 追求的最主要重點,9GAG 要追求的是一個社群的認同。就像台灣 PTT 一樣,鄉民在上面創作、分享各式各樣有趣的內容,鄉民來自於社會不同的角落,但是共享某種網路文化價值認同。不同於 PTT 偏重於台灣區域性的連結,9GAG 更為國際化,形成了一種以「英文」為主的國際鄉民圈。

這樣一個引領國際鄉民潮流的重要網路平台,其實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Ray Chan、Chris Chan、Derek Chan、Marco Fung 與 Brian Yu 建立而成的。Ray Chan 本人其實有點嚴肅、不苟言笑,不論面對什麼樣稀奇古怪的訪問問題,他都開認真模式誠實回答。這種感覺就像周星馳雖然在電影裡面很搞笑,但私底下是個嚴肅又思考很多的人一樣。《TechOrange》專訪 Ray Chan 聊為什麼 9GAG 可以這樣「輕易」的跨出國際,在創業的經營、營運上又能給台灣新創帶來怎樣的啟發?以下訪問重點集結:

問:身為一個成功跨出國際的創業公司,9GAG 有什麼心得可以跟創業者分享?

Ray Chan 答:9GAG 本來只是 side project,在 2008 年 FB 等社群媒體還不發達,我們只想更有效率的線上傳圖片而已。如果要總結,我會說9GAG 的經驗可以用一個字「SHIT」形容:

「S」uperpower:善用並且發揮自身能力。你不一定要變成下一個 FB、Google 創辦人,我也只是普通人而已,但是我有自己擅長的超能力,發揮在創業上、用對地方,就可以成就自己的天地。我不會 Coding,但是我的社交能力很好,所以我負責對外交涉。

「H」ustle:努力工作!只要創業,就得有認知自己要努力、努力、努力的工作,不只是當個爽老闆而已。

「I」mpact:這是 9GAG 最追求的東西「影響力」,我們的每一步決策都是基於會對使用者造成有意義影響力去判斷的。

「T」eam:團隊很重要,團隊不需要英雄,需要的是整個團隊的穩定運作。我們找到的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而是找這個當下最需要的人力。9GAG 企業文化某種程度上很像 Netflix,每個成員一定都要有貢獻,我們不崇尚「歡樂」工作氣氛,而是偏向能力導向需求的,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被取代。每個人的工作表現都會貼到牆上,並且明定每週工作目標隨時討論。

這樣聽起來這坨 SHIT 好像很糟,但 9GAG 靠著這個方法走到今日規模,我們還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我們能讓世界上的人變得更快樂,所以基本上我們還是一坨 Happy Shit。

IMG_6209

問:可不可以談談你們如何從內容中盈利?這樣的內容,怎麼拓展到全球不同語言、文化的觀眾裡面?又是哪種形式的內容,最容易引起用戶的共鳴?

目前網站最主要的盈利方式還是廣告,中間一度有嘗試製作手機遊戲,但目前計畫已經停止。因為如我所說「9GAG 做的所有事情都要對使用者有意義」,沒有價值的事情我們就不會做,只專注在增進產品功能、用戶體驗上面。

其實網路用戶在某些地方上都有些共通點,我自己最喜歡的是下面這張圖,他說每天只要多做 1% 的努力,一年後其實累積下來的進步就會很多;但如果每天退步 1%,一年過後你可能就幾乎什麼都不剩下了。

Screen Shot 2016-06-01 at 2.36.41 PM

這一張圖不僅分享數很高,下面也引起很多討論。我認為爆紅的內容決定性不是在「形式」,而是還在內容本身,只要有辦法引起使用者的共鳴,那不管如何呈現,都有可能傳遍全世界。

問:我最喜歡在星期一上班的時候,開 9GAG 看貓貓狗狗的影片消除我的 Monday Blue。你們有觀察到什麼有趣的使用者行為嗎?

答:如同你講的,大家星期一都不想上班,所以我們的網站通常在星期一流量最好,而且因為時區問題,所以星期一一整天流量都不錯,大家都喜歡看 9GAG 消除憂慮。

問:9GAG 上有關貓咪、狗狗的影片都很容易爆紅,你是貓派還是狗派的人?你自己又愛 9GAG 上的什麼內容呢?

答:我其實家裡有兩隻狗,但我喜歡看貓咪相關內容。因為貓咪其實更像人,有各種的情緒變化,你會比較容易感同身受。相反的狗狗就是隨時隨地都很快樂,但人生不是永遠都這麼正向。我自己其實最喜歡一些激勵人心的內容,畢竟我每天看這麼多搞笑的東西看了這麼多年,現在覺得激勵人心型的內容更可以長久遠。

問:我最近常常看到 9GAG 推出有趣的 AV 女優訪問特輯,你們有沒有想要成立一個色情網站 9Porn 跟 PornHub PK 一下?

答:(笑)(編按:人生成就解開,把 Ray Chan 逗笑了)如同我剛剛說的,我們做的事情都是以「對使用者有意義」、「能夠造成社群影響力」為出發點,9GAG 上面的內容都是使用者自己原生產出的,我們並不操作內容。因此,不會去做要自己產生內容的 9Porn,而且我們平台對於色情、暴力都有嚴格規範。如果需要看一下工作場合不適宜、18 禁的內容(NSFW)都需要登入,才能執行網路分級制度。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內文圖片來源:giphy9GAG

【新創國際擂台 Rise 大賽香港 Live】專訪課表 APP Colorgy:學生創業苦?這群台科大學生一度集體去心理諮商

$
0
0

S__20660229

《TO》導讀:由國發會出資成立的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以下簡稱 TSS)又要帶團出征國外了!這一次要出征的目標是:香港 Rise 大會。如果你還沒聽過 Rise 大會其實有點糗,這是距離所有台灣新創團隊最近、最大的國際創業舞台,想要往國際發展的,Rise 絕對是重要測試市場水溫的前哨站!

《TechOrange》受 TSS 邀請隨團一起到香港 Rise 大會,見證台灣新創團隊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時刻。Colorgy 就是 TSS 帶出國的團隊之一,他們預計藉由這次 Rise 出訪行程,一探香港當地市場,為未來拓展做準備。

22 歲的你在做什麼呢?通常這是大四學生埋頭準備研究所的年紀,但這群台科大學生已經創業,並且從創業低谷死過一回又爬著復生了,做出「全台唯一」學生電子課程表 APP ,上線立刻在大學生間竄紅,兩天內暴增三萬下載量,一度衝到台灣 Apple Store 下載排行榜第一名,真的只能用「天大地大台科大」來稱讚他們。

  • 學生創業苦,一度壓力大到公司集體去心理諮商

CEO James 解釋,起初跟一群朋友想要解決校內教科書難定的問題,開始做教科書電商,成績衝到賣出 1 萬本書、累積會員 3 萬的數量。不過去年 9 月,7 千多筆訂單卻因為書商不供貨而只好全部取消,讓他與團隊精神壓力大到集體去心理諮商。中間經歷許多轉型掙扎,直到今年 2 月重新出發推出大學生課表 APP 才 Pivot 成功。

Colorgy 課表提醒 APP,串接台灣 120 所大學的課程資料,允許學生匯入學校選修課程打造客製化課表,透過手機推播提醒上課時間與地點。甚至,APP 內附有社群功能,可以查看是否有朋友一起修同一堂課,增進用戶的黏著度與使用率。

  • 幫助企業搞懂 18-24 歲的職場預備軍腦袋在想啥

目前課表 APP 累積下載用戶有 7 萬人,每日活躍用戶大概 5000 人。不過目前全台大學、碩博士生加起來大概 156 萬人,可見仍有拓展空間。當被問到 Colorgy 如何透過課表盈利,CEO James 很直接地說目前這個 APP 並沒有盈利,但是 Colorgy 最大的價值在透過這個工具凝聚 18~24 歲的族群,並且搜集使用者數據才是團隊最終追求的目標。

James 說:「透過這些數據,我們或許可以拿來為企業分析目前學生的學業、職場指標。未來,我們也想要讓這個 APP 不只有課表提醒的功能,而是進化到全面生活性質的各項活動提醒,我們認為這些才是有含金量的作法。」

Colorgy 課表 app 目前主要是透過團隊所寫的爬蟲程式,自動搜集各個學校的公開課程資訊並且自動整理成 Colorgy 想要呈現的格式。CTO Lucas 表示,這樣的技術未來可拓展成在網路上蒐集講座、活動、生活資訊,並且可以分析個人課程的選項,另外再開始「自動推薦」相關的線上課程或是活動講座。

雖然,Colorgy 才起步,步伐難免顛簸,但是能夠看到學生願意排除困難用克難方法走出一條自我的創業路,仍然覺得值得敬佩。這次去香港 Rise 大會,James 也說希望去探勘一下當地的大學生社群,以便理解是否能把市場拓展到台灣以外。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柯文哲的都市農場!不用陽光跟土也可以在台北市種菜唷?

$
0
0

Screen Shot 2016-05-14 at 11.22.06 PM

一方面是世界糧食危機,一方面是城市人口飲食健康岌岌可危,名為 Aerofarms 的這家室內農場創業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現狀呢?

在新澤西的紐瓦克,一個距離曼哈頓 45 分鐘車程的破舊街區,David Rosenberg 正在一個廢舊的彩彈球場館裡奮力建造一個農業帝國。

  • 不用陽光跟土也可以種菜唷?

Rosenberg 就是這個室內農場 Aerofarms 的 CEO。這家無須陽光和土壤就能種植有機綠色蔬菜的創業公司,歷時十二年,已經發展得有模有樣了。甘藍、芝麻菜、西洋菜等綠色蔬菜,儘管產量有限,但足以滿足當地一些餐館和超市的需要。他們在兩個街區外建了一個佔地 6500 畝的新總部(題圖即為渲染圖),下個月即將開張。這個兩個月前才動工的項目,要把一個廢舊的鋼鐵廠變成全世界最大的室內縱向農場。

Rosenberg 說,「我們的目標是要在全世界建立室內農場——不是一兩個,而是三五十個。」

  • 這一切都是為了種族生存

人們研究室內農場主要想解決兩類問題。首先是宏觀層面:我們地球上 74 億人口,該如何在這個變化多端的環境下繼續養活自己?其次是更直接的層面:城市人口在糖尿病肥胖症氾濫的情況下,如何獲取新鮮健康的食物?

這兩個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到 2050 年,世界人口可能會達到 90-100 億,這個增長速度是收入的兩倍,意味著食物需求可能增加超過 70%。更糟糕的是,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持續變暖,而無法預測的酷暑、嚴寒、乾旱、洪水在近十年愈加頻發。

想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東,以及東南亞,在那些深受酷暑、洪水、沙漠化所害的地區,Aerofarms 的種植技術將大有用武之地。

Dickson Despommier 是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學的名譽教授,他主持了一個關於室內農場的電台節目,他說「放眼全世界,哪裡的食物供給受氣候影響最明顯,哪裡就是最需要這種技術的地方。在很多地區,一旦氣候發生變化,農民將無以為生。」

Rosenberg 也說過,公司過幾年可能會發布海外項目。

Screen Shot 2016-05-14 at 11.31.12 PM
紐沃克 Aerofarms,紅色的長葉萵苣即將成熟。

不過 Aerofarms 也並非靈丹妙藥。12 年了,他們雖然創造了在室內空間種植富含營養的綠色蔬菜的模式,但這種模式的規模太小了,並不能種植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而且,目前的技術水平也無法種植水果和塊莖。Stan Cox 是一家非營利組織土地研究所的高級科學家,他在 2 月份一篇文章中寫道:

根據日本千葉大學室內種植專家古在豐喜 2013 年發表的論文中的數據,並假設 LED 照明可達到的效率最大,我估計土豆或西紅柿每長出 1 千克可食用組織需要 1200 度電,這還不算食物中的水。

這接近一個家用冰箱平均一年的耗電量,這樣的巨大能耗顯然無法用於規模生產。

不管怎麼說,世界農業危機迫切需要一個解決方案。畢竟室內農場不受環境惡化的影響,所以長期看來 Aerofarms 還是有潛力的。但是短時間內,這種方法真得能為美國人民提供更好的綠色食品嗎——尤其是在種植芝麻菜,甘藍和生菜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北部。

簡單來說,Aerofarms 採用了氣霧栽培法,即用水霧以及規律的 LED 照明在沒有土壤和其他基質的空間裡種植植物。首先,把種子散播在可重複使用的織物上,然後平鋪在托盤狀的架子上。待種子發芽後,這個裝置被放到一個兩層高的塔式建築的頂端,在這裡根和在土壤中一樣,吸收富含微生物和其他營養素的水霧。接下來植物在這條光合作用的集裝線上,沿著生長塔逐排下移。兩週後到達底端,每個托盤都長滿了可食用的蔬菜。

氣培法只是室內農場的一種。

在加利福尼亞,Aerofarms 的產品和大部分商場裡賣的地里長的不大一樣(該公司目前只生產 6 種作物)。Aerofarms 的綠色食品強調特別的氣味和口感,例如日本蕪菁有芥末味,甘藍吃起來像堅果。另一方面,吃之前也不用擔心化學物質殘留。

Rosenberg 說,「我們不用殺蟲劑,除草劑,殺真菌劑或轉基因——我們只在根部提供一些需要的物質。葉子上什麼也不會有,所以吃前不用洗。」

Aerofarms 認為在氣培技術下,蔬菜可以通過環境自行改良,因此不需要改變基因或增加人工化合物,只需要營造理想的環境即可突出植物的某些特徵。

在會議室, 聯合創始人 Marc Oshima 掐了幾枝豆瓣菜直接放進嘴裡,像吃零食一樣。

這位首席運營官說,「我們在家吃這個代替爆米花。」

室內種植的關鍵問題之一是沒有土壤和陽光,口感和味道都會受到影響。因此 Aerofarms 格外重視口味以提高競爭力。

Rosenberg 說,「很慚愧我們選擇了綠色蔬菜這個最健康的種類,所以我們添加了像沙拉醬之類的富含脂肪的調味品。我們除了為社會帶來健康的蔬菜之外,還想傳遞一種意識,食物不僅要健康,也要美味。」

Screen Shot 2016-05-14 at 11.38.20 PM
 Aerofarms 的兩個生長塔

在農貿市場逛過的人都會知道, Rosenberg 和 Oshima 對自家產品的誇耀和別的商販無異。他們既是農民也是科技從業者。Rosenberg 在 2004 年創立了 Aerofarms,在此之前曾與環境建築學家 William McDonough 共同致力於減少水資源浪費。那段工作經歷使 Rosenberg 成了世界經濟論壇等的社會改良家圈子的常客。

Aerofarms 聲稱比普通農場用水量減少 95%,每平方種植土地產量是普通農場的 75 倍。為了實現該目標,這個公司給自己的定位更接近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簡單的農場。

Rosenberg 說,「我們在訊息系統上花了很多錢。這個系統將公司不同的模塊聚合在一起運行,被我們稱為組織的心臟。」

紐沃克的廠房裡有三個塔式建築,每一個都配備了電路板,由傳感器收集數據並傳送到公司服務器上。

Rosenberg 說,「我們在公司成立之初就達成了共識,要想取得科技上的成功,數據最重要。為了獲取精確的數據,我們必須親自種地;為了種好地,我們需要成為科技領域的領袖。畢竟,這個行業日新月異。」

(本文獲Tech2IPO授權刊載,原標:在高科技農場種菜是怎樣的體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七種風行美國的都市農業,讓業餘小農也能在城市裡找到自己的一畝田
農業創新再加一點人工智慧,為農夫省功夫還能兼具環保顧生態

【2016 直播元年?】吃飯睡覺給人看也能賺錢,這生意是哪裡冒出來的?

$
0
0

16930072836_0e816aceba_z

從 2016 年初開始,有兩件事情在互聯網得到很快的傳播,成為現象級事件,一件是人,一件是行業。一個 1987 年出生的姑娘用了半年時間,推出了 34 個影片,圈了 600 萬粉(獲得投資後 1 個月的現在微博粉已破 1200 萬),並成功獲得了真格基金、羅輯思維、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 1200 萬的聯合注資,估值 3 億,4 月 21 日首條後貼廣告以 2200 萬的天價拍出,被打造為所謂的新媒體第一個標王,她叫 papi 醬。

一個行業是,一個憑藉被國民老公首富之子斥鉅資投入,以電競業為發展基礎,2016 年全面切入行動化和泛娛樂化的行業,在 2016 年仿佛進入了「千團大戰」的繁華。歡聚時代 10 億砸向虎牙和 ME 直播,斥資 1 億簽下主播 MISS;騰訊 4 億投資鬥魚,後者估值 10 億美元;新成立的映客獲得昆侖萬維、複賽等機構的 8000 萬人民幣投資;投入阿里巴巴懷抱的陌陌也不甘寂寞,主推直播影片社交並展示在最重要位置,估值達到 10 億美元;易直播獲得 6000 萬人民幣 A 輪融資;360 推出花椒、秒拍推出一直播和 Msee、美拍也推出直播功能並極有可能分拆為單獨 APP…. 與此同時,各個從業者斥鉅資投入內容生產:「趙家班」弟子活躍于映客,花椒直播上聚集著不少「好聲音」成員,咸蛋家主打通過網劇走紅的新人如盛一倫、黃景瑜,ME 直播贊助鹿晗全國演唱會,美拍與張藝興、范爺合作,熊貓 TV 簽約 Angelababy 當主播…… 這個行業叫直播。

如果把這兩件事單獨拆開看,貌似並沒有什麼特別,但綜合起來看,註定 2016 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在這一年網紅崛起,從單個的特例變成一個群體事件,個人 IP 的價值得以指數化提升和顯現,個人的影響力變現從單純的秀場模式演升級為秀場 + 知識 + 社交的方式直播特別是行動直播的興起,為個人影響力變現提供了最好的管道,個人的崛起正是在去中心化下的互聯網時代下發生的,並且發展勢頭越來越猛烈。

  • 當下制約因素並不會過多限制直播平臺的發展

在直播平臺崛起後,眾多的業內人士對直播平臺報以深深的擔憂,特別是在瘋狂燒錢、涉黃以及美國同類網站 Meerkat 主動放棄直播業務後更是讓整個直播業務蒙上了陰霾。Medium 的〈行動直播的悖論,這是我不看好直播平臺的六個理由〉提出了國外媒體人基於消費不對稱、缺乏發現優質內容管道等看衰的原因。直播平臺誠然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確會在一定程度制約直播平臺的發展,然而這些問題只會延緩直播平臺的發展,並不會阻止其興盛,更不可能導致其死亡,畢竟只要滿足人性弱點,平臺的生命力就會旺盛得難以置信。比如色情網站佔據整個互聯網流量的 1/3,最大的色情網站 Xvideos 每個月有 44 億的訪問量,比阿里巴巴巴巴的流量還多。

制約直播平臺發展的主要因素可能有:

1. UGC 帶來的色情 / 暴力 / 賭博 / 輿論監管等違法行為。比如鬥魚三騷,比如之前的造人以及文化部下發第二十五批違法違規互聯網文化活動查處意見。

2. VC 盲目追捧帶來的行業畸形催熟。VC 投資帶來的一窩蜂效應,讓原本需要數年的運營積累和用戶習慣培育的行業,在短期內迅速被催熟,這造成了行業的惡性競爭以及由此而來的企業「虛胖」,比如打車行業和之前的團購行業,燒完數十億美元的滴滴和美團仍然盈利無望。

3. 內容及產品高度同質化。所有直播產品直播介面、功能架構都與 Meerkat 幾乎完全一致,盈利模式也一致,內容類別也是以秀場(美女)元素輔以其他類別,美女元素外的差異化內容模式仍然在艱難的探索。

4. 專業內容的生產和發掘更加困難。UGC,特別是秀場模式的 UGC,帶來的是為消耗無聊時間而產生的低質內容,高品質內容較少,而紛繁的影片 UGC 導致優質內容的發掘比文字困難得多。

以上幾點制約因素,看起來每一個因素貌似都可以往下延伸,未來每一個因素都可能加劇,之前因為這些因素而死掉的企業也不少,比如飯否,比如把手,快的,比如土豆…… 然而,其實直播行業所涉及到的這些因素在互聯網各個行業幾乎都會遇到,影片如是,社交也如是,每個行業中能脫穎而出的領頭羊都是少數,但直播的風口下,在行動化的浪潮下,在網紅化背景下,直播平臺發展或可超越其他行業,直播平臺的發展也會比行業從業者認為的更好,在美國未能蓬勃發展起來的直播行業或許會和團購一樣,在中國的土地上長出中國特色。

  • 主播是個人 IP 化、IP 個人化的特殊體

直播平臺最重要是內容,內容是由個人主播提供,與傳統平臺最大的差異就是個人的 IP 化,而且是數量巨大的個人可以 IP 化,在平臺建設自己的個人形象並與粉絲即時溝通,進而將個人形象 IP 化並且借助平臺的機制迅速變現,這是其他管道所不具備的規模化的個人 IP 化以及通暢的變現途徑。

個人化的 IP 並不是一個新興事物,一直有之,而且價值也早被人所知。

量產生產個人化 IP 的機構前有新東方,生產了羅永浩、李笑來、徐小平、艾力、周思成、馬薇薇等名師,後有央視生產了羅振宇(羅輯思維)、張泉靈(紫牛基金合夥人)、王凱(凱叔講故事)、馬東(米未傳媒)…… 這樣的個人在成為 IP 後,新業務不僅獲得媒體和資本的追捧,也獲得了粉絲的認可進而有了較為通暢的變現管道和變現能力。

互聯網的興起也加劇了個人 IP 化的進程,大鵬、ayawawa、嗆口小辣椒、vcruan、雪梨、董小颯、咪蒙、同道大叔借助淘寶、影片網站、知乎、微信公眾號等崛起,但無論怎樣的平臺,無論多麼迅速的互聯網變化,個人 IP 化仍然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在平臺的限制下,個人 IP 化仍然只是緩慢前行,主要原因是:1、平臺機制,導致個人 IP 化是一個門檻較高的行為;2、個人化 IP 變現困難;3、IP 化個人與粉絲交流管道不通暢,粉絲關係不牢靠。

直播平臺的興起為量產的個人 IP 化創造了成熟的條件,直播平臺的基因天生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三大困境,最大化的解決個人 IP 化面臨的問題。

.直播降低了個人 IP 化的門檻

其實個人 IP 本身是有意為之打造出來的,背後是個人長時間的積累,比如羅永浩講的是人生態度,吳曉波講的是財經,如此精細化的團隊和內容製作門檻很高。文字時代的李尋歡、今何在、安妮寶貝等憑藉超強的文字功底成為第一代網紅;圖文時代的 ayawawa、流氓燕、芙蓉姐姐、奶茶妹妹憑藉美女圖文奪盡眼球;影片時代的胡戈、papi 醬因生產創意性專業影片內容而獨領風騷……所有的 IP 化個人都是數量稀少且極其專業的內容生產者(或有極其專業的推手團隊)。

直播平臺則不同,它不需要高門檻的內容生產,也不需要專業酷炫的內容剪輯,內容甚至也可以是信手拈來 (當然,想要做在一眾主播中脫穎而出仍必須要精細化生產內容),但如果個人想小成本小範圍收或影響力,直播無疑門檻是最低的。在直播平臺上是否白富美高富帥,聲音是否動聽的傳統評價方式仍然有效,但更為重要的是偶像養成計畫開始起效,有特點的個人開始崛起,如果某人碰巧「有貌有腦」那在直播平臺崛起只是時間問題,即使不能為廣大圈子所熟知,在直播平臺中仍然能成為一個圈子內小有名氣的達人,而這個達人的特點並一定是多麼漂亮,重要的是代表了粉絲,滿足了粉絲的心理認同。

對粉絲而言,重要的不是主播講什麼內容,而是內容是否能體現主播特質,主播是否能與「我」相關聯,讓一個高高在上的 KOL 變成可觸及的人,而且這個人是與我相關,粉絲有錢可以打賞,沒錢可以互動評論和點贊,都能幫助主播上熱榜,都在主播成長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電競第一主播的 miss 相貌完全不出眾,某些直播時段甚至相當無聊(筆者曾看到她直播翻微博評論每條資訊,還直接顯示自己的直播介面造成影片框套影片框的怪異風格),但憑藉電競技藝的加持,粉絲仍然瘋狂的追捧,其影響力已經超越某些明星。

要說到明星與粉絲的交互,做的最好的無疑是 AKB48, 製作人秋元康將一個娛樂公司造星的流程變成了一種「台上演、台下看、台下回饋決定臺上出演」的雙向傳播,將偶像的出道,成長,爆紅變成了一種由粉絲決定偶像成長路徑和高度的生長機制,偶像的成長全程被粉絲見證,因而粉絲與明星的關係從崇拜變成了「家人」。正如秋元康本人所說,偶像是用來見證時代的,AKB48 代表著一種新型的偶像,它是一款互動型養成遊戲。AKB48 總統選舉期間,中國粉絲在短時間內就募集了 180 萬費用,這樣的粉絲影響力是由 100 多位少女在一個僅兩三百座位的異國小劇場形成的。

直播網站的主播和 AKB48 的明星何其相似?粉絲決定主播收入,主播則和粉絲親密互動,粉絲推動主播上熱榜,主播則用好友聊天式的娓娓道來,一次點贊一次五毛錢的禮物都可能獲得主播的口頭感謝,直播平臺強大的交互能力和即時的交互機制對於打造主播影響力來說無疑是最佳管道。筆者上周曾見到一位粉絲為了幫助排名第二的主播上榜一,一場直播連續打賞超過 7500 元人民幣(該金額是在每個禮物 5 毛錢的打賞下實現的),該粉絲歷史持續打賞主播費用超過 90 萬。

netr

筆者曾經與鹿晗的粉絲有過溝通,當被問起偶像的優點,他們說的最多的不是長得帥,舞蹈好,歌唱好這樣的 70、80 用戶的喜好因素,取而代之的是萌,努力,堅持,心疼粉絲,異國他鄉的不容易,做到了我們 90 後 95 後沒有辦法達成的高度,而鹿晗憑藉粉絲愛戴也三破傑尼斯世界紀錄,這也是可觸及偶像的巨大影響力。

  • IP 化個人變現管道更通暢

直播和秀場是天生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以遊戲起家的直播越來越接近秀場,或者說秀場模式直接成為了直播的地基,9158 模式在帶來內容監管風險的基礎上同樣也帶來了快捷的變現管道。在直播過程中的用戶打賞機制就是最快速的變現管道,即時並且可交互,主播可以根據粉絲的打賞情況評估內容的受歡迎程度,也可根據打賞和觀眾數評估自己的受歡迎程度。常規的個人化 IP 比如微博 / 微信的打賞機制則遠遠還不成熟,曾經有一個朋友因撰寫文章收到 88 元紅包已經驚歎土豪老闆打賞,但在直播中,數百元的禮物時不時的爆出,一場直播收穫數千元上萬元的主播不在少數,Miss 一場直播百萬收入也不在話下。

  • IP 化個人是在粉絲互動中形成的,粉絲基礎更強大

傳統的個人化 IP 因管道本身缺乏與用戶交流的工具,大部分 IP 化個人的品牌建設卻並不深入,粉絲基礎相對薄弱。咪蒙借助微信公眾平臺每天僅生產一篇內容,但該內容需要一個團隊來建設,每天還只能佔據用戶幾分鐘時間,當她用 IP 變現為孩子謀取上學特權時,卻遭遇了粉絲激烈的抨擊;深夜發嗤在 papi 醬爆紅後,用短影片替代圖文生產內容的轉型,同樣被粉絲質疑。

直播中的互動機制無形中強化了打賞過程,眾多的粉絲為了獲得主播的注意、口播、加微信特權、或者連麥的機會,不揮惜金如土,而這樣的互動機制無論對於主播還是用戶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這樣的機制,其實也是羅振宇線下講座和會員活動得以大受追捧的原因:粉絲需要的是一個和偶像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為了這樣的機會付出些許成本是非常容易的。直播的打賞與受賞過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粉絲和偶像形成了一個交互進而衍生出一種更為牢靠的關係,這樣的交互是線下活動所不能具備的。明星或作家的簽售會,本質上也是和粉絲發生面對面的關係,這樣無疑會加深二者的關係,特別是粉絲對明星的關係。

直播過程相對隨意,主播並不是高高在上,變成了觸手可及的普通人,範冰冰在直播中講述了上廁所的話題就上了頭條,而直播內主播均是生活化得場景,這樣的情形下主播的個人特質更加明顯,更傾向於本色,所以直播平臺幾乎出現了百花齊放的風格,有的娘炮,有的嘴毒,有的可愛,有的顏值,有的搞怪…… 千篇一律的 IP 化打造工廠失效了。千篇一律意味著沒有特色,李易峰和陳偉霆究竟有什麼差別,劉詩詩和楊冪的特點分別是什麼?直播中生活化的溝通,帶來的是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而個人的風格化無疑將成為特別的標籤,或許這也是趙本山弟子們紛紛登錄映客做直播,而某些氣質高高在上的大牌明星仍然扭捏的原因吧。

  • 直播是全新的內容生產方式

直播在內容生產上擁有遠比傳統影片、文字平臺更多優勢,一方面直播降低了內容的生產門檻,改變了內容生產方式,另一方面是即時交互的增加讓內容生產更契合使用者需求。

從內容生產上看,一方面直播降低了內容的生產門檻,改變了內容的生產方式,傳統的內容生產模式是精細化、標準化的流水線式產出,背後的生產邏輯都是幾乎一致的,用各個角度的拍攝用更多並剪輯一個看起來是精品的作品,耗時長且難以根據市場的回饋進行優化,很多電視劇一推出市場就只能聽天由命,即使有些電視劇根據播出過程使用者的觀看回饋而拍攝後期的情節進而達到符合消費者預期的效果,但這對整個團隊都是極為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到目前為止邊拍邊播模式仍然不能得以大範圍推廣的原因。

直播則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只要一台手機(電腦),就可以產生內容,而內容本身可以多樣化,除了複用傳統平臺所涉及的精細化內容,直播還包羅了旅行、脫口秀、技能展示,甚至聊天式的拉家常等更廣泛的內容,人人都可以是主播,人人都可以產生內容,再小眾的內容需求都可能在主播的即時 UGC 模式下得到,再小眾的內容都可能在直播平臺輸出並收穫粉絲的支持。

主播每一期直播基本都是即時的(如果不算平臺為內容監管而設置的滯後時間),主播可根據熱點事件定制內容主題,當緊急事件發生後主播確定直播主題後即可進行內容輸出,這無疑加快了資訊的傳播速度,比如和頤酒店事件爆紅當天就有用戶到酒店進行直播,而傳統電視媒體介入晚了近一天,類似羅輯思維想要介入則至少又是在半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未來直播平臺下人人都是記錄者,央視等主流媒體接入直播源做素材,聯通重大事件的當事人獲得第一手資料或就在眼前。直播的內容生產方式儘管不是受到推崇的群眾外包或者分享經濟模式,但和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發揮單個人的價值,將其積累起來形成新的勢能,這或許和 1024 文化有異曲同工,人人都是內容消費者,但又都是內容生產者,只要有滿足自我需求內容的獲取,那就好人一生平安。

另一方面交互的增加,讓內容生產更契合使用者需求。直播則不僅大大加快了內容的更迭和調整,同時按需定制也成為可能,主播甚至可以根據自身特質去尋找受眾,同時根據受眾的意願定制內容就更容易和快速了。直播過程中的交流也可能產生新的內容,在即時的一問一答互動中,內容會一定程度脫離原有的規劃,思想的交融就會在多對多的方式中產生,每個參與的使用者都是內容生產的助力。

協力廠商面,直播的內容生產方式更接地氣。直播的內容在某些情形下並不是內容越專業越有價值更能獲得用戶的青睞,臨場表現同樣是重要的內容。眾所周知,JY 的 LOL 技藝高於小智,但小智的臨場表現高於 JY,這就帶來小智的身價高於 JY50%,達到 1500 萬。

  • 直播主播可以進行快速且高效的變現

無論是對於 IP 化的個人還是企業,變現方式都是繞不開的一道門檻,儘管 vc 的追捧已經不在意企業目前盈利水準,但投資的仍然是未來的盈利能力,沒有變現管道和方式的 IP 也沒有任何商業價值,這也是影音媒體從廣告模式轉向會員模式的原因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papi 醬之所以近期火熱,羅振宇賦予其的新媒體第一可合作紅人的噱頭,出現較高溢價的商業變現方式也是一大誘因。與之對應的是現在紅人的變現途徑乏善可陳,像雪梨的賣貨模式,偉大的安妮的創業模式,貓力的代言模式都是少數,剩下的全部只是廣告模式,但單一的廣告模式連平臺都養不活,怎麼可能養活一群群網紅呢?

直播則借助秀場模式開啟了新的變現方式,平臺簽約讓金字塔頂部的網紅得以吃肉,Miss 的 3 年 1 億簽約虎牙就是例證,金字塔下是公會簽約有基礎的收入保障,底層是用打賞來進行影響力變現的廣大主播,這個變現管道是在主播影響力氛圍下帶動的,正如李叫獸所說,網紅最大的價值並不是流量,而是心理喚起——喚起你的不同自我,讓你短暫地變成另外一個人,從而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行為。眾多處於打賞氛圍下的瘋狂粉絲不就是這樣的狀態嗎?

筆者曾在兩年前聽朋友說起 YY 秀場某女主播得到兩個粉絲公會負責人的青睞,這兩個粉絲在直播中比拼炫富,一次下來雙方均打賞百萬之數,這不就是直播平臺最好的變現管道之一嗎?秀場的打賞變現模式同樣可以延伸至泛娛樂直播領域,電競第一女主播 Miss 在 2016 年 2 月 22 日的直播中,前 5 名打賞超過 100 萬,袁騰飛花椒首秀半小時就吸了 50 萬用戶關注,打賞也數到手軟。網紅直播的變現價值可能有兩類人群更能說明,淘寶 c 店銷量第一微博粉絲 200 萬的是網紅張大奕,她於 4 月 20 日在映客進行首次直播,一小時進賬 5000 元,吸粉 13 萬。眾多的專業級演員藝人進駐直播,本山傳媒旗下藝人,選美小姐冠軍(如香港世界小姐冠軍李玲玉),網紅和專業演員進入直播行業並不是玩票性質,而是長期的固定狀態。

  • 直播是年輕用戶無聊時間的更優解決方案

馬斯洛說,人有五層需求,當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滿足之後,人們就需要愛、關注、尊重。而對於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獨一代來說,關注和愛已成為最重要的生活部分,多角度全方位的調動身體去嘗試新鮮事物,直播無疑是目前迅速且高效的溝通解決方案,通過聲音,圖像,即時交流回饋,激勵 pk 的機制調動使用者全部注意力,這也是最能打動年輕用戶的地方。互聯網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向著即時化、行動化的方式轉變呢?從 bbs 到博客,影片,微博,直播,以及行動化浪潮帶來的行動互聯網興起,都是在向即時,便捷的方向做轉變,正如騰訊那句廣告詞,我要的現在就要,這就是年輕用戶選擇直播的原因之一。

netr1

直播同樣是最佳的消耗無聊時間的解決方案,和菜頭說:「性是第一生產力,無聊是第二生產力,免費是第三生產力。」,直播正是目前解決無聊的解決方案,而且還是免費的。在解決用戶無聊時間的時間上,具備互動性的即時影片平臺無疑是最能調動用戶的,在直播平臺可以讓中意的主播回答自己的問題雙方互動,送出些許禮物就能讓主播說一句謝謝或者愛你,並念叨自己的名字,何樂而不為?AKB48 的宅男粉絲們為了和偶像一次握手會不惜一次買下數千張唱片,這樣的粉絲在直播同樣不少見,因為無聊而將直播當成解決方案的用戶會越來越多。ID 為「阿呆與漓妹」的熊貓 TV 女主播直播自己睡覺的過程,獲得了上萬名粉絲,並成功引起了王思聰的興趣,獲得 7 萬打賞;韓國少年金成鎮,每天直播吃晚餐的過程,一個晚上平均可掙 11000 元。《her》中孤獨的作家希歐多爾愛上了電腦作業系統的女聲薩曼莎事情恐怕已經在上演,只不過希歐多爾愛上的虛擬人物,而直播觀眾愛的是螢幕另一端的主播而已。

同時在無聊需求之外,用戶的窺私、獵奇等需求同樣也是也可在直播平臺得到較好的解決。直播平臺的興起為觀看他人生活的人找到了一個出口,光明正大的「偷窺」另一個城市或者國家的陌生人的生活成為某些人樂此不疲的愛好。

正如格隆匯近期撰文表示:你知道中國有多少人沒智商,卻有用不完的無聊時間嗎?如果你用更無聊的東西,去幫他們打發掉無聊的時間,你的商業模式就成功了一半。

  • 企業與直播平臺發生關係的最佳時機

直播平臺和常規內容平臺最大的區別是用戶對主播的追逐,對普通觀眾而言,看的是主播,平臺只是承載,哪裡有主播哪裡就有粉絲,而同類主播的彙聚就形成了不同的平臺屬性,鬥魚、虎牙強在遊戲直播,映客、花椒強在美女主播,ME 強在年輕明星粉絲潮人人群….. 主播為平臺帶來粉絲,平臺用戶的聚集又帶來同類主播,主播又回饋平臺,二者相輔相成形成品牌特色,所以 MISS 從龍珠離開進入虎牙,小智從熊貓進入全民 TV 後,對原平臺的品牌和流量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現在正是和直播發生行銷關係的好時機。

1. 直播平臺激烈的競爭以及變現壓力。直播平臺在 2015 年均獲得了較高的投資,2016 年是直播平臺的急速發展年和洗牌年,在 2016 年增速落後的直播平臺在新一輪融資上將被資本市場的摒棄,連優酷、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等大平臺都從不同角度切入了進來,所以垂直型的直播平臺都需要通過巨額的市場費用支出來搶佔市場,同時也需要拓展新的變現模式,在一切並不明朗的情形下,企業合作目前正是適合的時機。

2. 直播平臺泛娛樂化的業務拓展需求。直播平臺目前除了遊戲電競就是美女直播,內容高度同質化,直播內容的重要性,直播平臺的知識傳遞價值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而這無論對平臺的差異化還是平臺融資價值都是重要的,所以今年開始多家直播平臺都進行了泛平臺化戰略,虎牙推出了戶外、體育、動漫的頻道,鬥魚推出了體育、科技頻道,龍珠推出了娛樂、音樂頻道…… 泛娛樂化下平臺本身也有較多的內容需求,內容輸出的企業將有機會和直播平臺聯繫得更緊密。

3. 與主播產生連結的好時機。主播是直播平臺最大的資產,想要與平臺合作就勢必需要和主播發生關係,正如李叫獸所說,網紅最大的價值,是「心理喚起」。只有與紅人發生深度關係,通過紅人的影響力將品牌傳遞並植入到受眾腦海,才可能產生品牌之外更多的價值。這才是對品牌有助力的地方,也是與傳統廣告相比最有價值的地方,為什麼眾多品牌請明星做代言,因為粉絲會自動的將明星代言轉化為明星對品牌的背書,將品牌與明星在腦海深度捆綁,主播合作也是一樣,通過長期的影響,粉絲的忠誠度轉化為對品牌的認知度將超過明星。

在目前大批量主播進入平臺,主播影響力仍存在粉絲階段而不是個人 IP 化階段時,主播本身也會有自我傳播需求,與主播產生連結無疑是較為省力的方式,也是配合度最高的方式,同時若個人影響力得以升級為個人化的 IP,那今後的合作也會更加順暢。PUMA 曾以 150 萬美元 / 年連續簽約博爾特 6 年,在續約時費用增長至 900 萬美元 / 年,並成功 PK 掉出資更高品牌更知名的 NIKE,美邦也是在奇葩說初期贊助,到第三季能仍以較低價格合作並同時獲得更多更深入的植入。當然我們不是說長期對主播的投入一定能產生更佳的效果,而是在一個新形態形成初期合作形式以及合作的性價比無疑是最高的,特別是對於內容性合作的方式而言。

netr2

Mark Zuckerberg 在推出 Facebook live 時表示,直播是目前最讓他感到激動的事。Facebook 已經面向所有使用者開放了視頻直播功能,並把「Facebook Live」放在了產品中心按鈕的位置,Twitter 旗下直播應用 Periscope 上線一年即獲得快速發展,而 Google 也準備發佈 YouTube Connect。在現在你醜你先睡,我美我直播的人人直播時代,在人人可變現的時代,直播平臺的未來或許已經可期。

(本文獲公眾號《鳳毛麟角》(微信號:fengmaolj)授權刊登轉載,原文發表於《虎嗅網》,標題為〈網紅、主播、個人 IP、移動直播……這一切的鏈條式解讀〉,圖片來源:Anthony Quintano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讀懂關鍵字,就能明白中國自媒體趨勢:微信公眾大號與網紅是啥?
部落客的神祕力場:為什麼就是特別容易被他 ∕ 她推銷買東西?
直播以後會比喝水呼吸還自然!20 張超精闢 PPT 剖析直播未來發展


給 PM:醒醒吧!叫工程師預估軟體開發時間是種愚蠢錯誤!

$
0
0

Ever feel like your boss just might have your head?

身為軟體工程師,肯定聽過上司或客戶問過不下數千遍這樣的問題:「請問軟體工程要花多久的時間?」如果很誠實的回覆他們:「該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還會招來對方不放棄的逼問:「所以是多少時間!?至少給一個估計時間!」

說到這,你心中是不是一把火已經升起來了呢?但在怎麼怒火中燒,也別讓老板或客戶不開心,所以只好丟個隨意的數字好安撫老板或客戶的情緒,表面上好像給了個交代,老板和客戶也很滿意的離去,但軟體工程真的有這麼容易可以在預估的時間點內完成嗎?

  • 軟體工程師為什麼無法估算時間?

為什麼軟體工程師無法估算時間?拿美國團結電影製片基金會會長 Michael Wolfe 舉的例子來解釋最貼切不過了,「假設我們要從舊金山徒步,從海岸線走到洛杉磯去拜訪位在紐波特海灘的朋友,首先先攤開地圖,沿海岸線畫出路徑,距離大約是 400 英哩這麼長,預估如果每天以 10 小時為單位,每小時走 4 英哩,一天下來就走了 40 英哩,只要 10 天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了!

我們興高采烈的打電話給朋友,還預約禮拜六的晚餐,當天晚上 6 點我們包準能出現在門口。路線規劃好了,餐廳也訂了,雙方都已經迫不及待能順利會合!我們起了個大早,開始迎接這未知但充滿冒險的旅程,但…事情沒想像中簡單呀!這道海岸線拐彎足足就有一百萬條,也就是說原先預估的 400 英哩僅能勉強走過半月灣,還有多出來將近 100 英哩等著我們…。」

  • 客戶以為我們故意打混,但我們其實是忙著在解決「所有」未知變數

此例子是否讓你稍為理解軟體工程師的處境呢?即便軟體工程師給出一個五天、兩個禮拜或一個月的估算時間,但誰也說不準是否會發生任何不在預期內的狀況,例如某個套件突然無法使用,或跳出讓人摸不著頭緒的 bug,久而久之軟體工程師只好選擇在時間內灌水,預先替「突發狀況」保留緩衝空間。

之所有會有此現象的發生,首先就要了解軟體工程最核心的本質是在「創造新知識」,此工作並沒有任何模組或現成程式可套用,而是需重頭思考如何利用手邊可用的工具來設計出新的東西,當然也有例外的狀況,如果軟體工程師曾經有足夠經驗涉足多項未知領域,而且跟之前做過的案子不謀而合,那麼軟體公程師也許有辦法能從經驗中推測完成的時間,但創造新知識並不如想像中這麼容易。

非開發工程師常誤認軟體工程師只要看一下架構,然後思考「應用 A、B 和 C,然後做 X、Y 和 Z,大約需要 N 個小時,或加減幾個鐘頭。」基本上的確是如此,但實際運作下來幾乎不可能,因為創造新知識的過程充滿未知的變數,當然也就更難以預測時間。

真要知道軟體工程師接到任務後腦袋瓜裡想什麼,絕對不會是 ABC 或 XYZ 這麼明確規劃出來,更典型的想法大概會是如此:

「如果我從草圖開始從頭設計整個控制器,我大概知道要怎麼做,但這需要花些時間…,有沒有比較委婉的駭客方式,讓我可以不用重寫 code 的情況下把這功能的輸入做更動?或者我是否可以來個猴子補丁 (monkey patch)(註:意指在不修改既有原始碼情況下,修改程式運作行為)? 等等,也許有個 API 調用已經幾乎做到我想要的結果,喔!要是我透過非同步呼叫的方式外包給外部開放原始碼 (OS) 呢?」

但往往這樣的過程,軟體工程師也許可以很有自信的預估確切的時間,但重點是,光是要創造什麼樣的新知識恐怕就得先花上一小時到不知多久的時間。

不過通常上司或客戶一心想要透過預估時間來控管開發時間,然而預估軟體工程需要多少時間本身就是個錯誤,因為軟體工程所需的時間基本上是一個全新且未知的領域,但上司或客戶卻習慣性犯下以下兩種預估方式的錯誤:

九個工程師去生一個產品就能達成績效

有些上司或客戶認為,只要讓越多工程師進來投入越多時間,就能加快完成整個軟體工程和成效,這方法根本不可行,大家都聽過「九個女人去生一個小孩」的比喻吧,即便你在一個時程落後的軟體工程專案增加更多工程師,團隊同樣還要再花時間開會、確認 API、或找出到底 bug 是在哪個 code 裡,到最後還是要花九個月的時間生出一個小孩,更嚴重的是還有可能讓生產延後,甚至難產。

將大專案細分成小專案來預估時間

上司或客戶另一種想法則是他們設法透過專案的縝密度來提升估算的精確度,也就是說,只要把大型專案細分成 100 個或更多的小專案或小功能來執行,然後再要求每個專案都給出一個預估時間,但這根本可說是場災難,透過縝密度提升精確度並不會讓預估時間更準確,反而會反其道而行。

當預估軟體工程時,不應該期望預估值可以達到 100% 準確,因為這根本是天方夜譚,期望值應該是超估跟低估之間相互彌補,預估值才會有可能達到準確,然而若是越明確和縝密,越容易減少超估時間,對整體預估值反而造成傷害,更重要的是還有可能會造成預估疲勞。

  • 軟體工程師並非以單一功能來預估時間,應該是以整個技術基礎去衡量

軟體工程師並非以單一功能來預估時間,工程師預估的點在於能讓這單一功能順利運作的技術基礎範圍,這是非常抽象的說法,舉一個比較實際能理解的例子,假設你正在架設一款需要登入 Web 服務 (Web Service) 的應用程式,你沒有一個獨立的服務端可以預估「用戶可以新增帳戶」、「帳戶信箱地址確認」、「用戶可以登入」、「用戶可以登出」,或「用戶可以重設密碼」等單一功能,那就以有一整個「用戶驗證」任務來進行預估,也許需要幾個小時?

也許不需要這麼多,如果以衣服尺寸來做比喻的話,S 號代表 1~3 小時、M 號代表 1~2 天和 L 號代表 1~ 幾周以上,根據使用的工具、技術負債(註:指漫無計劃的軟體架構或匆忙的軟體開發所引起的後果)、執行的工程師等種種原因,一週或幾周之後你應該就可以開始得知你大概需要多少時間,需要幾號的衣服尺寸,而不是假裝預估個大概的數字。

如果發現你的預估時間大多是 L 的衣服或是 XL 的衣服,你可能需要更進一步解構你的專案,如果你發現大部份都是 S 的衣服,意味你的專案太過分散,需要建構一下你的專案,如果你大部份都很平均有 S、M 和 L 的衣服,代表你已經有完整的架構了,你至少能夠得出最好的時間預估。

說來說去,軟體工程師口中常說的「該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的背後,唯有實際去做才能得出個答案,但問題就是上司或客戶討厭這種模擬兩可的說法 ,因為他們已經根深蒂固的認為預估就是一切,因而迫使軟體工程師不得不隨易捏出個數字好給個交代,此反而無行中讓進度遠比預估的還要落後。

總歸而言,接受預估範圍根本是錯誤的,但也別期望上司或客戶從此不再繼續問這類的問題,身為軟體工程師,第一,就是確保上司或客戶不要再犯預估方式的錯誤,第二,不要用單一功能去衡量時間,而是以功能的整個技術基礎為單位,第三、切記永遠不要把估計時間當作承諾,你可以把它視為是對自己的任務所下的戰書,並找到能讓自己提升生產力的方式,設法處在一個高效率的環境下工作,如此一來也就能有效控制開發的時間,老闆開心,自己也能樂自其中。

(本文來源:TechCrunch;首圖來源:kennymatic,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工程師寫 Code 的聰明省力法:Google 一次我可以寫 10 行程式碼
【超勵志】因為 Java,一位酒店少爺考上大學、變身工程師
給受委屈的 PM 們:不會程式也不代表你很蠢,直接和 RD 開口討論你的目的吧
誰說人人都能當 PM?缺乏邏輯關鍵能力拜託趁早轉行

【新創國際 Rise 大會香港 Day 3】台灣新創拼命三郎,投資人半夜一通電話就出門 Pitch 了

$
0
0

Screen Shot 2016-06-02 at 5.11.39 PM

《TechOrange》受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以下簡稱 TSS)邀請,從 5 月 30 號起到 6 月 3 號出征香港,參加國際新創大會 Rise。在大會上,TO 除了要替讀者見證台灣新創大放光彩、宣揚國威的時刻,更要從滿滿的國際創業者、投資人手中帶回第一手國際最新創業消息!

三天的香港 Rise 大會很快地就即將踏入尾聲,這場大會吸引了 8000+ 新創、88 個國家的投資人、創業家、企業夥伴等創業生態圈的各個角色參與。由 TSS 帶隊的 8 個台灣新創也盡力在香港期間盡力表現,甚至連投資人半夜突然想約談,台灣新創就手刀奔到午夜的蘭桂坊,沒在管時間與疲倦,只為力求一個潛在合作機會。

食我的 CEO Mask 吳是這樣說的:

一個晚上跑了蘭桂坊四間酒吧,為的不是酒精,更不是氣氛,是一個又一個和投資人與合作夥伴見面的機會,在這個走在街上都會撞到投資人的都市,重複上百次簡報與滿臉的笑容是創業者唯一的武器,打造夢想需要資源?那就用自己的生命與精力去交換。

敬所有離鄉來到香港尋找機會的台灣團隊與夥伴們,敬所有半夜一封訊息就馬上從飯店衝出來的創業者們,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後天一定會很美好!

對啊,一切就只為了一個圓夢的可能,一個展現自己產品與拓展服務的機會。在這三天中,TSS 的台灣形象館就在主舞台的旁邊,大大的黃色攤位佈置十分顯眼,不論哪國人、知不知道台灣新創都會對這個明顯的視覺設計留下印象,進而開啟一段談話。

每一個台灣創業者,在這三天中都是卯足了全力,與每個到攤位上的訪客解釋產品、服務,尋找潛在合作關係。TSS 也設置諮詢專區,提供想要來台發展的國際新創一切落地資訊。TSS 提供創業家簽證、落地生活資訊、軟硬體相關等等資源,盡力吸引任何想要拓展中文市場的國際新創來台。

以下,來看看台灣影片編輯 app 新創 VCool 的紀錄:

VCool 的 CEO Ryan 本來自己也是在創投公司工作,但後來決定自己跳下來創業。VCool 主要以手機影片編輯 app 為主,強調每個人都可以用手機製作出具有高度專業感的影片,為生活中的重要時刻留下影像紀錄。透過 app 裡面的提示,用戶拍攝不同的畫面分鏡,再由 app 自動合成為一個一分半鐘的影片。同時,這個 app 也強調社群協作,朋友之間都可以同時拍攝畫面,再彙整成一個完整影片。

台灣線上履歷新創 CakeResume 創辦人劉君奕說:「這次透過 TSS 接觸到國際性的新創大會機會很難得。這是我第一次在國際場合上台 Pitch,雖然沒有入圍最後決賽,但至少找到了一段未來合作的潛在機會。昨天有個馬來西亞的線上徵才平台就說,他們集結了 80 所馬來西亞大學畢業生,若能透過雙方合作就能創造更好的徵才體驗。」

(圖片來源:台灣新創競技場、影片來源:VCool,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5G 將在 2020 年上市,高通 CTO:未來所有硬體都得和 5G 連接

$
0
0

6946988535_fb2f5d8887_z

高通晶片部門的首席技術長 Matt Grob 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說了增強現實設備如何、何時將取代智慧手機,以及他的公司如何對抗 Google 的威脅。

Matt Grob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未來。Grob 説明晶片製造商高通開發了第一款智慧手機晶片,目前在公司負責長期的研究和開發,與蘋果、三星電子、Google 等幾乎每一個電子設備製造商一起工作,並影響它們的產品路線圖。所以他有特殊的資格對現時計算未來十年的發展發表意見。

有很多值得興奮的新科技:例如無人機、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家居等。一切都將依靠 5G 晶片,下一代無線通訊,預計到 2020 年上市。Grob 希望高通的 5G 晶片能更早面世。高通必須儘快從新一代產品增加收入,因為智慧手機的銷售已經減緩。高通預計在接下來的 4 年裡,智慧手機晶片市場每年的增長率都將少於 10%。同時,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低成本晶片廠商崛起,導致晶片價格降低了很多。高通最近不得不解雇了 15%的員工。

Grob 今年 49 歲,1991 年畢業後加入了高通聖地牙哥公司,當時它仍然是一家私人公司。由於其電氣工程師的背景,他和 Paul Jacobs 一起工作,Jacobs 後來成為了公司的 CEO,和其他人一起負責重要的硬體,允許手機處理資料,而不僅僅是聲音,後來又把手機處理提高到兆的速度(被稱為「高資料速率」)。他還幫助開拓了把多個天線裝入手機,使它們能夠接受並且更快地發送資料。幾乎每一次,他都會說,這種新的技術面臨來自高通的客戶即電子產品品牌的阻力,它們本身有時對無線運營商的需求有義務,誰也不會想到這樣昂貴的升級是必要的。

在接受外媒記者採訪時,Grob 談到了他的工作對商業無人機的發展,5G(即正在開發的下一代無線網路標準)以及多長時間增強現實(AR)才能擊敗智慧型手機。

  • 外媒:在硬體方面,如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汽車,這些市場的規模和資金將如何發展?

 Grob:我想把所有的硬體都和 5G 連接在一起。 5G 將説明這些類型的產品實現大量的用途。在物聯網的成長空間,我們非常看好全域尤其無人駕駛飛機。首先,智慧手機的零件在無人機上是絕對適用的:低功耗媒體,定位,感測器,陀螺儀…… 但也有一些更多的部件,可以方便企業使用。如果你真的想使他們的企業。無人機現在每年已經有數百萬的消費者,ESPN 有無人機比賽。

在美國,除非你有豁免聲明,否則大多數商業無人機用例是非法的。我們正在與聯邦航空管理局工作合作,努力消除限制。我們正在把無人駕駛飛機與 LTE 連接,與運營商和美國聯邦航空局合作,以開發安全,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使空中交通管制員可與航空業以這種新形式的並存,使商業無人機用例合法,像安全應用,送貨等。

  • 外媒:5G 何時會上市以及它會是怎樣的?

Grob:標準的過程給了我們 5G 的時間表,其將在 2020 年左右上市,我們會完成這個目標,實際上我們要提前超額完成。 Verizon 公司正在努力減少兩年。還有 2018 年奧運會在韓國的活動。這些前兆,將有 5G 的許多元素。其將是毫米波(這比無線電波短),我們將使用更高的譜波段,28 千兆赫,提供千兆更高的服務及 1 毫秒以下的延遲。你將體驗平板電腦和手機前所未有的性能。高品質的影音將有大量使用者的消費者,新的代理商應運而生。

我們應該談談 VR、AR 和頭戴式顯示器。如果你仔細想想,我們在 2002 年初設計了 4G 的實體層,而 iPhone2007 年才上市。那 5G 革命的形式將是怎樣呢?我們認為 5G 的歷程是從 2020 年到 2035 年這段時間裡,到時候 PC 有 50 歲了,當智慧型手機也有 30 歲,問題是:屆時它還會是時間的因素嗎?答案是否定的,它們仍然會圍繞時間但它會是其他東西了。

  • 外媒:對於傑出的獨立 AR,以及 Magic Leap 和 Google 所承諾的產品而言,這些設備需要怎樣的計算能力?什麼時候能看到第一個合法的主流產品上市?

Grob:我們需要的是超越當前的藝術狀態。想像你坐在辦公室裡,牆上有一個 4K 解析度的監視器或顯示器,即使是 50、60、70 英寸,也只是你的視野的一部分。如果你想要看到整個領域,4K 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 8K,甚至更多。它需要全視野,當你左右移動的時候,你希望它的延遲極低。它必須能夠追蹤你的光,像 Magic Leap 的技術一樣。公司需要跟蹤你的焦點,你的頂點,需要提供千兆速度,使每個人都可以在同一時間,獲得內容。它需要重量輕,功耗低,所以和我們今天做的事相比,需要幾倍的計算能力。因此,還沒能製造這樣的設備,但是以後會有的。

行業需要 10 年的努力才能實現。我們現在所看到 Oculus、HoloLens 和 Magic Leap 都是其前兆。這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像數據業務和智慧手機用了 10 年才稱霸,我們也要耐心等待其取代智慧手機。

  • 外媒:智慧手機市場呈現出了問題和停滯的跡象。而且感覺就像我們正在進入消費者硬體的寒冬,因為這些新的硬體甚至是無人機都需要時間來擴大市場。新的市場何時才能促進消費者和企業硬體的整體增長?

Grob:我想指出一些公司在這方面公開的材料。這表明新的市場是「接近」智慧手機的,這意味著它們依靠類似的元件,到 2020 年,將是一個 290 億美元的潛在市場,相比之下,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是 330 億美元。說停滯,也許沒錯,較去年同期,智慧手機的替代率的確下降了,但世界上仍然有很大的區域沒有智慧手機,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

物聯網作為一個整體,其中包括無人駕駛飛機和無數產品,已經是我們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業務,以後將和智慧手機看齊,最終甚至超越智慧手機。這就是我們投入到這些相鄰市場、伺服器和醫療保健等方面的工作的原因。

  • 外媒:一些互聯網軟體領導者,如 Larry Page 希望硬體成本變為零,這樣設備可以更快到消費者手上,使用 Google 的互聯網服務。Google 不會加入到晶片設計,你將如何應對呢?

Grob:Google 將受益於硬體的商品化。而我們作為一個供應商,希望有區別的硬體。答案是,如果我們不繼續創新,一切都會商品化,這就是我們要加快 5G、毫米波和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的原因。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防止和反擊商品化。

  • 外媒:如果最初的客戶懷疑高資料速率的技術,現在會是怎樣?

Grob:我們正在調整和修改晶片的細胞家庭,讓它們在未授權頻譜工作(例如 Wi-Fi 的波段),這是一個積極的事情,具有降低成本、有利於消費者的潛力。它不會產生爭議,但是也有一些人質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對 Wi-Fi 的使用會產生干擾和傷害。」這是一個例子。不是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會跟得上、和發展這種技術 ,而且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你可以想像他們為什麼會反對這個東東。

  • 外媒:你有參與高通對 OneWeb 公司的投資嗎?(該公司試圖發射用無線電頻譜,連接智慧手機用戶和網際網路的衛星 )

Grob:是的,我個人非常投入。我和 OneWeb 的創始人 Greg Wyler 非常要好,在我們的小組有一個龐大的團隊參與到該專案裡。我們提供無線電設計和晶片組的某些部分。

我們有與另一間衛星電話公司 Globalstar 工作的經驗。兩家公司所不同的是,OneWeb 最終使用者設備是一個正常的電話,而不是特別的衛星電話。因此,成本非常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一系統可用的頻譜有很多,將發射衛星的星座是非常大的。和在過去的衛星系統相比,其對無線的需求較大。因為有幾十億不具備在世界各地的衛星覆蓋。

  • 外媒:你有沒有參與到摩爾定律定期的討論,我們是否達到了一定的限度?你的看法是什麼?

Grob:有摩爾定律和香農定律(多少信號可通過雜訊在無線電波進行傳輸)。從摩爾定律的角度來看,至少在接下來的幾個反覆運算,我們將繼續享受不斷提高層次的一體化,從 14 奈米到 10 奈米、甚至 7 奈米、更小。  電晶體越小,它可以裝配越多到一個晶片組裡,增加的計算能力更多。所以,至少在短期之內該機器仍在運行。

現在,電晶體越來越貴,所以一個可能的情況是:整合持續數個週期以上的水準,但對電晶體的成本也不會遵循相同的斜率。它仍然是積極的,你就可以把更多的表現放在每一個後續版本。它類似於香農的無線電,你會達到一個極限定理。你說,「我們用更多的頻譜和天線。」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天線架構;我們正在研究更為高效的架構。

我們仍然處於顯著的性能提升的時代。這將繼續多久?很難斷言。我們發現創新是動力之源。我們正在努力解決成本上升的問題。但我可以告訴你:10 年來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晶片的運行速度大大提升。很多時候,第一次嘗試便已成功,工藝本身已經跟上科技的步伐。

(本文獲合作夥伴雷鋒網授權刊登轉載、更改標題,原標題為〈高通 CTO:未來將是 5G、AR、物聯網的天下〉,圖片來源:Sergio Uceda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新創國際擂台 Rise 大賽香港 Live】專訪智慧跳蛋 LoveNuts:用一顆 MIT 跳蛋,前 HTC 工程師讓日本人都屈服了

$
0
0

Screen Shot 2016-05-29 at 9.51.28 PM

《TO》導讀:由國發會出資成立的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以下簡稱 TSS)又要帶團出征國外了!這一次要出征的目標是:香港 Rise 大會。如果你還沒聽過 Rise 大會其實有點糗,這是距離所有台灣新創團隊最近、最大的國際創業舞台,想要往國際發展的,Rise 絕對是重要測試市場水溫的前哨站!

《TechOrange》受 TSS 邀請隨團一起到香港 Rise 大會,見證台灣新創團隊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時刻。LoveNuts 就是 TSS 帶出國的團隊之一,這個團隊先前也跟著 TSS 一起出征日本 Slush 大展,在當地受到日本與芬蘭媒體的熱烈報導,形成另類「台灣之光」。

做情趣用品的一定是性愛成癮或是怪人嗎?緹蜜歐 Turn Me On 創辦人徐德隆本來在 HTC 當專利工程師,只因為對情趣用品的熱忱就一腳踏入這行業。初試啼聲創業就在日本新創大展 Slush 上,博得日本芬蘭媒體報導,甚至被日本情趣用品廠商邀約合作,闖出另類的 MIT 商機。

在台灣創業,鮮少人會選擇情趣用品作為出發點。徐德隆說,他在日本旅遊時看到日本的情趣用品店燈光明亮,大家都很泰若自然地走進去選購商品,「別人去日本買糖果餅乾當歐米呀給(紀念品),我去那邊的情趣商店看到 Hello Kitty 的按摩棒,反而覺得更加新奇有趣,就買回來到處送人。」

  • 為啥跳蛋要加手電筒功能,想要看清楚什麼呢?

S__20619282

從自己興趣而出發的創業點子,執行起來總是特別有熱忱。徐德隆買了許多市面上的情趣用品回來研究設計、硬體裝置,最後做出來的產品是一顆橡實造型的跳蛋 LoveNuts,從外形上看起來比較像是臥室裝飾小物。其中,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一個附帶有手電筒功能的跳蛋。

徐德隆說:「會這樣做的原因是想保障隱私。大部份情趣用品在造型設計上,讓人一眼就可分辨出來,這對於許多與家人同居的消費者來講,難免有隱私上的困擾。因此我們設計出一款看起來很『無害、像手電筒』的產品,讓女性消費者可以避免被發現的尷尬。」

LoveNuts 目前只支援一段式震動,而且震動時也可保持幾乎靜音的低音量,產品採用鋰電池為電源,在連續開震動的狀況下最長續航力可以到兩小時。另外,LoveNuts 提供藍芽連結功能,允許使用者可以用手機 app 調整振動強度。「如此一來,即使是遠距離情侶也可以在最私密的時候陪伴彼此。」

  • 連情色大國日本也被 LoveNuts 收服了

由於造型設計上走可愛風格,與市面上強調機能性的情趣用品設計不一樣,這次 LoveNuts 在日本 Slush 大展上,就有當地的情趣用品通路商直接來洽談合作可能性。「日本人都跑來看我們的設計,覺得 LoveNuts 很有趣。」未來 LoveNuts 會先著重在日本、歐美市場的通路發展。在未來,徐德隆希望能透過 LoveNuts 搭配 App,建立一個專屬於女性討論情慾性事的私密社群,再從社群出發去尋找更多潛在含金量服務。

傳統上,情趣用品大廠多半來自瑞典、德國、日本品牌;在中國,智慧情趣用品的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但是台灣在這塊市場的耕耘仍然呈現一片平靜,能夠看到有勇者願意打破禁忌闖關,其實還是應該給些鼓勵。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錢多到可以開銀行】Apple 有機會轉型 Apple Bank,只是……

$
0
0

部落客 Charlie Stross 在一篇文章裡主張,Apple 對於強化數據加密的興趣是為了加強付款交易的安全性,而這最後會成為他們長遠計劃的一部份──將公司的龐大資產變成一間銀行,並破壞現有的個人銀行業務產業。

這是個很有趣的想法,不過仔細想想,不只 Apple 的消費者關係看似提供了具有潛力的銀行機會,同樣的藍圖可以套用在 Amazon、Google 甚至 Facebook 上。不過這些公司目前在這方面都舉足不前,不是因為猶豫,而是由於以非銀行公司的名義加入銀行業,普遍而言是非法的。

雖然同一間公司可以擁有一間銀行、一間保險公司、一間投資型銀行、一間股票證券行等等的眾多類型的金融公司,但那一間公司不能去賣披薩或賣車。要成為擁有銀行的公司,你必須是間銀行持股公司,並且旗下不能擁有非金融服務的企業。

即便正常而言成立「Apple Bank」是違法的(先不提早就有一間不相關的銀行叫 Apple Bank),也不代表這件事不可能達成。Walmart 爭取銀行執照失敗的八年後,成功獲得經營類銀行服務的許可。

理論上而言,像 Apple 這麼大的公司,完全可以雇用律師跟議會說客(Lobbyist,在議會外遊說議員而促使建立某些政策或獲得利益的人)說服監管機構,讓他們參與一些銀行相關的企業活動。然而這對 Apple 來說完全不可行。

如果你需要政府監管機構的通融或人情,基本上你會需要乖乖服從政府的指示和規範,跟政府打好關係。身為最近才公開拒絕配合 FBI 調查、強硬主張保護客戶個資隱私權、不協助 FBI 認為與國家安全攸關的案件的公司,Apple 如此袒護客戶個資隱私權的行為舉止說明了,他們絕對沒想過要在近期的未來向政府說通人情,更別說要加入一個被政府機構高度控管的產業。

目前的 Apple Pay 運作的方式,是跟現有銀行與信用卡產業的利益關係者合作,一方面能夠確保此服務獲得廣大的接受度,另一方面也能規避法規監管問題。Apple 公司能夠對聯邦政府採取如此強硬的態度,公開給 FBI 碰了個大釘子,可以推論出 Apple 在未來並不會改變以合夥為基礎的策略。

(資料來源:Vox;圖片來源:chelle_1278 CC Licensed)

【彭博商業周刊】監控你家小寶貝的一舉一動

$
0
0

除非你家孩子很愛說話,要不然, 很難知道他在幼稚園或日托中心的一天 是如何度過的。美國很多州都要求老 師記錄孩子的出勤情況、膝蓋是否受傷,以及飯有沒有吃完等資訊,但這種 交流很容易中斷,尤其是對於那些話很 少,或者完全不愛說話的孩子。

現在, 帶有數碼日誌的移動應用程式會把這些 更新推送到雲端,這樣家長就可以即時 了解孩子的動態了。 據調研公司 IbisWorld 估計,美國 的 77 萬所幼稚園和日托中心每年收入 530 億美元。有些已自行進入移動時 代:上市公司 Bright Horizons Family Solutions 營運的 900 家僱主贊助的日托 中心,可以通過 Bright Horizons 的一款 應用,讓家長決定是否需要為孩子提供額外照顧。

不過, 美國日托中心有九 成都是規模不大的夫妻店,裡面的孩子不多,所以資訊技術並不是那麼重 要。於是,軟件發展者發現,簡化書面記錄的應用軟件 應該會有市場。他們說,家長對該軟件的喜愛算是個意外收穫。

HiMama、Tadpoles 和 Brightwheel 等都是開發這類軟件的應用開發商。軟件可以記錄孩子每天 的生活細節,具體到每分鐘。 Brightwheel 稱,使用他們軟件的老師,平均每天向家長發送 8 到 10 條關於孩子的資訊。舉個例子:「這是水族館的照片,裡面有塞雷娜!! (16:49);塞雷娜在吃東西,大部份都 吃光了(16:55),太棒了!今天數到 了 20 !(17:51)。」家長還可以通過 Brightwheel 來支付學費。伊利諾州瑟 德萊克的戈達德(Goddard)盟校的所 有 者 雷 伊(David Raye)說,Tadpoles 每年能在紙張和複印機方面為他節省 2000 美元。 對於父母,這三款應用都是免費 的。Tadpoles 和 HiMama 向學校收費, 前者每月每名學生收取 2.25 美元,後 者是每月每個班 29 美元。(Brightwheel 不向學校收費,但是通過美國真人秀 節目《創智贏家》[Shark Tank] 籌集了 60 萬美元。)

HiMama 的聯合創辦人斯 普利尤文伯格(Ron Spreeuwenberg) 說,父母就是最好的推銷員。他說,例 如某用戶在開會時手機響了,收到關於孩子的最新消息,同事可能會問,「我的孩子也在上日托,怎麼我沒收到消 息? 」然後,他們就會強烈要求自己孩子所在的日托中心也去訂購。 總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 HiMama 說,今年第一季度,用戶的月增長量為 15%,目前達到 10 萬個。

美國馬里蘭 州貝塞斯達的 Tadpoles 表示,美國 50 個州的 100 多萬個家庭都在使用它的軟 件。設在三藩市的 Brightwheel 拒絕透 露自己的使用者資料。 哈佛醫 學 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兒科教授、媒體與兒童健 康 中 心(Center on Media and Child Health)主任李奇(Michael Rich)說, 持續更新孩子在幼稚園或日托中心的表現可能會加劇父母的控制欲,而送孩子去那些地方本應為父母提供放鬆的機會。他說,「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的確有好處,但那種無所不在的『老大哥』式作風卻未必可取。」

Tadpoles 的 聯 合創辦人門羅(Andy Monroe)說,如 果你的孩子很樂於分享,那當然很好。 他自己有個上幼稚園的女兒,每次他拿 著老師發來的照片給女兒看,女兒才更願意說話。要不然,在被問起當天發生 了什麼時,女兒很可能什麼都不說,只 是淡淡地來一句,「沒什麼。」

猶他州 立大學經濟學家戈里(Devon Gorry)有 個 2 歲的兒子,今年 1 月起他送兒子去 了使用 Brightwheel 應用的一個日托中 心。戈里說,每天更新孩子的情況還深 化了父母與老師的交流。 達拉斯郊區幼稚園 Oak Brook School 使用的是 HiMama,他們每天會 向家長發送幾張照片。幼稚園副總監 特 里 伯 希 拉 格(Tracie Riebschlager) 說,這些應用可以防止家長對孩子投入 過多關注。

里伯希拉格說,有些競爭 對手還安裝了攝影鏡頭,在網站上提 供即時視頻。「我知道有些家長上班時 整天坐在電腦前看孩子的一舉一動,」 她說,「對我而言,應用軟件似乎更加健康。」—David Gauvey Herbert;譯 陳柳

(本文獲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授權刊載,圖片來源:ilyoungko CC Licensed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Rise 大會香港 Live】開發者注意!FB 推 App 版 GA,收集使用者數據「精細到很變態」

$
0
0

IMG_6368

《TechOrange》受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以下簡稱 TSS)邀請出征香港一週,參加國際新創大會 Rise。在大會上,TO 除了要替讀者見證台灣新創大放光彩、宣揚國威的時刻,更要從滿滿的國際創業者、投資人手中帶回第一手國際最新創業消息!

世界上誰最懂 app 上的使用者行為?Google 還是 Apple?錯,其實是臉書!

仔細想想,現在你手機上哪一個 app 不靠連結 FB 註冊?滿滿的使用者資料成為 FB 最大利器,從兩年前起針對 APP 開發者頒發各式獎項,例如前幾天台灣線上英語影音教學平台 VoiceTube,從 1000 個國際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 FB 頒發的年度最佳 APP 大獎,就是一個與 FB 合作達成雙贏的例子。為了「徹底接管行動 app 開發生態」,FB 開發一款利器堪稱APP 版的 Google Analytics讓開發者能夠更加了解 app 上的使用者行為。

在 Rise 大會上,FB 特地瞄準 FB 第三方開發者,開了一整天高峰論壇介紹各式 FB app 開發工具。其中這款工具最厲害,真名為「Facebook Analytics for Apps」,專門分析 app 上的各式數據,標榜讓開發者真正掌握到使用者各項數據,並且利用這些資料轉換成金流。

IMG_6379

Facebook Analytics for Apps 基本上的功能就是搞懂使用者到底在 app 上做了什麼,從下載、打開、註冊、在 app 上消費等各式各樣的行為預測,都可以靠 FB Analytics for Apps 統整數據。

  • FB 為 APP 開發者收集到的使用者數據「精細到很變態」

最神奇的是,這些數據「精細到很變態」。每個 FB 使用者都會編輯自己的個人資料,包含教育程度、喜歡的粉絲專頁類型、感情狀態、生活習慣、人生大事等等,這些都在 FB「關於我」的頁面裡,只要透過 FB 註冊 app,這些數據就同樣會進入 app 開發者手裡,成為瞭解使用者行為預測的最佳判讀基準。

Facebook Analytics for Apps 可以分析的數據如下:基本的性別、年齡、工作、地理位置、教育程度甚至連感情狀態也可以提供。在介面上,其實也蠻像 Google 的網站分析工具 GA 的。

IMG_6380

最厲害的,這款工具可以根據開發者的 app 屬性,找出前 10%最有可能在 app 內做各式消費的使用者,並且把他們的興趣、購買誘因統整分析出來。如此一來,開發者就可以在推播通知、app 內通知中,針對這群最有可能「手滑買單」的使用者,製作出精準的行銷推播資訊,把 app 商機再推更上一層樓。

IMG_6381

透過 FB 蒐集的這些使用者數據,可以讓開發者更緊密地與使用者互動。而且,這項工具目前是免費的,已經有 45000 個 app 再使用這項工具分析 app 上面的使用者行為。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台灣 VoiceTube 打敗千名國際競爭者,把 FB 年度 APP 大獎抱回家
iOS 獨立開發者超高效率工作法:每天只工作三小時,多一分鐘都不行
Facebook 產品總監:放棄做網站吧,「網路平台化」才是未來!


【中國崛起】崛起中國軟體開發者將取代美國,補足重要產業人力缺口

$
0
0

《TO》導讀:中國是一個世界上不可忽視的重要經濟體,但是這個經濟體有許多特色並非依照過往西方大國崛起經驗發展,而是自我發展出一套具有中國開放 / 封閉的特色。以下為 Jobenomics 所刊登的中國深入調查報告《China’s Digital Economy Quest》,作者為 Jobenomics 創辦人 Chuck Vollmer,透過分析中國經濟政策、人口特質、產業趨向、

由於一九八零、九零年代的網路科技革命(Internet Technology Revolution,ITR)以及現在正在蓬勃發展的網絡科技革命(Network Technology Revolution,NTR)都發源自科技大國美國,這些科技技術的革新對美國而言已是見怪不怪。然而,近幾年來中國猛烈崛起,靠著重點發展電子化經濟,與讓千百萬貧窮農村地區脫貧轉富的國家計畫,中國儼然已是美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之一。

從一個實體加工型的經濟體,到現在成為電子商務天堂,中國的進步和變革迅速得另人措手不及。Jobenomics 的分析指出,比起美國普遍所見的基本商業模式,中國的整合式經濟策略願景和他們採用的 PPP 模式(公共私營合作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相較之下更加成熟也更有競爭力。

在中國的工業經濟奇蹟後,2013 年,中國的 GDP 購買力平價超越了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經濟體。過去的二十年間,中國帶領四億人口脫離貧窮,反觀同時期的美國,一千五百萬美國人失去了他們的工作崗位。中國成功的例子證明了,中小企業的創辦為千百萬人帶來收入機會、創造財富。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指出,中國中產階級的爆發性成長不但尚未結束,在 2022 年時,他們預估多於百分之七十五的中國城市消費者將會擁有中產階級的收入,年薪約落在九千至三萬四千美元之間,在 2000 年時,擁有這樣收入的人只佔了百分之四。以購買力平價數值的角度來評估的話,這個薪資水平大概介於巴西和義大利的平均薪資水平之間。

有些不看好中國的人認為,一個中央集權型、被理想化的意識形態操控的經濟體,總有一天會扼殺創意,因為創意只有在自由且開放的市場環境下才能恣意生展。再者,網絡科技革命固然是孕育創新創意的搖籃,但也能淪為有心人操弄、控制群眾的工具。

不過,另一方面,肯定中國的人則主張,中國成功達成目標的機率其實非常高。他們從中國的策略結構、高等教育及訓練的實行、免費的電子工具和智慧資本資源、針對企業發展的大手筆投資資本,以及積極的私營部門支持,來分析中國目前在電子化商務、電子化經濟、電子化市場等方面的優勢。

  • 「萬眾創業、大眾創新」奠定中國新經濟基礎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 2015 年三月對中國人民的呼籲,很全面地象徵了中國策略的特色。他鼓勵中國人民「點燃千百萬人民的創新本能」,達到「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目標。最具權威性的中文商業報紙《信報財經新聞》點出,李克強的那番話主要針對的是所謂的「新中國」,也就是近幾年受網路革命影響啟發最深的網路世代。

李克強的言論與中央集權化的政府管理模式,推動了中國的數個直轄市,在國務院的許可下,劃定了一百二十九個高科技園區,配有最先進的網絡科技、程序和系統,以進行大規模的新型創新創業產業培育。而美國只有四個類似的高科技中心,分別落在舊金山(矽谷)、紐約、波士頓和西雅圖。

  • 高等教育份子急遽增多

中國爆炸性成長的不只是經濟而已,他們的高等教育成長率也十分驚人,1978 年時,只有百分之一點四的人口接受過高等教育,而到了 2015 年,平均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受過高等教育,而且跟他們的經濟實力一樣,受到了政府的關注和刻意推動,不但持續地飛速成長,還逐漸融合了高科技課程,重點強調科技方面的栽培。國際教育協會的統計便指出,在美國大學的所有留學生之中,來自中國的學生就佔了百分之三十一,顯示他們的年輕一代不只在國內接受高品質的教育及課程,更是積極於海外取經進修,狼性十足。

  • 中國擁有的數位化工具以及智慧資本

數位化工具與智慧資本基本上是免費取用的。Forrester Research 公司的副總裁、研究數位破壞發展(Digital Disruption)的權威分析師 James McQuivey 表示,中國擁有的人力資本不但受過完善精良的訓練、積極進取且具有企業創新精神,還能直接接觸並使用科技工具、破壞性風投夥伴(Disruption Partners)、供應鏈和各項基礎設施。而這些資源都是「中國不需要自己買單的,因為其他國家已經替他們準備好了。」

過去沒辦法免費獲得的資源,現在可以輕易地從現今的全球經濟體取得(或駭得)。FBI 的反情報部門人員 Randall Coleman 便說道:「中國是我們所面對的最具威脅性的經濟間諜。」2015 年間,FBI 調查的經濟間諜案件比前一年多了百分之五十三,全都是跟中國政府資助或默認的企業相關的商業竊盜。

中國政府底下的經濟專家非常擅長單方面的利益轉移。如果一間跨國企業想要在中國做生意,智慧資本的轉讓是重要且必要的環節之一。舉例而言,若要在中國賣出波音製造的飛機,波音不但必須在中國境內製造飛機構造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還得提供製造的方法與技術。在電子化經濟市場當中也是同理。

  • 連美國企業都刻意栽培中國人才

現在,許多美國大企業都開始自願性地栽培中國人才,去在世界電子化經濟舞台上競爭。提姆‧庫克在接任賈伯斯的位置後,在 2011 年間就拜訪中國十一次。也是拜這些拜訪所賜,為了讓八億五千萬的中國本地人能夠自主開發 iOS app,並且在目前被美國軟體開發者獨佔的、利潤極高的軟體市場競爭,蘋果公司著手將他們的硬體作業系統 iOS 系統翻譯成中文,而作為回饋,iPhone 成為了中國高端智慧型手機的領導品牌。

再者,美國所釋出的軟體相關職缺已遠遠超過他們所提供的人力,醫療、藥物、保健以及商業等產業已有一半以上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多數人認為中國軟體開發者將能取代美國勞工,補足這些重要產業的缺口。不過,要創造雙贏的局面,需要雙方達到平衡及共識,且對彼此公平而透明。雷根總統在應對俄國人時,一向保持著「信任,但確認(Trust, but verify)」的態度。或許美國政治家與企業家在面對中國的時候,特別是在面對網絡科技革命技術、程序與系統時,也該對中國採取類似的態度──信任,但要核查。

  • 中國刻意投資特定資產,以扶植本國經濟

中國的策略願景也包含了他們的投資資本。根據世界銀行 2010 年至 2014 年的數據,針對固定資產(廠區、機器、設備與基礎建設)的民間投資,在中國佔了 GDP 的百分之四十八,相較之下,美國的投資量只佔了他們 GDP 的百分之十九。至於小企業投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副主席周慕冰最近表示,「商業銀行必須制定專門的扶貧小額信貸管理辦法,以扶植中小企業成長。」周慕冰同時說道,中國銀行監管會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通融度十分彈性,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中小企業是中國國內經濟成長的關鍵要素之一。在 2014 年五月,中小企業信貸在中國已經達到了三點五兆(比前一年成長了百分之十七),而美國的中小企業信貸額只有六千億。

  • 中國私人網路公司崛起,然後席捲地表一切科技

中國的公司,像社群媒體公司騰訊、電子商務阿里巴巴跟京東、搜尋引擎百度、網路技術服務公司網易,都在各自的領域內快速地擠身為全球網絡科技革命的領導者之一。

阿里巴巴集團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曾是英文老師的馬雲在 1999 年創辦該集團後,阿里巴巴便經歷歷史性的成長,市值一千六百二十億美元,跟美國競爭對手亞馬遜的市值兩千零九十億美元不相上下。阿里巴巴集團將自身定位成一個領導全球網絡科技革命的集團,除了專精電子商務的經營之外,也積極發展研究開發(Research & Development,R&D)、搜尋引擎、雲端計算、智慧型手機、財務金融、群眾集資、線上付款、私人產權、新聞、訊息傳遞、線上音樂、電視、電影與運動。

馬雲表示,阿里巴巴成立的原因是要「扶植中小企業,相信網路終究會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中小企業能透過創新與科技以小搏大,在國內外經濟市場中都能成長、競爭。」阿里巴巴的願景將會促進市場繁榮並提爭就業率,且達成程度超越 Google、微軟、思科系統、Facebook、IBM 或蘋果主打的、以狹隘的產品與服務為中心的遠景和價值。馬雲的策略遠景基本上完全符合中國的策略架構,這讓他們能一起成為領先世界的經濟力量。

  • 下一個中國發展重點:農村經濟

中國驚人的電子化經濟成長率非常具製造性與城市中心性。為了持續性的成長,中國政府現在正在進行電子商務策略,試圖拉拔農村經濟發展,重視省級的小企業創立。即便中國 2015 年面臨了經濟衰退和股票市場崩盤等危機,電子商務產業仍然在該年的頭七個月成長了百分之四十。誠如先前提到的,阿里巴巴很積極地將他們多數來自美國的資本公積,重新投資到開發農村電子商務平台,跟獲取相關公司與科技的合作支持。阿里巴巴花了二十億投資資金訓練當地人、提供免費的電腦設備、管理新創公司的財務,以及建立一個後勤的供應鏈,目標將十萬個村莊連結到他們的電子商務平台。

阿里巴巴驚人的成長大半依賴了城市消費者(上海、北京、天津、廣州等)的顧客忠誠計畫、電子商務跟社群娛樂產業的結合,和約莫一千萬中國微型企業的創辦與財務管理。中國的農村人口數量大約等同美國的強大城市人口數量,也是美國總人口的兩倍,透過投資曾被關在中國經濟奇蹟之外的農村人口,阿里巴巴希望能開發一個龐大而穩定的新客群忠誠基礎。

北京政權清楚地明白,國內家庭消費(在中國是百分之三十六,而在美國是百分之六十九)必須要大幅成長,才能讓人民滿意,並讓新的中國電子化經濟在不需要依賴其他國家的情況下就能獨立成長,擺脫過去以製造加工為主的經濟模式的弊病。

北京政府也同時明白,國內的大型私營企業創造小企業的速度和品質都比政府快多了。在 2015 年六月,李克強總理宣布,中央政府將透過減稅、承保小額信貸和簡化手續的方式,「支持想要回鄉創業的移工、大學畢業生和退伍軍人,將他們納入國家提倡創新、創業、就業的計畫之中。」同時,中國政府透過支持像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公司,創辦「消費金融」公司,提供這些公司取得各項公眾服務與福利(社會保險、房屋、教育與健康照護),鼓勵農村民眾追求新的職涯規劃或創辦微型企業。

  • 中國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習慣非常普及

Nielsen Global Survey 的報告指出,百分之九十八填寫問卷的中國人都曾在網路上購買家庭用具和產品。雖然大部分的中國消費者仍然偏好使用電腦進行網路購物,但中國的手機購物比例跟其他國家比起來成長快速。「跟其餘國家比起來,中國人依靠手機 app 來下訂單的程度很高。百分之九十八的食物快遞服務、百分之九十五的嬰幼兒及孩童產品、百分之九十一的資工和手機產品,以及百分之九十的包裝食品雜貨,皆透過智慧型手機的 app 完成交易。」中國的電子付款系統使用量已高達百分之八十六,而其餘二十六個國家的平均使用量只有百分之四十三。由此可見,在中國,電子商務早就不是創新服務,而是人人皆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 中國的雄心壯志,是滑鐵盧還是霸主之路?

Jobenomics 認為,中國有很大的機會透過他們的人民和策略夥伴,取得網絡科技革命的成功,但很有可能會在國際競爭領域上遭滑鐵盧,特別是如果他們的電子化經濟沒辦法向貿易夥伴維持公開透明、開放與互惠的態度。取得霸權的路上通常都一片混亂又勾心鬥角,時常不小心就產生一些負面結果。網絡科技革命的競爭世界鐵定既激烈又具破壞性,網絡科技革命霸權不該是一個零和博弈、兩敗俱傷,但很有可能會在之後的十年間演變成這樣的局面。

中國的對網絡科技革命的雄心壯志不知道會不會實現,鞏固這個國家的全球霸主地位。不過,他們的公共私營合作制,透過電子商務和電子貿易帶領千萬農村脫貧入富的願景,是一個非常值得欽佩的目標。
(資料來源:Jobenomics;圖片來源:USDAgov 1Jannes GlasUSDAgov 2Chatham House, Londonseecofsue,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台灣比不上中國!】只求短期獲利不想長遠轉型,台灣代工思維致命傷!
【台灣拿什麼跟中國比競爭?】高喊要創新,宏碁研發費卻低到我嚇歪
「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設計是門戰略,而不是快速銷貨的生意

【Ted Talk 必看】激勵 140 萬顆人心,Google X 團隊最高指導原則:天天失敗

$
0
0

Screen Shot 2016-06-03 at 6.39.18 PM

大家對 Google 自駕車和 Google 眼鏡應該都不陌生,這些都是由 X(前稱為 GoogleX)的團隊孵育的產品。這個神奇團隊中,盡是在做一些「異想天開」的事情,把所有人類從沒想過的事情,全都當成每日任務在發明、創新,但是也因為這樣失敗率很高。X 團隊領導人 Astro Teller 就站上 Ted Talk 演講舞台,說明團隊到底是怎麼樣看待創新挑戰與失敗的。這則影片在 Ted Talk 上點閱率突破 140 萬次,可見其激勵人心程度。

關於 X 的小故事:

位於 Google 總部山景城 Campus 不遠的 X 實驗室,堪稱為 Google 最為神秘之部門。Astro Teller,職稱為登月計劃隊長 (Captian of Moonshot),為監督 X 每日活動之領導人。其團隊組成有航太工程師,時尚設計師,前軍隊指揮官以及雷射專家。

Astro Teller: “偉大的夢想並不只是願景,而是結合了願景與策略,使夢想成真。”

X 之登月計劃藍圖:

1. 找出在這世界上,會影響好幾百萬人的重要問題。

2. 找出或提出一個,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3. 有理由相信,這個解決方法的科技可以被實作出來。

X 實驗室秘密:

X 成員花很多時間在突破現狀,並嘗試證明他們是錯的。並先把問題最困難的地方拿出來討論研究,並為能殺掉現有專案而感到興奮!

X 團隊目標:

團隊建立在迅速的回饋,重複地在錯誤中學習,並提出新的設計。有時候轉換你的想法比天賦異稟更有力量。

  • Google X 失敗最慘的計畫之一:自動的垂直耕種

欲解決的問題:  世界上九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營養不良的問題。

垂直耕種計劃的好處:  垂直耕種比傳統耕種少了十倍的水及百倍的土地。在消費當地耕種,就不需將食物送到很遠的地方。

淘汰理由:  用此方式無法種出主食類的農作物,像是穀類和米食類。

  • 振奮人心的 Project Loon 

從 2012 年起,Loon 團隊優先處理最困難及最可能結束專案的項目。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試著把大氣層裡面熱氣球的 Wi-Fi 訊號,傳送到地面上的天線。而且真的成功了!向各位保證,曾有人打賭這個辦不到。

接下來,他們繼續腦力激盪,讓熱氣球直接與手機對話,這樣就不需要天線作為中間的接收器。而且還可以把熱氣球的頻寬增大,快到跟真的網路連結速度一樣快,所以人們可以得到,除了簡訊之外其他更多的功能。在初期測試的時候,每秒的傳送速度還不到 1MB,但現在可以達到每秒 15MB 以上的傳送速度,完全足夠看 TED 影片了!甚至可以讓熱氣球彼此溝通,把訊號傳到更深遠的郊區。也順利製造出跟房子一樣大的熱氣球,在天空停留超過 100 天,而且比傳統製造方式生產的熱氣球更耐用,成本也只要原本的 5%。

你能想到的,他們都已經嘗試過了。他們曾經做過圓形的銀色熱氣球,巨無霸枕頭形狀的熱氣球,藍鯨形狀的熱氣球,也吹破一大堆的熱氣球。

因為 Loon 專案的關鍵難題是,我們是否能夠引導熱氣球穿越天際。因此我們最重要的實驗之一,是把一個熱氣球裝在另一個裡面。製造出兩個分離的空間,一個裝氦氣,另一個裝空氣。

熱空氣打進空氣來增加他自身的重量,或著將空氣放掉來減輕重量。藉由重量的改變,可以讓熱氣球上升或下降,其簡單的動作,即為操縱熱氣球方向的機制。它上下漂浮,去抓取適當的風向,達到他想要的速度與方向。

剛開始熱氣球幾乎無法自行航行於全世界。最新的版本是這獨特的熱氣球,它可以在空中垂直航行兩英里,而且可以自兩萬公里外,自行到達目的地,其誤差小於 500 公尺內。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像是微調系統以及降低成本。但是在去年,成功打造一款低成本熱氣球,並已環繞地球 19 圈,超過 187 天。顯然地,這個專案會持續進行。今年會航行到印尼,做真實服務的測試。

  • 在 X 是如何鼓勵趕快失敗的

參與大膽的創新,成就巨大而高風險的事物,會讓人感到如履薄冰。你們不能對著人吼叫,強迫他們趕快失敗。人們會抗拒,他們會擔心,如果失敗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會不會被嘲笑,或是會不會被炒魷魚。要讓人們勇於任事,冒高風險,開創大膽想法,並直入所有問題最困難的核心。唯一辦法是為他們減低這條路徑上的阻力。

在 X 公司,大家會盡其所能的讓專案安全著地。一旦證據攤在面前,團隊成員就會馬上中止計劃。因為,他們會因此得到獎勵。不論是從同事來的掌聲,或是從 Astro Teller 來的擁抱和擊掌,也可能因此得到晉升機會。當專案結束,還會分紅給每一位有從事此專案的成員。

(資料來源:Ted Talk,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42% 的新創失敗原因都是同一個:市場根本不需要你的產品!
美國教授公開自己的「失敗履歷表」,被打槍這麼多次還不放棄也蠻厲害的
【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失敗創業家的勇氣書單,5 本書助你找到人生工作方針

太空人都會這題!算出圓周率後 40 位數字求宇宙周長

$
0
0

5413460084_e2cdcb9271_z

2010 年,近藤茂(Shigeru Kondo)和余志恆(Alexander Yee)宣布已成功使用家用桌上型電腦演算圓周率π到小數點後第 5 兆位。後來更是成功地計算到第 13 兆位。這可說是數字運算界的驚人之舉,但對於實用性來說,這就太矯枉過正了。

NASA 的曙光號任務(NASA’s Dawn Mission)首席主理工程師 Marc Rayman 最近在 Facebook 上對這個議題提出回應。他解釋道,根本就不需要算到這種地步啦。

事實上,對他們 NASA 總署來說,只會採用到圓周率小數後的第十五個數字 (3.141592653589793),雖然不太完美,但已經很夠用了。

舉例來說,擁有最遠距離的太空旅程任務太空船航海家 1 號(Voyager 1),距離地球為 125 億英里。而我們要計算圍繞環行一周的距離,算法就是 PI 乘以 2 再乘以半徑,四捨五入到第 15 位小數點,答案會是 780 億英里多一點。

分毫不差並不是目的,重點是要看用圓周率第 15 位數字算出來的誤差值。事實上誤差值大約是 1.5 英寸。

想想看,超過 780 億英哩算出來的距離誤差,或許比小指的長度還少。Rayman 進一步說,如果使用到圓周率後的第 40 位,你就可以計算出擁有約 460 億光年的半徑區域,也就是整個宇宙的周長!

看看 1700 年的數學家們已經能夠計算出圓周率的第 40 位。那時候的數字早已能夠應付現今太空旅行的計算任務了!

(資料來源:Vox,譯者:Patricia 莊,圖片來源:fdecomite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合作對象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研究宇宙黑洞、Nasa 搶著要的世紀人才,22 歲小女生被譽為下一位愛因斯坦
NASA 宇宙奇幻之旅:科學家在 1400 光年外,發現「地球 2.0」
NASA 發現超級超級、超級大黑洞! 發現者是台裔女科學家馬中珮

【專訪】打趴 Google 的戰鬥民族網路公司 Yandex,教台灣如何培養資料科學人才

$
0
0

Screen Shot 2016-06-05 at 9.42.03 AM

去年,台灣突然紅起來一個詞「大數據」,上從政府下到民間企業開口閉口都是大數據分析,但是這個詞聽起來好潮卻又虛無縹緲,沒有人真的懂拿到數據之後要做啥,因此就很常出現「大數據瞎掰症候群」:

老闆:來,把市場上收集到的 data 全部拿去做成 ppt,這樣客戶才知道我們有做大數據分析。

這種大數據瞎掰症候群一天到晚發生,其實原因是數據人人拿得到,但沒人有能力從中看出端倪。其實,除了數據,更要有「方法」系統性地去促成判讀、處理這些數據的能力,因此「資料科學」這門新學問就誕生了。

提到俄羅斯,大家或許直接想到的印象就是戰鬥民族。這個離台灣遠的要命的國家,有什麼特別的?從「資料科學」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其實是台灣可以借鑑的對象,當台灣正在談論「培育軟體人才、資料科學家」口號喊不停的時候,俄羅斯最大的軟體公司 Yandex 已經開始有系統地跟政府、學校合作培育相關人才,並且利用這個機會拓展出商機。

  • 打趴 Google 的戰鬥民族網路公司

Yandex 是一間很奇特的網路公司,以俄語使用者為主要服務對象,最厲害的戰績就是在俄羅斯完全打趴 Google,是俄羅斯最大的網路搜尋引擎。從 1997 年成立後,就開始慢慢拓展出搜尋引擎以外的網路軟體服務,在俄語市場中市佔率超過 60%,並且在俄羅斯擁有超過兩千萬的月活躍用戶。

現在,針對新興資料科學領域,Yandex 更有目標的利用旗下的軟體、工程師資源,重新創立一個專門資料科學部門 Yandex Data Factory。這個部門,其實就像一間新創公司一樣,從經營模式、體制編制都非常的敏捷、靈活,而且 Yandex Data Factory 誓言要用「資料科學」佔領全世界。《TechOrange》訪問 Yandex Data Factory CEO Jane Zavalashina,聽他談談一個本土化企業如何跨過國際化門檻,還有從大企業裡面做創新的理念是什麼?

問:Yandex Data Factory 的成立過程是什麼?

答:Yandex Data Factory 是一間成立於 2014 年的公司,目前員工有 40 人,超過一半都是工程師、資料科學家。這間公司是一間專注於機器學習與資料分析的新創公司,主要對企業提供服服,協助電信業、製造業、零售、金融等不同領域的企業提供數據、服務優化協助。透過我們的資料分析,平均可以幫助企業轉型,透過更智慧的方式,預測開銷成本、創造新的營收,並且平均能幫客戶省下數百萬美元的開銷。

問:可否談一下 Yandex Data Factory 的服務還有你們的技術優勢?

答:我們透過客製化的服務來幫助用戶,不僅幫客戶分析資料,我們還主動幫客戶找出可以優化的地方。其他類似競爭者,都只賣那一套「解決方案」,但是 Yandex Data Factory 從第一天就開始跟著客戶,不只幫忙分析資訊,我們更賣整套服務。資料科學的意義就在於找出那些數據背後的訊息,我們的演算法可以新型的處理方式為企業客戶促成更強的決策能力、洞察力與最佳化處理。

對於不懂資料分析的傳統公司來說,你賣了一套演算法給他,他還是不會使用這套工具,Yandex Data Factory 從工具到分析、服務全部做滿。

問:Yandex 是一間俄羅斯本土公司,但你們的 Data Factory 卻設立荷蘭,並且想要進攻國際市場。可不可以談談你們踏入國際市場的優勢與考驗?

答:談到進軍國際,Yandex 面臨到的問題其實是「跨文化」問題。

Yandex 在俄羅斯內赫赫有名,沒有人不知道我們,我們是在地市佔率第一的網路巨頭公司,但是從世界的格局來講不是這樣。當我們到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談生意,這些外國人都對 Yandex 一頭霧水。因此,我們公司要跨出國際,只能找到一個「通用」的法則,那就是做出一個跨出文化界線的服務,技術本身是沒有國界的,而我們解決的問題,全球想要轉型的企業都可以使用,那就是我們切入的點。

問:我想到 IBM 其實也有這種企業的數據分析、優化服務,你認為 Yandex Data Factory 與之競爭的優勢在哪裡?

答:的確,IBM 有類似的客製化服務,但是 IBM 的企業諮詢服務動輒一年、數個月。我們認為那樣太慢、耗時,Yandex Data Factory 不但在數據處理、分析上有著 Yandex 的技術支援,Yandex Data Factory 自視為一個新創。這意思就是我們動作很快!我認為動作要快、服務要能高度客製化,這樣才能快速地為我們的顧客帶來效益。這種敏捷度是我們很自豪的,畢竟軟體開發大概 3 個月就一個週期,顧客沒辦法花一年下去等。

問:Yandex Data Factory 的人都從哪找來?你們有刻意培育資料科學人才嗎?為什麼?

答:Yandex 一直在培育人才上花了非常多心血,我們與俄羅斯國內大學合開碩士相關課程,主要針對資訊工程、資料科學等項目,叫做 Yandex Data Science Academy,每年培育出 100-200 位的資料科學家,直接投入我們公司,這是公司非常大的優勢。資料科學家不僅要有程式相關的背景,還要能更進一步的了解資料要如何創造出「價值」,這是目前普遍業界所欠缺的事情,所以我們針對這項新興缺口及早做準備,這就會成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優勢。

我們的資料科學家大部分來自於俄羅斯,當然在阿姆斯特丹的總部也有雇用各國人才,俄羅斯本來就是一個工業、電腦工程人才非常強大的國家,現在再加上更進一步的資料科學家,自然對 Yandex 國際化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助益。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一首主題曲毀一部電影,《魔獸:崛起》的電影行銷出了什麼問題?

$
0
0

hqdefault

遊戲《魔獸世界》曾經是世界上最受歡迎、最成功的 MMORPG(大型線上多人角色扮演遊戲)。在 10 年的歷史中創造了不少神話與佳績,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玩家們的心也跟著世界趨勢從 PC 漸漸轉往 Mobile。

前年《魔獸世界》的全球付費玩家約 1,000 萬人,聽起來也許很風光,但是去年流失的玩家就高達 450 萬人。現在,《魔獸世界》有個重新崛起的小小契機,便是在 6/8 號上映的《魔獸:崛起》。

  • We will rule …… wtf?

《魔獸世界》的故事要拍成電影的傳言每一年都在上演,前前後後也延宕了超過 5 年的時間。最後終於在與環球、傳奇影業的合作之下開拍。全球的魔獸迷無不引頸期盼,畢竟魔獸電影就是廣大遊戲迷的「我的少女時代」啊!

不過,最近在《魔獸:崛起》在台灣的宣傳上卻出問題,引起玩家廣大的反彈

原來是台灣環球影業邀請兄弟本色來創作演唱電影中文推廣曲《We Will Rule 背水一戰》,此首中文主題曲由 MC HotDog、張震嶽與頑童 MJ116 所組成的團體作詞作曲演唱。相信台灣環球影業一定非常注重這部電影,才會請人特地操刀中文推廣曲。但是,玩家們卻群起反彈。甚至成立 Facebook 活動,要求電影公司道歉,目前約有 2,000 多人參與。

玩家抗議的論點在於此首歌曲與魔獸電影的關聯性太低,甚至牴觸了遊戲的世界觀。例如,歌詞內容搞錯了種族定義(半獸人≠獸人),以及魔獸一直以來的配樂都以交響配樂為主,與饒舌、電音沒有太大的關聯。在這樣的爭議之下,玩家們難免覺得作詞人不夠用心。

而《We Will Rule 背水一戰》的 Youtube 頁面喜歡與不喜歡的數量也以 157:2,838 的懸殊比例呈現壓倒性的不喜歡。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人,也歡迎好好讀讀 Youtube 底下的留言。

  • 台灣環球影業策略錯了嗎?

兄弟本色在年輕人的族群中頗受歡迎,不難看出環球影業想要打入年輕族群的心中。《魔獸世界》不算是年輕的遊戲,現在的玩家大多都是從大學、高中一路玩到現在。許多人都已經是爸爸、媽媽,有著自己的家庭只能在空閒之餘玩一下。

在整個歌曲的製作環節,難道沒有任何玩過《魔獸世界》的人給予任何意見嗎?

我想這不一定,不過,就算牴觸了《魔獸世界》的玩家,他們會因此不去看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正如先前所說的,《魔獸:崛起》是玩家們的「我的少女時代」,玩家們看的是回憶,而不是電影拍得多精彩、多有張力(當然拍得很好還是很不錯的)。

既然得罪了這群死忠玩家,他們還是會去看,那還是抓著「打入年輕人族群」的策略吧。環球影業不僅沒有什麼損失,還獲得了廣大的討論度。

策略錯誤了嗎?這就要看道德感存不存在每一間公司心中了。

  • 其實 …… 這也不是第一次

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發生這種事情,上一次發生類似的事情主角一樣是暴風雪公司旗下的遊戲《魔獸爭霸 3》。2002 年請了周杰倫為其創作了一首《半獸人》來做為中文宣傳曲。

在當時負責作詞的方文山也因為歌詞內的「再也沒有純白的靈魂 自人類墮落為半獸人」被罵翻。這就像是今天台灣舉辦中華職棒比賽時被寫成中華大棒賽一樣,獸人從來都不是由人類轉變而成的。

不過,就在玩家們紛紛把矛頭指向兄弟本色,周杰倫的《半獸人》突然變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

台灣不乏在相關領域深耕的人,像是 AFK PL@YERS 一直以來都在相關領域耕耘,也推出了不少作品。當然我也理解行銷、宣傳公司不希望該電影只在同溫層裡獲得回響的做法,不過兄弟本色的《We will rule》作為《魔獸:崛起》的中文主題曲,還真的令人無法苟同。

(圖片來源:Youtube。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合作夥伴則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魔獸世界》裡半數玩家被感染的瘟疫,居然能幫助研究 H7N9 的爆發模式!

魔獸、星海是老人才玩的遊戲,暴雪公司快要不行了?

【賴清德好會行銷】Ingress 雙邊陣營注意!百年古都即將化為虛擬現實遊戲戰場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