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好運快沒了】面對手機銷售冰河期,蘋果想「服務轉型」但它不懂怎麼賣服務

$
0
0

Screen Shot 2016-09-06 at 2.13.46 P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蘋果發佈會在即,媒體都已經架好直播網站,打算一起見證新iPhone降臨的時刻。不過,大家對於iPhone 7的期待還和以前蘋果發佈新手機時候一樣高昂嗎?總有一天,賣手機不會是蘋果主力的營收來源,但是在那天到來之前,蘋果該如何策劃轉型?(責任編輯:鄒昀倢)

蘋果iPhone 7蓄勢待發,傳出蘋果對供應鏈零組件訂單需求量提升10%,意味著蘋果對於iPhone新品的出貨表現相對樂觀。本來,蘋果預期今年下半年iPhone新品的出貨量,可能只有達到去年同期的60%。

消息人士指出,去年下半年iPhone 6s每月平均出貨量約3000萬支。

智慧手機銷售進入冰河期,蘋果該如何是好?

雖然蘋果看來短期內舒緩了販售新手機的壓力,但是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DC的報告,全球智慧手機的銷售潮已經進入了冰河期。其實,從最近蘋果發佈會的人氣來看,就可以看出端倪。

消費者對於新手機的期待已不如以往高昂。這對蘋果來講可能會是個重大考驗,因為過往單靠銷售iPhone就能創造的佳績,現在顯然需要更多額外業務來補足,因此再再考驗著CEO Tim Cook的領導轉型能力。

在 iPhone 的銷售數字下滑之際,蘋果公司正積極為轉型為服務業著手準備。在理論上來說這是一個適當的策略:當你無法再賣出 iPhone 或是 iPad 時,下一步即是抓緊已經存在的顧客群,從他們身上淘金。

靠「服務」,微軟從每位顧客上多賺80%的利潤

具體策略包括提供 iCloud 和 Apple Music 升級版的訂閱服務,這樣將主要服務設定在提供客戶訂閱的服務,或許是一項錢景可觀的方法。例如微軟預估,他們若提供這樣的服務,和賣軟體比起來,可以從每位顧客身上多獲取 80%的利益。

這些訂閱服務多是雲端服務,相較起來這利潤比需要資料處理中心儲存資料的軟體服務更加可觀。比起製造 iPhone 所需的複雜生產線,這或許是項更好的生意。拿微軟當例子,他們有一大部份的利潤來自於各公司行號願意付出大把鈔票換取微軟保證的打折方案還有客服服務。

如果蘋果認真的想轉型成為服務業,也必將面臨將服務直接賣給企業的課題。

但有個問題,以蘋果既有的形式,它並不配有足夠的能力進入企業服務這有巨大挑戰性的市場。

蘋果靠著與企業合作,推廣企業服務方案

蘋果的企業夥伴, IBM、思科 (Cisco) 、在五月初新簽約的德國數據公司 SAP,這些夥伴關係都是為了能賣出更多的 iPhone 和 iPad。美國知名的財經科技新聞網站 Business Insider 的作者 Julie Bort 評論:蘋果公司從這新的夥伴關係中可以得到 SAP 在全球巨大的銷售實力,幫助他們將這些產品賣給 SAP 在全球約 310,000 名客戶,其中許多都是底下包括數千名員工的大型企業。

確實是個好點子。企業傾向從他們所信任的廠商購買產品。這些大型企業將蘋果公司看作是一個消費品企業,而這些企業通常和 SAP 有著良好緊密的關係。

 

經銷商的兩難

蘋果基本上是外包他所有的企業服務給像 IBM、Box 和 SAP 這些公司。在這樣的合作關係底下,蘋果提供硬體服務、合作夥伴提供軟體和服務項目。

如果蘋果的目標是銷售商品,這確實是很好的做法,因為他本身沒有企業及合作關係或像 Box 和 SAP 這種會計數據庫。蘋果提供硬體,這些合作公司提供高利潤的雲端服務項目,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對於蘋果公司來說,這卻是一種不尋常的失控。這些合作夥伴本身擁有堅強的客戶關係因而有很高的獲利。雖說我們無法得知這樣的合作關係確切的條約,但可以合理的判斷,蘋果也從合作夥伴的利潤中獲得不少的利益。

與企業夥伴相比,蘋果本身的企業服務能力低落

但蘋果並沒有展現出自己搭建企業功能的能力。現有的服務項目看起來有些乏善可陳。在特色和功能方面,谷歌、微軟甚至是 Dropbox 都積極的創新、突破、超越蘋果以及他有些不盡理想的 App 們。

就算蘋果想在雲端服務項目中獲取更多利潤,(如果他們連企業中最基本的郵件功能,在現階段都無法滿足大家),這樣看來,要符合企業們確切所需的服務會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總結:蘋果正面臨史無前例轉型問題

總的來說,蘋果已經沒有他們可以販售手機的對象了,現有的合作夥伴關係也讓他們看起來像是把可獲得巨大利益的生意掌控權給了合作夥伴,而顯然地這些合作夥伴在這些服務項目中所提供的品質是頻果所望塵莫及的。

蘋果再怎麼說都還是目前世上最有價值的公司,打破困境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但卻是最艱鉅的一項。或許如某些市場觀察家所建議的,他大可以直接把 Dropbox 買下,便可讓這局面重新洗牌。我們現在或許正等著蘋果再次創造 iphone 這樣一項前所未有的產品出現的驚喜,只是它還在路上而已吧?

資料來源:

Business Insider《Apple faces a big dilemma if it wants to become a services business》

中央社《iPhone 7出貨樂觀?傳供應鏈訂單增1成》

CNET 《Apple's iPhone 7 live blog: Start time, where to watch and what to ...

延伸閱讀

【一個時代的終結】消費者不再購機,智慧手機業務即將進入冰河期
連蘋果和微軟都曾「抄」他的產品,筆記型電腦之父John Ellenby 去世
接班蘋果 CEO 五週年,庫克戰勝自己最強大的「對手」了嗎?


【請工程師大大出手拯救】台鐵網路訂票系統狂出包,這麼難用的系統為啥存在?

$
0
0
台鐵中秋節花東實名制車票,原定今天上午6時開賣,不過台鐵表示,由於系統故障,訂票日期將延至8日,圖為台鐵觀光郵輪式列車。(翻攝自台鐵臉書)
台鐵中秋節花東實名制車票,原定今天上午6時開賣,不過台鐵表示,由於系統故障,訂票日期將延至8日,圖為台鐵觀光郵輪式列車。(翻攝自台鐵臉書)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只要有使用過台鐵訂票系統,應該都知道那個系統有多難用。我每次使用都有種自己正在「考古」的感覺。好啦,認真說話,公眾交通系統是一個國家的門面,最應該要確保數位化的完善度、易使用性,因為從這些小細節,最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在網路化、數位化的高度與態度。(責任編輯:鄒昀倢)

台鐵中秋節花東實名制車票,原定今天上午6時開賣,不過台鐵表示,由於系統連線問題,無法正常訂票,目前已積極查修中,訂票日期將延後至8日早上6時訂票。台鐵表示,目前已積極查修中,訂票日期延後至9月8日6時起重新開放訂票,對旅客造成不便之處,台鐵謹致歉忱。

台鐵中秋疏運針對花東地區,14日、15日及18日加開東線6班實名制列車,身分證U、V開頭字號及105年8月1日以前設籍花東縣民,可網路訂票,預估大約10萬人可受惠。

車票原訂7日上午6時開賣,未料系統卻出包,讓上午6時不到就起床搶票的民眾白白辛苦一場。台鐵表示,7日上午5時進行系統測試時都正常,但在5時50分時台鐵與中華電信間的系統突然無法連線,原因不明至今仍在查,但系統座位一張票都未遺失或被訂走,並未偷跑,將延至明天上午6時再售票,對旅客感到抱歉。

(本文經合作夥伴上報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鐵訂票系統出包 花東實名制車票無法訂延至8日〉。)

延伸閱讀

專訪 Tripda:不收一毛錢,我們要結合大眾的力量讓大家玩遍台灣
比小黃、Uber都便宜的汽車共乘在這,專人專車準時把你送到機場

Twitter終於討論賣身了,虧了十年依然開價180億美元,賣得出去嗎?

$
0
0

Screen Shot 2016-09-07 at 1.11.21 P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如果Twitter確定要出售的話,那就是今年繼雅虎之後全球重要的出售案件。一代的網路巨頭如雅虎,都有黯然退場的一天,那麼社交巨頭Twitter是否也會面臨這種命運?(責任編輯:鄒昀倢)

一直喊著要獨立的Tittwer聽說終於要在董事會上討論賣身啦,不過聽說價格可能高達180億美元。

對於連續虧損十年的它來說,這樣的價格值不值?

也許我們可以看看它最近的表現,聽聽行業的評論,再看看想買它的都是哪些大金主。

美國科技博客Recode報導,社交網路公司Twitter的董事會成員將於本週四召開會議,討論公司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其中包括出售事宜。

對市場來說,此事並不讓人意外。在過去的幾個月,就一直有消息傳出Twitter要被收購。由於投資者押注靠其被收購套利,每次消息傳出,都讓Twitter股價暴漲。

最近一次是在今年8月底,雖然Twitter一直吼著說要保持獨立,但Twitter聯合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稱:「我們現在的地位很有利,作為董事會成員,我們必須考慮正確的選擇。」外界認為,這番話可能暗示Twitter將考慮出售選項,從而刺激Twitter股價大漲7%。

表現如何:月活增長停滯、連年虧損、市值大降

Twitter早已風光不再。

除了面臨著管理層調動頻繁外,還有來自其他社交媒體激烈的競爭。

在活躍用戶量上,Twitter的增長在逐步放緩。

據36氪報導,截至六月底,Twitter的月度活躍用戶有3.13億人。和三月底相比,用戶規模只增長了不到1%,可以說Twitter陷入了原地踏步的困境中。

Facebook雖然「已經不再酷」了,但收益頗豐,是如今矽谷中少數逆勢增長的公司,Facebook的同比增長則保持在近15%的規模。考慮到Facebook的基數從2014年一季度就達到12.8億(微博同期為1.438億,Twitter同期為2.55億),這樣的增長可謂令人滿意。

事實上,就連Snapchat,在今年六月,已經在每日活躍用戶量上超過了Twitter,而且也已經在瘋狂吸金。而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也已經後來居上,目前月活用戶已經超過5億。可見在Facebook和Snapchat、Instagram兩家迅速崛起的社交平台夾擊下, Twitter可謂前路茫茫。

Twitter最近一直表現不佳,因此也一直在努力嘗試提高自己的表現。Recode評論,雖然Twitter有很多看起來很有前景的產品線,比如它在影片直播方面的努力,但是它們似乎都籠罩在Twitter存在的一些問題之下。曾經被Twitter寄予厚望的Vine也面臨用戶量下滑、高管相繼離職的問題。加上在Instagram、 Facebook Live和Snapchat的挑戰之下,Vine幾無可能重回第一。

Twitter另外一個困境是,如何盈利

Twitter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十年仍然沒有盈利。美國科技行業分析師Rob Enderle表示,Twitter是一個有價值的公司,但是他們的價值在於廣大的用戶群,而不是其營收模式。

因此,Twitter要考慮如何利用用戶量變現。為此,Twitter從NBA等機構購買了許多體育賽事直播的版權,準備在這一領域獲得突破。今年8月,Twitter又宣布類似YouTube的措施,鼓勵網民為Twitter製作影片,製作人員可以分享到影片廣告收入的七成。

最後,資本市場對Twitter的信心不足。

股價一直表現不盡如人意。去年底,Twitter市值在三個月內蒸發了一半,每股股價從31美元元跌到了17美元,最低更跌至14美元,最近幾個月因為被收購的傳聞,股價稍有回暖,不過也不太可能重返巔峰。

但財富雜誌認為,無論如何,Twitter依然是一個現象級的社交神話,甚至可能是最強大的實時信息與自由言論的來源之一。因此,市值的驟降反而使它看上去像一個誘人的收購目標。

表現不佳下的高估值,賣不賣得出去?

在上述表現下的Twitter,賣身似乎是最好的一條路了。

此前,華爾街就認為,Twitter出售已毫無懸念,只是時間問題。太陽信託的分析師羅伯特·派克(Robert Peck)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如果當前的用戶滯漲趨勢繼續下去,併購對於Twitter來說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Recode分析,用微軟收購linkedln同樣倍數的溢價計算,Twitter的買家可能要支付180億美元。分析師羅伯特·派克(Robert Peck)也估算,Twitter當前估值約為150億美元。按照溢價20%的標準計算,收購Twitter至少需要180億美元。

對於這個出售價格,外界的看法各有不同。

Recode認為,考慮到Twitter目前估算價格,找到買家並不容易。因為對於一家「一直都在顯示出增長問題」、同時每個季度都在虧錢的公司來說,這個價格顯得過高了。

7月底,《福布斯》在微軟收購LindkedIn撰文評論,即使在對未來現金流最樂觀估計情況下,Alphabet收購Twitter的價格也不應超過11億美元,合每股1.55美元,比其股價低近九成。否則在經濟上就是不划算的。Twitter營收增長越快,虧損越大,相當於營收的38%。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價格不是問題,Google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蘋果公司、亞馬遜和微軟等都是Twitter的潛在收購方。

知情人士透露,Twitter尋找各種方法去降低成本。其中一個經常被用到的方法,無疑是裁員。去年10月,Twitter就裁員8%。不少員工擔心,下一個被裁的就是自己了。

然而這似乎是在劫難逃了。因為Twiiter一直被市場認為人員過於冗餘,管理及行政費用這一項開支連續兩年都佔據了營收的一半。截止6月30日,它擁有3860名員工,上季度光是股權激勵支出就高達1.68億美元,接近其季度營收的三成。相比之下,Facebook二季度的股權激勵支出只佔其營收的12.5%。因此,這不僅讓市場認為Twitter的另一輪裁員是板上定釘的事,而也讓Twitter被賣的可能性更高。主要體現在銷售、

還有媒體爆料說,Twitter計劃將舊金山總部的1.7萬平方米空間對外轉租,算是開源節流。

同時,Twitter也在考慮處理一下它的其他生意,比如Vine和Fabric。削減這些團隊的成員甚至出售這些業務,可能會讓Twitter的業務更加集中,從而顯得更有吸引力。

潛在購買方:互聯網巨頭為什麼想買Twitter?

此前36氪曾報導,今年八月曾有消息傳出,微軟前任首席執行官Steve Ballmer和沙特王子Alwaleed bin Talal有意向收購Twitter。去年10月,Steve Ballmer披露持有4%的Twitter股份,是Twitter的第三大股東。除此之外,早在2013年,默多克的新聞集團,都曾被傳出有意收購Twitter,甚至還有傳言說私募基金想要將其私有化。

而對於各大互聯網巨頭來說,收購Twitter也許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對於Google而言,在其搜索服務中部署Twitter的實時推送(feed)功能,可實現成本和營收的協同效應。去年一直有傳言稱Google有意收購Twitter,因為Facebook已經對Google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挑戰,而Google的社交產品卻屢以失敗告終。

對於Facebook,收購Twitter可實現戰略匹配。對蘋果公司,收購Twitter可將當前的硬件業務拓展到社交領域。對亞馬遜來說,可拓展實時內容服務,進一步強化廣告業務。至於微軟,一直都對在線和廣告業務感興趣。

但是,分析師羅伯特·派克認為,短期內Twitter也沒有出售的緊迫性。首先,Twitter CEO傑克-多西(Jack Dorsey)僅上任一年時間。其次,Twitter正推出幾項新服務。此外,Twitter董事會繼續支持多西。

但是Recode反而認為,回到最開始提到的董事會本身,無論Twitter的決定如何,動作都要快。因為傑克-多西已經上任一年了,Twitter還是表現不佳。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Twitter終於討論賣身了,虧了十年依然開價180億美元,賣得出去嗎?〉。)

【放任股民被坑殺】台灣股市史上最大奇案,樂陞荒謬劇的5大疑點分析

$
0
0
百尺竿頭收購樂陞破局案,百尺竿頭6日透過台灣傑眾公關發出聲明稿,指稱百尺公司與負責人樫埜由昭正盡全力研擬解決方案,包括可能的補償方式,並會盡快向投資人說明。圖為樂陞收購自救會成員2日赴金管會發起「樂 陞收購案受害人陳請活動」。(中央社檔案照片)
百尺竿頭收購樂陞破局案,百尺竿頭6日透過台灣傑眾公關發出聲明稿,指稱百尺公司與負責人樫埜由昭正盡全力研擬解決方案,包括可能的補償方式,並會盡快向投資人說明。圖為樂陞收購自救會成員2日赴金管會發起「樂 陞收購案受害人陳請活動」。(中央社檔案照片)

【為什麼我們要關注這則新聞】樂陞收購案破局一事,根本就可以算是台灣史上十大奇案之一,凸顯了金管會、投審會在此事上面的無能為力,更可以看出有心人似乎在背後操作,想要玩金錢遊戲。這宗離奇收購案,目前整理下來有5大疑點,仍待釐清。(責任編輯:鄒昀倢)

日商百尺竿頭收購樂陞案破局,引發軒然大波。這樁近50億元的收購案,牽扯到2萬名投資人,卻由一家資本額5000萬元的公司承接。一場樂陞併購案,再次掀起台灣資本市場荒謬的一頁。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以「樂陞荒謬劇的5大疑點」深入分析這個離奇成局又突然破局的併購案5大疑點。

疑點1:樂陞要被併購,為何充滿期待?

在樂陞的公開收購案中,收購方是日商百尺竿頭,應賣人則是參與樂陞收購的散戶,委託承銷商為中信銀,核准機關為主管機關證期局。

曾任檢察官的葉奇鑫律師,目前陸續接受許多樂陞受災戶的請託;他詳分此案的主客體解釋說,在樂陞的公開收購案中,樂陞只是這次公開收購案的「交易的商品」。就以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為例,是日月光必須對矽品徹底DD(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實地查核)並深入了解矽品財務後,才正式發動攻擊,最終即使矽品林文伯百般不願意,也無濟於事。

但讓人感到困惑的是,此次樂陞面對即將被百尺竿頭收購高達四成股權,將危及到自身經營權的狀態下,樂陞高層卻顯得異常興奮,大有一副可以高價出脫的味道。

疑點2:樂陞與百尺竿頭關係曖昧不明

違約案爆發後,第一時間所有人都怪樂陞為何不針對百尺竿頭做好財務調查,三位獨董是否未盡監督之責?但令人納悶的是,買方明明是百尺竿頭,以一股高達128元的天價,總金額近50億元公開收購樂陞,理當是日商負責DD樂陞是否真這麼值錢?

但為什麼從收購日開始至今,未曾見到百尺竿頭來台對樂陞進行大規模財務、職員、往來銀行的實地查核?還是說,日商百尺竿頭負責人樫埜由昭旗下兩家公司,原本就持有樂陞股票14%之多,比樂陞董事長許金龍約六%還要高,所以雙方早有初步認知,不需要DD?

更讓外界百思不解的是,既然雙方有著某種程度母子關係,百尺竿頭公司負責人樫埜由昭為樂陞大股東,如果真的想要併購樂陞,大可以在樂陞發行可轉債時,就以73至75元低價認購,又何必大費周章以高價128元在公開市場收購?這中間的50多元的價差,是為何而來?或是要圖利於誰?

市場也同時質疑,百尺竿頭才剛將負責人從黃文鴻改為樫埜由昭,隔天立刻宣布收購樂陞,如此詭異的轉換與收購,不知道投審會為何會如此輕率的同意這樁併購案?

疑點3:中信銀收的服務費不符市場常理

一家資本額只有5000萬元的公司,提了50億元的收購案,承銷商中信銀居然以不到100萬元的金額接了。但這金額可能連一般股務服務的金額都不夠。

一位承銷人員就指出,根據一般IPO(首次公開募股)承銷業務,上櫃公司資本額在六億元以下,收費標準基本就是1200萬元。如果是境外公司,也就是所謂的KY公司,收費金額可能會超過3000萬元。

若以此承銷案件為例,一個近50億元的公開收購案,按常理說,不太可能如此便宜的收費,因為這不僅權責比例不符,承銷商也會虧錢,應該是不會有任何一家銀行、券商願意承接。

同樣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公開收購案為了保障雙方完成交易,至少要求買方提供一定比率的保證金。但這次高達五十億元規模的公開收購案,中信銀居然未依市場慣例,要求百尺竿頭預先提供保證金,難怪市場會質疑中信銀為什麼要去接這筆賠本生意,還要承擔這麼大的風險?

疑點4:中信銀為何要協助展期?

樂陞受害者阿隆氣憤表示,樂陞收購案一直以來就傳言可能是場假收購炒股的戲碼。所以,他每天都在打電話去問中信銀是否有問題,為何承辦商中信銀卻不擔心客戶是否拿不出錢呢?

他並質疑中信銀承辦單位是否有隱瞞情事?按理說,8月17日已經是公開收購的成就日,基於保護雙方交易成功,照理說百尺竿頭就應該把錢匯進來。但是中信銀給的答覆卻是金控公司的作業程序,需要二天時間簽核完畢。

8月19日應該銀貨兩訖,但中信銀卻未在第一時間公告收購結果,反而是延長至31日。

事實上,8月19日那天面對很多小股東在詢問中信銀為何展期給付時,得到的答案居然是:「換匯」;自救會質疑「假如中信銀沒有說謊,表示錢已經到位,但現在錢到哪兒去了?」

事實上,當時百尺竿頭的錢根本沒入帳,讓人不解的是,中信銀為何不在第一時間喊停,並通報主管機關收購案違約;甚至,他們還要幫百尺竿頭展期至8月31日,此一時間差剛好成了空頭最大的助攻,「若中信銀協助隱瞞,這不成了詐欺共犯嗎?」

疑點5:主管機關螺絲鬆了嗎?

在公告宣稱百尺竿頭將以128元高額溢價收購樂陞期間,理應受市場樂觀追捧時,為何融券空單會從2000多張暴增至1萬2000張,顯然與常理相違背。更要人命的是,中信銀居然延後交款,讓小股東成了回不了頭的待宰肥羊。

自宣布收購案以來,市場就謠傳可能會破局,相關耳語也從未間斷。但在風險預告書上,所有風險都提到了,就是沒有提到違約風險;甚至就連證期局都說,沒有這項風險。但結局就是最糟糕的,相信證券監理的2萬名投資人,成了10幾億元損失的最大苦主。

無論如何,這樁離譜至極的違約案,同時可見政府主管部門的職能不彰與鬆懈;但事已至此,接下來該如何追查到底,讓那些相信經政府審核公告文件公信力的小股東們的權益獲得確保,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經合作夥伴財訊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揭開樂陞案的5大疑點〉;首圖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50億台幣的樂陞股市騙局】從最小咖股東變身董事長,許金龍如何帶領公司度過危機?
【有點扯】49億的超級芭樂票!日商收購樂陞破局,股民無辜被坑殺

Google、Uber 創造的新名詞「交通即服務」,誰能用無人車稱霸未來交通?

$
0
0

Screen Shot 2016-09-07 at 7.36.43 P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最近無人車、自動駕駛的新聞非常多,但是缺乏有系統性的分析與預測。從Google與Uber兩間巨頭的動作來看,他們不僅要在技術上改變交通,甚至要概念性的革新交通運輸模式。無人車的駕駛模式,甚至可以衍伸出一套新服務商機,創造出新名詞「交通即服務」(Transportation as a service, TAAS)。(責任編輯:鄒昀倢)

交通的未來會如何演進?未來的交通由哪些要素構成?福特為代表的舊車企,Tesla為代表的新車企,以及Uber和Google等公司誰能笑到最後?且看科技評論家Ben Thompson剖析。(編按:以下為作者第一人稱編譯)

自從我8個月前寫了《汽車與未來》之後,有關未來交通的新聞就呈現出了爆發之勢,而且大部分都是最近幾週發生的:

福特宣布一項計劃,將圍繞著自家的無人車組建汽車共享服務。

Elon Musk描繪了Tesla的新藍圖,也展望了圍繞著未來的Tesla無人車組建汽車共享服務。

Nutonomy在新加坡推出自己的共享乘車服務試點,這種車是由雷諾和三菱車改造的無人車。

Uber宣布與沃爾沃合作在匹茲堡進行無人車測試。此外還宣布收購了無人車初創企業Otto,後者是由Google的無人車團隊前成員創建的。

說到Google,Alphabet的高管David Drummond上月底宣布退出Uber董事會,1天之後Google就宣佈在Uber的老巢舊金山推出基於Waze的拼車服務

這5條新聞的重要性正好大抵跟它們的發生次序一致,Uber和Google是最重要的兩個。

從UberX到Google的無人車

在考慮交通即服務的未來時,從UberX直接畫一條線到Google無人車還挺誘人的:

Screen Shot 2016-09-07 at 7.41.10 PM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當然看得見這種關聯,上月早些時候他告訴彭博社:

Kalanick說:「從我們在山景城的朋友打算進軍共享乘車的那一刻起情況就已經明朗了,我們需要確保有可替代的無人車。因為要是沒有的話,我們就一點生意都沒了。」他還補充說,開發無人車「對我們來說基本上屬於生死攸關的事。」

Uber的問題在於,他們在共享乘車市場的統治地位,是建設在乘客和司機雙邊市場的基礎之上的,正如我兩年前在《為什麼Uber要鬥爭》中指出那樣:

司機和乘客市場要交互,正是這種互動造成了贏家通吃的局面……就Uber和Lyft而言,(理論上)共享乘車是習慣問題(用慣一個就不想用別的),這兩家公司都會確保價格類似,其差異化的主要手段是車的流動性,而這對更大的服務來說是更有利的。隨著時間的轉移,預計主要玩家佔據統治地位應該是合理的假設。

而共享乘車市場的確也是這麼演變的:儘管Lyft決意擲幾億美元用於補貼和免費打車,但今年早些時候Uber在美國提供的出行量已占到80%(這是Lyft唯一參與競爭的市場)。但另一方面,在花掉了數十億美元徒勞嘗試取代滴滴的統治地位之後,厭煩的Uber卻在8月早些時候退出了中國。

無人車從兩個重要方面改變了這些市場動態:首先,司機不再是稀缺資源,這意味著不再會有雙邊市場力量發揮作用。其次,改變消費者行為和喜好的唯一最好辦法就是降價,而不要司機是最明顯的降價方式。

所以Uber在無人車方面投入之大也就不足為奇了,其舉措包括招聘大批卡內基梅隆大學(所在地匹茲堡正好是Uber無人車的試點場所)的研究人員,此外還花了約6.8億美元收購了Otto。

Kalanick告訴BI說Uber仍然處在落後的位置:

我認為我們正在迎頭趕上。看看做這個的一些傢伙,他們已經做了多久了。我對他們開闢的這個領域非常尊重,我們得下些功夫才能趕上。不過這沒關係,但這意味著我們得早起晚睡。

我姑且信Kalanick的話;不過Uber仍然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優勢,這些優勢會讓這場競爭比看起來要復雜一點,而且我前面描述的那段歷程遠沒有看起來那樣線性。

「交通即服務」的5個要素

司機和乘客對於理解未來的「交通即服務」(TaaS)很重要,但並非唯一重要的部分——也不是Uber唯一具有優勢地方。我認為有5個東西都很重要:

  1. 司機
  2. 地圖
  3. 線路規劃
  4. 乘客

從UberX模式轉移到無人車需要每一方面的改變。

TaaS 1.0:UberX(優選轎車)

司機和乘客是最重要的2個因素,原因顯而易見:司機帶來了自己的車,現有的地圖解決方案已經足夠好,而且路線選擇也相對簡單。當然,相對這個限定語是很重要的:每天在司機和乘客之間管理數百萬的匹配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實際上Uber一直攻關了多年的底層算法是一個巨大優勢。而且這項優勢還會變得更加至關重要。

TaaS 1.5:UberPool(拼車服務)

UberPool無疑是最重要的服務。為什麼呢?我們一塊塊分解一下看看就知道了:

  1. 司機:跟UberX一樣
  2. 車:跟UberX一樣
  3. 地圖:跟UberX一樣
  4. 線路規劃:複雜度大大超過UberX
  5. 乘客:相對於UberX乘客的期望改變(在搭車和下車點的行為方面也是)了

最重要的是路線選擇這一點。Uber投資人Bill Gurley把讓UberPool取得成功的必要算法開發稱為是BGAG(Big Hairy Audacious Goal,膽大包天的目標):而這是一項對Uber繼續發展至關重要的投資。

首先,Gurley文章的標題認為,把UberPool背後的算法搞好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這基本上屬於類固醇方面的旅行商問題,解決它的唯一真正辦法是逐步試探出在現實情況下有效的辦法。考慮到Uber在司機和乘客方面擁有統治性的優勢,讓該公司具備了充足的流動性,可以在多個市場提供UberPool服務,其結果就是Uber無疑成為了這些問題遙遙領先的競爭者,不管是就當前還是潛在來說。

這一點重要的原因在於,開發無人車跟開發智能手機差不多:無疑都是疑難問題,但是對於交通即服務來說這只是問題的一半。畢竟,交通即服務公司不僅要開發出能自己走的無人車,而且還要在後端建設一整套基礎設施,由後端來告訴那些車去哪裡,這樣才能實現作為最大投資的這些車本身的利益最大化。

這個可能也是Google基於Waze的共享乘車服務背後的動機。在無人車方面Kalanick認為Google領先的看法也許是對的,但是在告訴車去哪裡方面Google還落後很多。

TaaS 2.0:有人開的無人車

新的Waze服務更有趣的一點在於,它是真正的共享乘車:Google把價格定為54美分/英里,也就是說,光靠租車來開(driving-for-hire)是不可能賺錢的。說得通俗一點,這個價格正好是美國國稅局的標準運價率,這意味著Google可以鏗鏘有力地宣稱:自己的服務既促進了共享乘車以及油錢的分擔,又避免了僱承運人的複雜性。

正如我去年的一篇文章所言,真正的共享乘車本身仍然是一場重要的交通即服務革命。從短期和中期來看,坐上別人開往同一個方向的車的經濟性甚至比無人車還要好——因為車有沉沒成本,而且無論如何司機都要朝那個方向開。我把這類拼車服務稱為「有人開的無人車。」

注意,這標誌著交通即服務的要素又發生了一次重大轉變:

  1. 司機:因為司機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開了,所以基本上是免費的
  2. 車:因為它們已經出於運送司機的目的被買了下來,所以實際上也是免費的
  3. 地圖:跟UberX一樣
  4. 路線規劃:比UberPool略微複雜一點
  5. 乘客:體驗類似UberPool

就在那篇文章發表的幾週之後,Uber推出了UberCommute(順風車)。考慮到UberCommute的經濟性與無人車接近,這意味著該公司在尋找商業模式方面也處在領先。

TaaS3.0:無人車

無論無人車什麼時候到來,交通即服務的幾乎每一方面都跟UberX不一樣了:

  1. 司機:沒有了!
  2. 車:無人駕駛,這意味著它有可能會非常貴,至少一開始是這樣,所有需要重大的資本投入。
  3. 地圖:必須詳盡許多
  4. 路線規劃:複雜度類似UberPool
  5. 乘客:經濟性類似於UberCommute/Waze

注意這需要實現兩個關鍵飛躍:車和地圖。地圖方面Google顯然遙遙領先,但Uber 投資了5億美元爭取趕上,而且無人車方面Uber也在大規模投入。

不過這種分析的聚焦點是Uber必須要做什麼事情,但Uber絕對沒有因為Google的進入而走向滅亡,因為從UberX走到Google的無人車並不是一條直線。

的確,Uber在路線規劃、商業模式以及客戶獲取方面有自己的優勢,而且這些優勢跟Google的技術領導力相比甚至還要強大,可能還更加難以逾越。

未來的路障

在了解了這個框架之後,對於我為什麼把那5條新聞按照這樣的順序排列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福特當然知道怎麼造車,但無人車技術是個軟體問題;沒有跡象表明福特有能力超越Google或者Uber。此外,儘管福特相對微弱的優勢能令他們的共享乘車服務具備吸引力,但福特要想從產品模式轉變成服務模式,需要公司的每一個方面都要進行變革,而這個實現的可能性甚至比福特在無人車技術取得領先還要低。我認為福特最終作為OEM跟Google或者Uber合作反而更有可能。

跟福特相比,Tesla的技術要先進很多,而且後者早已有了在車輪上面造計算機的理念。此外,它現在已經有上萬輛車跑在路上,不斷地捕捉數據,並且對無人駕駛技術進行beta測試(Tesla Model S L2級的Autopilot模式,當然了,這種做法有利有弊)。

然而,Tesla在打造服務業務方面正面臨著幾個重大障礙:它沒有路線規劃能力,它把車當做產品而不是服務賣,而且坦白說,光造Model 3它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不知道什麼時候負現金流才能轉正呢。

Nutonomy非常有趣,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技術,也因為他們的明智:政府也許是交通即服務最重要的一方面了,而在跟政府打交道的這件事情上Nutonomy的做法非常聰明。

新加坡有可能成為無人車騰飛的第一個地方,這個觀點我提出已經好幾年了:只要把討厭的人類司機搬走,這項技術本身已經有效,而新加坡對汽車做出嚴格限制已有好幾個年頭,這麼說吧,新加坡的政府構架是完全可以把非無人車完全取締的。

Nutonomy從這個地方開始在真實世界體驗和迭代方面可以擁有巨大優勢,而且還可以把新加坡作為跳板,擴展到其他的都市地區。

然後還有Google和Uber,我仍然看好Uber的機會

首先,用Kalanick 的話來說,無人車的研發對公司「生死攸關」。永遠不要低估基本生存的刺激作用。還有要記住的是, Google在不是以廣告為基礎的業務的表現是如何的糟糕。

其次,我猜測Uber的路線規劃優勢(任何乘客被匹配到一位開往錯誤路線的司機時都會勃然大怒)也許是真正的優勢:大規模地告訴車開去哪裡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問題,而Uber有著多年的領先優勢。

第三,任何有關無人車對Uber構成威脅的討論,都離不開對這樣一個世界的想像:哪怕不是數百萬也有上萬輛無人車時才稱得上是威脅。而從純粹物流的角度來說這根本不實用,而等到這些車都造了出來,更關鍵的是得到政府批准之時,也許Uber就已經趕上來了。

此外,現在還不完全清楚Google是否有這個意願,願意做出必要的投入來建設一支能壓倒Uber的無人車隊。這一點上該公司最近在Google Fiber上面的撤退是有啟發性的:對於一家利潤靠搜索廣告的公司來說,想要消化掉在1、2以上市場建設一支有能力挑戰Uber的資本成本是非常困難的。

最後,作為交通即服務的既有統治者,Uber的優勢是只需要做得足夠好就可以了。鑑於該公司可以開發出UberPool和UberCommute這樣的業務,他們可以確保消費者被訓練到每當外出打開app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們的無人車。

毋庸置疑,觀察未來幾年的發展將會非常有意思。唯一可以確定的是,Uber與Google的大戰無疑將是一場惡戰。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Google、Uber 與“交通即服務”革命:誰能贏得交通的未來?〉。)

 

【吐槽之後,你仍會打開錢包】iPhone 7亮點:傳說中的「高級黑」出現了,你買嗎?

$
0
0

Screen Shot 2016-09-08 at 9.49.00 AM

【為什麼我要挑選這篇文章】我自己是果粉,手機非蘋果不用。看完這次發表會,覺得好像有哪裡被搔到癢癢,但是又沒有必須要「買買買!」的心情。想到原因了,因為我的iPhone 6 才用兩年,至少還可再戰兩年,等iPhone 8好了。(責任編輯:鄒昀倢)

是的,這次蘋果發布會的內容,你們都猜對了。當然,你們也可以盡情的吐槽,因為最終你還是會乖乖打開你的錢包。

在發布會開始之前,直播了一段庫克與著名音樂人法瑞爾·威廉姆斯趕往發布會現場的短片,期間談到了音樂、Siri、時尚,細心的人或許也發現庫克穿了一件藍色T卹,並且搞怪地戴了一副藍色眼鏡,隨即被解讀是在為傳言中iPhone增加海軍藍配色做鋪墊?然而並沒有。

Screen Shot 2016-09-08 at 9.39.22 AM開胃菜:音樂、遊戲、教育、辦公

庫克一上台,便把Apple Music大加誇讚了一番,並且聲稱已經擁有1700萬用戶,但是競爭對手Spotify的3000萬用戶相比,蘋果還是壓力山大的。不過,Apple Music用戶增長速度超過Spotify和Pandora兩大競爭對手,近兩個月同比增長超過100%。

Screen Shot 2016-09-08 at 9.39.28 AM

與Apple Music時常交戰的是Spotify,前不久Spotify 還指控蘋果阻止其更新應用,以便蘋果為自己流媒體音樂服務吸引更多用戶,並表示蘋果再利用其應用商店(App Store)的強大控制力進行不公平的競爭行為,打壓對手。

從這次發布會蘋果對Apple Music的重視,之後與Spotify的競爭恐怕還會愈演愈烈。

可能是因為《口袋妖怪Go》的火爆,讓任天堂和蘋果均賺的缽滿瓢滿,於是今天任天堂成為蘋果發布會上半場的主角,首先《超級馬里奧》上線了iOS平台,同時《口袋妖怪Go》也可以直接用Apple Watch 把玩了。

另外在教育和辦公層面,蘋果說全球已經有100多個地區開始教授Swift語言,iWork辦公則開始支持實時文稿編輯,以及多人協作修改文檔,跨終端的操作。當然,它最大的優點是免費,前提是你得有台Mac電腦。

Apple Watch SERIES 2:用戶最關心的續航直接忽略了……

自兩年前的秋季發布會Apple Watch發布至今,蘋果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手錶品牌,Apple Watch也是全球銷量第一的智能手錶。

Screen Shot 2016-09-08 at 9.39.35 AM

毫無懸念的,蘋果同步更新了Apple Watch SERIES 2,外觀設計基本沒有變化,但具備50m防水、急救等功能,同時升級了速度更快的芯片,亮度提高到1000尼特,以後不用擔心強光下看不清時間顯示了。

同時,Apple Watch SERIES 2內置了GPS定位,搭載Watch OS 3系統。

蘋果著重介紹了Apple Watch SERIES 2如何更好的跑步,比如可以直接用手錶看地圖,而不必再依賴手機。蘋果還與運動專業戶Nike合作推出了一款Nike版Apple Watch,然而這款手錶的性能是否強大卻極少人關心,因為一個硬傷足以抹殺用戶的購買欲:醜。

Screen Shot 2016-09-08 at 9.39.44 AM

根據之前的爆料,Apple Watch SERIES 2有可能擺脫一天一充的窘境,但是發布會上卻把續航功能直接省略了,傳言中獨立使用蜂窩網路功能也沒有提及。

Apple Watch SERIES 2售價369美元起,9月9日起開始預訂,16號正式上市。Nike版10 月底開始發售(Who care?)。

iPhone 7/iPhone 7 Plus:唯一沒預測到的是,「高級黑」回歸

毫無疑問,4.7 寸的iPhone 7 和5.5 寸的iPhone 7 Plus兩款機型是本次發布會的主角,總體來看,外觀設計基本和前代一致。在發布會還未開始,有攝影圈的媒體就坐時,就基本可以斷定新款iPhone會配備雙攝像頭了,事實也正是如此,不過這次只有iPhone 7 Plus才有雙攝像頭,iPhone 7依然是單攝像頭。

Screen Shot 2016-09-08 at 9.39.50 AM

具體來說,iPhone 7 Plus加入雙1200萬像素攝像頭,新增鏡頭是廣角鏡頭。也就是說,一個廣角一個長焦,等於端著倆相機拍同一個東西。相對的,iPhone 7後置1200萬像素攝像頭,加入三軸光學穩定係統,採用6層鏡片,閃光燈性能提升,亮度增加50%。

核心參數層面,iPhone 7 配備了4核A10處理器,比A9的處理能力提升40%,圖形性能提升50%,蘋果稱這是最強的智能手機晶片。

其他的配置基本和傳言基本保持一致,取消3.5mm 耳機接口,只剩下Lightning耳機接口、升級防水性能,像蘋果在MacBook觸摸板上所作的事情一樣,iPhone 7的Home鍵加入了壓力感應具備3D Touch功能。

存儲上,iPhone 7/7 Plus 直接取消16GB版本,升級為32GB / 128GB / 256GB三個版本。另外,庫克提到iPhone 7比6s續航增加了2小時,iPhone 7 Plus則比6s增加了1個小時,這個看看就行了。

顏色選擇,iPhone 7/7 Plus這一次有銀色、金色、玫瑰金、黑色、亮黑色五種顏色。

不過,亮黑色版只有128GB和256GB兩個版本。想必這就是傳說中的「高級黑」吧。那麼,如果要入手iPhone 7,也一定會買這個「高級黑」。

對於這次iPhone 7 的改變,爭議最大的當屬取消3.5mm接口,蘋果說會是一種革命。這和當年蘋果取消筆記本上的有線網路接口相似,也是遭遇行業內的吐槽。如果拿過去類比今天的設備來看的話,身邊已經沒幾個人在用有線網路連接筆記本了吧。

另外,取消耳機接口,現在只能使用Lightning多功能接口充電聽音樂了。那麼,傳統耳機怎麼辦?蘋果略微貼心的提供了轉接線,傳統耳機同樣可以使用。

或許多年以後,你會發現取消耳機接口,是為幾乎逼近極限的手機設計帶來更多的自由。

Screen Shot 2016-09-08 at 9.39.56 AM

在大家頗為關注的售價方面,iPhone 7在美國售價649美元起,9號預售,16號開始出貨,中國(編按:台灣也在首發名單中)這次出現在首發地區名單中,iPhone 7售價5388元起, iPhone 7 Plus售價6388元起。另外,只需要再等待幾天,9月13日的時候 iOS 10將正式推送。

Screen Shot 2016-09-08 at 9.40.01 AM

除此之外,蘋果還推出了新品無線耳機AirPods,當放入耳朵後AirPods無線耳機會自動開始播放,並支持降噪功能,耳機可以實現手勢操作與Siri對話,一次充電支持連續5小時通話、 24小時播放續航。AirPods同時支持手機、手錶配對,只是售價略微昂貴,高達1288元在國內都可以買一部安卓機了,這和Moto Z剛推出的後蓋模塊配件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這款無線耳機恐怕也是這場發布會中令人記憶最深刻的一款產品,因為作為主角的iPhone 7剛發布,就被網友吐槽為iPhone 6s 二代。更有人調侃,蘋果這次發布會並沒有讓人失望,因為iPhone 6s的發布會太讓人失望了。

不過,針對外界的質疑,庫克似乎都可以直接引用《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說的那段話回應:

在2005 年時他們就質疑蘋果,2007 年又說iPhone 太愚蠢了。緊接著說蘋果在2010年達到巔峰,再之後又說是2011年。當蘋果獲得600 億美元(營收)的時候,他們說你們到此為止了,不會再增長了。

但是去年我們的營收是2300億美元,今年是降下來了一些,但是你也知道哪家企業不是每年都會往上走的。我不同意他們對蘋果的質疑,是因為在很多方面上,他們都是傳統的思維:你不可能變得更大,因為你本來就很大了。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iPhone 7回歸“高級黑”,中國首發,取消耳機接口給你更多自由?〉。)

RIP 蘋果殺了耳機孔(1878 – 2016),拜請賈伯斯顯靈評價無線耳機的醜

$
0
0
蘋果8日凌晨發表iPhone 7系列,除了台灣首列首波開賣國家為最大驚喜,蘋果取消耳機孔,並推出無線耳機AirPods,普遍遭網友批評貴又醜,又怕不小心搞丟。 (圖取自Apple官網www.apple.com)
蘋果8日凌晨發表iPhone 7系列,除了台灣首列首波開賣國家為最大驚喜,蘋果取消耳機孔,並推出無線耳機AirPods,普遍遭網友批評貴又醜,又怕不小心搞丟。 (圖取自Apple官網www.apple.co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總要給我個機會,說聲RIP 耳機孔。關於耳機孔這項技術,從1878年就開始有了,詳細歷史可以點TechCrunch報導。(責任編輯:鄒昀倢)

蘋果今天凌晨發表iPhone 7系列,除了台灣首列首波開賣國家為最大驚喜,蘋果取消耳機孔,並推出無線耳機AirPods,售價159美元,普遍遭網友批評貴又醜,又怕不小心搞丟。

蘋果今天凌晨正式發表iPhone 7和7 Plus,台灣列入首賣國家是最大驚喜外,新機亮點還包括新增2款「曜石黑」、「霧面黑」新色、Home鍵進化、搭載雙鏡頭、防水功能,以及取消耳機孔,推出無線耳機等。

台灣首度入列蘋果開賣地區,網友大呼感動,並指出水貨商恐怕要哭了。

而iPhone 7取消耳機孔最受網友及科技論壇大篇幅討論,由於蘋果除了隨附具備Lightning連接器的EarPods,還隨附3.5mm耳機插孔轉接器,有果粉鬆一口氣表示,「至少不必為了連接電腦、平板等其他裝置,隨身攜帶兩種耳機。」

另外,蘋果推出無線耳塞式耳機AirPods,具有麥克風可通話,外盒可充電,充滿可用24小時,售價159美元,用戶可不再受制耳機線牽絆,台灣預計10月下旬推出。

不過,AirPods的售價和外型卻遭到台灣網友批評,「這個無線耳機為何不是在標配之內?」,「無線耳機真的太醜了」、「159美元售價太高貴」,「最最最失敗的就是取消3.5耳機孔,蘋果把腦筋動到耳機商身上了,會有共鳴嗎?」,也有網友認為,二話不說絕對「掏錢敗無線耳機」,但還有網友擔心「買了應該很快就會不小心搞丟一隻」。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iPhone 7取消耳機孔 AirPods遭批貴又醜)〉。)

【金管會,怎連話都說不清楚】烏龍一場!沒要限電子支付額度,立委余宛如:是要幫助業者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金管會發布新聞稿(限制電子支付額上限5000元,這些官還活在飛鴿傳書年代嗎?)讓大眾認為金管會要限縮電子支付上限。結果,立委余宛如在奔走詢問之下,發現金管會其實是好意,只是因為新聞稿寫的太「文言」導致大家誤解意思。政府數位化、談民主3.0,其中有很大一塊就是要增進「溝通效率、理解」,這一塊,看來金管會還有待加強。

以下為立委余宛如的部落格貼文,內容記載她如何就此事件,與金管會溝通協調的過程,以下為作者第一人稱敘述。

(責任編輯:鄒昀倢)

作者/立委 余宛如

昨天半夜,看到Inside記者李柏鋒這篇:金管會數十億美元海外洗錢管不了,卻限國內電子支付只能每月五千元,相當震驚,當下半夜打擾了許多人,希望盡快了解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實在話,我看了金管會的新聞稿,有點激動,因為電子支付台灣起步已晚,外敵環伺,實不利於我國數位支付的發展,金管會此舉與其宣示推動電子支付2020年超越現金相違背,實在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主要引起爭議的電子支付機構使用者身份確認機制及交易限額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

今天一早,主持完這場有關太陽能專區的公聽會後,下午把這份引起爭議的「電子支付機構使用者身份確認機制及交易限額管理辦法條文」整個拿出來翻看,並與丁主委與桂副主委會面,證明整件事是誤會一場,並敦促金管會已經於今日下午發出澄清的新聞稿,把事情講清楚。整件事說起來就是金管會沒講人(聽得懂)話,所以造成誤會 ,讓好意都變成壞事!

根據2015年5月3日(即去年)就上路的「電子支付機構使用者身份確認機制及交易限額管理辦法條文(原文)」規定,電子支付的使用者,根據國際的防制洗錢規範,必須要實名制登記。然而申請的電子支付機構,如馬上要求使用者遵守實名字規範的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客戶流失。因此「電子支付機構使用者身份確認機制及交易限額管理辦法條文」第22條,提供了電子支付機構一個「調整時間」,在辦法實施後的九個月內,即2016年2月2日前,必須鼓勵使用者在期限內逐漸轉成實名制。

在這條內規定,凡非實名制的使用者,其如果只提供行動電話號碼、電子郵件信箱或是社群媒體帳號作為匿名帳號的話,每月累計的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支付款金額,不能超過新台幣一萬元。換句話說,這是已經上路的辦法,而且要求所有匿名帳號必須在今年2月2日前,都必須轉成實名制的帳號。

因此,金管會看了目前轉換的現況,為了幫助業者發展,主動延長了所謂的「調整時間」,將調整時間延長到明年(2017年)的9月30日,整整多出了一年的時間。

此外,為了協助業者轉換,推出了配套的措施,將調整時間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到2017年的6月30日,保持交易金額為新台幣一萬元不變。第二階段為2017年的7月1日到2017年的9月30日,匿名帳號的交易金額調降為新台幣五千元。因為有金額限制的配套,因此將原本有交易次數的限制給拿掉了。

這件事起心動念,是希望能夠對業者有所幫助,而從頭到尾,都不影響已經是實名帳號的使用者。

我也問了原本新聞稿提及的APG(亞太防制洗錢組織)的評鑑問題,電子支付是否一定要實名制?根據國際的反洗錢防制標準,帳戶名稱要用實名制。如果違背會如何?很可能遭到各國的金融反制,變成像是國外金融機構不再收受台灣人的匯款等,聽起來如果沒過的話,問題會很大。

除此之外,中國已經於今年推動電子支付的實名制上路。APG的評鑑依規定要在明年底完成,所以為了避免評鑑過低,電子支付實名制必須推動。所以該新聞稿的原意是說:「你看,明明國際的金融監管很嚴格,但是我還是為電子支付業者努力做了點事,努力延長了調整時間。」結果變成:「因為國際的金融監管很嚴格,所以我要限縮電子支付使用者每月的交易金額為新台幣五千元。」

最後,再簡單的重點整理一次:

  1. 修法是為了協助電子支付機構把非實名的用戶轉成實名帳號。
  2. 修法額外放寬一年時間讓現有的非實名制帳戶轉化。
  3. 5000塊的限制只適用非實名登錄的帳戶。
  4. 修法從頭到尾都不影響已經是實名登記的用戶。

電子支付法規,上路一年,發展上依然有很多阻礙,長期以來,我一直從旁關心與協助,經常與金管會溝通做法與概念,希望在政策上是能夠支持金融科技與新創的發展,並努力在全球數位新創浪潮與嚴格的金融監管中,找到一個平衡的方式,為新創找到一個路。也希望未來大家有什麼想法,也持續與我互動,一起迎接數位時代的契機與挑戰,為台灣一起努力。

 (本文經原作者余宛如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幫助電子支付業者,金管會延長調整時間〉;首圖來源:Tax Credits, CC licensed)

【叛經離道創業代表】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台灣不應該做「亞洲矽谷」

$
0
0
「到了矽谷後,我發現,為什麼他們做的跟我們都不一樣?」簡志宇說。 數位時代 James Huang 攝影
「到了矽谷後,我發現,為什麼他們做的跟我們都不一樣?」簡志宇說。
數位時代 James Huang 攝影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最近看到政府多方嘗試,努力要「接軌國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政策就是「亞洲矽谷」了。但是對於怎麼執行,其實政府、業界各有看法。從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的觀點來看,這座島嶼能夠吸引人才才是重點,而非追求名號、形式。(責任編輯:鄒昀倢)

隨著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網站興起,你還記得當年風靡台灣的「無名小站」嗎?對現在的七、八年級生而言,2005年上線的無名小站無疑在青春裡佔有一席之地。好久不見的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歷經交大創業、加入雅虎奇摩經營團隊、到史丹佛進修MBA,再到現在身為雅虎創辦人楊致遠旗下創投公司AME CLOUD VENTURES一員。

10年來,從台灣到矽谷、從創業家到創投,今年36歲的簡志宇說自己變得非常不同,最大的學習是:「永遠要用未來的自己想事情!」

問起一路以來的心境,簡志宇沒有多加思索便回答:「剛出社會時我都超希望別人問我心路歷程,我覺得我每一個階段做的事情都有一點『反社會』。」

例如,2005年社會氛圍是要年輕人好好讀書、好好去科技業、好好的當工程師,「那時候你說要出來做網路創業?創業本身已經離經叛道,你做網路你是瘋子。」後來,無名小站被雅虎奇摩併購,證明了台灣是有一家公司是可以被國際公司併購的,而且是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創業可以不那麼反叛。

但我其實每一個時間點都在離經叛道。

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說,自己從小就是個離經叛道的人。 數位時代 James Huang 攝影
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說,自己從小就是個離經叛道的人。
數位時代 James Huang 攝影

2007年無名小站被雅虎奇摩以7億元併購,簡志宇退伍後也加入雅虎奇摩經營團隊,2010年他第一次到矽谷出差,「那時候我一點都不崇洋、也不知道什麼是矽谷,我遇到一些上一輩的台灣人,聽他們說著台灣的張忠謀、半導體。很多人當時在那裡當了某某企業的高階主管,以前台灣人是會到矽谷發展的,我當時心想為什麼我身邊的人都不來?」

簡志宇說,那時候的社會氛圍是前進中國,但大家說要往西、自己卻偏偏要往東。到了矽谷,本來兩年就要回來,但後來發現水太深,就一直待到現在。

2006年簡志宇介紹那時還沒有和 Yahoo! 合併的無名小站 數位時代韓兆容攝影
2006年簡志宇介紹那時還沒有和 Yahoo! 合併的無名小站
數位時代韓兆容攝影

「現在你說要來矽谷,我反而叫你不要來。」

台灣不應該做「亞洲矽谷」

簡志宇的這句話,不是真的不希望創業家到矽谷,而是希望要去矽谷的人,以及號稱要打造「亞洲矽谷」的政府,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重點在於我們對「矽谷」真的了解嗎?例如,矽谷的貧富差距非常大,也帶來高房價,前1%的人收入是其他99%人的44倍,矽谷人接受這樣的差距;另外,矽谷積極吸引國際人才,整體社會氛圍也接受外國人,只要你有能力,不是本國人也一樣可以當CEO,這些我們都準備好了嗎?

簡志宇說,過去50年來,不管產業如何變動,矽谷都不會缺席並且永遠處於領先,精髓是什麼?「人才」就是讓矽谷幾十年來屹立不搖的價值。

政府的首要之務就是讓台灣更開放!

反思台灣,政府的首要之務是讓台灣更開放,積極引進像是Facebook、Tesla、Apple這類國際企業,讓好的企業進來提升產業動能,給年輕人更多工作機會,也讓這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幫台灣訓練出更多人才。他認為,政府不能再保護慣老闆與沒有競爭力的產業,既然保護了也不會有競爭力,那不符合市場就得淘汰。

簡志宇強調,台灣不用做「亞洲矽谷」、而是要做「亞洲台灣」,現在的台灣人才還不夠多,若自己無法產生足夠人才,就要把市場放大。把國際上最有競爭力的企業帶來、去全世界找最優秀的人才,給他們租稅優惠、獎學金,把台灣打造成人才匯流中心。政府根本不需要賭下一個產業,反正過去也沒賭對過。

「把對的人留在台灣,自然就會對了,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塊土壤,留住這些人才。政府要做土壤、要翻土,你不要去想種子要怎麼種。」簡志宇說,提升人才的競爭力,未來人才就會變成真的競爭力。

「我不是總統、我沒辦法講解法,我只是提出觀察。」說著說著竟有些激動起來,簡志宇思考一下後正色道,「這個問題需不需要被提出來辯論,任何反對這個建議的人請公開跟我辯論,開放外商進來是不是好?舊有產業需不需要保護?有辯論總比沒辯論好。」

這10年學會的事:請用未來5年的自己想事情

言談間,簡志宇似乎仍不改當年創業的「離經叛道」,但經過10年歷練,他從過去僅專注於當下的工程師性格,變得更具放眼未來的企圖心。現在的簡志宇,笑稱自己是一個「社會觀察家」。人生的轉捩點,要回到當年一手創立的無名小站走入歷史一事。無名小站在2007年以約7億元出售給雅虎奇摩,在2013年終止服務,也象徵著台灣第一代部落格時代劃下句點。

無名小站被關掉的時候,我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發生這樣的事?』

簡志宇說,的確,雅虎奇摩當時有本身的困境,無名小站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環節,他當然希望一個產品可長可久,卻也很早就知道關站是必然的結果。「我人生最後悔的事,就是2005年的簡志宇不是用2010年的簡志宇在想事情。」什麼意思?

2010年的簡志宇,會講英文、知道一家國際公司如何經營、管理過一個更大的團隊,把這時候的他放到2005年,一切都會不一樣,無論是當時的公司架構、資本架構、所用的人才等,雖然無名小站勢必還是會結束,但至少這場戰爭會搏得久一點。

我現在都告訴自己:你準備好迎接5年後的我了嗎?我要用未來的我來挑戰現在的自己。

2012年簡志宇離開雅虎,加入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的創投公司AME CLOUD VENTURES,便是持續在實踐這個想法。簡志宇說,現在自己想事情比較系統面,總是想把點連成線、再把線連成面。應用在投資決策上,例如所有新創團隊的想法都是一個機會,這就像一個一個點,當一間公司來跟你說這件事有機會、第二間公司也來跟你說這件事有機會,你就要去想:為什麼這些公司都在這個時間點來做這件事情?背後有什麼因素影響產業的發展?

因此,現在AME CLOUD VENTURES投資的方向都是以整個產業鏈來看,投資上下游相連接的公司,「我投機器人、投AI、投航太科技、投Health Care,這些產業都是互相的,雖然現在還沒連在一起,我5年後會把他們連在一起,每個公司的市值都是10個billion以上,我現在就要做好準備。」簡志宇說,現在的他就是在「猜」2021年的重大產業是什麼,而到時候的簡志宇又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當你用5年後自己來挑戰現在的自己,你就會一直覺得自己想的還不夠大,點還沒有連起來!

或許,這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時光機,能讓未來的自己回頭替現在的自己做每一個重要決策,但是想像未來,卻是可以練習的事,「很難,對啊。但總可以試試看,這至少是一件好玩的事嘛。」簡志宇打趣笑道。10年後,骨子裡他仍是當年在交大宿舍寫下無名BBS的創業少年。

TO

9月9日下午3:30起,簡志宇來到 TO網聚聊天室,和我們聊他的矽谷經驗,從這些經驗,台灣要拉近與矽谷的距離,要怎麼作?是蓋一座實驗基地、再打造一個創業村,還是邀請哪些廠商到台灣設立研發中心?所謂人才匯聚中心,應該是什麼樣子?

(本文經原出處數位時代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專訪]從創業到當創投,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我每一個時間點都在離經叛道!〉。)

延伸閱讀

矽谷加速器YC創辦人Paul Graham:當政府問如何「建造」矽谷之時,就大概保證會失敗了
【總編輯觀點】蔡總統的亞洲矽谷政策解方不在桃園,而是如何擺脫地方酬庸的舊政治思維
【政府不懂的人才培育法】在大學英文系想修資工課超難,那台灣要怎變身亞洲矽谷?

【TO週五公民下午茶網聚直播】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台灣不該作亞洲矽谷」那台矽距離,如何拉近?

$
0
0

賣掉無名後,前進矽谷進入創新人才中心練等級

無名小站 2007 年以 7 億元價格賣給 Yahoo 奇摩,創辦人簡志宇在交大服完義務役退伍後,進入Yahoo 奇摩經營團隊,2010年他第一次到矽谷出差。從小在台灣受教育、生活的簡志宇,看見完全不一樣的商業運作生態體系。

離開 Yahoo 之後,簡志宇留在矽谷並加入 Yahoo 創辦人楊致遠的創投公司 Ame Cloud Ventures ,負責尋找評估可投資的早期新創團隊,投資範疇包含機器人、人工智慧 AI、航太科技、健康照護(Health Care)等,橫跨看來很遠,但這些領域在幾年後都會是上下游產業鏈的一環,以未來為思考基點,這就是矽谷創業生態系的思維模式。

與其變身亞洲矽谷,倒不如著重提升「台灣人才島」

矽谷的生活經驗,簡志宇看見一個能夠維繫 50 年全球科技新創前鋒基地的城區,擁有的基本元素,就只有一個:人才。匯聚各式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能夠以未來為思考基點的人才,是矽谷得以傲視全球群雄城市的原因。

台灣變身人才島,關鍵三問答

當台灣高喊發展「亞洲矽谷」,整套政策,有多少項目是圍繞在這個核心元素「人才」而設計?

在產業升級急迫壓力下,台灣要透過連結矽谷提升國際競爭力,最急迫政策內涵應是什麼?

在美國、中國積極搶才,而台灣人才又急遽外流的狀態下,該如何重塑人才培育系統?

前幾個月,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針對亞洲矽谷政策、針對政府在產業升級中的政策角色,簡志宇說,台灣唯一該做的就是打造台灣成為人才匯流中心,「這個問題需不需要被提出來辯論,任何反對這個建議的人請公開跟我辯論,開放外商進來是不是好?舊有產業需不需要保護?有辯論總比沒辯論好。

9月9日下午3:30起,簡志宇來到 TO網聚聊天室,和我們聊他的矽谷經驗,從這些經驗,台灣要拉近與矽谷的距離,要怎麼作?是蓋一座實驗基地、再打造一個創業村,還是邀請哪些廠商到台灣設立研發中心?所謂人才匯聚中心,應該是什麼樣子?

以上這些疑惑,都將會在TO週五公民下午茶網聚直播解答。

活動時間:9 月9 日下午 3:30起

來賓與主持人介紹:

「到了矽谷後,我發現,為什麼他們做的跟我們都不一樣?」簡志宇說。 數位時代 James Huang 攝影

來賓:簡志宇(無名小站創辦人)

無名小站創辦人,從交大創業,創立無名小站,在2007 年以 7 億元價格賣給 Yahoo 奇摩。接著,加入Yahoo奇摩經營團隊、到史丹佛進修MBA,現在在Yahoo創辦人楊致遠旗下創投公司AME CLOUD VENTURES服務。從台灣到矽谷,簡志宇以創業家、創投、國際工作者的角度,解讀台灣創業生態。

Screen Shot 2016-09-08 at 7.51.17 PM

主持人:張育寧(BuzzOrange 總編輯)

10 年平面媒體報導與管理經驗、5 年網路軟體型態新媒體經營與管理,擅長網路媒體議題設定與內容發展、互動式垂直社群經營、精準會員式議題內容溝通、全媒體跨多螢內容編輯、經營管理。 2015 年受邀至總統府與各大部會,擔任網路社群溝通主題之指定講師。

(圖片來源:數位時代

【亞洲矽谷2.0隆重登場】政院拍板「亞洲.矽谷」推動方案,砸113億台幣預算

$
0
0

Screen Shot 2016-09-09 at 9.48.33 A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亞洲矽谷政策從一推出被新創界抨擊,到唐鳳接下數位政委一職,重新調整內容方案,推出「亞洲.矽谷推動方案」。雖然名字差不多,但是政策內容已有更動,這樣的更動是否更適合台灣的發展狀況?(責任編輯:鄒昀倢)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總統蔡英文重大政見「亞洲.矽谷推動方案」,計畫期程8年,希望在2025年達到物聯網(IoT)5%占有率,能產生新台幣4.6兆至9.5兆元產值,每年貢獻經濟成長率0.9%至1.7%。

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天在行政院會報告亞洲矽谷推動方案。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在行政院後記者會轉述,行政院長林全表示,「亞洲.矽谷方案」是五大新興產業的旗艦計畫,如果無法落實,其他新興產業也將受到影響。

林全指出,桃園具備產業聚落與匯集人才等優勢,是發展最有潛力的地方,希望桃園作為「亞洲.矽谷方案」的表率,桃園經驗如果能夠成功,對於聚落經濟的形成,以及留才等都有很大幫助。

林全指示國發會主導推動執行「亞洲.矽谷方案」,如有困難要強力協調各部會,並隨時滾動檢討調整,以符合目標,希望台灣在第4次工業革命能追上時代潮流,一次改善整體經濟結構,這是台灣的機會,希望各部會共同努力掌握。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表示,「亞洲.矽谷方案」分為創新創業經濟成長、物聯網產業升級兩大主軸,將儘快成立推動中心,由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添枝、張景森及即將上任的唐鳳督導,主責部會首長是經濟部長李世光及科技部長楊弘敦。

他表示,預算方面106年度由科技部和經濟部共編列新台幣113億元,其中57億元是新興計畫,未來將配合滾動式檢討,核實編列。

龔明鑫表示,希望透過計畫推動搶進下一世代的未來產業,使台灣成為亞太青年創新與創業發展基地,並連結矽谷等全球知名科技核心聚落。目標在1年內建立虛擬學院、促成2家國際級廠商在台灣投資並參與示範性計畫。

他表示,也希望「亞洲矽谷」能逐步發展美國矽谷的「容錯文化」,若投資不成功不用還投資基金,鼓勵新創者即便失敗也再接再厲,國發基金審查時可能也可以融入「容錯文化」。

至於為何「亞洲.矽谷推動方案」比先前版本「亞洲矽谷」多了「一個點」,龔明鑫解釋,這是唐鳳建議,不希望計畫被誤解為複製矽谷,所以才多了一個點。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政院拍板 亞洲.矽谷推動方案)〉。)

TO

9月9日下午3:30起,簡志宇來到 TO網聚聊天室,和我們聊他的矽谷經驗,從這些經驗,台灣要拉近與矽谷的距離,要怎麼作?是蓋一座實驗基地、再打造一個創業村,還是邀請哪些廠商到台灣設立研發中心?所謂人才匯聚中心,應該是什麼樣子?

延伸閱讀

【TO週五公民下午茶網聚直播】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台灣不該作亞洲矽谷」那台矽距離,如何拉近?
【叛經離道創業代表】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台灣不應該做「亞洲矽谷」
矽谷加速器YC創辦人Paul Graham:當政府問如何「建造」矽谷之時,就大概保證會失敗了

三腳貓攝影專家的時代降臨,iPhone 7 新相機將加速影視產業世代交替

$
0
0

Screen Shot 2016-09-09 at 11.59.20 A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硬體設備的升級,其實會改善許多傳統產業的做事方法。就像iPhone 7 推出強大攝影鏡頭,這件事情會對相關的影視產業、新聞媒體造成什麼影響?(責任編輯:鄒昀倢)

三腳貓攝影專家的時代要來了。

真的。

當各位起床的時候,可想而知,鋪天蓋地的一定都是iPhone7的產業分析。當然我也得談談這項新產品。因為我可以想像,接下來會有很多人,因為這支新手機而開發出新的工作潛能,也可能因為它而失業。

我要講的就是iPhone 7的「10項功能」之中的一項:「攝影功能」。

產品規格分析的部分,想必各位冰友能在其他專業網站找到,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倒想要多說一些,關於這些奇妙的規格數字將對影視產業圈帶來的影響。

iPhone 7 plus 載有雙鏡頭各為1200萬畫素,可處理光學變焦,打破過去數位變焦破壞照片的長久困境,並且帶來美麗的景深效果。

Apple簡直就是鼓勵大家當手機專業攝影師

可以預見的是,將會有更多專業攝影師拿手機拍的照片交貨。而且我個人認為,Apple根本就是鼓勵大家,利用手機進行更多專業創作,因為他們提供了優質的光學鏡頭產生的RAW檔(發音俗稱「肉檔」)。

我知道這個圈子很多冰友們都是攝影愛好者。過去RAW檔通常是屬於專業級相機的配備。「RAW檔」是一種影像檔案格式的名稱,是原始原生的照片檔,它記錄由相機的影像感應器獲取的未經過任何處理的影像資料。所以,你可以拿來保存照片,一來品質最高,二來也較符合日後照片處理、運用、與保存。如果做後製,通常你的美編會希望你提供RAW檔最好,然後幫你一直修片修到滿意為止。

當然熟悉手機的玩家會說,手機能提供RAW 檔並不是新聞,很多安卓手機早就能夠拍肉檔了:像是HTC,LG,SAMSUNG,小米 ,OPPO 等品牌,旗下都有推出支援拍攝RAW檔的手機。但問題是,這「肉檔」值不值錢,能不能用,就要看你的鏡頭好壞,以及拍攝時的照片品質好壞。

講大白話:一張使用「數位變焦」拍攝的肉檔,是沒有價值的,那只會佔空間。但是,一張經過1.8 大光圈,「光學變焦」條件拍攝的肉檔,就是有價值的東西了。

「數位變焦」拍出的肉檔,品質較為低劣,但若看iPhone7/7plus新系列產品,能提供1.8大光圈條件,且有「光學變焦」,還能存取肉檔,這樣的條件所拍出的照片,當然比其他的只能做數位變焦的照相手機或同類產品,要好得多了。

而且,經過光學變焦的肉檔照片還能產出新的價值,例如經過後製包裝,可製作成網頁或是粉絲頁使用的圖片,banner,wallpaper,或是其他的新媒體發放用途,或可做為即時官網發佈的內容,它的價值就出現了。至於「數位變焦」,拍攝硬體條件限制都不利,所以拍到的照片,當然品質就相對差,用途也就沒這麼多,當然更不利於後製修片,所以它的價值也就沒那麼高了。

大家手中都有攝影神器,那接下來要比什麼?

你可以說,現在有了這種東西,那麼,狗仔隊可說是徹底達到完完全全無孔不入了。但問題是,你還是得發會創意,拍出有價值的好照片。除了貼身跟蹤名人,你恐怕得做更多,因為顯然器材的普遍,導致狗仔與死老百姓手上的機器都是一樣的,那麼,狗仔為了謀生,得做更多。

另一方面,對攝影記者來說,在 iPhone 7 的時代,應該是一個更艱鉅的挑戰,因為要捕捉新聞鏡頭,恐怕就永遠沒有「把槍放下」的時候。但是這對於新聞採訪將是重大的利器,無論是影音或是圖文,光學變焦的雙鏡頭徹底去除了手機攝影的障礙。

新聞業將會有更多素材。過去那種「撿到籃子裡就是菜」的美學標準,可能也會在接下來的一年有所改變。

影視製作產業的產製流程將加快

至於其他影視製作的冰友來說,將會有更多製作簡便,真實感更高的節目被開發出來,因為你的配備貌似更輕更小了。但是,若是要提升整體質感,「收音」還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可能還是要等待Lightning插孔是否將開發出更多協助收音的周邊商品,如優質麥克風。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短文叫做「為什麼我們要用iPhone拍電影」,當時我的結論是:因為器材取得更加容易,攝影機既然已經是手機的一部份,日舞影展都已經有人拿iPhone5S拍電影了,那麼影視產業總得老老實實面對這個問題。

重點是,整個製作門檻將幾近於零,而影視產業的存亡關鍵,接下來靠的是更多創意,而不只是硬體。現在,看來這個結論將更加推進一步:如果目前市面上的影視產業者,尤其是專業攝影師,若不想想辦法,開發更多視覺創意,可能會有人會因為器材的轉變而被洗出場。但同一時間,也有更多大家想不到的後起之秀,素人攝影師,在影視產業殺出一條路來。

產業的世代交替,可能會因為一隻手機,走到更極致的方向。

關於iPhone 7 發表會的其他二三事

1. 社群中的價值:一張好照片讓你在社群中立馬增值

對。為什麼特別要在介紹攝影功能之後,立馬把Instagram給綁上台介紹夥伴攝影軟體呢?當然,因為IG與FB是一家人,雙方整合應該也是最好的,FB家族又是地表上最強社群,蘋果結合FB家族,那是一定要的了。因為臉書上一張好的照片會讓你在社群媒體裡看起來更體面,讓人幫你按更多讚,你也貌似因為「會拍照的樣子」變得更有氣質了。如果你要把妹,「貌似會拍照」更是無往不利,一機在手,立馬變文青了!

BTW,能讓使用者「會拍照」可能還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為華盛頓郵報報導,目前 LG 與摩托羅拉也在開發雙鏡頭,以提升照片品質。

2. 華郵整合Apple Watch:唯一入選的媒體

對,接著講華郵。自從貝佐斯入主華郵之後,果然讓一份老報紙轉型為科技公司。在這次蘋果的新品發表會上,我們聽到 NIKE 與愛馬仕世代交替,兩家遊戲業,還有一些其他合作的名字。但媒體嘛,「華盛頓郵報」是唯一的一家。個人覺得,可以預期將出現更優化的「Apple Watch」文體。我一直以為它是一種已經消失了的東西,但沒想到,其實這種新的書寫正在進行中。

3. 結合式場景行銷

上次推薦各位看吳聲寫的「場景革命」,你看了嗎?這次蘋果發表會上,圍繞在產品(尤其是iPhone,Apple Watch)的,通通是各種生活場景:跑步的NIKE,炫富的愛馬仕,遊戲的,各種需要,蘋果公司都為你找到一種你想要投入自我的場景,甚至還幫你圈好了跑步社團,游泳社團,爬山社團,甚至鼓勵你用Apple Watch (而不是用iPhone)抓寶可夢。健康,富有,先進的科技生活,最後鼓勵你在社群媒體上炫耀一番,這就是Apple為你打造的精英生活場景。

4. iPhone主場景是在華人圈

注意到了嗎,iPhone7的廣告,以及示範時許多照片,都是在在香港拍的。顯然蘋果已經準備好,藉著iPhone7,對準上第一區的中國市場。

(本文經原作者詹太太的轉行日記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三腳貓攝影專家的時代要來了。〉;首圖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又到了一年一度「別人的照片屌炸天,我相簿裡都是屎」的 iPhone 攝影大
【Facebook F8 大會】360 度環景攝影機設計即將開源,製造成本 3 萬美金

【經典商業策略佈局】富士康1.199億美元投資滴滴,中國智慧汽車聯盟成型

$
0
0

Screen Shot 2016-09-09 at 12.59.41 P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真正的企業領導者,當下在想的都是如何佈局五年、十年後的世界,現在富士康開始大力進入智慧汽車產業,我認為富士康是個很好的典範,即使目前做的都是單點、單點的佈局、收購、投資,但是這些節點很有可能在未來連成線、連成面。(責任編輯:鄒昀倢)

富士康科技集團週四宣布,公司已經通過旗下子公司向滴滴投資1.19億美元,換取滴滴0.355%股份。

對於此次投資,滴滴表示富士康是全球電子行業領軍企業,滴滴在海內外價值投資者支持下,將繼續全力投入推動中國移動出行產業發展,為用戶創造更佳體驗。

此次富士康的入局,是繼今年五月份滴滴接受蘋果投資後,引入的又一產業投資者。

富士康不用多說,它最知名的身份是蘋果手機代工廠。此外,作為「世界第一代工廠」,富士康在電池、電機技術上已有成熟的研發製造經驗。汽車方面,目前特斯拉有106個零部件來自富士康,富士康在汽車模具、線束、電池等領域的積累是它進入電動車領域的先期鋪墊。

也是因為此,在去年三月份,富士康聯手騰訊、和諧汽車大舉殺入「互聯網造車」,共同成立新公司「和諧富騰」,三方簽訂「關於互聯網+智能電動車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富士康負責電動車的設計與生產製造。

今年五月,和諧富騰的造車打法正式浮出水面,即和諧富騰作為控股公司,其造車業務具體分佈於兩個子公司中,也就是Future Mobility與愛車公司

其中Future Mobility由今年早些時候加盟和諧富騰的畢福康博士(Dr. Carsten Breitfeld)及戴雷博士(Dr. Daniel Kirchert)分別出任CEO和COO。戴雷此前曾是英菲尼迪中國事業總部總經理。同時考慮到Future Mobility從寶馬i系挖來的不少高管,可以判斷這家子公司會從高端車切入。

而愛車公司則由原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公司總裁兼CEO付強出任CEO。在戰略協同上,愛車公司應當是從經濟、日用切入,與車和家、「 開雲汽車 」、威馬等類似,據悉目前該公司的第一款及第二款電動車都已經完成設計,最快在明年即投放市場。

那麼話說回來,富士康投資滴滴是要做什麼呢?

在我看來,二者合作應當還是圍繞汽車、出行展開。八月底,滴滴出行與幾十家出租車公司達成合作,滴滴將為平台上的出租車導流(導流快車單),同時,這些出租車對於滴滴也將成為全新的(快車)運力,相比從主機廠、汽車租賃企業那裡拿車做自營業務,從出租車公司取得運力則聰明多了。

再往前,8月22號,滴滴正式宣布進入在線租車領域,用戶可在線上下租車單,其中預訂、支付及訂單修改等都可以在線完成,工作人員免費送車上門。我們認為,這是滴滴在打車這一有司機代駕的領域之外,首次佈局自駕租車領域。而且相比神州租車全部自營的重模式,滴滴租車全部與中小租車公司合作,模式更輕。

現在,滴滴接受富士康的產業投資,滴滴在這個領域的想像力進一步補足。一來,滴滴要想和造車沾上邊,必然要通過相應合作夥伴,而佈局了和諧富騰的富士康是個不錯的人選;二來,滴滴目前已經一隻腳踏進了在線租車領域,而在線租車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按使用時長付費,也就是分時租賃。

要知道對於分時租賃這種重運營的模式來說,保證車源的隨時可得性非常重要。而這恰恰可以通過和諧富騰自己生產的車來滿足,自己產、自己用,將愛車公司生產的車放到滴滴上來運營,很說得通。

至少這種自產自用的模式已經在自行車上得到了初步驗證。近期刷爆了VC圈的摩拜單車就是自建工廠,車身按照運營的需要進行了全盤重新設計。

汽車要這麼跑通當然要難得多,比如去年易到、奇瑞、博泰要搞的「 易奇汽車 」就是要這麼做,不過由於博泰負責整車團隊的沈暉出走、易到投怀樂視使得周航失去最高決策權力,

這件事兒就這麼黃了。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滴滴出行接受富士康1.199億美元投資,是下了一步富士康造車滴滴來運營的大棋?〉。)

【台灣政府數位轉型加倍困難】英國政府數位化最大的敵人:資深公務員

$
0
0

Screen Shot 2016-09-08 at 7.48.00 P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台灣擁有活躍的科技民主黑客動能,例如g0v 成為台灣政府科技進化的重要支援者,然而 g0v 所彰顯的底層民主力量,並不可能代替政府的所有功能。當科技與政治的分野,因為技術進步而開始模糊,傳統政治體系出身的公務員,該有什麼樣的心態變化?目前台灣正在經歷工業 4.0 洗禮,這股浪潮勢必也會影響到民主治理,我們準備好了嗎?(責任編輯:鄒昀倢)

國際上的英國一向以強盛的國力穩坐世界大國之一,強盛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力量不容小覷;同時,在人民與學者眼中,它坐擁深遠的文化底蘊,走過千年歷史。

這個現代與古典並進的海中群島國家,在聯合國發布的2016全球政府電子化的調查報告裡,不論在組織的e化,或人民的e化參與程度,都位居全球第一。轉型成功的關鍵,就是2011年所創立的政府數位服務團隊(Government Digital Service,GDS)。

GDS是英國打造數位政府的第一步,它協助政府部門提供更友善的公共服務,改善政府的所有數位呈現,包括了使用者經驗、管理數位溝通管道,以及其他部門委託的資訊。

短短十週內,GDS便將原先分散的一千七百個政府網站,整合到GOV.UK這個政府網站統一入口,該網站甚至奪下了英國年度設計獎的最佳設計獎。高達五百人的科技團隊,最重視的便是用戶需求,透過建立一套標準系統、工作方式,以及公開透明的程序,GDS幫助英國大大小小的單位進行數位轉型。

不過,就在GDS雷厲風行地整頓英國政府,且風起雲湧地將數位轉型政府的趨勢吹向美國與澳洲之際,GDS被宣告即將解散的聲音越來越大。

GDS已死,政府反數位化?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David Eaves教授所言,即便各界相關人士極力否認、表示樂觀,GDS的未來發展並不被看好,講難聽點,GDS差不多就要被搞死了。

數位轉型政府不是件簡單的任務,特別是當現任政府官員們的成長環境不如年輕一輩充滿數位產品與服務,他們所習慣的辦公官僚體制是紙與筆的範疇,如果把廣義的數位化一併算入,也頂多加上列表機跟Microsoft Word。

對政府官員而言,紙與筆的體系不但依舊「可以把事情做完」,還能將權力中心穩穩鎖在自己手中。GDS的出現和改革讓他們發現,數位化政府的思維大大地挑戰了傳統官僚的思考模式及觀念。數位創新帶來的改變的程度是不可預期的──它不只在科技層面上實施新的作風,更將在公共服務體系內破壞原有的組織架構與權力分配

政府知道,GDS也清楚明白。於是,白廳(Whitehall)的資深公務員反擊。

GDS在英國政府內部推動數位轉型一直是舉步維艱。首先,他們需要反覆說服政府單位轉型的必要性,解釋分析轉型的方法與時程,讓官員們理解到數位化不單單只是擁有一個政府單位官網如此表面的事情。

再來,即便已成功輔助許多單位轉型成功,GDS團隊的運作仍然只能依靠少少的預算。他們並沒有拿到政府所承諾的高預算額度,反而獲得受到大幅刪減後的資源。據悉,對某些資深公務員而言,GDS團隊不過就是「一群網頁開發者」或「一群科技宅」。諷刺的是,正是這群「科技宅」,改造大小政府部門的運作方式後,替英國納稅人省下了上億稅金。

英國數位難題,世界共同承擔

「政府該如何運作」的議題,從來不是自己國內的事務。正如英國GDS在美澳等地區帶起了政府數位轉型的風潮,GDS的碰壁事件也將在各地發生。

仿效英國GDS而創立的美國USDS(美國數位服務團,United States Digital Services)和澳洲DTO(澳洲政府數位轉型辦公室,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fice),在國內推動政府數位化的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它們的宗旨與目標皆是「協助各機關打造簡單、有效果又有效率的政府服務」,和GDS如出一轍。而GDS在英國國內推出、用以規範與檢視各單位數位服務品質的《數位首選服務標準》,也被美澳各自精簡、整理成《美國數位服務守則》、澳洲《數位服務標準》和《服務設計與交付流程》。

當這些創新者、數位型政府官員著手進行數位改革的同時,在美澳等地的中央政府中,也一定會有資深官員組織反對。在這個跨國合作與交流再普遍不過的時代,政府與政府之間不再隔著海洋或山脈,而能跨越國界互相聯絡。政商名流可以參加同一個國際組織、董事會、慈善會、俱樂部,透過這些連結,也能分享彼此的經驗與資訊

哈佛教授David Eaves特別指出這點,呼籲那些在英國外嘗試數位轉型政府的人才,千萬別忽略政府內的資深公務員,也別輕易認為科技是科技、政治為政治。數位轉型團隊必須嘗試取得政治影響力,拉攏資深決策者。

「當英國白廳已經對上GDS,你們國家的中央組織官員一定知道這件事,甚至認識白廳的官員,如果你們也在推動政府數位改革,他們一定會問白廳的人數位化是怎麼回事。」David Eaves的行文帶點擔憂,「白廳的官員大概不會說什麼好話。」

台灣的零時政府g0v,是臨時還是零食?

最近台灣的行政院迎來了一個特別的職位,叫做「數位政委」,由曾任BenQ、Apple公司顧問,長期與開放源碼社群協作,創辦「g0v」零時政府的唐鳳擔任該職,負責督導政院數位經濟、資訊科技、網路產業、創新創業與科技法律等事宜,並針對相關政策需求,指定專人負責數位經濟政策的規劃與修訂。

從低效率的官僚模式,到推行LINE內部溝通,到工研院研發「Juiker 揪科」通訊軟體app供政府部門使用,台灣高喊數位化數年,持續慢慢地改變現有的工作模式,鼓勵官員嘗試創新方法。

第一位數位政委的誕生,代表台灣政府向科技看齊實質性的第一步,也好似預言了台灣未來,除了「資通安全會報」推行資料通訊安全外,可能會進一步成立類似於英國GDS的改革單位。

然而,台灣的官僚與改革聲浪之間,是否能取得共同成長的共識,而非如白廳對上GDS般地讓數位化進程停滯不前、舉足維艱,就要看政府單位之間的協調,以及第一位數位政委唐鳳的影響力了。

(資料來源:MediumComputer WeeklyiThome聯合新聞網端傳媒天下雜誌數位時代唐鳳個人臉書政府資訊委外服務團;圖片來源:gdsteam 1gdsteam 2gdsteam 3daisuke1230

延伸閱讀

【與準數位政委唐鳳的線上對談】開放政府的重點:意見交流能夠被記錄、延續、即時更新
騙鬼啊,台灣政府電子化全球No.10!那為啥政府網頁還是用IE?
【來談談工業 4.0】桃機淹水我們需要的不是 g0v,是政府「自動智慧」4.0 進化
給台灣現任科技部長的 10 大政策方向,新政府的 CTO 有 guts 引領轉型嗎?
當台灣還在拼硬體亞洲矽谷,「數位泰國」已在FinTech的革命路上

【50億台幣的樂陞股市騙局】受害者變加害者?樂生涉內線交易送檢調

$
0
0
樂陞10日平盤開出後快速下跌,開盤15分鐘,最大跌幅達7.95%。圖為董事長許金龍。(中央社檔案照片)
樂陞10日平盤開出後快速下跌,開盤15分鐘,最大跌幅達7.95%。圖為董事長許金龍。(中央社檔案照片)

【為什麼我們要關注這篇文章】樂陞從一開始收購出問題到現在被懷疑內線操作,這中間實在有許多曲折。(責任編輯:鄒昀倢)

樂陞今天除權息第2天,也是庫藏股啟動第2天,在股價跌深反彈拉出2根漲停板後,昨天樂陞融券一口氣增加2171張,今天平盤開出後快速下跌,開盤15分鐘,最大跌幅達7.95%。

昨天金管會表示,樂陞疑涉內線、炒作,已移送檢調,樂陞昨天融券一口氣增加2171張,讓樂陞後續多空對戰的走勢將更受矚目,也衝擊原本的反彈填權息之路。今天以平盤開出後,在連續賣壓出籠摜壓下,開盤15分鐘股價來到41.1元,跌幅7.95%,成交量2018張。

樂陞公開收購案破局爭議持續升溫,金管會昨晚召開記者會,說明事件處理經過及目前查核因應措施。金管會主委丁克華表示,針對公開收購期間樂陞股票及可轉債的交易異常情況,目前已完成分析比對,並將相關資料併同內線及炒作移送檢調。

證期局表示,樂陞2015年申報發行3檔可轉換公司債,金額共20億元、全數用於轉投資,至今年第2季已全數執行完畢。櫃買中心已就轉換債的配售及轉換查有異常情事,併內線及炒作移送檢調。

針對公開收購期間樂陞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交易異常,金管會表示,在公開收購重大消息發布後,便立即督導櫃買中心依「監視制度辦法」查核,目前已完成交易分析意見書,已移送檢調機關偵辦。

另外,樂陞昨天又改口表示,將對中信銀產生的業務過失,導致樂陞投資人權益,決定依法追究責任。

樂陞指出,中信銀做為日商百尺竿頭本應履行合約中承銷商應注意責任,於百尺竿頭公司無法履行交割義務時,又替百尺竿頭向主管機關送達該公司陳述理由書,稱申請延長交割日只「因行政作業延誤」,其申請內容是否屬實仍有疑問,此將嚴重誤導主管機關、樂陞投資人以及樂陞經營團隊對百尺竿頭是否違約判斷。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樂陞疑涉內線 庫藏股擋不住賣壓〉。)

延伸閱讀

【放任股民被坑殺】台灣股市史上最大奇案,樂陞荒謬劇的5大疑點分析
【50億台幣的樂陞股市騙局】從最小咖股東變身董事長,許金龍如何帶領公司度過危機?
【有點扯】49億的超級芭樂票!日商收購樂陞破局,股民無辜被坑殺


【打破台灣唯有讀書高概念】李開復:不必為了學歷而拋棄自己的喜好!

$
0
0

Screen Shot 2016-09-10 at 1.42.11 PM

【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台灣的人才教育,仍然停留在唯有讀書高的階段,但是學歷能代表一個人的才能與潛力嗎?(責任編輯:鄒昀倢)

曾有同學問:開復老師,我初中畢業後選擇了讀中專。對我的學校和專業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當我和大學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的感受真的很複雜。我真的很想了解一下您對中專乃至技校學生的看法,以及對他們以後發展道路的建議。我以後是不是應該再考一個大學的文憑?

李開復:相當多的人認爲讀中專是沒有前途的,一定要再拿大學文憑才有前途。其實,一個社會中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才,行行都可以出狀元。社會需要白領人才、職業人才,也需要藍領人才,並不是大學生就比中專生高出一等。在有些國家,像瑞士,更多的中學畢業生希望讀中專,希望做一個技工(例如說鐘錶匠),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時間享受人生。

如果你喜歡你的專業,我覺得你不必爲了學校和學歷拋棄你的喜好,一旦做了自己喜愛的工作,你就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相對來說,中國今天有許多民辦大學發的文憑不見得被教育部承認,而且請的老師很多都不夠資格,與其讀這樣的大學,還不如讀一個好的中專。

讀中專、技校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就業的完整培訓,是一個以技能爲導向的課程,不是「本科的預科」,所以讀完中專再念大學不是一個「正常」的途徑。中專的學生應該多去了解畢業後的就業機會,很可能你會發現你現在的情況比很多較差的大學畢業生還要好!

如果你真的認爲自己必須走再考大學這條路,那你至少不能僅僅隨波逐流,不能僅僅爲了一紙文憑,而一定要想清楚你的理由。比如說,在下列的情況之下,我覺得再考大學是值得一試的:

1) 中專學校太糟糕了,課程設置落後,實用技能也沒有學到,想找一個較好的本科「重來」。這個本科學校你已經做過諮詢,不是一個什麼都學不到的大學。

2) 有某一個大學的專業是你嚮往的,而且你也做了諮詢,畢業後有適合你而且你也有興趣的職業。

3) 你有足夠的信心可以考上,否則可能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後什麼也得不到。

4) 你做了足夠的諮詢,瞭解自己的興趣,而且做好了一個職業規劃。

(本文經合作夥伴Knowing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李開復:不必為了學歷而拋棄自己的喜好!〉。)

臉書刪越戰經典照,演算法難道可以凌駕史實與公平正義嗎?

$
0
0
Screen Shot 2016-09-10 at 2.02.14 PM
因封鎖越戰經典照片而引起公憤的臉書9日改弦易轍,決定不刪這張照片。(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屬合理使用範圍,Nick Ut/The Associated Press)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一張越戰中的赤裸女童照,讓臉書被外界痛批只顧商業利益,而不顧公平正義。當自動過濾敏感內容的臉書演算法,把提醒人性殘酷的一張照片刪掉時,你寧願留在那個只有表面歡樂和平的社會,還是願意正視世間曾有、正在發生的不公不義?(責任編輯:鄒昀倢)

因封鎖1張越戰經典照片而引起公憤的臉書(Facebook)今天改弦易轍,決定不刪這張照片。照片裡小女孩被燒夷彈波及,全身衣物著火而赤裸逃亡。

法新社報導,臉書沒道歉,並說這張照片遭舉報違反適當內容的標準。

臉書聲明:「通常會假定赤裸兒童照違反我們的社群守則,在一些國家甚至可能構成兒童色情。就這個事件而言,我們承認這張照片具有記錄1個特定瞬間的歷史和全球重要性。」

美籍越南攝影師黃公崴(Nick Ut Cong Huynh)1972年為美聯社拍攝的赤裸越南女孩逃離燒夷彈攻擊照,被視為越戰經典照片之1。這張照片獲頒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社群媒體活躍使用者挪威總理瑟爾貝克(Erna Solberg)今天一早上傳這張照片挑戰臉書,讓這起長達1週的爭議非解決不可。

她說,自己上傳的照片數小時後遭取下,被臉書刪除。

但在臉書態度逆轉後,她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自己是個「快樂的總理」。

她說:「這件事凸顯出,運用社群媒體甚至可以讓社群媒體出現政治變革。」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刪越戰經典照惹公憤 臉書改弦易轍〉。)

延伸閱讀

跟「殺人標題」說拜拜!臉書新演算法要讓內容農場消失在你的塗鴉牆上
【打擊糟糕的蓋板廣告】Google演算法發威,調降劣質廣告網站搜尋順序

【準數位政委唐鳳談VR】把民主決策搬到虛擬實境上,會發生什麼事情?

$
0
0

Screen Shot 2016-09-10 at 3.13.25 P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準數位政委唐鳳在推動數位民主互動參與上,有許多新看法。例如VR這個技術,目前普遍被利用在娛樂、遊戲產業,但是唐鳳看到VR可以拿來利用在民主制度的改革上,值得探討。(責任編輯:鄒昀倢)

VR,虛擬實境。它不是要用來取代人與人之間實際的接觸,而是要提供一個全新的互動模式。文字紙本、語音電話與影像視訊過去都曾扮演過這樣的角色。

VR的特色在於:它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維度,帶給參與者更強烈的「共存感」,有助於共同理解的形成,進而導向自發、互動、共好的實踐。

今日的民主社會,隨著公民成長歷程與價值的多元化,如何透過溝通達成共感,成為一門日益重要的學問。對於政府官員及行政部門來說,更是如此。

在上個世紀,身為國家的領導者、政府官員與公務人員,有沒有足夠的「判斷力」與「專業能力」,是最重要的評價因素。但在今天,「建立共識的能力」,或許也同樣重要。這個能力的關鍵,不在於面對問題時「知道該怎麼做一定最好」,而是理解大家認為哪些問題是重要的,並且在眾人提出的事實、感受中,找出讓社會能夠相互理解、願意接受的解決方法。

與過去閱讀會議簡報,一起坐著開會、進行討論與決策的模式相比,VR情境有許多特性,能讓參與者獲得更直接的資訊交流與情感連結,我想分成六個面向來討論。

透過VR,我們能建立平等、開放的對話空間。這不只讓溝通更有效、更周延,也在一次次互動的過程中,落實許多民主社會重視的共同價值。
透過VR,我們能建立平等、開放的對話空間。這不只讓溝通更有效、更周延,也在一次次互動的過程中,落實許多民主社會重視的共同價值。

1. 空間維度上的突破

首先,傳統的開會方式,雖然是面對面溝通,但能夠運用的題材大多僅限於文字,照片與影像,都是二維樣態。然而,討論的主題卻往往是多面向的。這中間的差距,很容易讓彼此的理解出現落差。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的討論主題是一座社區公園,就目前一般的做法,討論的基礎可能是只有建築師看得懂的平面設計圖,也可能是幾張模擬示意簡報。除非參與者具有很強的空間感,否則難以比較各種方案的優劣。

因此,致力於「參與式規劃」的朋友們開發了許多方法,例如模型組合、現場放樣、集體創作、電子決策劇場,都是重要的傾聽方式。運用VR輔助這些流程的進行,不僅可以大幅節省成本、增加參與感,甚至連年紀很小的參與者,都可以提出符合使用需求的建議,也能讓討論者對主題的理解「具體化」,聚焦在共同的想像上。

2. 時間尺度上的突破

其次,傳統討論雖然可以錄音或錄影,但呈現的方式,還是只有單一的聲音檔,或是二維的影像重播。VR場域則可以用三維的方式,一次次存取不同的視角。

也就是說,VR能夠讓無法在「第一時間」到場的參與者,透過日後的「再進入」,產生身歷其境的感受、延長討論過程的感染力,讓更多的人進入相同的情境,進而有效形成共感。

3. 解除距離的限制

VR可以為參與者省去前往實際地點的交通成本。虛擬空間的特性,不只能避免實體空間太小、太大等運用上的障礙,更可以同時兼顧縱觀全球的視角,以及體驗在地的文化脈絡。

上述效果,只是VR在空間重組上的短期效益。長遠來看,VR的運用也會改變實體空間的配置。當越來越多重要的政府會議運用VR進行,每次實際討論的主題區域,就可以動態形成當下的「政治中心」,而不是以往固定的中心、邊陲角色。

目前這方面的資通訊技術仍然處於萌芽階段,改變的過程也會需要數十年的持續對話、調適,但仍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後續發展。

4. 平等的聆聽空間

在VR場域裡,參與者都是以虛擬、但基本上一致的方式呈現,因此在彼此互動時,就可以減少因為性別、膚色、年齡等因素所造成的權力不對等。如此一來,引導者更能將參與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聆聽不同意見的「多元性」,而不是放大某些意見的「代表性」。

簡單來說,就是在保留數十萬年來面對面溝通、累積人際感受的前提下,解消「以貌取人」與「以人廢言」帶來的問題。

5. 推廣產業發展

VR雖然是虛擬場域,但也有很實際的一面:在智慧型手機之後,VR被廣泛視為現階段應用科技突破的重點之一。

台灣做為VR設備的創製基地,以及數位內容的創造者,政府官員及相關部門,應該善用民間的貢獻。

這原本就是我近年來的研究主題,在十月上任成為數位政委之後,更是責無旁貸。

6. 嶄新的全球互動模式

最後,VR提供的「綜觀效應」,讓我們能跨越國界,從社會整體,乃至於全球的視角來看每個政策、每次行動的影響,這不但建立人與人互動的新場域,也同時創造出嶄新的協作模式。

傳統的國際場合,有嚴謹的組成與互動規則,但VR卻能提供更多開放與平等交流的機會,為我們與世界各地的互動,找出突破既有障礙的路徑。

實驗室裡的數位技藝融入社會時,總會帶來碰撞和創新。

Screen Shot 2016-09-10 at 3.15.39 PM

對此,我想以一首禱詞做為結語:

我們看見「萬物聯網」。願我們將智慧聯網。

我們看見「虛擬實境」。願我們將實境共享。

我們看見「機器學習」。願我們能協力學習。

我們看見「用戶體驗」。願我們能體驗人際。

我們聽到「奇點即將接近」。但願我們惦記:「眾點」就在這裡。

透過VR,希望我們能夠逐漸更貼近彼此,從虛擬的場域出發,體會人間實實在在的相互理解。

謝謝大家。

(本文作者:唐鳳,原文標題〈從奇點到眾點〉,原作者已載明文章適用創用 CC 授權條款 CC0。〉

延伸閱讀

【與準數位政委唐鳳的線上對談】開放政府的重點:意見交流能夠被記錄、延續、即時更新
【台灣人英雄片看太多】唐鳳入閣當公務員,但大眾期待的是救世主解決政府系統問題
【讓鄉民推爆的準公務員】台灣最重要民主數位化推手,唐鳳即將接政委
【台灣政府數位轉型加倍困難】英國政府數位化最大的敵人:資深公務員

【87分不能再高】如果全台灣都像羅志祥這般種族歧視,外籍人才為什麼要進台灣?

$
0
0

Screen Shot 2016-09-10 at 4.55.36 PM

亞洲舞王羅志祥,你這則貼文我給你87分,不能再高。這種歧視當有趣,惡意當幽默的貼文,完全展現了台灣對於種族、膚色歧視的無知。

先來解釋一下前因後果。iPhone 7 這次出了兩款黑色,分別為「會反光的」黑,與「不會反光」的黑。(這兩種顏色的細微區別的請看由蘋果官網截取的產品圖,圖片上方的手機是不會反光的黑;下方的手機為會反光的黑。)

Screen Shot 2016-09-10 at 4.14.19 PM

我們的亞洲舞王羅志祥,為了跟他的粉絲解釋 iPhone 7 兩款黑色手機的不同,於是就用了首圖那張黑人照片來做類比。

羅志祥希望用這種類比、「輕鬆玩笑」的方式,來向粉絲表達他的幽默。殊不知,這早已超過尊重的界線,而是踩到了種族歧視的紅線了。

或許,我們必須要先釐清,什麼是歧視

歧視的意義很簡單:價值上判定他人低一等,所以無須尊重、無須在意他人感受。

拿黑人的皮膚顏色,去當作商品的顏色描述,就是一種極度沒有禮貌的行為。這種沒有禮貌為什麼會如此不自覺?因為打從心底就不覺得要尊重黑人。為什麼不覺得應該要尊重?因為歧視。

去泰國看到人家高樓大廈嚇到,然後脫口而出:「喔他們樓蓋這麼高喔,喔他們商店很進步耶」也是類似例子。不然原本是以為泰國有多落後?為什麼會先設的覺得人家應該是落後的?因為歧視,因為對泰國不了解。

只有自以為比較高貴的人,才會拿別人膚色、文化開玩笑

我不懂為啥要拿別人的膚色來開玩笑。試想,如果這則貼文出現在美國,請問各位認為羅志祥能夠全身而退嗎?如果,今天是別國人拿台灣人的膚色、文化來大開玩笑,各位有這種「雅量」去笑吞歧視嗎?

自己都不一定吞得下的歧視,為什麼就要強迫別人吞下?難道你自認為比較優越進步嗎?

接著,我覺得扯上加扯的,是下面的粉絲留言,大家都笑得很開心,甚至稱讚羅志祥幽默。這證明了台灣部分人口仍然對於種族歧視毫無概念。例如之前的玖壹壹樂團拍攝MV,開伊斯蘭教、白種人的玩笑、嘲諷那些與外國人約會的台灣女性,再再透露著許多人潛意識中,是排斥那些不講中文、膚色不一樣、文化/價值觀不相同的群體。

或許,看到這裡,有人會回我說:「可是我真的不知道黑人/泰國/伊斯蘭教 @#$%^&,這樣就是歧視了嗎?」

我認為,以嚴格標準來說,不知道、不了解不能當作犯錯、歧視他人的藉口。因為,在這個資訊時代,任何人都可以「自主、自動」挖掘到大量資訊。但做研究跟思考是很花時間的,而人的時間是這麼有限,就看個人選擇,願意去充實自己,或是原地踏步,選擇不去瞭解更多、選擇因為無知而不去尊重別人。

即使,那只是一張在網路上面流傳的圖片;即使,圖片中的人可能不會知道地球的另一端,有人拿這張圖去開玩笑。這些都不構成自己也可以這樣做的藉口。

尤其,羅志祥是公眾人物,當一個有一定號召影響力的個人,公開發表這種言論之時,難道他的行為得體嗎?不,嚴重不得體。

台灣想要國際人才,就請學會尊重!尊重!尊重!

這,就是台灣為什麼一直想要招攬外國人才來台,卻沒有成功的原因。因為台灣就是一個排外、文化想像單一、不懂得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社會。

在一個單一文化至上,不懂得包容多元人種、文化的社會,是不可能真正吸引到國際級的人才定居、貢獻才能的,而台灣目前就面臨這樣的問題:一直說要找國際人才來,結果卻發現連自己本國人才都不一定留得住。

無名小站創辦人,現在在矽谷創投公司工作的簡志宇,在觀察了矽谷生態後,回過頭來看台灣,就有這樣的感觸。他說:

「矽谷是眾所皆知人才聚集之地,但住在那的人,有51%母語不是英文,台灣人有沒有這個『雅量』去接受自己的生活環境,充滿了不以中文為母語的人?

台灣能不能保證給這些『外國人』,同等的公民權益、教育資源、生活環境、成功機會?如果可以,國際人才自然就會進來。」

但如果外國人來台灣感受到的是封閉的社會、單一種族至上,甚至是把惡意當好笑的文化認知,那為什麼人才會願意來台灣?

甚至,我看到許多人留言,表示到處都有種族歧視,為啥要單挑台灣出來講,幹嘛不先檢討別國?看到這我覺得心寒。在民主社會中,每個人都有義務,從改變自身開始,進而改變整個社會。而不是期待這個社會會自動變好;更不是期待整個國家跟別人比爛。

政府若真正想要培育人才,這個難題才是最該改變的根本,而不是花大錢做政策口號,到最後整個社會仍在空轉。台灣總不能一輩子在原地踏步不前吧?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認同TO這篇文章嗎?想看更多 TechOrange 給我們按個讚吧 → TO粉絲團

延伸閱讀

【職場戰文】我不是不想留在台灣上班,但是在台灣,基層主管要庸才不要人才
人才洩洪擋不住:台灣還要因歧視、低薪逼走多少身懷絕技的人才?
台灣族群偏見「理所當然」存在於社會?這比美國種族歧視還可怕
不為人知的歧視史:為什麼交友網站上的亞洲女性好吃香,男性卻都「哭哭」?

 

【事業能力強到韓國會怕!】台灣紡織廠超強業務力,見面5分鐘訂單就拿下

$
0
0

b2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台灣有許多隱形的產業世界冠軍,他們的成功經驗非常值得學習。例如這位羽絨服廠商「廣越」,透過業務力讓事業拓展到接單接不完。這些能力,就是新創業者需要培養的商場實戰力。(責任編輯:鄒昀倢)

撰文/今周刊 林宏文

廣越三位創辦人,在台灣受挫,從越南站起來。20年前從荒蕪開始拚,拿下許多全球知名品牌羽絨服訂單,讓第一大廠韓國Youngone備受壓力。

這一行我做三十五年了,沒有人會做得比我們好啦!」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廣越古芝廠,廣越總經理吳朝筆抹掉額頭上的斗大汗水,告訴來訪的記者:「有流汗才有錢,你看,這一箱羽絨服有十件,每件四十美元,出一箱就四百美元進來,我每次查廠走到這裡,心情就好爽!」

在這座容納五千名員工的廠房內,吳朝筆穿著一雙球鞋,快速穿梭在處理不同工序的廠房中,大家都得用小跑步才跟得上他。他拿起一件接近完成的產品,端詳、撫摸了幾下,就把一旁的主管叫過來:「這個面,做得不太平整哦!這樣是不及格的,你們幹部對員工要再多要求一點。」

紡織業新星,過去五年EPS逾七元

接著,他又走進一間間的羽絨外套展示房,與幾位來訪的設計師與客戶寒暄兩句,只見他又隨手抓起一件羽絨外套說,「你們看這件外套的袖子,是針對人體工學設計的,總計要五十幾道縫製工序。這些,只有我們廣越做得到。」

吳朝筆講話直接,甚至有點臭屁,但眼前這位六十歲的中年歐吉桑,絕對有資格臭屁。廣越是目前全球僅次於韓商Youngone的第二大羽絨服代工廠,營收達九十四億元,包括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銳跑(Reebok)等十五個國際知名品牌都是大客戶,而且過去五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都至少從七元以上起跳。如今預計在十月十八日掛牌上市的廣越,股價已超過兩百元,成為繼儒鴻、聚陽後的另一檔高價紡織股。

出生於苗栗的吳朝筆,早年曾在老家的成衣工廠工作,無奈當年轉型太慢,因而關廠。吳朝筆對經營事業一直保有高度興趣,加上過去的失敗讓他耿耿於懷,很想再做一番事業,因此,便找了當年的同事楊文賢與蔡石屏,於一九九五年一起創辦了廣越。

當時,他們選擇人工成本低廉的越南重新開始。九五年剛到越南時,人生地不熟,當地的生產條件很差,經常停電,吳朝筆說,他和蔡石屏兩個人,常常一手拿著手電筒,一邊揮著扇子,討論以後要怎麼走下去。

以業務力見長,見一面有八成把握拿訂單

一九九七年,廣越取得耐吉的認證,拿到第一筆訂單二十五萬件,開始代工生產羽絨衣並行銷至歐洲市場。隨著耐吉坐穩全球第一大運動品牌的位置,下給廣越的訂單也越來越多,廣越隨後將工廠擴建到中國。

二○○五年,廣越幫耐吉代工的第八年,由於當年廣越管理出了問題,交貨不順利,耐吉決定抽單,讓吳朝筆連續三個月晚上睡不著覺,只能加速尋找新客戶進來。在他奔走之下,Puma成了廣越第二個大客戶,並且從○五年起,廣越每年增加一個國際客戶,包括銳跑、愛迪達、The North Face、Patagonia等客戶一一加入,也對第一大廠──韓國Youngone集團形成威脅。

吳朝筆說,隨著國際級大品牌的要求越來越多,讓這一行的競爭門檻不斷墊高。例如,大廠三不五時派人來查廠,像員工上下班時間,若查到有人晚下班十五分鐘,就要記為大缺失,而且還會調錄影帶來看。「但我們一個工廠有五千名員工,大家都要同時下班,十五分鐘內怎麼把這些人通通疏散?」結果,只好在工廠內設了一百多個打卡鐘,還把大門加大,下班時間一到,就趕緊叫大家疏散完畢。

不過,這只是經營的小插曲,服務國際客戶最重要的還是靠真本事,比的是品質、良率、交期、價錢,絕對不可能靠什麼交情,更不可能靠什麼暗盤或好處。「和這些國際大廠做生意,絕對沒有這種事。」吳朝筆對廣越的競爭力很有信心,業務能力也很強,他說:

「只要能跟客戶見一面,我會秀出廣越所有的優勢,五分鐘內一定讓他喜歡上我,我就有八成把握拿下訂單。」

…(閱讀全文http://goo.gl/I0UndT)

ㄕ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29期)。

1029cover500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新創公司改變傳統紡織業 http://goo.gl/Zb35yz

你喝的寶特瓶飲料 六成靠它包裝 http://goo.gl/hw3zJK

小七為何敢砍掉重練 把東西賣貴?http://goo.gl/N5NRSB

(本文經合作夥伴今周刊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靠羽絨衣年營收94億 連UA都買單〉。)

延伸閱讀

傳產人才出頭天的時間到了!網路業目前最哈 PM、線下通路業務
【朕要封你為阿拉伯王】台灣人在中東賣清粥小菜,靠用戶體驗收服中東油田富豪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