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唐鳳上台、丁克華下台】一個為打造台灣數位經濟而來、一個為政府傳統官僚思維而去

$
0
0
行政院長林全(左)4日針對將前後任金管會主委等6人 移送監察院一事表示,督導小組主要是針對兆豐案有關 的行政部門監督的部分去釐清責任,目前還沒有結論, 尊重督導小組的決定。圖右為金管會代理主委黃天牧。 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05年10月4日
行政院長林全(左)4日針對將前後任金管會主委等6人 移送監察院一事表示,督導小組主要是針對兆豐案有關 的行政部門監督的部分去釐清責任,目前還沒有結論, 尊重督導小組的決定。圖右為金管會代理主委黃天牧。 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05年10月4日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小英政府想要超越前朝政府,其實不在於口號,而是在於帶著政府慢慢走出傳統官僚體系思維,轉向數位化思維。這是場硬仗,卻是必須要做的任務。這週,數位政委唐鳳上台、金管會前主委丁克華下台,根據懂灣灣的看法,其實就凸顯了台灣目前在治理思維上,所必須要做的改進與缺失。(責任編輯:鄒昀倢)

這個週末,台灣有兩個政務官一個上台一個下台,一個是十月一日正式上任的政務委員唐鳳,一個是十月一日提出辭呈的金管會主委丁克華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的看過唐鳳臉書上所提供那麼多的訪談與會議逐字記錄。

這兩天,我隨機閱讀了 3 份逐字記錄:

一份是唐鳳在十月一日 g0v 所舉辦的 Hackthon 萌典松接受媒體採訪的逐字稿。

一份是唐鳳在公共電視節目青春發言人中,與包括小學、國中、高中在內的觀眾透過 VR 平台對談的逐字記錄。

還有一份是唐鳳與主管相同業務的前任政務委員蔡玉玲、以及 vTaiwan 平台工作人員的交接松會議逐字記錄。

分別看完這三份記錄之後,我跟朋友說:

「不會是唐鳳的問題。而是台灣社會或媒體的問題。還是把唐鳳(以前的柯P也是)當成一個新奇的事物來看,然後看著看著,就開始不耐煩了,因為他們的反應都超出既有經驗,於是就沒耐心了,就開始挑問題了,就開始找不是了,就開始說他不正面回答問題、故弄玄虛、裝神弄鬼了。」

如果你有時間去看這三份逐字記錄,你會更認識唐鳳這個人(如果你想要認識她的話),我必須說老實話,你現在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的唐鳳,都不是真正的唐鳳,又或者,不應該用這樣的角度去認識唐鳳這個人可能會在台灣造成的影響

  • 唐鳳對於台灣政府的影響,到底是什麼?

在宣布由唐鳳出任政務委員之後,身邊的朋友大概有 95% 都極為興奮,但有 5% 卻極為悲觀,他們興奮與悲觀的命題在於:唐鳳對台灣政府的影響變革

但我不想從這個角度去看唐鳳進入政府這件事,畢竟,唐鳳接任的這個政務委員的位子,在過去蔡玉玲或這是張善政時代,都沒有進到台灣政府政策的決策核心,即使張善政後來一路升到科技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也跟這個政務委員的位子沒有關係,純粹就是時空背景問題。

我不認為「唐鳳對台灣政府的影響變革」,可以用成功或失敗來評量,因為,我不認為唐鳳接下的這個位子有明確的政策指示目標,唐鳳的出現,不是經過計算之後的結果,而更像是一種「風味」的添加,這一味叫做「數位經濟」,有一點開放政府的味道,有一點創新新創的味道,有一點未來科技味道。

這樣說唐鳳,並沒有任何貶義,我相信,她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在進入政府體系之後,會被如何看待。

所以,一開始她就講的很清楚,她把自己放在的位置,是一個類似於 Mentor 的位子(這樣講有點不符合唐鳳逐字詳實的風格,這是我自己的解讀。)

唐鳳自己的原話是,「未來,進入行政院後,我對自己的期許是作為「公僕的公僕」。也就是運用數位技術及系統,輔助公務體系解決問題,並強化政府部門與公民科技、公共社群的對話與合作。

我的存在,不是為了讓某些社群「朝中有人」,也不會是為了在網路上「政令宣導」,而是成為一個「通道」,讓更多的智慧與力量有更好的結合。」

唐鳳的任務:幫助官僚體系思維過渡到數位時代

公僕的公僕」,唐鳳要服務的是整個台灣政府官僚體系,服務的項目是公民科技、公共社群的對話與合作,簡單講,唐鳳是要去教育台灣政府官僚體系要如何活在數位化(Digitization)時代,這不只是科技,而是思維的轉變

很多人認為唐鳳是要去做數位經濟、亞洲矽谷、物聯網等等,但我認為,這些事都與唐鳳有關,但卻不是唐鳳可以做的,也不是唐鳳應該做的,唐鳳進入政府不是、也不應該要去做更多的解決方案出來。

唐鳳接任的這個政務委員的位子,先前曾經考慮過很多人,其中包括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

簡立峰是個好人,也是個有見地的人,但我並不認為簡立峰有意願,也不認為簡立峰適合,因為,當簡立峰出線,整個台灣政府決策與行政體系會對他有錯誤的期望,認為簡立峰是可以為台灣做出一套厲害解決方案的人。然後,我們就會對簡立峰失望了。

台灣政府通病:把政務官當超人,能夠一次解決所有問題

台灣政府向來尋找的,都是一個解決方案提供者,不論是什麼位子都是如此,但以台灣政府近來提出的幾個大計畫來看,其中有很多政策計畫的命題,都是錯的,在一個錯的命題上,不會做出對的解決方案。

但唐鳳接任的這個位子,其實更應該是一個架構設計者 Architect,唐鳳比簡立峰適合這個位子的原因,也在於此。

你如果去看過唐鳳臉書上的會議逐字記錄,你就會發現,她不是一個會給標準答案的人,她面對問題的方式,不是解答,而是定義、分析、闡述,沒有想當然爾的邏輯。

這樣是對的嗎?這個問題的答案,要看之於誰而言。

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現在很多人看唐鳳,包括政府體系內的官員、媒體、公民,都有一種新奇感,但這新奇感,不只來自於對唐鳳的陌生,更來自於對唐鳳身處領域的陌生,但會不會時間長了,這新奇感變成了惡感?

唐鳳入閣後,可能的狀況推斷

唐鳳進入政府之後的影響,不是由唐鳳決定的,而是由既有政府決策與行政體系是否真的決心要做出改變。因為,唐鳳會的東西,對很多人都很陌生,不只是政府決策者或行政官員,就連被認為領域比較接近的台灣 ICT 產業,也都是看似接近、其實截然不同的東西。

當人面對以為懂得、但實際卻完全不能理解的事物,會生出極大的反差,隨之而來的是極大的挫折感,而後,就是無法怪罪自己、只能怪罪對方的惡感。

我不希望看到唐鳳最後的下場會是如此。唐鳳應該是一個開始,但不應該成為一個錯誤

另一個與唐鳳錯身而過下台的政務官丁克華則是另一個例子。

很多人說丁克華不適任金管會主委這個位子,因為從兆豐案、樂陞案、到台灣希望可以有所發展的 Fintech,都視他做不好金管會主委的理由。

金管會主委,這個職位到底該有什麼樣的責任?

但丁克華當初被任命為金管會主委,在我看來,其實是看上他對於股票市場的熟稔老練,這個金管會主委最重要的任務,是資本市場的活化。而自新政府上任以來,台股這一波的表現其實是不錯的。

他不用智慧型手機,他缺乏對金融監理的掌握,都是一開始就應該被知道的事,但他還是被任命了

與唐鳳相比,丁克華是那種典型被期望要能提出解決方案的人,他的確也提出了不少想法,鼓勵中高齡者投入股市、「鼓勵」金融機構參與天使投資等等。

丁克華的任命是一個錯誤嗎?這個問題,我實在無法回答,因為,出錯的不是人,而是整個決策體系,人走了,就會變成對的嗎?好像也不會一個週末,兩位政務官,一個上台一個下台,一位帶著台灣政府許下的數位經濟願景而來,另一位則是因著讓台灣政府焦頭爛額的麻煩而去。

這個場景,像是台灣政府的政策轉折輪迴的隱喻,從願景到麻煩,這距離,會有多遠?

(以下為 2016 年 10 月 1 日唐鳳在萌典松之前接受媒體採訪的逐字記錄)

Cheers:

想先恭喜您現在已經當政委了,這是您第一天開始這個工作嗎?還是其實之前就已經開始幫忙?我看之前您就已經幫忙了。想簡單問一下,您開始在做這一件事,就是進入這個體制之後,您現在開始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唐鳳:

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回答你的問題。

Cheers:(笑)

唐鳳:

但是回答的身份就轉變了,以前我可以說我只代表我自己,現在即使我說我只代表我自己,可能那個效力是不一樣的;但除了身份轉變之外,我目前為止還是在做我之前本來就在做的事情。其實你也在網路上可以看到,其實我從上個週末回國之後就已經陸續工作、報到,這些手續都做了,其實感覺也沒有什麼差別。

鏡傳媒:

鏡傳媒芷筠,您好!我們都滿想問你關於小學的經驗還有後來自學的經驗,我想先問,因為媽媽的書裡面提到是從媽媽的觀點,但她提到小二那一年你回家哭泣什麼的,然後早上不想去上課,可是比如說在學校是一個人吃飯嗎?全部人一起吃營養午餐嗎?你跟同學之間那時候的具體互動是什麼?

唐鳳:

非常好的問題。其實當時跟同學們滿多互動的,因為在小學二年級那一年,我是班長,其實班長有很多例行性的工作要做,比如起立、敬禮、說「老師好」之類的,其實互動是一定有的,我覺得比較沒有是因為我轉學到二年級之後,一直比較沒有親近一對一的朋友,當時普通班有一些課、資優班有一些別的課,其實比較分開的,所以我一直沒有很完整地注意力在同一群人上,這是小二主要的感覺。

唐鳳:其實午餐的時候,好像都是每個人在自己的課桌上吃,所以…

鏡傳媒:那後來到直潭國小,就是離開那一個同學欺負你學校的那一天,心情是什麼還記得嗎?

唐鳳:因為我後來其實就休學了,其實從休學到找到指南國小可以念—不是直潭—中間其實有好幾個月的時間。

唐鳳:

我六年讀六所學校,所以其實心情都很像,都不用做暑假作業的這種心情,按照定義沒有暑假作業需要做(笑),所以那個心情大概就是…嗯…一個closure吧!就是本來東西大概有處理好,那新的完全是完全不同一群人這樣的一種想法、這樣一種感受。

鏡傳媒:

那個時候應該還是花了滿多時間在跟外界溝通,那你有提到「弟弟」是幫助你很重要的一個信任他人的一個關鍵,可是對你自己來說還是花了一些時間,大概花了多久時間學習溝通?

唐鳳:一輩子嘛!對不對?人一定是一輩子啊!

鏡傳媒:好,我先pass給他。

Cheers:

那個政委…我們還是想問一下關於青年世代的問題,可能從您自身的經驗跟您想要做的事情可不可以跟我們談一談,就是現在的社會不管是數位或者是一些很多新的東西不斷地出來,很多人就是被這個趨勢推著走。以您的經驗,就是說他們在這種時代快速地變遷,您覺得年輕人現在應該要有什麼樣的能力或態度去面對這麼快變遷的社會,就是那麼多不同的趨勢出來,您覺得他們應該要有什麼心態跟努力?

Cheers:

以您自己的經驗,其實因為您可能算是在之後休學,然後用一個跟一般傳統體制不同的成長方式,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實驗,有些人在工作上也會覺得年輕人創新、創業是一種實驗。您會覺得他們應該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您會建議他們有停損點或者應該要繼續往前做,在這種實驗或是創新裡面去嘗試?謝謝。

唐鳳:其實簡單講,第一個您是問我對於年輕人在面對時代變遷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樣的能力和態度來面對,這個問題是非常有預設(loaded)的。因為我沒有用年紀來刻板(stereotype)人的習慣,所以我也沒有辦法說因為你是三十五歲以下就應該要用一種不同的態度跟能力,其實很難回答;如果說現在是一個具體的年輕人在我面前,那當然我們就可以聊一聊,我知道目前的態度或能力的話,我可能可以做一些建議,但就像我在wiselike上面很喜歡說的,就是這個過程通常要幾十個小時的時間我才能比較認識你,在此之前,我覺得我做任何的建議都不負責任。

鏡傳媒:

您會花很多時間去告訴,因為你不會以年紀來區分,其實他們提出問題,您都會很願意花很多時間去討論或他們未來的方向嗎?

唐鳳:對。

唐鳳:

第二個就是「創新」跟「停損」的關係,停損的意思就是說到自己受不了或不舒服就轉換跑道,或者是就換另外一條路走;我的意思是說,每一個人自己做創新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自己有承載的能力,那也不用我去教導或說什麼,仍然是各自個別(case by case)的一件事,因為停損點這個想法後面還有一個是你在好像消耗燃油的那樣子一個想法,但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叫做thrift innovation;我不知道怎麼翻,「廉能創新」嗎?

唐鳳:

就是說你每一次做的事情是剛好可以承載的,所以你就不會覺得你在消耗什麼,那就沒有燒光(burn out)的一天,但這當然是在門檻非常低的特定業別才能做,我才會說它是很特殊(privileged)的一種狀態才能這樣做,但因為其實我從創業以來一直都是這樣做,這是我比較習慣的,因此我就更沒有那個能力去建議正在燒錢的朋友們怎麼樣控制停損點。

鏡傳媒:

你十四歲創業當老闆,那時候應該還是花滿多的心力在公司的經營上,你第一個寫的那一個搜尋引擎的程式,就是賣掉它賺了多少錢?然後公司第一年賺了多少錢?有沒有辛苦的部分?當年創業還記得嗎?

唐鳳:記得。

唐鳳:

當時是「搜尋快手」,賣了大概一萬套,名字當時是叫「FusionSearch」,那個查一下應該都還是查得到的。我自己其實不太有在管經營,因為我是技術總監,然後當時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是從零到一的創業,因為其實是本來有家出版社,叫「資訊人出版社」,就是賴明宗跟賀元一些人去辦的,那個出版社我其實並沒有參加,我只是作者。是後來出版社想要轉型成軟體公司的時候,我寫了一個算是business plan過去,賀元覺得很好,所以那邊就拆掉重組,變成一個軟體公司。

鏡傳媒:

就是「搜尋快手」?

唐鳳:

其實那個沒有,那個計畫叫「CyberEye」,我寫的比較是說希望透過網路讓不同世代就是剛開始接觸網路、對網路可能沒有那麼認識,及完全不認識網路的朋友用什麼樣的方式做出社區這樣的一個概念,現在我們會叫「社群網路」或「MySpace」或「Facebook」之類,但當時1995年,其實這一些詞還沒有出現,也是盡可能想像吧!大概這樣。

唐鳳:

那實際營運上大部分是賀元跟後來薛曉嵐在負責,你問我損益表,我其實背不出來給你(笑),而且畢竟是1995年的事了。

鏡傳媒:

那時出版社要轉軟體公司,是有點像現在大家紙本不行了而要轉電子書這種危機感嗎?

唐鳳:

其實相反的,因為「Word的使用藝術」那本書賣得太好了,大家也在資訊圈裡面有一些公信力,所以就覺得如果用這個想法去做軟體的話,可以觸及到更多人。

TVBS:

我們想問一下,當你決定走進體制內,家人扮演的角色,據了解,為了利益迴避,父親還請辭教育委員,謝謝。

唐鳳:

家人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被告知的角色(笑),被告知之後我爸一開始有比較擔心啦!但是他就轉念了嘛!他非常擅長於轉念,所以他到了晚上就轉念,然後傳個簡訊給我說祝福我之類的。

唐鳳:

所以其實是還好,就是他們知道有這一件事,然後也幫我做了一些評估,但其實我已經做了決定才告訴他們,一向其實也都是這樣。

東森新聞:

想知道選擇進入政府保守體制內的考量是什麼?會不會擔心結果,是無法衝撞、或是做出改變?謝謝。

唐鳳:

其實我剛跟這邊的朋友(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說,我就是一個「持守的安那其(保守的無政府主義者)」,那所以「保守」這一件事對我來講是正面的,它表示有一些人跟人之間相處傳統上的價值,它值得在數位時代還留下來,所以政府當然是保守體制的公部門,是這個最基礎東西的工作者之一,所以我加入公部門我覺得還好,並沒有需要心態上面做很大的調整。

台視:

進入公部門,會不會擔心您的性別問題將會被外界放大檢視,若面臨相關問題,您要如何回應?謝謝。

唐鳳:

性別其實不是一個問題。

唐鳳:

我覺得我也不是很確定這邊是問假設性的「碰到相關問題要如何回應」?我看到一個問題,基本上就是這樣子去回應,所以說如果你有很具體的問題,就直接寫在這邊上面,我回應就好。

鏡傳媒:

我有發現你在網路上比較避談性別這一塊,但我覺得外界對於跨性跟變性這一件事有很多不理解,比如像之前的記者也會說你接受了變性手術,但據我所知是沒有的,沒有侵入性的外科手術,只有荷爾蒙治療,是這樣嗎?

唐鳳:

侵入性要到多侵入性?對不對?打那個…

鏡傳媒:

就是切除或者是…

唐鳳:

打 Botox 算不算侵入性?

鏡傳媒:

Botox 是什麼?

唐鳳:

肉毒桿菌(Botulinum Toxin)…就是在醫美的尺度上,從完全不侵入到有點侵入其實它是有非常多尺度的。

唐鳳:

我之前在網路上不回答,是因為這比較沒有公眾利益,但當然我理解滿足大家的好奇心也是一種利益,雖然不是公共利益(笑)。

唐鳳:

你剛剛講得都對,我都同意。

鏡傳媒:

原諒我,我必須要問(笑)。

唐鳳:

沒有問題,沒有問題。

鏡傳媒:

為什麼會認同「無性」呢?

唐鳳:

我也沒有認同無性,我其實只是在人事表上填了「無」而已,填了「無」其實只是因為旁邊黨籍那個欄,我發現可以填「無」,所以拷過來很方便。

鏡傳媒:

所以旁邊(空格)是有「男性」、「女性」跟「無」嗎?

唐鳳:

沒有,它其實就是一個空格啊。

唐鳳:

這就是我們說「性別開放填空」(gender is an input field),也就是說「名從主人」的意思,就是說應該是以你自己喜歡的那樣子被寫下來。

唐鳳:

所以他給一個空格,我認為是完全正確的,這跟政黨一樣,就是說如果你預設我一定要是某一個政黨的,那是不尊重我。

Cheers:

我記得你那時回答「無」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很多媒體特別去放大檢視這一件事,它造成您的困擾嗎?

唐鳳:

沒有,我覺得很好。

Cheers:

(笑)很好?

唐鳳:

能夠對話總是一件好事。

Cheers:

想問一下,就是說在職場上面,不管男性、女性他們可能都有一些弱勢或者是不管他們需調整的地方,你會不會就這部分去關注性別上面的工作能力,或他們遇到一些弱勢的部分,你會特別去關注這一塊嗎?

唐鳳:

其實作為一個「性別流動」或者是「酷兒」(genderqueer)好了,我是覺得當然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難處,我們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對於你剛剛講這種比較像關懷工作(care work),其實一定是在一個人跟另一個人之間發生的──這就跟我剛才不想給年輕人忠告完全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我如果這樣做,其實是在加深那個貼標籤的動作。您知道我的意思嗎?

Cheers:嗯。

唐鳳:

好,大概就先這樣。

TVBS:

請問有什麼事,是你上任後,最想要推動嗎?另外可以聊聊冥想的習慣嗎?謝謝。

唐鳳:

這個可以很快速回答,我上任之後具體要推動的一件事,是民間團體如果是針對我個人拜會的話,我有請速錄師會把它逐字打下來,然後在十天之後與會者修訂之後去公開,這個是我一向作業的傳統,就是我自己會留一些紀錄,那這個紀錄未來是可以接受公評,而且不管是人可以讀或機器也可以讀,所以可以做很多分析及文本上的處理。

唐鳳:

這是我之前在十二年國教課發會(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發展委員會)的習慣,現在我從國教院這邊辭了,但這個習慣會保留到院裡,這是一個具體的差異。

唐鳳:

冥想的習慣就是一個習慣,就跟每天都要吃飯一樣。

鏡傳媒:

請問這和VR有關係嗎?

唐鳳:

對,在VR的環境裡進行冥想。

鏡傳媒:

很難想像那是什麼樣子?

唐鳳:

對,那其實我用很具體地講,它是一個太空模擬的VR,所以你一戴上就是在國際太空站看地球的位置,但你可以去其他太陽系別的星星。

唐鳳:

還不能去別的恒星,因為我們沒有別的資料(笑),所以今天高興的話,可能就是在土星環上工作這樣子。

鏡傳媒:

瞭解。我很喜歡木星。

唐鳳:

對,已經有了。其實我們在VR裡就可以參觀了,大概是這樣。

匿名:

很多年輕人不相信婚姻,你相信嗎?謝謝。

唐鳳:

我們知道尼采說:「你相信什麼,就不會真的知道他。」(笑),就是說我當然覺得…它是一種讓兩個人彼此瞭解或知道的方式,當然不是唯一的一個方式,我覺得每個人就是挑自己適合的方式,大概是這樣子。

唐鳳:

其實已經十一點了耶!(笑)歡迎文字的部分繼續問,這邊還有沒有想要追問的?其實差不多了。如果素材差不多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不可以請影像這邊先收一下?對,因為我們活動理論上是現在開始,對,不好意思,謝謝。這邊有沒有什麼一定要問的?

Cheers:

會不會想要在政府網站那邊做一些新的改革或者一些改變之類的?這個工作你會去接續嗎?

唐鳳:

政府網站的這一件事,其實它是屬於執行層面的,理論上我的工作應該是設定原則,網站應該怎麼做的原則,而不是哪一個網站怎麼改。

唐鳳:

但是具體這個原則是不是應該由我設定,理論上我禮拜一才會知道。雖然我現在正在上班(笑),但我們並沒有一個很快速的方法去確認這一件事;我就是先確定一下我的工作範圍。

唐鳳:

好,那今天其實差不多了,對不對?那我們就最後一個問題。

蘋果:

想要詢問,為什麼面對面還會想要用網路對談,還有使用攝影機拍攝的習慣,是認為公開透明嗎?還是個人習慣?

唐鳳:

剛剛講了,我們的聲音來源只有兩個聲道(兩支麥克風),而且是同時的,所以如果這麼多人發問的話,我們對談的節奏一定會被打亂。

唐鳳:

其實這個比較不是面對面還會想要試用,而是因為今天的人數超過預期,所以就是一個分流的概念,那當然就是很感謝大家的協助跟配合。

唐鳳:

另外一個是攝影機拍攝的習慣,因為其實我自己會在VR裡面重新造訪現在這個狀態,我很習慣於事後在別人的角度來看我的表現。

唐鳳:

因為有這樣子的習慣,所以所有相關的攝影器材跟文字器材其實是一個對稱的概念,如果有人正在拍,而且我們沒有事先談好說你要拋棄著作權,讓我可以任意使用的話,那我就自己在儘量不影響到你的前提底下,也拿到一份素材。

(如果你想每天跟進我们在看什麼聽什麼想什麼,请加入關注微信訂閱號TWicic懂湾湾/FB粉絲專頁TWicic)

(本文經原作者 TWicic 懂灣灣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一個週末的上台與下台 談唐鳳與丁克華— 台灣電子業今天看什麼? 〉;圖片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準數位政委唐鳳談VR】把民主決策搬到虛擬實境上,會發生什麼事情?
【與準數位政委唐鳳的線上對談】開放政府的重點:意見交流能夠被記錄、延續、即時更新
【台灣政府數位轉型加倍困難】英國政府數位化最大的敵人:資深公務員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TechOrange 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都不漏拍。


【HTC 你這魯蛇!】彭博撰文問雪紅姐:為什麼HTC從國際品牌淪為代工廠?

$
0
0

Screen Shot 2016-10-05 at 11.31.19 AM

「HTC, You Loser」這標題夠聳動,但也蠻中肯的。

當大家目不轉睛的盯著Google 發佈多款新品時,有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地方值得注意:HTC 甘願當小媳婦,做Google 手機的代工廠。

HTC 是有沒有這麼卑微?

Google 新手機Pixel 本來要找華為代工,但是傳言華為堅持要印上自己的Logo,雙方談不攏,所以Google才找上「願意不放Logo」的「代工廠HTC」。

Bloomberg 專欄作家 Tim Cuplan 撰文指出,Google 負責Pixel 手機大部份的設計,HTC 只負責組裝。這樣的分工結構,就像是蘋果之於富士康。問題是,HTC 可以不用這麼放下身段的。

還記得嗎?HTC 曾是「唯一」的安卓手機商

HTC 曾經榮耀過,從本來的威盛電子代工廠,經過轉型後開始研發自己的手機品牌,也就是宏達電,然後從去年開始,再度啟動轉型,希望透過HTC Vive 帶領集團走出發展瓶頸。

曾經第一個使用微軟系統的手機、曾經第一個做出3G 手機、曾經第一個在手機上加 GPS功能、曾經第一個採用、生產 Google 系統的手機、曾經是美國市占第一的手機廠商。

曾經的曾經,一切也只是曾經。後來的故事你們也都知道了。百元股王因為手機業務發展不好,股價一度跌到50 塊台幣等等。

因為從代工廠轉型手機商,但是不擅長行銷、品牌經營,HTC 漸漸地流失市場先機。曾經的硬體優勢,也被後進者迎頭趕上。

所以我們看到HTC 從代工廠轉品牌,又從品牌下放為代工商。這樣的故事,是否能給台灣電子業任何警惕呢?我們的硬體優勢的確有,但如果不知道如何把這樣的優勢,轉化服務基礎的話,那台灣談這麼久的產業轉型,也是白談了。

(資料來源 :BloombergiFanrWiki,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為什麼外國人不知道HTC是台灣品牌?
紐約時報評台灣:走不出過往成功光環,台灣老齡科技產業變慘業
雪紅姐這次壓對寶了》HTC 把未來梭哈在 VR 上,Vive 一開賣就熱銷
硬體大廠別掙扎了!廣達老總林百里:老公司不可能在新時代成功
只要賺錢不問背後價值,台灣硬體思維面臨嚴重瓶頸
台灣製造業營收翻倍新做法:販賣超強產品外,也記得賣超強的「工程服務」
Google發布手機、VR裝置、智慧家居,心裡想的是Made by Google 人工智慧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TechOrange 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都不漏拍。

【這只是阿里旗下子公司之一】螞蟻金服估值750億美元,比高盛銀行市值還要高

$
0
0

【為什麼我們要關注這則新聞】螞蟻金服近來動作連連,CEO 換人後,也代表企業要邁入下個里程碑。螞蟻金服的重要性,在於整個阿里體系靠著金融+服務+實名制的方式,徹底地穿接了每個人的生活,而螞蟻金服就是其中的重要關鍵。(責任編輯:鄒昀倢)

螞蟻金服是中國商業巨頭阿里巴巴控股集團旗下的金融子公司,全名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螞蟻金服在今年6月份融資45億美元時,估值已到達600億美元。截至9月19日,里昂證券亞洲網路與通訊研究部門主管Elinor Leung分析,現在螞蟻金服估值高達750億美元,比起高盛約700億美元市值還要高。雖然目前螞蟻金服尚未上市,估值卻超過了國際銀行業巨頭高盛。

從支付寶到螞蟻金服的多角化經營

支付寶(Alipay)從2004年成為淘寶購物線上交易的支付方式之後,很快地陸續開放給淘寶以外的平台,於2011年單獨成立一間新公司,逐漸成為中國最主流的網路支付工具。截至2016年3月底,支付寶實名用戶人數已經超過4.5億,也等同螞蟻金服的用戶。從2013年6月的餘額寶開始,支付寶不再只是支付工具,餘額寶聚集到大筆資金後,螞蟻金服又開始經營招財寶,販售收益更高的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開拓更多元的金流。

除了支付寶、餘額寶、招財寶外,螞蟻金服旗下還有多角化經營業務:螞蟻達客(股權眾籌平台,為創業者提供股權眾籌融資服務)、螞蟻聚寶(行動理財平台)、網商銀行(小型創業的信貸服務,至今融資金額超過30億人民幣)、螞蟻花唄(個人消費信貸產品)、芝麻信用(第三方信用評估及管理機構,透過大數據呈現個人信用狀況)、及螞蟻金融雲(金融業雲端計算服務)。

Leung表示,螞蟻金服的大部分價值是支付寶業務。支付寶是中國最流行的網上支付服務商,其估值大約為500億美元。支付寶的小額貸款服務的額外估值為80億美元,而螞蟻金服財富管理部門的估值為70億美元,其餘部分則來自於其投資和所持有的現金。

聲勢看漲的螞蟻金服與全球化進程

其實,分析師目前還沒把其他營運部分如保險業務、資信評級業務和雲計算業務等等包含進估值當中,所以合理推斷,未來螞蟻金服的估值在兩年內有可能漲至1000億美元。

據上個月的消息透露,螞蟻金服正考慮明年上半年在香港股市進行IPO,如果在香港上市,這將成為香港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IPO。

事實上,螞蟻金服正在不斷地把自家服務推向國際舞台。近年內更將觸角伸入至東北、東南亞州和大洋洲。例如投資印度電子錢包Paytm入股泰國Ascend Money支付商韓國第一家網際網路銀行K-Bank,也與澳州PayBang公司成為合作夥伴,螞蟻金服也和Uber達成合作聯合將支付寶服務拓展到全球68個國家的400多個城市。

近年來,中國積極耕耘互聯網區塊鍊版圖,各大商業巨頭紛紛從海外挖腳高層管理人、經理人。如今年八月曾有報導指出:高盛資深合夥人菲根(Douglas Feagin)確認跳槽至中國新興金融平台「螞蟻金服」擔任副總裁,日後企業表現如何,令人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bloombergWSJ數位時代;圖片來源:Raine;CC Licensed,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看清楚了,這就是 Google、蘋果、臉書、亞馬遜持續在低調佈局的金融創新革命
支付寶變態「到位」服務:不管借錢、借衛生紙,都要結合實名制、個人信用評分
當台灣還在拼硬體亞洲矽谷,「數位泰國」已在FinTech的革命路上
【專訪】beBit 陳鼎文:傳統金融業轉型 Fintech 有方法,先拆解客戶的金融旅程痛點


就如同海賊王名言:「在這條船上的,都是夥伴呀!」我們在找夥伴了!

TechOrange 正在招募 網路編輯網路廣告業務經理 / AE

歡迎你提供履歷自傳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寫明:【應徵】網路廣告業務經理 / AE、【應徵】TechOrange 編輯:王小明。

【通吃台灣矽谷市場】主打寵物專屬影片,Pamily 創造高忠誠度社群的秘訣是?

$
0
0

Screen Shot 2016-10-11 at 12.15.11 PM

家有養寵物的人,多數都非常想要把可愛寵物的影片放上網路供人欣賞;然而,用手機拍的影片上傳臉書,如果用電腦觀看,影片尺寸往往會失真,此外,臉書的好友也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寵物,獲得的迴響有時候令人失望。

看準這些寵物族的需求,Mobiusbobs 在 2016 年 5 月推出 Pamily APP,主打「寵物專屬影片社群,療癒你的每一天」。用戶只要用手機下載 APP 之後,就能夠拍攝寵物動態,APP並提供不同的攝影模式、可愛貼圖和動畫效果,搭配適合的音效,來增加影片的趣味性。

更重要的是,這裡群聚著一群喜愛寵物的人,有共通的話題及分享寵物影片的需求,因此這個APP一問世,就成功打入美國與台灣市場。截至目前為止,已經上傳超過30萬支寵物影片,每位用戶每日的使用時間約20分鐘、月留存率高達60%,種種數據皆已證明,Pamily比SnapChat還有Twitter更得到使用者的喜愛。

我們現在在全球的會員數超過20萬人,每個月平均成長50~60%,未來還會持續成長,因為在台灣,平均每5人當中就有1人養貓或狗;在美國,養寵物的人數更高達2億人口。所以,我很看好Pamily APP的發展。」Mobiusbobs共同創辦人James 沈容賡說。

Pamily APP在台灣與美國的用戶各約10萬人,在市場的拓展上面,台灣目前與特定媒體及網路平台合作,增加寵物影片的曝光度;美國則是在特定的寵物社群上PO文及影片,藉由網友分享還有流量交換的方式,提升曝光度及用戶數。

1989年次的沈容賡,是Mobiusbobs的創辦人之一,他在就讀台大機械工程系的時候,就利用網路自學iPhone APP程式,因此奠定他在程式設計方面的基礎。大學畢業以後,當時的Ubike正起步,沈容賡看準使用者會有「等待時間顯示」的需求,他便寫了一個「Ubike APP」,讓想要借Ubike的人知道大約要等多久才會有車可騎,當時上線一個月,就吸引30多萬人下載,讓沈容賡一戰成名。

後來,沈容賡找幾位朋友一起創業。一開始,他們鎖定專利市場,後來發現市場需求的焦點與他們所能夠提供的服務不盡相同,因此轉做新聞瀏覽器Trigger,雖然成功吸引了會員數,但最後又因為Trigger本身無法提供新聞內容、擔心觸及到著作權法而宣告停止。

此時,Mobiusbobs面臨未來走向的抉擇,三位共同創辦人沈容賡、林奕廷(Yiting Lin)、 溫詠筌(Jimi Wen),一邊思考未來的走向,一邊找資金來源。

Pamily的創業關鍵期

「那時候很慘,公司的資金從一開始的300萬元燒到剩不到100萬元,最多只能再撐3個月,所以我們要一邊去找未來可以走的方向,還得要去想錢從哪裡來?」沈容賡表示,當時面試員工的時候,都會直接跟對方說「我們公司有新的願景,歡迎你進來跟我們一起闖,可是我們現在也面臨募資階段,所以有可能只能再撐3個月,你願意跟我們放手一搏就進來,如果不願意,也沒關係。」

所以在創業初期,沈容賡很感謝共同創辦人以及員工的支持,「我們的員工離職率很低,除了要出國留學的人以外,只要進來的人都願意跟我們一起打拼到現在。」時常往返矽谷與台灣的沈容賡認為,台灣人普遍缺乏自信,其實,台灣的工程師能力很強,尤其在溝通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所以台灣的工程師不要劃地自限,要勇於展現自我。

office

關鍵三決策,讓團隊獲得YouTube共同創辦人青睞

在創業發展的路上,Mobiusbobs 因為作對了幾個關鍵的決定,因此能夠成功吸引資金進駐。目前,華威、心元資本、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及其他天使創投的挹注,Mobiusbobs總計募得1.9億元,預計2年後能夠開始獲利。能夠獲得如此多的投資人注意,其實他們做了以下三件事:

Pamily的發展關鍵一:鎖定忠程度高的族群

2015年初,Mobiusbobs發現網路用戶習慣把影片分享至Youtube,認為可以寫一個APP,提供某個族群上傳影片。一開始,他們同時鎖定大學生、同性戀及寵物族群,測試一個月之後發現,寵物社群最符合他們的需求:黏著度高、喜歡分享寵物影片及資訊、有相關購物需求,於是,在2016年5月催生了Pamily APP。

Pamily的發展關鍵二:馬上從失敗爬起來站穩腳步

淘寶創辦人馬雲曾說過:「錯誤之於企業,就像疾病之於身體。有的企業在疾病來襲時束手無策或隱瞞病情,有的企業卻能及時醫治最終康復,因此增強了免疫力,身體也變得越來越好。」Mobiusbobs誠實面對過去,勇敢規劃未來,並成功找到一個還沒有人可以並駕齊驅的藍海策略。

沈容賡強調,失敗是創業者非常寶貴的經驗,「因為來的越早,我越知道這條路不用走,可以趕快走別條路。」他認為,在台灣,很多人不敢坦然面對失敗,可是在國外,尤其是國外的投資人,特別關心「過去的失敗經驗以及從失敗當中學到什麼」。所以,千萬不要害怕做錯,因為越怕做錯,就離成功越遙遠;當失敗來臨的時候,去面對它、解決它,便能夠讓創業之路走的更為順暢。

Pamily的發展關鍵三:掌握關鍵技術

沈容賡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可以做出這樣的APP,在技術上、社群經營,都還沒看到競爭對手,即使我開放程式讓你照抄,對手跟著照做,都至少要6個月的時間才能趕得上。」

Pamily最大特色:專注寵物垂直社群,經營出獨特價值

現階段沒有競爭者,不代表不思前進,對於沈容賡而言,「活下去」是創業以來,最常在耳邊響起的一句話。尤其在市場變遷迅速、網路世界變化多端的時代,跑在前頭的第一名隨時有被追趕上的可能。

一邊找資金的同時,James也帶著公司團隊到海外參賽,努力將公司的品牌推向國際,提升知名度。2015年間、參賽成績頻傳捷報,美國舊金山Launch Festival&Hackathon、獲 Winner獎,B-Dash亞洲新創團隊比賽、獲台灣區Winner獎,國際知名新創產品平台Product Hunt、獲第一名。

赴海外參賽、獲獎,不只是對於Mobiusbobs團隊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海內外重要投資人看到公司的專業與可塑性。有了這些得獎的記錄,再加上核心技術,有助於Mobiusbobs的募資計畫。

陳士駿很肯定Pamily能夠專注在寵物社群,「Vertical community(垂直社群)的市場是有需求的,可是這一塊的相關服務很缺乏(under serve),現在你們經營這個市場,未來是非常有商機的與前景的。」

同時,陳士駿也建議,Pamily在分享影片的時候,在技術上一定要讓用戶使用「嵌入語言」的方式轉載,一來流量可以留在Pamily,二來用戶在轉載影片的時候更為便利,將會提高影片轉載的次數。

未來要打造給專屬寵物的社群、通路市場

Pamily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寵拍APP,現階段以提供影片製作、播放、分享為主,接下來,Pamily將推出「討論區」的功能,希望用戶可以在討論區裡交流養寵物的相關資訊,提升用戶的留存時間及黏著度。

眼光放遠一點,Pamily計畫能夠搶進通路市場,擁有自有品牌、經營Online shop(線上購物),「台灣一年的寵物商機高達400億元,在美國更高達2.2兆元,所以我們正準備能夠搶攻這個市場;眼前是把Pamily做出口碑、令人信服,這樣未來在做通路的時候,比較能夠擴大市場。」沈容賡說。


Pamily是如何善用矽谷的資源?做出在台灣做不到的事?

從矽谷回來的沈容賡,將與你面對面,
一步一步告訴你該怎麼做,活動詳情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YouTube創辦人都投資】抓準社群的炫耀心態,寵物影片APP「寵拍」每月野蠻生長200%
上班也能零時差陪伴毛小孩,台灣新創寵物攝影機Furbo募資超過900%
天字第一號寵物員工是柯基,全球最大電商 Amazon 總部簡直是個狗天堂


就如同海賊王名言:「在這條船上的,都是夥伴呀!」我們在找夥伴了!

TechOrange 正在招募 網路編輯網路廣告業務經理 / AE

歡迎你提供履歷自傳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寫明:【應徵】網路廣告業務經理 / AE、【應徵】TechOrange 編輯:王小明。

【中國就是天堂】在硬體的聖城麥加蓋教堂,Apple 在中國深圳蓋重要研發中心

$
0
0

Screen Shot 2016-10-12 at 5.04.41 P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蘋果仍然不放棄中國市場的佈局,大動作在深圳蓋研發中心,甚至搶入滴滴的董事會了。(責任編輯:鄒昀倢)

各種跡象表明蘋果正在不斷加強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

根據The Information 的消息,蘋果併購和收購主管Adrian Perica 已經擔任了滴滴出行董事會成員,在此前他曾主導過對耳機廠商Beats的收購。

在他加入後,滴滴董事會架構為滴滴佔據3個席位,蘋果則與騰訊、阿里相同,各擁有一席。有業內分析稱 Perica 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也方便兩家公司未來的戰略合作,此前曾有消息傳出蘋果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而滴滴出行將成為理想的測試平台。並且借助於滴滴出行平台上所匯聚的巨大人流量,也將成為蘋果推廣自動駕駛技術的優質通道。

蘋果在深圳蓋研發中心

另一方面,10月11日晚,庫克在深圳宣布蘋果公司將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以及再開一些零售店服務深圳消費者。庫克表示,蘋果與深圳的合作很廣泛,除了大家熟知的製造環節外,還有研發。蘋果在深圳建立研發中心後,將引進更多人才。

據了解,此次庫克來深的重要目的,是受邀前來出席12日開啟的2016年全國雙創週活動,深圳作為本屆活動的主會場,庫克將在12日舉辦的重要活動中作為嘉賓亮相。

昨日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市長許勤在深圳四季會見了庫克一行, 陪同庫克參加會見的除了蘋果公司的高層,還有一位重量級人物——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在談話中庫克主動回憶起他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與深圳的淵源:

“我20多年前第一次訪華,深圳就是訪問的第一個目的地,是郭台銘陪我來的,當時是來尋找在中國進行大規模製造生產的地方。蘋果公司專注創新型產品,因此製造必須是先進的,我們發現深圳工人的工藝水平,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地方。隨著產品更新尤其是iPhone的誕生,蘋果的銷量大幅增加,而員工也大量增加。今天,深圳對於蘋果公司的製造而言,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蘋果在深圳有10萬人致力於軟件開發,他們開發出來的軟件在世界上非常優秀。蘋果公司將抓住這樣的機遇,繼續擴展在華的研發投入。”庫克說。

根據澎湃新聞的分析,庫克此次來深僅有一個晚上會面和一個白天講話兩個行程安排,他來深的目的絕不僅僅只是作為受邀嘉賓,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一次主動探訪, 這種信號背後傳遞的信息是蘋果依然看好中國市場。

iPhone在華銷量下滑已經成為事實,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Technology公佈的最新報告,今年5月iPhone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經由原來的第三名下滑至第五名,該品牌的比例只有11 %。國內市場前五名進行大洗牌。

而且,今年蘋果第二財季度,iPhone銷量出現首次下滑,為了挽救市場,獲得更多銷量與營收,蘋果破天荒的推出iPhone SE救場。

蘋果在華銷量下滑,份額跌出前五名,而中國的手機廠商,如華為、OPPO 等則開始在高端細分市場持續獲取市場份額。其次,雖然蘋果一再強調重視中國市場,但是無論是在服務本地化還是營銷上,卻沒有像蘋果所說的那樣重視。但是,蘋果在中國本地研發中心成立以後這一現狀或將會得到改變:

一方面,將會實現蘋果產品的真正本地化,根據本地用戶習慣,對蘋果產品自身做出相應修改或者優化,特別是在系統優化體驗上。

另一方面,中國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大互聯網技術國,蘋果在華設立研發中心,不僅可以與中國互聯網公司進行深入合作,更可以吸引本地高校互聯網技術人才,實現人才技術儲備。

但是蘋果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無論是投資規模還是員工人數,都並非大規模。在智能手機市場飽和的前提下,或許蘋果戰略中心已經開始轉移,研發中心的目的並非在於提升iPhone在中國銷量,而是在於新的智能硬件或者軟件服務,致力於提高國內iPhone用戶在APP Store中內容消費。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蘋果在中國好消息不斷:進滴滴董事會,深圳設研發中心〉,圖片來源:Valery Marchive,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現在就連 Google 都敢在發表會上嘲笑 iPhone 了,Apple 的 i7 到底有多爛?
【強國人傲嬌無極限】為何 Airbnb、Uber 到中國找人經營,卻沒人鳥他們呢?


就如同海賊王名言:「在這條船上的,都是夥伴呀!」我們在找夥伴了!

TechOrange 正在招募 網路編輯網路廣告業務經理 / AE

歡迎你提供履歷自傳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寫明:【應徵】網路廣告業務經理 / AE、【應徵】TechOrange 編輯:王小明。

【素人版任立渝】自學氣象觀測變專家,「天氣即時預報」粉絲團為何能在社群爆紅?

$
0
0

Screen Shot 2016-10-13 at 1.00.04 P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大家好,我是任立渝」,這句話其實是許多人小時候看天氣預報新聞時,最熟悉的台詞。但是現在大家逐漸把目光從傳統電視移到網路,天氣資訊的傳遞也跟著改變。這個素人粉絲團「天氣即時預報」,精準推播了重要天氣訊息,造福25萬粉絲,同樣也更即時。(責任編輯:鄒昀倢)

擁有25萬粉絲的「天氣即時預報」,下雨前30分鐘總會貼心提醒大家記得帶傘,颱風逼近時還會有精美圖表講解路徑。背後創辦人黃昱維靠自學鑽研氣象,而這一切的原點聽起來有些浪漫──愛上下雨天。

彷彿天生內建天氣觀測雷達的黃昱維,從小就愛看下雨。他在國中首次嘗試觀測氣象提醒朋友會下雨,沒過多久果真命中,令大家嘖嘖稱奇,念研究所時更成為系上的「行動氣象站」。在同學的鼓勵下,黃昱維於2012年創辦「天氣即時預報」粉絲團,粉絲數從一開始的20人成長到超過25萬人,是目前全台最大的素人氣象粉絲團。

非本科系的黃昱維,靠自學看懂氣象局的雷達回波、衛星雲圖等資訊,用生活化的文字和精美圖表包裝,提供即時降雨通知、天氣概況及氣象知識,希望讀者看完不僅能獲得資訊,還能知道天氣變化的來龍去脈。他同時也是咖哩店店長,煮咖哩醬、賣餐點、看氣象資料、做圖表和發文,讓他一刻也不得閒。「不會累,因為都是喜歡的事,生活得很踏實。」對他而言,熱情和粉絲回饋就是最大的動力。

Q&A

Q 粉絲團從20人變25萬人,經營心態是否改變?
心態更謹慎,多了一種社會責任。有一定的觀眾後,你講的話、給的資訊都必須對他們負責;就像我賣咖哩要對客人負責,不能害人家吃壞肚子。現在下雨前,我會希望可以盡快通知大家,因為很多攤販、農民和漁民都是靠天氣吃飯。

Q 為什麼粉絲團中每張圖表都要經過設計?
每件事都需要包裝,尤其專業資訊沒經過包裝會讓人不太想看。但氣象這樣重要的資訊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因此,除了把專業知識轉換得更簡單,還要用圖表包裝,才能吸引更多目光。

Q 理想中的氣象預報?
有時媒體報導為了話題性和收視率,會過度放大某個點,讓大家忽略全面的訊息。但氣象預報應該像一個故事,有時間性和前因後果。例如,媒體常只報導有某個颱風生成,但完整的訊息應該包含颱風生成的路徑趨勢以及後續會如何修正。

Q 想過把氣象當主業嗎?
小時候曾立下當氣象主播、進氣象局的志願,不過礙於家人期待,大學選擇方便就業的一般科系就讀;研究所報考氣象科系,儘管專業科目高分達標,卻因英文未達門檻而再次錯過機會。不過我沒有放棄做氣象,沒辦法到氣象局,我就自己做一個平台,用其他方法完成我想做的事。

Q 下一步計畫?
正在和朋友做天氣即時預報App,會有分區降雨預警、颱風和地震警報等資訊的即時推播,將取代目前LINE帳號的功能。預計最快十月上線。

Screen Shot 2016-10-13 at 1.03.06 PM

黑豬咖哩
我綽號叫小黑,覺得咖哩就是要配豬排,所以店名叫黑豬咖哩。門口的黑豬是粉絲送的,還曾收過餅乾、糖果、小卡片和自己做的蛋糕。

參加過歌唱比賽
蠻愛唱歌,但唱得不好(朋友補充:他太謙虛了)。比賽歌曲是〈彩虹天堂〉,還好評審都沒有給叉叉。

喜歡下雨天
喜歡陰陰的感覺。不過因為現在開餐廳,下雨會擔心沒人來,心情超級矛盾。

黃昱維
26歲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碩士、天氣即時預報粉絲團創辦人、咖哩店店長

(本文經原作者數位時代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喜歡下雨天,「天氣即時預報」創辦人黃昱維自學氣象觀測變專家〉。)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TechOrange 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都不漏拍。

2016MeetTaipei 亞洲最大創新創業嘉年華來囉
 

想認識更多優秀團隊和產業鏈夥伴?想鏈接更多國內外創業資源?
來自全台和世界10座國際城市的新創團隊、五萬人次觀展者、天使、創投、專家、媒體齊聚!
無論是找投資、找機會、找趨勢、找體驗…多元內容,一票滿足!
國際論壇、主題專場、Demo show、酷品體驗、展覽交流…應有盡有!

▶ 新創早鳥攤位(到10/11),搶先報名(https://goo.gl/qbRhGB
▶ 舞台早鳥門票(到10/14),快點搶票去(https://goo.gl/wRJeQE

▶ 活動詳情請見官網(https://goo.gl/UaRdL5

https://goo.gl/YC8wZX

科技無法解決的問題:教育費用越來越高,卻是躲不掉的必要開銷

$
0
0

【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教育成本是否有隨著世代變遷而下降?似乎沒有。從美國的例子來看,進入高等教育的經濟門檻越來越高,這樣的狀況是否能用線上教育來顛覆呢?(責任編輯:鄒昀倢)

「網路的發展仍在崛起的起點而已。」Wired的共同創辦人以及矽谷權威Kevin Kelly,篤信科技的應用與智慧將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比工業化更大的破壞性改變。身為見證電腦改變世界、也曾被電腦改變的人,Kelly無法想像一個「電腦只是電腦」的未來。

經濟學家Robert Gordon站在另一個陣線上。他認為科技革命(IT Revolution)已走入尾端。回顧二十世紀間戲劇化的經濟變化──電力、汽車、室內排水系統、抗生素──未來不會有如此大規模的改變了。的確,從1970年起,電視、智慧型手機與其他資訊性科技技術大幅成長,但許多其他產業,例如食物、成衣、交通、醫療等,與1970年代並未有顯著差異,也不太會在未來二十年間有劇烈變化。

Kelly和Gordon代表兩種極端的未來預測,用完全不同的角度思考未來趨勢。當然,現實情況落於這兩種極端看法之間。科技革命不太可能「比工業革命更具破壞性一百倍」,但也不太可能如Gordon所言,完全不會衝擊我們的社會或經濟現況。

不過說到底,仔細想想,Gordon的想法或許比Kelly更接近現實的發展方向。Kelly在美國矽谷建立起自己的職涯經驗,而矽谷正是電腦計算能力指數性飛竄成長的最大獲益者。自然而然地,他會相信只要我們擁有夠強大的電腦計算技術,任何問題都能被解決,任何產業現況都能被破壞或大幅改善。

科技人對軟體的能力太過樂觀

矽谷這個因網路經濟而獲得財富及權力之處,充滿對科技無比樂觀的人,是很正常的。矽谷菁英不但習慣用軟體改變世界,更習慣在改變世界時被眾人低估。

許多年前,風投專家Marc Andreessen在一場訪問中分享了他在1990年代創業的故事。當時,他以年輕創業者的身分嘗試說服大公司認真看待網路,提到網路可以衝擊音樂、零售、媒體、電信等產業時,那些名聲響亮的CEO們只當笑話聽聽。

當然,現在沒人笑得出來了。

許多科技菁英相信同樣的故事將持續上演,規模也將越來越大。

2011年間,第二波電子革命似乎迅速蔓延。Airbnb的出現開創了新的「共享經濟」概念,Uber與Lyft在2012年宣布提供叫車服務;3D列印技術讓傳統製造商的重要性大幅降低。

新創如Khan Academy與Udacity利用開放性線上課程革命化教育市場。Bitcoin提供金融業新的電子基礎。IBM的超級電腦Watson打敗了世界最強的智力搶答比賽玩家(Jeopardy),IBM的最終目標是將該技術應用於醫療診斷。

至今,網路衝擊了資訊相關產業。Andreessen深信,科技的手正往其他產業伸去。表面上看來這絕對是一件大事。網路所改變的產業──音樂、新聞、地圖等──只是整個經濟體的一小部分。如果電腦科技可以影響醫療、教育、製造、金融、政治等層面的現狀,其帶來的經濟效益絕對無法估計。

網路正在創造各種機會以剔除各系統、體制裡的低落效率,但這不會是真正的科技革命。

改變現狀無其必要,安於現狀才是解答?

1900年的社會中,汽車是有錢人的玩具,從紐約去洛杉磯等於好幾天火車上的日子。做家事全靠雙手完成,費時費力又傷背,家庭裡沒有沖水馬桶、電力燈泡、流動家用水,衛生問題由於缺少抗生素和疫苗威脅著人們健康。

1960年的社會與現在的社會比較相近:流動家用水、沖水馬桶、電力、家用汽車、冰箱、洗衣機、私人客機等。短短六十年間之所以會有如此劇烈的變化,一是託了科學、工程學與藥學的福,二則是因為那時的社會面臨了嚴重的生活問題,而那些問題正巧能被科技解決。

現在絕大多數的人民都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甚至能享受相對奢侈的生活方式。食物很便宜也易取得,衣櫃空間永遠不夠大,冰箱、洗衣機等家電是基本裝潢內容,人手一台車。這些現代人的煩惱與過去大相逕庭:我能在資優學區裡置產買房嗎?我請得起孩童照護服務嗎?我繳得出健保與其他保險費用嗎?我是否能送小孩上大學?

下方圖表很直觀地呈現了這個改變:

這個圖表呈現了某些產品與服務物價水平的改變。過去四十年間,製造業產品如成衣、玩具、汽車與家具變得便宜、可負擔。同時,教育和醫療等服務變得更加昂貴。

這些趨勢是互相影響的。科技進展降低了製造產品的成本,但家庭不需要無限多電視、汽車或衣服,因此他們將儲蓄投資到其他經濟產業──那些科技無法大幅提升成果的產業。隨著需求逐漸大於供給,導致了學費提高、房價上漲、孩童照護費用增加等結果。

你可能會認為,正因如此,教育與照護產業才需要破壞性創新。Udacity和Khan Academy不就正在試圖創造線上學習選擇嗎?

買的不是服務,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破壞教育產業是十分困難的。Udacity透過減少教職員花在批改考卷、打成績、回答學生問題等雜物上的時間,達到串流教育的目標。然而對學生而言,與教授、助教、行政人員討論問題的時間並非浪費,反而是教育經歷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份。

許多人從四年大學獲得的收穫都來自與他人互動。學生在大學期間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與社交網路,這些人脈是未來職涯發展中無價的資源。透過團體學習和課外活動,學生能找尋並建立價值。師生之間的師徒關係也能帶來實質效益。

大學的社交經驗更是一個強大的學習推力。一個免費的Udacity線上課程只有慘澹的4%完成率。當你透過一個電腦程式學習時,讓自己有動力認真投入課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相反地,指導者定期檢查作業進度、學生同儕之間互相比較成果等過程,是學生成功的關鍵,特別是對於自我約束力不強的學生而言。因此,能負擔傳統大學學費的家長不太可能選擇讓小孩登入一個線上大學。

相同邏輯也可用在醫療產業中。即便人工智慧的醫療診斷更加精確,民眾仍會希望有一個人類醫生能問問題、監督病患的治療過程,以及適時扮演安撫病患心理的角色。比起機器人,病患更想要在醫院受到人類護理師的照護。

這不代表科技在這兩個產業裡完全沒有用處。它仍然可以提高這兩個產業的效率,輔助傳統的服務方式。各種軟體將持續協助醫生安排行程、診斷病症等。科技也可為缺乏傳統學校與醫療資源的人提供一個可負擔的替代方案。

但可以確定的是,「(科技改變全部的世界)遲早會發生」的這種想法在近年來並不見顯著證據,在未來的幾年間也不會有太大起色。畢竟在某些特定產業中,科技所創造的附加價值依舊十分有限。在這些產業裡,客戶與使用者購買的是服務經驗、人際關係等無法被自動化生產的抽象商品。

總地而言,即使科技人積極針對幾十年來人們的各樣生活習慣尋找更便宜、更方便的做事方法,他們能對該經濟造成的影響也會普普通通。如果真要實現科技顛覆現狀的目標,他們需要開發新的、更加廣泛的產品類型,也就是找到大型、未被滿足並可被新發明解決的共同需求。

資料來源:

Vox 1 Why the next 20 years will see a lot less technological disruption than the past 20
Vox 2 Here’s the best case that software is about to disrupt education

圖片來源:Stephen ChinUdacityVoxFrancisco Osoriofoshie CC licensed,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TechOrange 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都不漏拍。

【台灣都是有錢人喊權益受損】台積電張忠謀憂:政府顧創新,老產業就失寵

$
0
0

Screen Shot 2016-10-24 at 11.55.09 A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講出「創新與分配有矛盾,創新其實是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五加二政策很好,但別忘了以前推動的產業。」這句話該如何解讀?

一來在社會、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勢必有些團體、產業的利益就會因此犧牲、降低,不過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創新趨勢是不能阻擋的,過往台灣電子業也是因為政府的補助而開始蓬勃。如今在資源轉移的過程,舊產業的轉型、資源配置更是值得深論的問題。(責任編輯:鄒昀倢)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天說,創新與分配有矛盾,創新其實是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五加二政策很好,但別忘了以前推動的產業,即使新產業成功,也補償不了老產業因不注意的衰退。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今天早上舉行「工商早餐會」,由行政院院長林全率幕僚與會,與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等工商界大老會商財經政策,張忠謀會後接受聯訪,做出以上表示。

林全會前致詞重點之一是新政府要推動五加二創新產業。張忠謀受訪時提醒,「我們必須要有成長,不能沒有成長,成長必須要是主軸之一,第二我是覺得,要是沒有成長,就業問題非常難解決。」

他還說,創新、就業、分配是三大主軸,但創新和分配有矛盾,創新要有誘因,為了少數人創新,很多人沒有創新,使得每一個社會分配問題變得嚴重。創新其實是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當然是需要創新,因為要有創新,必須忍受分配問題。

他進一步指出,現在有五加二產業,都很好,可是也不要忘了國家以前推動的產業,包括半導體產業,把這些都忘了,只記得推動新產業,即使新產業通通都成功,也補償不了這個老產業因不注意就衰退。

他呼籲,政府要對半導體產業給予協助,土地和電的問題,現在可能還沒有,過了幾年可能就有了。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張忠謀:創新其實是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

延伸閱讀

台積電張忠謀說的物聯網,其實是場誤會大了的「誤聯網」?
【半導體工程師老將談產業】陸半導體商落後台積電兩個世代,但台灣人才供給不足如何避免產業變慘業?詹宏志:電商轉型是台灣下一步該思考的問題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在海底打卡不是夢!用潛水錶當社群敲門磚,deepblu 打造全球200 萬潛水者社交平台

$
0
0

Screen Shot 2016-10-24 at 7.09.04 PM

「當我深處那片湛藍,總會找不到浮出水面的理由。」這是出自法國導演盧貝松的成名作《碧海藍天》電影中的對白,短短一段話,刻畫出人們對於海底世界的傾戀。

熱愛潛水的盧貝松,在30年前拍攝這部電影,分享他對大海的熱愛與幻想。同樣地,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跟盧貝松一樣,對於海洋充滿情感與回憶;然而,受限於軟硬體設備,無法輕易與他人分享。

台灣新創團隊 Deepblu 的產品,就從潛水愛好者的這個痛點切入,提供「水下記錄裝置 + 分享平台」軟硬整合的產品與核心社群服務平台,硬體產品作為連結用戶的工具,真正的核心在社群服務,成功打出台灣以外市場。

「以往的潛水經驗,大多是潛上來之後再用紙筆記錄,一點也不有趣,也難以分享或流傳。除非有潛水專屬的攝影設備,但當初也沒有好用的專屬平台可以分享。所以才想做水下記錄裝置,搭配社群分享平台,讓大家交流對大海的喜愛,讓更多人瞭解大海及海洋保育。」Deepblu共同創辦人陳鴻儒(Brad)說。

2008 年開始接觸潛水的陳鴻儒,一心想著如何將興趣結合專長變成職業。創業之前,他在 IC 半導體產業擔任工程師,有硬體產業的紮實訓練,在思考創業題目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從水下記錄裝置著手。接下來幾年,利用到世界各地潛水的機會,與教練及同好聊天,瞭解市場狀況與使用者需求。

陳鴻儒發現,多數的潛水者都是在潛水上岸之後,趁著還有記憶,趕快將潛點的深度、距離、時間,還有發現的海洋生物用紙筆寫在紙上,「這樣的記錄方式會失真,無法具體的呈現海底所見世界。陳鴻儒說,更別說要跟其他人分享潛水的樂趣,「形容的再好,都比不上一張照片或一段影片的呈現,」他說。

電腦潛水錶當敲門磚,滲透潛水社群

陳鴻儒花了好些年的時間做市場調查,更加堅定「水下記錄裝置 + 分享平台」這件事情非做不可。在創業發想的初期,他一邊自行研發潛水錶的雛形,一邊尋求創業資金與夥伴。

在一次募資的機會,陳鴻儒認識了當時在創投業服務的崔典楨 (James),再加上張祐瑜(YC),理念相合、專業分工得以互補,三人共同出資正式創辦了 Deepblu。

「2015年夏天,陳鴻儒提出這個概念,電腦錶再加上可以和同好分享訊息,這個Idea非常好,當時還是APP的概念圖,試模階段的潛水錶外殼樣品和開發階段的PCBA, 但是產品規劃都是應用目前既有成熟的technology,不像我那時候在看有些新創的題材涉及到未驗證的技術和概念。」Deepblu執行長崔典楨說。

當時唯一要做的是把潛水錶的商業模式做適當的pivot,從硬體導向改為互聯網導向,自己搭建社群平台, 因為在Scuba diving (潛水)的產業鏈和服務形式有很多地方都還停留在10  20年前,這當中就有非常大的潛在市場,」創投業者最在意市場潛在能量,崔典楨就相當看好潛水社群市場。

於是,Deepblu 成立的宗旨就在於透過 Deepblu COSMIQ 電腦錶,滲透進潛水市場,然後抓住潛水者需要用電子設備來記錄與分享潛水大小事的需求,推出 COSMIQ 專屬 APP,建立潛水者自己的 Profile(個人檔案),再利用同步功能,隨時記錄每一次潛水的狀況,並分享給其他海洋愛好者。

潛友們除了可以上傳照片,還可以上傳動態影片,今年(2016) 11 月 COSMIQ App 還會建立「討論區」的功能,讓潛友們的黏稠度更高。

「很多人以為Deepblu是專門做潛水錶的,說對也不對,」崔典楨說,2016 年 4 月 Deepblu 推出第一支潛水錶 DeepbluCOSMIQ,讓 Deepblu 成為全亞洲繼日本之後,第二個做潛水錶品牌的公司。但事實上,潛水錶只是一個敲門磚,Deepblu 看見的潛在市場有著更大的商機。 

現階段,Deepblu 積極與全世界的潛水教練合作,鼓勵這些教練戴 Deepblu COSMIQ 電腦錶,成為最佳的活廣告。而越多人使用的產品,就越能拓展 Deepblu APP 的會員人數。

「但我們不是Hardware company(賣硬體產品),而是一個 Internet company(網路公司)。我們只是先推出潛水錶,透過這個錶,讓更多人來使用我們的APP,最後串連成一個Social media 平台,」崔典楨說。

Deepblu COSMIQ 有一般潛水錶的功能:可偵測深度、溫度、潛水時間,發出警告聲響等等,還可以將所有潛水資訊同步至 COSMIQ 專屬 APP 上,做為個人的潛水記錄。

COSMIQ APP 可隨時定位與記錄,利用手錶同步的功能,確實記下每一個潛點的距離、時間,甚至還能上傳該潛點的照片及影片,建立個人的Profile。記錄的越多,個人的 Profile 就越詳實;同時,APP上的資訊也能共享,使用者可以瀏覽同好的動態,進行資訊交流。

建立社群平台,搶做一條龍服務

COSMIQ APP今年4月問世以來,透過FB以及社群行銷,會員人數不斷成長,主要來自美國與台灣,預計在今年底能達到1萬人。「Vertical marketing (垂直行銷) 就是要直接接觸社群,然後利用口碑行銷,一傳十、十傳百,絕對會比砸一大堆錢打傳統形式的廣告有效,」崔典楨說。

Deepblu APP 預期明年可達到 20 萬個用戶、後年達到 200 萬個。崔典楨認為,如果能夠累積到 200 萬個用戶並提供服務,就等於有機會可以分食四分之一潛水市場的商機,而潛水市場一年創造出 300億美元的商機,換句話說,Deepblu 的潛在市場利益根據平台衍生出的商業模式就高達 5 億美元。

全世界考到潛水證照的人數約 4 千萬人,其中較為積極的潛水人口佔 600 萬到 800 萬人,這些人每年至少會安排一次以上的潛水活動,從事先搜尋潛水資訊、訂機票、訂房、訂船、到當地的消費、添購設備等等,都非常需要意見交流。而 Deepblu 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藉由建立一個潛水社群專屬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面,不只能夠留下個人潛水的記錄,還能夠讓潛友們意見交流、資訊共享。

「潛友們要訂機票、訂房、訂船、找教練、買設備…通通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找到解決方案。希望在 2 年之內,我們能夠做到Facebook of scuba,想到潛水就想到我們,」崔典楨說,等到達 200 萬個會員的時候,就會累積好幾千萬筆log(記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Deepblu APP 就是一個潛水專屬的資料庫,想要搜尋潛水相關的訊息都可以來這裡挖寶。

同時,Deepblu 未來要與全世界各地的潛水教練、潛水商店、飯店等與潛水相關的產業合作與服務,「我們的 Planet Deepblu,就像淘寶網一樣,你所想到與潛水有關的服務,都可以在這裡獲得滿足,」崔典楨說。

展望未來,Deepblu 不只要成為全世界潛水人口的寶庫,明年第二季還要進軍中國設公司,「雖然中國潛水人口比重不高,但是我們要站在浪頭上,在風向對的時候,就能一路領先,」崔典楨說,中國只能使用百度地圖,這對於有意建立全世界潛點相關資料庫的Deepblu會是一個很大的關卡,因此,Deepblu 希望明年取得先機、也就能夠獲得商機。

又一個台灣去矽谷創業的成功故事,我們該如何借鏡?

究竟該如何跟上世界的腳步?避免被淘汰?
經營全球潛水市場的 Deepblu 共同創辦人 Brad,即將與你面對面。
一步一步告訴你該怎麼做,從這裡了解更多矽谷資訊

SV2-article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蔡英文大規模修正公司法,創業者最頭痛的法務問題是否能迎刃而解?

$
0
0

Screen Shot 2016-10-25 at 3.22.10 PM

【為什麼我們要關注這則新聞】公司法根本性的影響了台灣創新創業發展。在過往,公司法是以大型製造業為法規規範的原型,不過這樣的架構並不適用於股權分配需求多元、公司規模較小的新創公司上。因此,蔡英文政府這次大動作宣示修正公司法,其實顯現政府在推動創新上,想要大有作為。(責任編輯:鄒昀倢)

總統蔡英文主持的府院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今天拍板決定,要全面檢討修正公司法,希望檢討修正後的公司法,能成為創新者發展的動力,而不再是創業的障礙。

府院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今天請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添枝、副主委龔明鑫報告「重要財經法規(公司法)調整進度」,會中並達成多項結論。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會後轉述5項結論,如下:

一、社會快速變遷,新創產業的出現為經濟型態帶來鉅變,對行政部門業務推展與法規之調適,已形成巨大挑戰。因此政府有責任主動檢視主管法規如何因應調整。

二、公司法是企業與經濟發展的基礎法制。現行公司法設計老舊,以大型製造業為規範原型,著重有形資產、偏向管制模式,組織結構僵固,造成產業轉型及創新的困難。本次全盤修正與我國產業轉型與創新密切相關,是帶領我國衝出既有格局的重要立法,不宜拖延。請相關機關積極辦理,並充分與各界溝通以凝聚改革共識。

三、此次公司法的全面檢討修正,最重要的目標在於讓相關的法規範趕上時代及當前經濟環境的變遷,同時也引領社會在價值觀念上的更新。未來,資本不再是發展經濟唯一的主導力量,創新與技術的養成與擁有,也是最重要的資產。希望檢討修正後的公司法,能成為創新者發展的動力,而不再是創業的障礙。

四、公司法的修法不僅是條文的更新,更是思考價值的結構性改變。對此,由國發會主導的修法研議小組應納入各界意見與需求,並注意社會溝通。法案從研議、起草與立法過程都應該盡可能與社會溝通。期待這項法律有領先時代的改變,但也要注意立法的完備,執行更要注意溝通。

五、財經法規之健全攸關我國經濟競爭力,請國發會持續會同各機關檢視相關法制議題,並掌握國際最新發展趨勢,積極推動財經法制改革工作。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創新動力 府院黨決策會拍板修公司法〉;圖片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研究報導】偉哉公司法!創業者洗洗睡,最有錢的投資人才是公司老大
清除台灣創業路上最大石頭!政院修「公司法」股權分配更自由
在台灣開公司得花幾天?(若真要我給個期限,感覺起來是一萬年)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台灣人好忙】亞洲矽谷還沒蓋成,施振榮又說:台灣應轉型成「創新矽島」

$
0
0

Screen Shot 2016-10-26 at 11.42.50 A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今年科技業最夯名詞非「亞洲矽谷」莫屬,現在又有個新名詞出來了「創新矽島」。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說,台灣應該要當「創新矽島」,建構智慧城市。概念好是好,可是只見大老、官員都很會寫這種4字對聯,但從來沒有聽說過具體實行方案是什麼。(責任編輯:鄒昀倢)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天呼籲,台灣應將「創新矽島」列為國家級策略發展軸心,並以人為本,將新科技導入城市發展,建構智慧城市,打造讓人才發揮創新價值的環境。

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部與宏碁今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共同主辦科技產業高峰論壇,以「智慧城市在創新矽島(Smart Cities of A New Si-vilization)」為題,共計吸引近3000人次參與,廣邀27位來自海內外專家領袖、企業領導和政府部門一同集思「創新矽島」新願景,探討智慧城市與智聯網跨產業發展策略,以及青年新創如何面對挑戰與掌握機會。

施振榮於專題演講指出,台灣未來定位應將「創新矽島(Si-nnovation Island)」列為國家級策略發展軸心,並以人為本,將新科技導入城市發展,建構智慧城市,打造讓人才發揮創新價值的環境。

施振榮呼籲,只有正視產業轉型問題,借重既有的矽島與資通訊產業優勢,整合軟體與硬體,提供人才開放創新環境,打造新台灣之力,台灣才有機會成為全球創新產業核心,重展國際市場競爭力。

對於新政府目前備受關注的「亞洲.矽谷推動方案」,施振榮期盼解決台灣新創公司的發展胡同與人才困境,也有更深入的探討與解決方案。只有打造健全創業創新聚集的新創生態系,才是鞏固青年人才及延攬國際人才的良方。

施振榮建議新創公司與大企業或地方政府合作,以全球化新創為目標,著眼全球市場,創造新價值,讓科技打造更美好的智慧城市生活,發揮高科技、高感性的東方矽文明力量。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施振榮談創新矽島 籲列國家發展軸心〉。首圖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台灣人外表像羊、內心像狼,脫離低薪環境就靠此解方
全球快要沒有台灣的位置了,是什麼阻擋台灣網路創業發展?
專訪宏碁自建雲總經理王定愷:IOT 時代,更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物聯網技術穩定領先業界好幾年!MoBagel 成日本軟銀首間投資的台灣新創

$
0
0

Screen Shot 2016-10-26 at 11.17.26 AM

在日本,一名中年男子走進拉麵店,在自動販賣機選購餐券時,機台主動推薦特濃蒜味叉燒豚骨拉麵,並建議副餐搭配炸雞和生啤酒,輪到後方 OL 點餐,機台改推薦清爽的蔬果湯底雞肉拉麵,並建議附餐搭配梅子醋蜜釀番茄和膠原蛋白果汁,貼心推薦,讓怕胖的 OL 吃得無負擔,也不用擔心一開口滿嘴蒜味的尷尬!

MoBagel 結合 AI 學習,協助客戶更貼近消費者習慣的行銷和服務

「不只能夠依照顧客性別、年齡,做出不同的消費建議,我們還會整合天氣、溫度、濕度、時間,甚至是附近的房價等資料作全面交叉分析,然後告訴客戶,明天什麼時候,該拿什麼商品做出促銷,打幾折,消費者最會買單!」

「當大家還停留在蒐集數據分析過往經驗取得結論,我們已經不僅進行大數據分析,系統還能透過AI學習、預測未來,讓客戶走在趨勢前端。」Mobagel(行動貝果)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哲民如此說。

而在日本,有一家擁有 1,000 多間店鋪的連鎖無人商店,在導入 MoBagel 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服務後,的確業績大躍進,一年就多賺了 8 億日圓。

根據 IDC 預測,2018 年市場將會有220億個裝置連網,Sony、Cisco 也預測,2020 年將有 500 億個裝置連網。主打智慧物聯網分析平台的 MoBagel 搭上 IoT 物聯網熱潮,成了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

Screen Shot 2016-10-26 at 11.14.38 AM

設計 APP 起家,不懂行銷,一度燒光千萬積蓄

時間回推到 2009 年,當時還在台大就讀資工博士班的鍾哲民,是第一個在台灣教 APP 的大學老師,他和一群朋友創立了 MoBagel,一開始是以幫企業設計 APP 的 SaaS 服務為主,兩年內設計了超過 2,000 個APP。2012年,他們還帶著自行開發、下載次數高達百萬的 5 款 APP 遊戲到東京電玩展參展,吸引 30 幾家國際媒體爭相報導。

但好景不常,隨著 APP 風潮盛行,許多大公司大預算投入,規模小的 MoBagel 受到巨大衝擊,加上鍾哲民和幾位夥伴都只懂技術不懂行銷,錢一下子就燒光,逼不得已,鍾哲民只好到電信公司上班,一邊存錢養團隊,一邊思考轉型的方向。

帶團隊勇闖矽谷,參加競賽、吸引創投投資

2013 年鍾哲民看到物聯網商機,改將 APP 技術轉型,建立 Meeti 物聯網雲端平台,將 AI 人工智慧分析結合物聯網,提升企業產品的品管和服務,也讓企業銷售模式能從「被挑選」的被動,化為主動進擊。

不過對新創團隊而言,找錢當然就是第一個遇到的難題。鍾哲民無奈地說,台灣創投似乎因為對 2000 年軟體、網路泡沫化有陰影,除了電商,其他網路和軟體的新創很難獲得台灣創投的青睞,所以後來鍾哲民選擇把整個團隊打包帶到美國從零開始,爭取國際創投的目光。

鍾哲民指出,「矽谷聚集了來自全球的投資人,他們對趨勢夠敏感,也夠膽識,願意投資的領域也很多元,就算再冷門的項目,只要夠創新,還是會有投資人看上!」

2014 年底,MoBagel 參加全球最大軟體大賽 Salesforce $1Million Hackathon 得到第六名,打開知名度,開始受到美國創投和天使投資人的矚目。

2015 年 3 月 MoBagel 打敗全球上千個新創團隊,獲選為矽谷創業加速器 500 starups 三十個孵化團隊之一。2016 年也是三月,MoBagel 又從日本軟銀舉辦的創新合作計畫中脫穎而出,被全球投資項目最多、以眼光精準出名的投資巨擘-日本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相中,成為日本軟銀第一家投資的台灣新創公司,並簽約成為策略合作夥伴,協助打進日本市場。

日本市場獨特,非日本人難打進,MoBagel 藉軟銀引薦成日本市佔第一

鍾哲民:「日本是一個很特別的市場,日本人是非常保守,重視關係、信賴度的民族,我們曾經花一年的時間和日本客戶搏感情,他們試用我們的平台後也非常有興趣,但就是遲遲無法簽下合約,後來才知道,原來跟日本人做生意,要有公信力的日本夥伴做擔保,才比較容易成功。」

就在跟日本軟銀合作後,透過軟銀這個直通車,直接帶鍾哲民和多個企業決策者見面,原本花一年攻不下的客戶,兩三個月內就把合約敲定,讓 MoBagel 在短短的時間就成為日本市佔第一名的物聯網分析平台

包括日本軟銀、Panasonic、松下電器,以及日本許多連鎖百貨量販、超商、自助洗衣店、餐廳、自助加油站、無人商店也都是 MoBagel 的客戶。

像是日本軟銀運用 MoBagel 提供的巨量資料與預測分析服務,協助物聯網家電與商務機器廠商監控使用者行為,並以精準即時的數據優化產品。Panasonic 和松下電器則透過 MoBagel 物聯網分析預測平台,監測智慧家電產品,藉由分析與預測服務主動解決顧客問題。而國際大廠飛利浦照明則是即時收集多種感測器資料,提供空間品質、人流及商場貨架關注預測分析。

想獲創投青睞,鍾哲民:建議透過國際競賽累積成績,提升能見度

目前 MoBagel 總部設在加州,在台北、東京都有辦公室,累計處理超過 2.1 億個物聯網裝置,33 億筆物聯網資料,隨著物聯網需求迅速擴大,鍾哲民預估 MoBagel年營收能成長 3-5 倍

鍾哲民建議,創業找資金想要獲得投資人青睞,一定要注意以下要點:

1、    目標清楚,有夠堅定的理念和願景,說個漂亮的故事

2、    可以透過各種競賽累積成績,提升能見度,增加被注意的機會

3、    具體讓投資人知道可以用產品(服務)解決什麼問題

4、    說服投資人為何非你們團隊不可

據他觀察,日本創投早期投資比較會去矽谷看風向,不過因為日本創投大部分都是企業出來的,所以投資注重和自家生態系相關,偏向中晚期比較大規模的公司,美國很多是純創投出身,會更願意給小型新創更多機會,所以如果真的想要被創投看見,還是到矽谷去闖一闖名號吧!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Hardware is only a medium for its users: How Deepblu COSMIQ is creating a social platform for 2 million divers worldwide

$
0
0

Screen Shot 2016-10-27 at 12.02.49 PM

Author:Julia Lin Translated by: Kevin Nian-kai Wang  Editor:Yunchieh Tsou

The Taiwanese startup deepblu has aimed its crosshairs at a key niche for scuba divers: an integrated software and hardware solution combining underwater recording equipment and a social platform for its users. With hardware serving as a means to connect its customers, the company’s real focus is on social networking, a strategy that has helped them gain a strong foothold in markets abroad.

Brad Chen, co-founder of deepblu, comments on their strategy thus:

“In the past, documenting a dive meant putting pen on paper after surfacing. This was not fun at all, and was hard to share with others. Even if you had specialized underwater video equipment, you still lacked a platform to share your photos and videos. Because of this, I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combining underwater recording equipment and a platform for sharing and social networking, to let everyone share their love of the ocean, and help them reach a larger audience with their knowledge of the sea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servation.”

Electronic scuba diving watches: A stepping stone into the diving community

After several years conducting market surveys, Chen grew ever more certain that combining underwater recording equipment and an online sharing platform was something he had to do. In the initial years after founding his company, he divided his time between developing a prototype diving watch, and searching for funding and partners.

At one funding event, he met James Tsui, who was working in the startup industry at the time, and YC Chang. Sharing the same ideals, the three joined forces in combining their different fields of expertise to form deepblu.

Tsui, now CEO of deepblu, recalls how their company began:

“In the summer of 2015, Chen proposed the idea of combining electronic watches with the ability to share information with other enthusiasts. Even though at the time we only had a few concept drawings for an app, a prototype shell for a diving watch, and a PCBA still in its development phase, these all utilized pre-existing and mature technologies. This was unlike many startups I saw at the time, which talked about yet-unproven technologies and concepts.”

He adds, with the keen eye for untapped potential markets that entrepreneurs have,“The only thing we needed to do back then was to pivot our business model for our scuba diving watch, from one centered on hardware to one focused on a social network IoT platform. In the field of scuba div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way services are provided are often decades old, so there’s a huge potential market for that.”

deepblu’s goal thus took shape: use their deepblu COSMIQ electronic watch to penetrate the scuba diving market, and link their dedicated COSMIQ app to facilitate the recording and sharing of each dive. Each diver could create their own profile, and could use the app’s syncing function to record every detail of each dive, while also sharing this information with other enthusiasts.

In addition to uploading photos, scuba divers could also share videos clips, and in November 2016 the COSMIQ app will be updated with a discussion board function, allowing diving enthusiasts to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even further.

In April 2016, the deepblu COSMIQ was launched; as the company’s first watch, the COSMIQ put deepblu second only to Japanese manufacturers in Asia in bringing diving watches to market. Yet the watch serves only as a stepping stone, as deepblu foresees an even bigger potential market.

deepblu has partnerted with numerous world-class scuba diving instructors, encouraging their use of the deepblu COSMIQ watch as a form of real-life product promotion, since the more users who use their product, the more members the deepblu app can attract.

Tsui reminds of the company’s focus on services: “We are not a hardware company, but rather an internet company. Even though we launched the diving watch first, we aim to use this watch in connecting users to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The COSMIQ app records real-time location and other data, syncing the accurate course and duration of each dive from the watch, and also allowing users to upload photos and videos of each dive to their personal profile. As users record more data into the app, their personal profiles become ever more enriched. In addition, users can share their data and status updates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app.

Social networking as vertical integration

Since its launch in April 2016, the COSMIQ app has seen a steady rise in user numbers thanks to promotion via Facebook and other social networks. The majority of its current members are in the US and Taiwan, and membership is set to reach 10,000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According to Tsui, “By connecting with our community directly and using word-of-mouth as a form of vertical marketing, we achieve an effect that far surpasses conventional multi-million dollar ad campaigns.”

The company aims to reach 200,000 members by the end of next year, and 2 million the year after. By reaching 2 million members with their services, Tsui believes that the company can tap into a full quarter of the US$30 billion-a-year scuba diving market. In other words, the business model stemming out of their networking platform has the potential to generate at least US$500 million a year.

With 40 million certified scuba divers around the world, of which six to eight million are active scuba divers who dive at least once a year, deepblu’s goal is to create a dedicated internet platform for this community, where diving enthusiasts can not only record their activity, but also share information with each other.

“Divers need to book flights and boats, reserve hotel rooms, and find instructors; these are all services we can provide through our platform. We hope to become the Facebook of scuba within two years, the first name that people think of when they talk about scuba diving.”

Tsui notes that 2 million members means dozens of millions of log entries, turning the deepblu app into a database for the scuba diving community, where any kind of information can be easily found.

Furthermore, deepblu plans to partner with instructors, equipment dealers, hotels, and other scuba diving-related industries in providing their services. Tsui compares this with Taobao: “Every scuba diving-related service that you can imagine, you can find on our network.”

With their aim of becoming a treasure trove of information for the global scuba diving community, deepblu plans to enter the market in China in Q2 2017. Tsui notes that since Baidu Maps is the only mapping service available in China, this presents a major challenge in creating a global database of scuba diving spots, and deepblu hopes to gain an early foothold in this potential market.

Chinese Version: 在海底打卡不是夢!用潛水錶當社群敲門磚,deepblu 打造全球200 萬潛水者社交平台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跨國文創電商 Pinkoi 成功關鍵:在地化設計師、在地化金流、在地化物流

$
0
0
Pinkoi 共同創辦人-技術長李讓、產品長林怡君、執行長顏君庭(由左至右)
首圖圖說:Pinkoi 共同創辦人-技術長李讓、產品長林怡君、執行長顏君庭(由左至右)

Pinkoi,一個由台灣團隊在 2011 年成立的原創設計師商品購物平台,五年內會員人數超過 120 萬人,駐站設計師超過 2.5萬人,活躍的線上設計館超過 7,000間,品項超過 66 萬個,累計賣出的商品超過 250 萬件,販售至國家高達 88 國,躍居亞洲最大原創設計商品購物網站,獲得知名創投 IVP(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和紅杉資本先後投資 200 萬美元和 900 萬美元,Pinkoi 這個從台灣出發的跨國電商「成功方程式」到底是什麼?

Pinkoi 主打原創設計,是亞洲最大設計師商品網購平台,商品販售至 88 國
Pinkoi 主打原創設計,是亞洲最大設計師商品網購平台,商品販售至 88 國

熱愛原創商品,顏君庭棄高薪,夢想將台灣、亞洲設計師推向國際

時間先回到 2011 年,因為喜歡逛市集挖寶,特別鍾情風格獨具的原創商品,當時在矽谷曾任雅虎總部資深技術總監的顏君庭,對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到疲乏。他發現外國人對台灣的設計商品很有興趣,但只有零星商品有機會被看見,因此他決定放棄在矽谷高薪,回到台灣創業,成立一個將台灣設計師帶向國際市場的購物平台,讓優質設計師的商品能夠販售到世界各個角落。

不過也因為在矽谷的同事、朋友薪水都很優渥,沒有人願意跟顏君庭一起回台創業,顏君庭只好透過網路另尋戰友,後來在逛技術網站,意外找到了熟悉網站架設,還創業賣過冰、熟悉網路商城商業模式的李讓,更後來,透過朋友介紹,又找到在矽谷新創公司擔任互動設計師的林怡君,三人一拍即合,正式創立Pinkoi,不過團隊組建成了,難題正開始。

創業初期,延攬設計師困難,最長花四年才獲設計師點頭加入

Pinkoi 創立後最先遇到的挫折就是如何延攬設計師進駐。當時顏君庭開著車跑遍全台各地的市集,邀請產品具特色的設計師,但怎麼約怎麼被打槍,畢竟許多設計師都有在其他購物網站上架卻失敗的經驗,為了鼓勵設計師加入,Pinkoi 不收上架費,只收成交金額一成,強烈表達 Pinkoi 會傾盡全力當設計師最堅強的後盾,因為唯有設計師有賺錢,Pinkoi 才能賺錢。

不過事情就是沒那麼順利,Pinkoi  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君庭:

「多數設計師都是我們三顧茅廬,持續地表達誠意,花了數個月甚至數年才敲開心門,其中有一位手藝非常精湛的手工皮件設計師還是我花了四年的時間,她才終於點頭加入。」

直到 Pinkoi 逐漸在文創圈打出知名度,主動尋求加入的設計師才變多,不過 Pinkoi 並沒有被沖昏頭,為了確保平台上上架的產品品質,Pinkoi 寧缺勿濫、嚴加篩選,平均設計師通過審核的比例只有一到兩成。

經營設計社群,Pinkoi 推上架教學、帶設計師出國參展

顏君庭:「相較一般購物平台只是提供設計師上架的服務,Pinkoi 的定位是每位設計師的夥伴,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幫設計師解決創作以外的困擾,因此我們不僅設計出只要 30 秒內就能上架的極簡易刊登機制,還會關心設計師的需求,定期舉辦講座、聚會,包括教設計師如何拍出好的照片、如何經營粉絲頁等等,並且調查世界各地的文化、消費者喜好,提供設計師作為參考。另外,我們也在國外舉辦市集並參展,把設計師帶到國外,真正的走向國際。」

拉近設計師和消費者的距離,Pinkoi 每 2-3 個月舉辦市集
拉近設計師和消費者的距離,Pinkoi 每 2-3 個月舉辦市集

進入跨國市場,先派斥侯了解當地文化、喜好,並深入當地設計師社群

顏君庭也指出,Pinkoi 有責任讓設計師的好作品被更多人喜愛、銷售得更好,讓設計師能夠真正靠作品就能維生,並且能有更良好的生活品質去豐富自己的設計,繼續溫暖更多人,因此 Pinkoi 對各國市場必須有極高的敏銳度,在行銷上隨時作最適當的調整,顏君庭:「跨國電商要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在地化、在地化、在地化。」(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在進入每個國家前,Pinkoi 都會派出像斥侯一樣的角色,深入當地市集和設計社群,邀請當地設計師加入、了解當地的流行和消費者的喜好。常態蒐集的資訊包括地區、族群、年齡、性別、幣別、生活習慣以及最喜歡的商品類型等等。

顏君庭:「像是單單對顏色的喜好,不同國家的消費者就有不同的偏向,在台灣,消費者最喜歡買的顏色是白色,第二名是藍色,第三名是黑色;而在香港,則是最喜歡買藍色的商品,其次是白色和黑色;泰國的消費者則喜歡鮮豔的顏色,因此繽紛的撞色就會賣得很好。而這些我們除了會提供給設計師參考,也會作為我們行銷上的操作依據。」也依消費者使用語言的習慣,推出了繁中、簡中、英文、泰文、日文版網頁。

跨國電商成功關鍵,顏君庭:須貼近在地化喜好、在地化金流、物流

有了符合「在地化喜好」的商品和行銷方案,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要讓消費者買得輕鬆、開心到手,所以符合「在地化使用習慣」金流和物流就極其重要!

在結帳的幣值,Pinkoi 不僅推出了新台幣、人民幣、泰銖、日幣、港幣、美元、歐元、英鎊、加幣、澳幣、新幣、令吉共 12 種幣值選擇,金流方式也必須符合當地文化。

顏君庭:「泰國消費者不習慣用信用卡,習慣到超商貨到付款,所以在泰國 Pinkoi 推出可以在超商付款或 ATM 轉帳的金流服務。而中國大陸的消費者習慣用支付寶、微信支付,我們的金流系統就必須支援。」

另外,跨國物流因為設計師和消費者不同國別語言不通,一開始常出現寄丟商品的狀況。像是泰國設計師收到日本客人的訂單,一開始都是手描日文地址寄出,但常常寫的日文難以辨識或漏寫,導致日本消費者收不到商品,Pinkoi 發現這個問題後,網站多了自動偵測消費者地點的設計,只要偵測到是購買跨國商品,就會提醒消費者要留下英文姓名和地址,方便設計師寄送。

日本市場獨特外人難進入,Pinkoi 收購日本平台 iichi,讓在地在地溝通

儘管已經盡可能貼近當地,Pinkoi 在進入日本市場還是遇到莫大的瓶頸,顏君庭:「在日本,設計師的邀約非常困難,日本人非常謹慎、十分在意是否能夠準確的溝通,就算一樣使用日語,只要用詞文法有一點不對,就無法進入他們的心。日本設計師也非常注重細節和品牌的想法,但台灣團隊再怎麼表現誠意,對他們而言還是有距離感,無法真正知道他們的需求。」

就因為只有在地團隊才能跟日本設計師以及日本消費者真正地無障礙溝通,今年三月 Pinkoi 收購了擁有兩萬名日本設計師駐站的日本手作職人電商平台 iichi,並延攬 iichi 的執行長飯沼健太郎擔任 Pinkoi Japan 的執行長。

Screen Shot 2016-10-27 at 4.05.39 PM
Pinkoi 為深耕日本市場收購日本手作職人網購平台iichi,並延攬飯沼健太郎擔任 Pinkoi Japan 日本執行長(左為飯沼健太郎,右為 Pinkoi 執行長顏君庭)

飯沼健太郎:「以設計為主的電商平台,特別需要維繫設計師感情並在當地建立設計師社群,進而強化和設計師之間的信賴感,日本尤其如此。此外,日本的消費者因為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不太會直接和設計師提出自己的需求,傾向和站方提出,因此客服就顯得相當重要。

再者,日本的消費者在使用海外服務時會格外慎重小心,所以平台服務更需要在地化,也需具備日本服務平台該有的品質及感受,讓日本人使用起來覺得很自然。

72 品牌參加「東京設計師周」,Pinkoi 協助設計師在海外曝光

Pinkoi 今年 10 月 26 日至 11 月 7 日,也帶 72 個駐站品牌飛到日本參加亞洲最大設計師展「東京設計師周」,並舉辦 Pinkoi 設計大賞,找來日本時尚設計界達人、網紅當評審,廣發日本媒體為品牌曝光,深耕日本市場。

顏君庭指出,今年是 Pinkoi 海外成長快速的一年,目前除了積極經營日本、香港、中國大陸、美國、泰國等海外營收前五大的市場,也投入更多資源拓展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加拿大四大市場,預估海外市場營收能成長兩倍,讓亞洲設計師品牌在海外發光發熱。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中國再次大躍進!】天朝 AI 研究超強,李開復:美國太過低估中國科技行業

$
0
0

Screen Shot 2016-10-28 at 11.09.47 A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認為,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正處在一個百花齊放的關鍵點,而且非常有可能「超英趕美」成為真正的世界第一。

一方面由於高端人才持續從國外回流、中國幅員廣大,使用者數據的累積極快,還有政府從上而下的「5年政策」制定支持,這幾項關鍵都大幅增加中國的優勢。過往科技重鎮普遍還是認定美國,不過「中國很厲害」這個概念不再是洗腦神話,而非常有可能成真了。(責任編輯:鄒昀倢)

美國人低估了中國的科技行業,必將因此承受風險。

這是李開復和Jim Breyer在華爾街日報週三舉行的全球科技會議上發表的觀點。

李開復認為,很多美國人不了解中國的創業、工程、產品、研究能力。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和阿里的市值,正在趕上美國的同行Facebook和亞馬遜。而且,中國在人工智慧研究也很先進。

他說:「這裡的人誰認為中國淨是山寨,這是大錯特錯的。」如果美國對中國的科技行業不以為然,美國將會落後於中國。

Breyer因對Facebook的早期投資而知名,長期以來一直在中國投資。他說,美國公司一貫太過自大,把為美國開發的產品和服務試圖打開中國市場,進行分銷。

Breyer和IDG資本7月份共同宣布籌集了10億美元資金,用於投資成長期的公司,包括中國創企和那些想要進入中國的公司。IDG資本是對中國投資最多的風投之一。

Breyer表示,儘管中國現在將一些美國科技公司拒之門外,但還是希望Facebook「10年內可以進入中國」。

李開復一貫看好中國科技企業

這不是李開復第一次說這樣的話。他一貫看好中國創業企業和創業環境,並多次將中美兩國進行對比。

2015年11月8日,李開復出席了「領英·影響力」活動時表示,全球互聯網的格局是中美兩強,美國頂尖互聯網公司的估值之和接近中國頂尖互聯網公司估值之和的3倍。但是將來這一局面可能被逆轉甚至顛覆,中國有可能超過美國。

李開復說,網路的價值是它節點的平方,所以如果說美國有2億用戶它的價值是2億的平方,中國有7億用戶,價值是7億平方,所以中美不是3.5倍的差距而是10倍的差距。當然,這是在不考慮美國公司在美國以外市場的前提下。

他的樂觀並非空穴來風,他給出了四個理由:

  1. 中國人口數量龐大並且密集在大城市,市場足夠大,容易產生規模效應;
  2. 中國政策是非常快速執行的,而快速執行就會帶來商機;
  3. 國內的創業生態系統快速崛起;
  4. 中國傳統企業很弱,給了互聯網創業可乘之機。

今年9月,在廈門舉行的2016年中國福建互聯網大會上,李開復表示看好中國硬科技:「中國將在硬科技領域領跑全球,其中將以人工智慧為主,這是創新工場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理由如下:

  1. 在過去7年,中國科技人才迅速成長,經過「大浪淘沙」闖出來的中國互聯網從業人員的科研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或者接近美國科技人員的水平。
  2. 舉例來說,使用微信或支付寶很少出現宕機的狀況,市場覆蓋率如此廣,卻又能夠維持足夠安全、快速,這就代表著先進科技的力量。
  3. 其次,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AR/VR、物聯網在內,幾大代表未來趨勢的硬科技,都要求從業人員具備極強的科研實力和長期的研發積累。而硬科技的從業人員中,華人佔比非常高。
  4. 「一方面國內相關學科學術水平幾乎可以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很多國際公司的研發也在國內紮根,成立研究院,與國內高校合作培養一批優秀的科研人才。」李開復舉例說,在Google學術搜索中,人工智慧頂尖論文的作者或合作作者,大約有三分之一是中國人。

中國科技領域的現狀對比

科技富豪榜BI與財富分析公司Wealth-X日前發布的十大科技富豪榜上,十大富豪均來自中美兩國。馬雲和馬化騰位列第七和第十。另外八位均是美國人,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Google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等人。

這可以看做當今世界科技行業的縮影。中美兩強相爭,美國暫時處於領先地位。

在市值最高的幾家互聯網公司中,Google、Facebook、亞馬遜在中國均有強有力的同行:百度、騰訊、阿里。微軟、甲骨文在中國沒有可與之對標的巨頭。

蘋果公司雖然在中國也沒有可以對標的巨頭,但是蘋果目前最主要的業務iPhone方面,也面臨中國華為、OPPO、vivo等公司的競爭。在智慧手機領域,全球前十當中中企佔據七個位置。

超級獨角獸Uber在中國市場也折戟沉沙,優步中國與競爭對手滴滴合併。

在代表未來的人工智慧方面,中美兩國也展開研發競賽。以人工智慧中的深度學習為例,中國的相關論文發表量已經超越美國,中美兩國作為第一梯隊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

Screen Shot 2016-10-28 at 11.28.40 AM

圖片源於華盛頓郵報

除了在速度上令人驚訝,中國在AI研究質量方面也不落人後,下圖顯示,中國的AI相關論文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引用次數也遙遙領先。

Screen Shot 2016-10-28 at 11.29.51 AM

圖片源於華盛頓郵報

中國錯失了前兩次工業革命,但是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迎頭趕上。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中美兩國有望齊頭並進。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李開復:美國風投低估了中國的科技行業〉。)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TO 新科技.新經濟直播預告】11/3 LIVEhouse.in 創辦人程世嘉直播剖析「網紅經濟」

$
0
0

TO1103

為什麼有 30 萬人願意看唐立淇直播吃飯?
為什麼一場直播,可以變成撼動社會的公民運動?
為什麼「直播」會成為含金量超高的產業?

用四個字回答你上述三題:網紅經濟。
「直播」帶動「網紅經濟」,改革所有「人類眼球會碰到」的產業

——《紐約時報》用網路直播打趴《CNN》新聞節目上那些資深政策分析團隊,「網友」即時在《紐時》FB 直播底下,留言褒貶川普和希拉蕊,締造的超高人氣互動成績,這是《CNN》只靠電視節目做不到的。

FB 有直播、Instagram 有直播、微博、騰訊和小米也有直播。
全世界都在做直播!

直播產業野火燎原般地燒,會不會燒成一團灰燼?

《TechOrange》邀請台灣直播產業扛壩子的 LIVEhouse.in 創辦人程世嘉,親上TO 直播節目聊直播、剖析網紅經濟到底是怎麼回事!

11/03(四)下午 3 點鐘
TO 直播深度訪談
【LIVEhouse.in 創辦人程世嘉來TO直播聊直播、話網紅】
60 分鐘,為你指向!

(此頁面即為直播入口,直播開始將嵌入播放頁)

Screen Shot 2016-10-28 at 2.55.40 PM

來賓:程世嘉Sega Cheng台灣直播平台 LIVEhouse.in 創辦人
在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研究所碩士期間主修人工智慧、臺大資管系學士 。曾擔任 Google 軟體工程師、臺灣 Google 第一位登上 Google I/O (2010) 開發者大會的講師。LIVEhouse.in 為台灣最大直播平台,在2015年達到1000 萬訪客,在平台上貢獻 3 億分鐘的直播時間。

Screen Shot 2016-10-28 at 2.51.51 PM

主持人:TechOrange 總編輯「張育寧」
10 年平面媒體報導與管理經驗、5 年網路軟體型態新媒體經營與管理,擅長網路媒體議題設定與內容發展、互動式垂直社群經營、精準會員式議題內容溝通、全媒體跨多螢內容編輯、經營管理。 2015 年受邀至總統府與各大部會,擔任網路社群溝通主題之指定講師。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Accurate Predictions Make MoBagel a Top-500 Startup and SoftBank Darling

$
0
0

Screen Shot 2016-10-26 at 11.17.26 AM

Author: Yolanda Wang, Translator: Kevin Wang, Editor: Yunchieh Tsou

Picture this scenario in Japan: A middle-aged man walks into a ramen restaurant, where orders are normally placed through a vending machine. The machine automatically recommends a pork broth ramen with a hearty helping of garlic, with draft beer and fried chicken to go along. A trendy young office worker follows, and the machine instead recommends to her a chicken ramen in a light vegetable-based broth, with sweet-and-sour honey-vinegar tomatoes and a collagen juice drink to match, and the young woman enjoys a low-calorie meal without worrying about smelling like garlic.

AI machine learning helps MoBagel predict consumer habits for marketing and services

Says MoBagel co-founder and CEO Chung Che-min, “We offer suggestions not only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age,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weather, temperature, humidity, time of day, and even housing price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By analyzing all this data, we tell our customers the best strategy for promotional campaigns: when to offer what at what percent off will attract the most customers.”

“Even as other companies were stuck with using empirical data to draw conclusions, we were already analyzing big data and using AI machine learning to help our customers predict future trends, and stay one step ahead of the pack.”

After integrating MoBagel’s analytical services, more than a thousand unstaffed chain stores in Japan saw a surge in their revenues, bringing in an additional 800 million yen a year.

According to IDC predictions, more than 22 billion devices will be internet-connected by 2018, and both Sony and Cisco predict that number to increase to 50 billion by 2020. MoBagel, with its intelligent IoT services targeting consumer trends, has now become an investors’’ darling.

Screen Shot 2016-10-26 at 11.14.38 AM

Heavy losses with first missteps as app developer

Back in 2009, when Chung was still a doctoral student in computer science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e was Taiwan’s first instructor teaching app design at the college level. Co-founding MoBagel with a group of friends, the company first centered on SaaS app design for other businesses, producing more than two thousand apps within two years. In 2012, they brought five mobile games topping more than one million downloads each to the Tokyo Game Show, and were featured by more than 30 media outle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But this period of prosperity proved to be short-lived: as the trend in mobile apps attracted ever more investment by large companies, MoBagel’s small size couldn’t withstand such a huge impact. Moreover, since Chung and his friends had no expertise in marketing, they burned through their financial reserves, forcing Chung to work at an office job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y. As he saved up for future projects with his team, Chung pondered how to shift their focus.

Attracting investment through app design competition at Silicon Valley

Seeing the potential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2013 Chung refocused their app technology efforts into the Meeti IoT cloud service, using AI analysis in conjunction with IoT to improve quality control and services for businesses, and allowing product sales to transform from a passive role of being selected by consumers, to active suggestions for consumers.

Yet for any startup, securing funding is inevitably the first hurdle.

Chung was frustrated by the lack of funding opportunities in Taiwan, where the dot-com bubble burst at the turn of the millennium still cast a long shadow. Aside from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internet and software startups had immense trouble attracting Taiwanese investment, and Chung thus decided to move his entire team to the US to start from scratch, while also seeking funding from abroad.

In late 2014, MoBagel took part in the Salesforce Million Dollar Hackathon, the world’s largest software competition, and finished at sixth place. This gained them attention from US angel investors.

In March 2015, MoBagel beat out more than a thousand competing startups to be selected as one of the 30 accelerator startups by the 500 Startups, and in March 2016 the company was handpicked by SoftBank founder Masayoshi Son, long renowned for his keen eye in investment, as the first Taiwanese startup to receive investment from SoftBank. In addition, SoftBank entered into a strategic relationship with MoBagel to assist the company in entering the Japanese market.

SoftBank assistance brings MoBagel to top of Japan’s exclusive market

According to Chung, Japan’s market presents a unique case: “The Japanese are very conservative, and place a heavy emphasis on relations and trust. We spent a year forging a good rapport with our Japanese clients, who also showed a strong interest in our platform after testing it out for themselves, but we simply couldn’t negotiate a contract with them. Later on, we found out that if we wanted to do business with Japanese company, it would be much easier if we had a trusted Japanese partner who could vouch for us.”

After receiving SoftBank’s support, SoftBank arranged direct meetings between Chung and Japanese business leaders, allowing MoBagel to finalize contracts with clients whom Chung had negotiated for the better part of a year. Within a short period, MoBagel became Japan’s leading IoT analysis platform.

Chung: To attract funding, take part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Chung suggests the following for startup entrepreneurs to attract funding from investors:

  1. Have a clear-cut goal, solid ideals, and a strong vision, and package these into an appealing story.
  2. Take part in competitions to increase visibility with potential investors.
  3. Let investors clearly know what solutions your products or services can bring to them.
  4. Explain to investors why they have to pick your team.

According to Chung, Japanese startups used to look to Silicon Valley to gauge trends, but since most Japanese startup founders already come from the corporate sector, investors look mostly for startups that fit in with their own companies’ orientation, and prefer more established startups in their later stages after founding. By contrast, many startups in the US have beginnings completely from scratch, and the environment is much more friendly toward small startups, so those who need exposure may well benefit from a visit to Silicon Valley.

Chinese Version:

物聯網技術穩定領先業界好幾年!MoBagel 成日本軟銀首間投資的台灣新創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政治也需要破壞式創新】從白宮轉戰 Uber 首席顧問, David Plouffe 證明未來新經濟主戰場:政治場域

$
0
0

【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David Plouffe 是一位融合科技與政治領域邊界的重要人物,他將科技帶入政治圈,幫助歐巴馬贏得兩次美國總統大選;退出白宮陣營後,又將政治帶入科技圈,加入Uber ,透過過往政治工作經驗,將「遊說」的政治思維帶入科技產業,尤其是那些會從根本上影響到傳統商業、社會習慣的新經濟模式。

台灣最喜歡說一句話了:「政治歸政治,XX 歸 XX」,但是從最近 Uber 與政府的爭議來看,政治與科技、經濟、社會的分野正在迅速模糊中,而 David Plouffe 的「跨界」工作經驗,正能讓我們思考,到底新經濟模式崛起時,社會與政府該如何看待、反應?(責任編輯:鄒昀倢)

在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數據模擬(data-modeling)這個概念不可或缺且稀鬆平常,但在2008年,它驚豔眾人。歐巴馬的首次總統大選活動成功使用科技與社群網站,與年輕一代的投票者互動並建立連結,此舉簡單而有效地將歐巴馬推向勝利的一方。

幫助歐巴馬贏得兩次美國總統大選的幕後大功臣

當時,歐巴馬團隊的競選活動主導者是政治策略家與資深民主黨顧問David Plouffe。他在當時破天荒的使用數據協助他做出各式策略性決策,例如活動開銷項目、時間分配、各州勝選所增加的總勝率等。在2011,他受任為歐巴馬的白宮內資深顧問。現在,他退出白宮前線,轉而加入另一個更讓人振奮的陣營:Uber,成為這間充滿爭議性公司的首席顧問,負責策略規劃與法律遊說等大方向定調。

GLG的訪問中,David Plouffe將政治競選活動比喻為一個快速擴張的新創公司,在短時間內招募人手,從元老小組變成一個大型組織。他與他的團隊正是一個相信數據與社群媒體的公司。競選前期,歐巴馬支持者數量仍不足以影響大局時,他們的第一步已伸向科技圈。

David Plouffe 的非典型選舉勝選關鍵:大量運用科技、數據做決策

2008年,當他們與支持者討論競選策略時,他們的支持者劈頭就說:「你們不要去想要建立一個比希拉蕊、喬治布希、約翰馬侃更厲害的網站。」相反地,支持者點出,歐巴馬團隊應該端出更親民、生活化的數位體驗,例如使用者在亞馬遜網購、閱讀BBC或紐約時報網路文章,甚至滑Facebook時的那種輕鬆感。David Plouffe表示,這是一個十分不容易的高標準,而他們也盡其所能地達到目標。

2012年的選舉活動給David Plouffe團隊充分的準備時間,但他個人認為,儘管社交平台的使用是重要的創新手法之一,數據(data)才是最跨越式的創新關鍵。數據的使用在當時爭議很大,因為它需要許多經費,很早就被David Plouffe團隊建立起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到最後數據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David Plouffe 帶來政治圈內的破壞式創新:依靠數據,做出精準決策

事實上,靠著數據的使用,David Plouffe團隊操作的競選活動十分順利,因為他們手握更精確的數據資料與模擬結果。

許多人都曾感嘆,能預測未來事態演變,一定讓世界變得更單純了。David Plouffe笑著解釋,他們模擬數據的目的不是為了預測未來。他們使用數據輔助決策。「我的觀念是,如果你可以了解某件事,就去了解;如果你可以模擬某件事,就去模擬看看。」他認為民間仍有太多人與組織還沒體認到這一點,也尚未在他們的程序中建立足以幫助決策的數據模擬方法。

David Plouffe一直以來都是政治與商業界內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推手或核心之一,他將其稱之為「簡單的進展(simple progress)」。他的白宮經歷結束於2014,他從總統顧問轉任Uber的政策與策略副監,接著於2015年起成為Uber的全職策略顧問。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認為「科技宅」不懂政治,而 Uber 想要全球拓張需要政治好手

作為一個串聯乘客與司機的科技平台,Uber近年來的快速崛起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不但公司成功以城市據點方式完成全球版圖的擴張,在某些國家還能屹立不搖到足以威脅當地原始計程車生態的程度,也不免地成為政治既得利益者、計程車業者的眼中釘。Uber反對者主張Uber提供的服務將使用者暴露於資安與人身危險當中,且Uber時常在違法情況下經營服務,David Plouffe即是為了與這些人交鋒而被招入Uber團隊。

Uber的接送服務十分便宜,公司制度允許任何擁有車輛和智慧型手機的人都能成為司機賺取外快,長期而言,Uber的雄心壯志在於完全改變城市中人與包裹移動的方式。將David Plouffe招入團隊一舉,代表Uber已經體會到,光靠努力贏得在地交通市場是不夠的,如CEO Travis Kalanick所言,David Plouffe補足了這個只有科技宅的公司在政治能力上的不足。

科技新創不能只靠工程師,未來新經濟主戰場:政治場域

「為了保護他們的產業,他們逐漸將這場競爭演化為一個我們起初沒意識到的政治戰場,」CEO在2014年迎接這個新夥伴時表示,「我們現在發現了這點,並要確保我們擁有足以應付競爭的人才與資源。David Plouffe是這場政治運動的領導者,他將為我們公司發聲,幫我們爭取到我們樂見的結果。」

Uber所面臨的政策問題特別棘手。不像其他只在網路上經營的新創公司,Uber的商業營運存在於機場外的計程車隊伍、市中心的通勤路段以及高速公路上。當其他科技公司應付隱私權法條與專利規範時,Uber需了解各市政府、計程車工會、州政府等單位建立的法條和規範。在各城市中,Uber使用者的支持度與反對程度也各有差異。

決策者需要決定誰能向大眾提供運輸服務、如何審核司機的汽車,以及該服務需提供的保險等級。官員們也需衡量,他們是否應允許一個剛起步的公司,顛覆原有的、已向無數社區提供就業機會和收入的傳統商業模式。

David Plouffe的加入對Uber而言無疑是如虎添翼,特別是他曾幫助歐巴馬贏得選舉。他曾經是那個政治系統的一部份,對政治系統的操作、運作方式瞭若指掌。他在歐巴馬團隊共事的同事David Axelrod便如此描述他:「他知道該如何包裝訊息。他知道該如何為一個產品創造優勢。」曾經Uber是不諳潛規則、悶頭蠻幹,靠灑錢取勝的暴發戶,現在,David Plouffe完全可以帶著Uber投入撲朔迷離的政治交鋒、遊說、辯論,並帶著Uber全身而退。

新經濟崛起:當技術真的有可能顛覆世界,規矩、法規的改變也得加速

政治專家加入,絕對會開啟一個全新的「新創 vs 傳統」戰場。當新創產業的規模、利潤足以威脅現狀時,傳統產業往往會與政府政策聯合將這個強大的競爭者推出市場之外。若該新創無法應付各種軟硬兼施的手段,且沒有意識到商業鬥爭往往不再侷限於商場上,反而能與其他領域的高官、高層人員有所關連,欲達到真正的「破壞性創新」顛覆現行規矩將變得難上加難。

然而,如Uber有了David Plouffe,如果強大的新創服務公司決定全力投入政治戰場,甚至獲得如前總統顧問般資深且實力堅強的政治專家支持,舊有制度的推翻將不再難如登天,反而只是另一張開誠布公的談判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即是如此。要從對手手中贏得自己需要的結果,第一步就是找來夠了解對方的人才。

科技公司不再只是一間科技公司時,有權勢的人也將不能一直利用權力差異、操弄規則的方式打壓它,替自己和舊生態圈謀利。Uber找來David Plouffe,或許不但會影響自己公司的份量,更會開啟其餘新創公司面對政治手法時,可以尋求機會和勝利的方法之一。

資料來源:
Wikipedia
GLG Using Data Modeling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The Washington Post Uber hired David Plouffe when it realized ‘techies’ can’t do politics,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圖片來源:TechCrunchThe White HouseCrash Down SouthFormation 03, CC licensed

 

Uber 首席顧問來台開講,TechOrange 11/04 獨家網路直播

請密切追蹤  TechOrange 粉絲頁動態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網路技術主導選戰風向】歐巴馬選舉軍師 David Plouffe:希拉蕊百分之百穩贏

$
0
0

【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David Plouffe 在歐巴馬總統大選中屢建奇功,透過數據、網路技術幫助歐巴馬拿下兩次總統大位,改寫美國選舉史。那麼他怎麼看今年同樣「非典型」希拉蕊對川普的總統大選對決?(責任編輯:鄒昀倢)

David Plouffe 是一位融合科技與政治領域邊界的重要人物,他將科技帶入政治圈,幫助歐巴馬贏得兩次美國總統大選;退出白宮陣營後,又將政治帶入科技圈,加入Uber ,透過過往政治工作經驗,將「遊說」的政治思維帶入科技產業,尤其是那些會從根本上影響到傳統商業、社會習慣的新經濟模式。

台灣最喜歡說一句話了:「政治歸政治,XX 歸 XX」,但是從最近 Uber 與政府的爭議來看,政治與科技、經濟、社會的分野正在迅速模糊中,而 David Plouffe 的「跨界」工作經驗,正能讓我們思考,到底新經濟模式崛起時,社會與政府該如何看待、反應?

他在接受 Slate 編輯Isaac Chotiner與普魯夫面對面專訪中,談到歐巴馬在本次選舉活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普魯夫也對先前美國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 給予Uber公司處理勞動議題方面的評價做出回應。

他認為,儘管這次選情看起來非常緊張,但是希拉蕊仍然 100% 會贏得選戰。

以下為《TechOrange》節錄他的訪談問題,Q 為 Slate 編輯、A 為David Plouffe 回應。

Q: 歐巴馬在這場競選運動中比以往更積極。 但如果這次選舉接近一兩個星期,他將如何參與?

我想他會做希拉蕊陣營相信有所幫助的競選行動,最重要的關鍵人物還是希拉蕊本身,歐巴馬和蜜雪兒可以幫忙,但人民需要受到候選人本身的啟發才行,

Q: 假設一種您肯定不樂見的情況,如果川普勝選了,或選舉結果相當接近,您認為是否代表這兩種意涵:廣告很重要、而候選人需要有智慧的軍師以及廣大的群眾熱情呢?

A: 因為結果不會變成這樣,所以這全是假設而已喔。我會這麼說:現在或許有很多人正在思考不同的從政道路,不只是選總統,這只對川普有用而已。人們有可能會過度類比,廣告效益在總統選舉來說是比較低的,因為人們比較不會被廣告吸引,不過我認為希拉蕊的廣告,對於提升郊區的女性選民支持度的成效是看得見的!如果廣告放送的是川普的狂言而給小孩子看到了呢?一比就知道有沒有。

Q: 用另外一個方式來問,有沒有任何川普會改變這個政治生態圈的可能呢?

A: 我不這麼認為,川普現象可以說是黑天鵝現象。我認為,他以及桑德斯的出現,代表了民粹主義政治左右光譜的崛起,以及共和黨中興起的國族主義,這些現象會伴隨我們一陣子,重要的是,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理解,而不是選完就讓它過去的現象。川普過後的選戰會怎麼打?依我看,他所做的競選方式有他自己獨特的作為,而最終,這並不會帶來成功,一個人能夠也許在一開始占上風,但不好好準備辯論會以及持續經營優秀的競選組織,能夠撐到最後嗎?你也知道,對共和黨來說,這局勢算是特例。

Q: 你是否會擔心菁英及非菁英的分化,會讓民主黨走向菁英主義呢?在Uber這樣的公司工作,你是否會擔心會與勞動階級的族群脫節?

A: 並不會。首先,Uber的公司客戶(乘客及司機)是來自於勞動階級的大有人在,人們都想要多賺些錢。我其實個人自己也有抱持一些有趣的經濟層面上的觀點,而關於為什麼歐巴馬沒有辦法討好勞動階級的選民,是因為贏得兩次的總統選舉時,都佔有主導優勢,這問題讓我反覆思索,但實情不是這樣。

共和黨本身的問題並不小,有趣的是,現在民主黨的情況是除了基本盤之外,也能跟中間選民溝通。共和黨的根本問題是他們還活在保守派媒體式的平行時空,所以共和黨只能拿到基本盤,並沒有辦法說服中間選民支持他們。對民主黨來說,問題是在於這樣的情況會持續多久。十年或十二年後,如果我們往左派勢力傾斜,就會比較難抓住中間選民,而事實上,如果不能抓住中間選民,是沒有辦法贏得選戰的。

Q: 好,不過民主黨是最後的希望。至少在它的平台和領導,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網。我們面臨到工會已經削弱,人們轉向兼職工作,勞動福利變得更少的現況。

A: 受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擴增實境的技術影響,工作本質會在未來的20年到25年之中改變,一切都是未知數,但大家都知道,無疑問地美國一半以上的人口沒有辦法負擔一個月多出400美元的緊急支出,所以許多人說他們需要兼職工作,但真實的障礙是,如果沒有剩餘時間的話,是無法兼職工作的。我們必須要認清什麼才是真正關乎人民的事情。

Q: 幾個月前,Elizabeth Warren參議員在演講上提到:「諸如LyftUber的公司都承諾可以帶給在他們之下工作的員工們更多財富,他們的商業模式某部分來說,是建立於司機極度低廉的薪資。」請問你會擔心她所說的這部分嗎?

A: 不會,因為我們實際上做了非常多的消費者研究。我們會與司機們對談,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在美國這裡,大部分我們的司機和Lyft司機都有固定收入,但明顯地,他們對那份收入很不滿意,所以他們會使用像我們這種平台,一個星期多兼差幾個小時,來增加他們的收入。要實際去聽聽真實使用者的意見好嗎?對他們來說在家庭及教育背景的狀態下可以適應得不錯。 我認為人們應該花更少的時間關在象牙塔,多實地探查才能更貼近現實。

(資料來源:Slate;圖片來源:City of Atlanta;CC Licensed,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政治也需要破壞式創新】從白宮轉戰 Uber 首席顧問, David Plouffe 證明未來新經濟主戰場:政治場域
【活動快報】Uber 首席顧問 David Plouffe 11/4 親自來台,剖析創新科技與共享經濟時代如何改變世界?
【大膽去贏】我如何幫歐巴馬成為美國總統:讓數位科技與年輕人站在你這邊

【未來新經濟主戰場:政治場域 — Uber 的數位治理問題剖析】

前歐巴馬選舉軍師、Uber 首席顧問 David Plouffe 11/4 親自來台開講「科技如何催生新經濟」,TechOrange 獨家重磅網路直播!

請密切追蹤  TechOrange 粉絲頁動態

9:00 – 10:00 David Plouffe 與台灣科技意見領袖對談
10:10 – 10:40 TO 總編輯張育寧對談 Uber 台灣總經理顧立楷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

200 萬人看影音學英文,VoiceTube 善用「群眾外包」打群架進軍日本市場

$
0
0
a
VoiceTube 由營運長謝祥凡、財務長賴馥蓉、執行長詹益維三人共同創立(由左至右)(由左至右)

台灣最大英文影音學習社群平台 VoiceTube,在今年六月風光地擊敗來自 89 個國家的上千位競爭對手,奪下了 Facebook 舉辦的 Fb Start 2016 年度 APP 大獎,獲得 10 萬美元獎金(約新台幣 320 萬),並且與 Facebook 全球產品總監、合作總監深入密談未來的合作,吸引國際目光。

而 VoiceTube 獲 Facebook 青睞的主因,就是建構了創新的英文學習方式,包括看影音學英文時句子可重播,還可調整影片說話速度等,突出的社群互動也讓 Facebook 眼睛為之一亮,認為有許多可以緊密合作的空間。

不過其實這個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的台灣新創團隊,2012 年底才組建,2013 年 4 月才正式開站。但短短三年半,會員數已經來到 160 萬,活躍用戶更達到 200 萬(不註冊也能使用),累積上傳超過 4 萬部影音。不僅做到台灣影音英文學習平台 No.1,現在還進軍海外市場,要教外國人學英文!到底 VoiceTube 有什麼特別之處?又是如何擴大影響力,將人潮轉為錢潮?

Youtube  影音免費、分享不須授權、可嵌入字幕,成 VoiceTube 創業利器

學英文在台灣是全民運動,從寶寶牙牙學語,到上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台灣人學英文的歷程好似永無止盡!但,填鴨式教學讓許多人就算學英文學了十幾二十年,還是擺脫不了「菜英文」。

原本在鴻海當 PM 的謝祥凡,也有同樣的困擾,曾經到澳洲打工度假的他,自覺英文不夠好,想上網自修卻找不到最適合的平台,因此當在美商工作、英文一樣卡卡的詹益維和其女友賴馥蓉找上門,提出以 Youtube 免費影音創立英文影音學習平台的想法時,讓他看到商機,決定一起放手一搏!

VoiceTube 營運長謝祥凡指出:「我們深信,英文要進步,『重複學習』很重要,也唯有自己有興趣的影片才能讓自己願意多看幾次。而 Youtube 影片量大、類型多元、轉載無須付版權費、又能嵌入翻譯,是學英文最好的免費資源,也成了我們創業過程中源源不絕的食糧。」

b

VoiceTube 輔助學習功能強大,可單句重複播放、語速調慢、連結字典

看影片學英文早就有人做,而 VoiceTube 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實用性和口語化為導向,影片分類包括:TED 演講、BBC、CNN 新聞、職場商用英文、電影戲劇、音樂和生活英文等,並且完全以英文學習使用者的角度來開發,著重「使用者體驗」。

「除了最基本的嵌入中英字幕,也根據英文程度,將影片區分初級、中級、高級,就連是美國腔、英國腔還是澳洲腔都有註記。點進影片後,輔助學習功能更多,中英對照、影片下方列出影片單字重點,還可單句重複播放、語速也能調慢,讓使用者聽得更清楚,方便跟著練習口說。另外,點進任何英文單詞,就會有發音、翻譯和解釋,還能錄音比對影片發音和自己發音的差別,把所有學英文需要的工具像是字典等等,一次搬到使用者面前。」謝祥凡說。

c

為擴展會員數,VoiceTube 和學校、媒體多方合作,互換資源增加「能見度」

不過冒險的是,三人開始創立 VoiceTube 時,並沒有先設想獲利模式,只是單純地認為 userbase 只要夠大,就能夠有各種獲利的機會,因此三人目標很簡單明確,就是使出渾身解數讓 userbase 擴大、擴大、再擴大!

謝祥凡:「創業之初最大的挑戰,就是得讓人知道 VoiceTube 並使用,為了推廣 VoiceTube,我每天寫一堆 E-mail 跟各單位談合作,常常 50 封信只有 1 人回,一個月跑 30 幾個地方拜訪學校、社團,希望老師能成為種子,帶學生進來。另外,我們也跟媒體合作、資源互換,由我們寫英文學習相關文章,幫助媒體生產內容,也突顯 VoiceTube 的英文專業並增加能見度。」另外,團隊也積極參加電視節目、比賽、展覽,善用「零元曝光」,提升知名度,讓更多人認識 VoiceTube。

善用「群眾外包」:由網友上傳影片、志工翻譯,增加向心力

不僅善用「零元曝光」,精打細算的 VoiceTube 更善用「零元群眾外包」!任何一位網友都可以將自己有興趣的英文影片上傳到網站,除了增加網友對平台的認同感與黏著度,也能豐富平台上的影音類型。不只靠網友自發撈影音,就連翻譯,VoiceTube 也是靠熱心志工幫忙!

謝祥凡表示:「我們平均一天上傳 20-30 支影片,有英文專業的工作人員每天會篩選出 5 則左右值得翻譯的影片,很多翻譯系的學生本來缺乏練習機會,來到我們 VoiceTube 成立的翻譯社群後,就多了伸展拳腳的舞台,翻譯過程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指導,志工賺經驗,我們也賺到翻譯好的影片,可以提供給更多網友。」

在 2015 年,成立兩年的 VoiceTube 進入發展爆發期,靠著有趣的英文學習影片口碑傳播,就連蔡依林、郭采潔、劉軒等名人都分享,讓 VoiceTube 瞬間爆紅,不需要投放關鍵字就躍居搜尋榜第一名,會員數急速攀升。

d

看準學英文商機,VoiceTube 向日本、東南亞拓展市場

有了漂亮的會員數,的確也為 VoiceTube 帶進了大量廣告,為了拓展獲利模式 VoiceTube 也順勢推出 HERO 課程,提供客製化英文學習計畫,增加營收。台灣市場穩定成長後,VoiceTube 也將目光轉向海外。

謝祥凡指出:「在我們沒有推廣下,日本使用者數不斷成長,加上日本人愛用 YouTube,以及研究顯示日本對英文的需求日高,因此我們進軍海外第一站就選擇在日本試水溫,4 月份已經推出 VoiceTube 日文版官網和日文版 APP,日本上線影片也達 3,000 支。不過日本人比較難接受外來的新事物,因此 VoiceTube 在日本市場還有許多挑戰要克服。」

除了日本,VoiceTube 明年也將目標放在東南亞,教更多在地用戶說英文,繼續努力將線上學習人潮化為錢潮!

前進日本大市場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要如何進攻這看似成熟,但卻十分封閉的大國呢?
又會在其中遇到什麼阻礙,該如何跨越,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想知道這些答案,就來參加台日創新創業交流論壇吧!
重磅邀請日本創投親自來台與你面對面大談日本市場的商機,更多活動資訊

nippon-600x100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 TechOrange 正在招募「TechOrange 社群活動部專員/經理」唷!
如果你喜愛觀察網路社群行為,擅網路語彙溝通,文字感佳
而且希望參與活動企劃與執行工作
歡迎你提供履歷自傳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寫明:【應徵】TechOrange 社群活動部專員/經理:您的大名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