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台灣創業者進軍日本市場,QLL 創辦人葉慧瑜:沒有「人脈」將窒礙難行

$
0
0

Screen Shot 2016-11-10 at 7.16.56 PM

從 2007 年即成立的 QLL 習詠有限公司,其實已經不能算是新創。我的意思從時間上來看,QLL 營運已 9 年了,但是 QLL 的「新」則是展現不斷在更新產品與順應市場需求上,合夥創辦人葉慧瑜 Lulu 的使命是,帶領團隊不斷透過創新科技改善教育模式。

Screen Shot 2016-11-10 at 1.48.19 PM

QLL 合夥創辦人葉慧瑜

QLL 產品專注在教育科技,在趨勢、技術的掌握上,也走在時代的尖端。以幼教、語言學習 App 起家,曾經推出 200 個 App,再到建置 App 的社群平台 QLand。但是,葉慧瑜看到 App 時代熱潮已過,軟體服務才是接下來的大戲,便毅然決然地再度 pivot 成如今的直播簡報服務 QLecture。葉慧瑜的最大收穫是:「我們的強項在軟體,就從這點開始探索市場痛點,與如何提供用戶更好的服務。」

目前 QLL 主推 QLecture 簡報直播服務,要解決的問題很簡單:每年世界上有大大小小的講座、大會,每個講者的 PPT 簡報檔卻沒有一個好的分享、紀錄方式,聽眾做筆記的方式,就是不斷地拿手機拍照,大大影響到聽講品質。

因此,QLecture 主要功能就是讓講者上傳自己的 PPT 檔,演講時講者的簡報即可在聽眾的行動裝置上同步,透過專屬連結在手機或網頁上開啟。才推出兩個月的時間,產品已經獲得 1 萬個使用者、130 所學校的採用,使用者遍佈台灣、香港、越南等地。

葉慧瑜表示:「這個常見的問題,卻沒有人好好解決。我們透過用戶的反饋,觀察『改善大型會議簡報資訊分享』的需求,因此就開始投入資源下去做了。」

身體力行「創業第一天就要走出國際」,QLL 大量國際參賽累積經驗

除了很會抓風向外,敢走出國外也是 QLL 的重要公司文化,這與葉慧瑜本身外向活潑的性格有高度關係。以前曾在時尚產業服務多年,必須與各國的廠商交涉,也因為有了這層跨文化交流的經驗,QLL 常常出國參加大大小小國際競賽。

葉慧瑜分享:「剛開始參加國際會議,我一個人都不認識,但是有『膽量』到處發名片,把整個會場所有人名片都發一輪,介紹服務,自然而然別人就會對你比較有印象。」

2013 年透過日本首屈一指創業大會 B Dash ,叩門日本市場

身體力行「創業第一天就走向國際」,2011 年 QLL 即獲得國際創投風向雜誌《紅鯡魚》大獎,被選為亞洲科技前百強、2013 赴日本參加日本創投 B Dash 所舉辦的創業競賽 B Dash Camp,獲得評審團特別獎。

獲得B Dash 獎項為 QLL 打開了一條與日本投資者合作的機會之路。2014 年 QLL 憑藉著大量的優質內容 App 與在科技教育領域的影響力,獲得由專注網路創業領域 的日本創投 B Dash、Incubate Fund,與發展教育、醫療領域的 Viling Ventures 共同投資 pre-A 輪資金,於是,QLL 便開啟了與日本投資者共闖日本市場的機會。

葉慧瑜表示,日本是個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國家,投資者在看投資標的時,往往會注意產品的完整度、影響力,以及最重要的「人」。這點在跨文化的合作尤其重要,即使日本投資者與葉慧瑜只能用英文溝通,但是一個人是否人品端正、善良這些都是可以感受到的。

想進日本市場,沒有「人脈」將窒礙難行

葉慧瑜分享,要進日本市場「建立人脈」絕對是關鍵。她說:「日本人非常謹慎的!外國人想要進日本市場沒有引路人,真的很困難。台灣人自己聯繫日本投資者,他們不見得會理你。但是日本創投圈其實很小,大家都互相認識,只要有一個人肯幫你介紹,那基本上你就有機會認識全部人,從創投、企業、經銷商等等,一網打盡。

因為 B Dash 與 Incubate Fund 的投資,QLL 在日本至少解決了第一關卡「人脈」。但是台灣創業者進軍日本市場時,常常會忘記了一個關鍵性問題:日本是個高度封閉、內需充足的大市場,消費者樣貌、習慣與台灣極端不同,因此產品服務也有可能需要調整。

進入日本市場還需注意:有在地夥伴才能加速拓展服務範圍

身為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有 1.2 億人口,而且人口急速老化中。因為人口老齡化,日本的軟體市場樣貌非常不一樣,葉慧瑜分享,為配合老齡人口習慣,Evernote 軟體服務是組合成遊戲包一般的實體套裝一盒一盒賣。雖然如此,但是用戶的付費率高而且忠誠。

不過,為了要快速打入日本市場,在 App 下載平台上廝殺並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若要在日本推廣產品,葉慧瑜從 QLL 經驗看來,還是需要當地的經銷商、合作夥伴協助推廣,畢竟在地夥伴相較起來還是較能掌握日本消費者的習慣,免除跨國文化溝通的問題。

至於與日本投資者的溝通,是否會有跨文化上的差異,葉慧瑜直言自己也是不斷地在學習、累積經驗。不管是不是本國或是日本投資者,被投資團隊其實都需要自己時不時地與投資人更新團隊發展狀況,維護投資人關係。

同時,對於跨文化的溝通挑戰,也不要害怕。因為創業者與投資人士一起合作打天下的,這個道理不管是在台灣或是日本,其實都是不變的。

我們要如何進攻這個大國,搶占先機呢?
又會在其中遇到什麼阻礙,該如何跨越,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想知道這些答案,就來參加台日創新創業交流論壇吧!
重磅邀請日本創投親自來台與你面對面大談日本市場的商機,更多活動資訊

nippon-600x100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日本新制度「住一年就能永久居留」吸人才,台灣卻讓人才奔流到海不復回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要創造創業神話,請把資源真正交到年輕人手上──專訪日本最年輕創投家笠井玲央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絕對會威脅到 Amazon 的線上電商新創,專訪日本唯一獨角獸公司 Mercari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不連結矽谷、東南亞,創業加速器武士島特反骨,跑到以色列開分店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200 萬人看影音學英文,VoiceTube 靠 YouTube 影音資源進軍日本市場

The post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台灣創業者進軍日本市場,QLL 創辦人葉慧瑜:沒有「人脈」將窒礙難行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連 Amazon 都要畏懼的電商新手 ,獨家專訪日本唯一獨角獸公司 Mercari

$
0
0
IMG_9013

Mercari 執行董事小泉文明 (Fumiaki Koizumi)

這是一間絕對會威脅到 Amazon 的新創公司,而且來自亞洲。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在 2000 年後開始的全球軟體創新風潮中,速度與發展一直不若美國與中國蓬勃發展,在矽谷、紐約、北京不斷出現獨角獸的同時,日本卻是遲至今年才出現第一家估直超過 10 億美元的新創獨角獸 Mercari

Mercari 的產品是 C2C 二手物交換電商 APP,最近一次募資總共超過 1.1 億美金、估值超過 10 億美金。在日本新創界,成立不到三年的 Mercari 在資本市場獲得初步成功,代表日本創業生態系更趨完整,對整個創業體系內的團隊、投資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不收取任何上架物品費用,Mercari 主要靠著抽取 10% 的交易費用為主要盈利來源,因此任何手機用戶都能在上面出售物品。目前平台上的販售品項遍及時裝、生活用品、3C、票券等。

Screen Shot 2016-11-14 at 3.47.13 PM

Mercari 在世界各地都迅速崛起,在日本創造 3500 萬下載量,在美國創造2000 萬下載量,此外還要於明年進軍英國市場。為何一間 2013 年創立的日本新創公司,能夠如此迅速地拓張,甚至在國際立足?這樣的成功經驗,不只激勵了日本創業者,也十分適合給台灣新創家作為參考範例。

  • 專訪 Mercari 執行董事小泉文明:作電商就是要快速

TechOrange 為了找出日本創業生態圈值得台灣人借鏡之處,這次直接飛往日本,獨家專訪 Mercari 執行董事小泉文明 (Fumiaki Koizumi) ,了解 Mercari 的獨角獸崛起之路。

小泉文明在加入 Mercari 前,是上一代日本線上社交龍頭企業 Mixi 的財務長,同時也是投資人,自行投資了 10 間日本企業。因此,他對於管理新創、經營投資都十分有經驗。

他說:「Mercari 的快速崛起其實包含了不同的因素,包含公司快速募資、大量投入市場行銷資源、人才招募策略都是幫助公司成長的關鍵因素。」

  • 公司得以快速募資的關鍵點:團隊由連續創業家組成
Screen Shot 2016-11-14 at 4.06.48 PM

TechOrange 製表

從 Mercari 的募資簡史中,可以看得出來從 2013 年創立,很快地就進入下一輪的融資,這間公司是用飛的在成長,投資者主要來自日本,包含Globis Capiral Partners、ITOCHU Technology Ventures、East Ventures 等。今年三月 D 輪融資獲得 7500 萬美金資金,讓整體估值突破 10 億大關,正式躋身獨角獸行列,創下日本創業屆首例。

為何能這麼迅速地拿到不同階段的資金並且穩定成長?

小泉文明解釋,這中間的一項關鍵是「人」。CEO Shintaro Yamada 先前曾創立一間遊戲公司,後來被矽谷知名遊戲商 Zynga 收購,其他的重要成員 Ryo Ishizuka、Tommy Tomishima 先前也都在日本大型企業擔任管理階層的角色,對於團隊營運有一定的經驗。

相關產業的工作與管理經驗,Mercari 創辦初期的團隊成員對於市場痛點、用戶需求設定精準,小泉文明說:「我們的主要客群為 20~30 歲的女性。另外,我們做過調查,電子商務佔日本用戶的消費支出只有 4%,這加上現在行動商務盛行,代表這中間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

光是團隊成員有豐富的創業、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就是一項足以說服投資人的優勢條件,再加上能夠清楚的掌握市場潛在風口,以及日本本身就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當這些條件湊在一起時,機會就降臨了。

  • 光速法則一:募資金額用來砸行銷預算,用光速搶佔市場

為了要快速觸及日本 1.25 億人口的客群,Mercari 將大量的募資金額投放到行銷預算中。小泉文明表示,日本的電視廣告效應仍高,因此 Mercari 會在日本投放電視廣告,當然還有針對行動族群的線上廣告。 這樣大灑廣告資源的方式,就成功的為Mercari 獲取 3500 萬的下載量,最短時間內達到市佔 30%。

除此之外,小泉文明也提到,為了促成交易的便利性,Mercari 在支付方式上也做了完善準備,用戶可以用信用卡、便利超商、行動支付與銀行匯款。基本上就是為了滿足不同種類的交易需求。

  • 讓上門的客戶滿意:60% 員工是客服,20%是工程師

雖然目資金額用在行銷,但團隊組成行銷人員卻很少,因為線上。小泉文明說,Mercari 現在每月要負擔大量的訂單處理,公司目前在日本與美國,總共有 350 名員工,其中200 人為客服部門、70 人為工程師,市場行銷人員只有 5 位。

雖然目前員工多半還是在日本,協助日常的營運業務,不過在美國的人力安排,也是為了因應「市場需求」而另有計畫,例如市場發展、研究支付方式等就為美國公司的發展重點。

  • 光速法則二:站穩日本市場,立即開拓美國、英國走向國際規模

小泉文明說,在美國拓展用戶的方式與日本較為不相同,因此在美國,Mercari 另外安排市場拓張策略,且不排除以併購的方式,快速落地增進競爭力。另外,公司也在準備明年進軍英國市場。

小泉文明認為,選定英國市場的原因是,當地電子購物也相對成熟,且大量的行動商機仍待開發,而且美國的經驗可以借鏡到英國市場的拓展上,對於Mercari 來說較為有利。

  • 光速法則三:發揮日本商情分析專長,搶佔美國市場

以行動二手交換電子商務市場為主軸進攻美國市場,Mercari 心中的假想敵是老前輩 Amazon,不是膽子大,是日本人商情分析狂熱的結果給他們完全不同的美國市場視野。

根據他們的美國市調研究,美國電子商務佔用戶的消費支出只有 10 %,這樣的數字對於幅員廣大的美國來說,市場潛力無窮,老大哥 Amazon 顯然還做得不夠好。搭配商情分析,Mercari 在美國的團隊由創辦人Ryo Ishizuka 親自領軍,在很短時間內就攻下 2000 萬個活躍用戶,即使 Amazon 都無法不注意這個來自亞洲的新手。

作為第一個日本血統的創業獨角獸, Mercari 在國際市場的成績,同時也可能反應日本這一代企業家的國際征戰實力。小泉文明說,短期內全球拓張仍然會是 Mercari 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目標。同時,Mercari 團隊的創業經驗,也會靠著公司不斷地成長拓張,而開始代代傳、複製至日本創業生態圈中,培養新一代的日本創業武士。

 

日本創業圈發展正火熱,進擊の日本創業生態圈,正在起飛!身為文化、地理位置都相對其他亞洲國家靠近的台灣,是否能從日本創業經驗中,發現什麼成功秘訣?要如何進攻這個剛要起步,充滿機會的大國呢?
想知道這些答案,就來參加台日創新創業交流論壇吧!
重磅邀請日本創投親自來台與你面對面大談日本市場的商機,更多活動資訊

nippon-600x100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日本新制度「住一年就能永久居留」吸人才,台灣卻讓人才奔流到海不復回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要創造創業神話,請把資源真正交到年輕人手上──專訪日本最年輕創投家笠井玲央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200 萬人看影音學英文,VoiceTube 靠 YouTube 影音資源進軍日本市場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台灣創業者進軍日本市場,QLL 創辦人葉慧瑜:沒有「人脈」將窒礙難行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不連結矽谷、東南亞,創業加速器武士島特反骨,跑到以色列開分店

The post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連 Amazon 都要畏懼的電商新手 ,獨家專訪日本唯一獨角獸公司 Mercari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要創造創業神話,請把資源真正交到年輕人手上──專訪日本最年輕創投家笠井玲央

$
0
0

Screen Shot 2016-11-16 at 12.17.11 PM

日本創業圈發展正火熱,進擊の日本創業生態圈,正在起飛!身為文化、地理位置都相對其他亞洲國家靠近的台灣,想攻日本 1.2 億人口大市場的創業者想跟日本人一起去打東南亞市場的創業者,最適合進軍日本。

《TechOrange》11月企劃採訪專題,直飛日本,與日本關鍵創投、成功創業公司經營者對談,深度剖析日本創業生態圈的運作以及成長關鍵。

一般台灣創業者想像中的日本創投,應該是重視階級、嚴肅、西裝革履的中年人。大家真的都想錯了,站在我面前、手握投資決定權的日本創投家,只有24歲。

只有 24 歲。只有 24 歲。只有 24 歲。而且在這之前,他已經自己跑出來創業過一輪,然後再轉換跑道當投資人了。

他是笠井玲央 (Reo Kasai),也是日本最年輕的創投家,在日本最大種子期私人創投公司 Incubate Fund 擔任投資經理,負責日本投資團隊管理之外,還負責東南亞、中國、矽谷的創業趨勢分析,是 Incubate Fund 裡的重要角色。

同時,他也是規模 150 萬美金的天使基金 IF Angel 管理人,從去年年底資金成立,已經投了 8 間媒體與 SaaS 等日本正夯產業的新創。這些創業團隊也是 20 初頭的年輕人,目前公司都已經穩定成長到估值為 700~1000萬的 A 輪等級公司。這樣一看,還真像一個日本版的矽谷創業 Mafia 雛形。

在日本,創投家都這麼年輕嗎?

對於笠井玲央的背景實在是太好奇了,我開頭問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日本,創投家都這麼年輕嗎?」他笑說,當然是沒有啦。

他說:「2014 年我在澳洲唸大學念到一半決定休學專心創業。當初對於媒體內容相關產業非常有興趣,首間創業公司就做日本書評網站,也順利得到 Incubate Fund 的種子投資,因而建立起雙方的關係。」

後來,笠井玲央關閉這間公司,以駐點創業家身份加入 Incubate Fund 思考下一個創業題目。笠井玲央表示:「最後發現自己對於『投資者』的角色更有興趣,也希望從這個身份為日本創業圈盡一份力,因此正式加入 Incubate Fund 。」

日本政府透過專業創投 Incubate Fund ,大力培育年輕人

Incubate Fund 是一間「歷史」悠久、日本第二資深,專投種子期、早期團隊的私人創投公司,主要關注領域為網路產業、媒體、大數據、SaaS 等。當初募資資金最大的來源之一,是日本政府經營,專門投資科技、生技等前沿科技的資金 INCJ (Innovation Network Corporation of Japan)。

1999 年由資深創投家 Tohru Akaura 成立,當初以 Incubate Capital Partners 的名稱成立,直到 2010 年,轉型改名 Incubate Fund,從 INCJ 與其他投資者手中募集 1.70 億美金資金,專門投資種子輪與早期團隊。在過去五年內,已經來到第三筆基金、投資 120 餘間新創,其中 90~95% 為日本新創公司,在 3、4年前,投資範圍也延伸到美國、東南亞。

光是在 2014、15 年,Incubate Fund 的Portfolio 就產出 5 間上市公司。笠井玲央甚至笑說,更別提成功出場被併購的新創,數字更多記不得了。

從這個的例子可看出,日本政府在培育新創上,沒有直接站到前線與創業者面對面,而是選擇將資源配置給專業投資人,再由投資人去尋找投資標的,持續催生日本創業圈演變;在創投圈中,資深創投家也是手把手地把自己的投資知識傳遞給年輕一輩。

Tohru Akaura 就是笠井玲央在創投界中的 Mentor,除了當初將笠井玲央帶進創投圈外,也指導他如何以投資人的身份,幫助新創團隊成長。

老牌創投 Incubate Fund 成功關鍵:大量複製經驗、即使是創投,也要打群架

笠井玲央說,Incubate Fund 主要投資早期公司,因此要平衡早期團隊高失敗風險的辦法,就是「手把手的親自與新創共同打拼」。透過複製已知成功案例、經營管理經驗,加上創投看市場動向的視野,成功的扶植出一批批的優質新創公司。

Incubate Fund 另一個特點就是:細胞分裂。笠井玲央說,等到公司內的投資經理經驗足夠,Incubate Fund 便會讓投資經理自己管理小的資金,他的 IF Angel 天使資金就是內部細胞分裂的結果,差別只在IF Angel 投資的團隊更加早期,到達 pre-seed 階段,每筆投資金額大約在 10萬~15 萬美金左右。

此外,針對海外地區,Incubate Fund 也會投資其他創投家,加速創投在地化、國際化的發展,例如專投東南亞、台灣的 KK Fund 背後資金即來自此。

因此,Incubate Fund 在培養創業生態與創投生態上,都是以一種打群架,建構自有生態系的方式在運作。在這個生態系內,不但有投資者、創業者,以及任何與新創領域有關的專家,各自傳承經驗。這些動能,同時也會回饋到日本創業生態圈中,讓生態系真的有辦法正向循環,甚至加大力道拓展到海外。

要如何進攻這個剛要起步,充滿機會的大國呢?
又會在其中遇到什麼阻礙,該如何跨越,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想知道這些答案,就來參加台日創新創業交流論壇吧!
重磅邀請日本創投親自來台與你面對面大談日本市場的商機,更多活動資訊

nippon-600x100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日本新制度「住一年就能永久居留」吸人才,台灣卻讓人才奔流到海不復回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絕對會威脅到 Amazon 的線上電商新創,專訪日本唯一獨角獸公司 Mercari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台灣創業者進軍日本市場,QLL 創辦人葉慧瑜:沒有「人脈」將窒礙難行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不連結矽谷、東南亞,創業加速器武士島特反骨,跑到以色列開分店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200 萬人看影音學英文,VoiceTube 靠 YouTube 影音資源進軍日本市場

The post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要創造創業神話,請把資源真正交到年輕人手上──專訪日本最年輕創投家笠井玲央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以前日本人認為賣公司就是賣靈魂,現在新創瘋併購─專訪日本創業家 Naoki Yamada

$
0
0
15151191_10205777678479741_1260171593_n

日本創業家 Naoki Yamada 的公司 Anydoor 以 1400 萬美金的價格被併購了。

「以前日本公司併購風潮不興盛,因為大眾認為賣掉公司就是賣掉靈魂。」

這句話來自一個公司剛被日本上市翻譯公司 Rozetta 收購的創業家 Naoki Yamada 說的。在 2016 年 8 月時,他的翻譯公司 Anydoor 以 1400 萬美金的價格被收購。

身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過往的經濟奇蹟,是靠 1.25 億的大人口市場與嚴格大企業制度拼出來的,尤其日本人「一生只為一件事奮鬥、追求完美」的性格深深影響日本企業文化。但是,在新創產業中,傳統的企業文化、習慣都在重新洗牌。

日本企業以前不知道「併購」小公司可以讓自己快速成長

「日本公司不習慣併購,因為企業主不知道如何合併兩間不同的公司。但是電信公司 KDDI、專注網路科技的 Cyberagent 這些注重創新動能的公司開啟了併購的風潮」,Naoki Yamada 說。這些公司,都是在2000年後成立,相對來講較新,為了快速擴張事業版圖與資源,常常選用併購小新創的方式增加即戰力,逐漸帶動日本企業併購的風氣。

這樣狀況更加速日本創業生態圈的成長,代表越來越多的小新創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迎向更大的戰場。同樣的,創業者也可以投向下一個創業題目。透過自行創業累積的經驗,以及所賺到的獲利,變成投資人、連續創業家,繼續將養分餵給這個創業生態圈。

被併購是好事,可以讓新創快速投入下次創業,或是變身投資人

選擇被併購其實對於新創的發展也算是一種「解套」。「日本的 IPO 市場門檻雖然相對其他國家低,平均 1000萬美金估值、每年的營業額達到 500 萬美金就可以上市,但是光是準備 IPO 平均得花掉 2 年準備期,這段期間的公司財務還得符合標準才能真正上市」,Naoki Yamada 說。

所以,被併購或許是日本新創圈可以迅速循環的最佳解法之一,當有企業願意伸出手來,站到巨人肩膀上一起乘風破浪,何樂而不為呢。

要如何進攻這個剛要起步,充滿機會的大國呢?
又會在其中遇到什麼阻礙,該如何跨越,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想知道這些答案,就來參加台日創新創業交流論壇吧!
重磅邀請日本創投親自來台與你面對面大談日本市場的商機,更多活動資訊

nippon-600x100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The post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以前日本人認為賣公司就是賣靈魂,現在新創瘋併購─專訪日本創業家 Naoki Yamada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台灣人和日本創投一起合攻東南亞吧 ─ 專訪 CyberAgen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近藤裕文

$
0
0
Kondo_01

CyberAgen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近藤裕文

台灣創業市場規模小,要快速擴張,創業者勢必得走出台灣。但單打獨鬥不如與投資人聯手,跟著風向打群架,哪裏是台灣人有可能大展身手的地方?

日本創投 CyberAgent Ventures 的答案是東南亞。CyberAgen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近藤裕文認為,東南亞是潛力最大的市場。看準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正在興起的行動裝置用戶,日本以南的國家,韓國、台灣、印尼、越南、泰國都被納入公司的佈局雷達當中。

對台灣創業者來講,積極往南看、在台活躍投資的 CyberAgent Ventures 是個機會,一旦獲得投資,除了資金上的直接挹注外,也可以進入CyberAgent Ventures 佈局亞洲資源系統。

舉例來說,CyberAgent Ventures 投資台灣已上櫃的尚凡資訊。今年中,尚凡資訊旗下子公司婚戀交友服務app SweetRing,透過這層投資關係,獲得來自日本社交網路公司Mixi 的資金,而Mixi 也是由 CyberAgent Venturs 投資的。

另外,CyberAgent Ventures 在台還有投資愛評網、愛料理、FashioGuide 等網路新創公司,甚至在台北設立辦公室,專門尋找適合的投資標的。

為了瞭解 CyberAgent Ventures 的東南亞佈局策略,與台灣人在東南亞創業市場版圖的優勢,TechOrange 專訪 CyberAgen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近藤裕文、投資經理北尾崇,從中瞭解這間日本創投的亞洲佈局策略。

kitao_02

CyberAgent Ventures 投資經理北尾崇

CyberAgent 厲害投資成績:3 隻獨角獸、4 個 IPO、6 個成功併購

創立於1998年,CyberAgent 是日本最大的互聯網廣告公司,代理日本雅虎的線上廣告業務,同時也是日本重要的遊戲、社交龍頭,創立線上社群網站 Ameba,並且於 2006 年設立風險投資部門 CyberAgent Ventures 專注投資在所有與網路產業相關的種子期、早期新創,社交、遊戲、廣告都是主要投資的大宗。

在日本,CyberAgent Ventures 投資過日本上市社交網站 Mixi,在中國也投過知名影音網站土豆網,目前所有投資項目中,有 4 間公司 IPO、6 間公司成功併購,與3 隻獨角獸,其中包含由台灣人創立的iTutorGroup。

CyberAgent 快攻策略:站穩日本市場後,立刻複製經驗往東南亞出發

早在 4、5 年前,CyberAgent Ventures 就已經積極佈局日本以外的創業市場,利用廣告、社交、遊戲,這三個含金量極大的市場本位優勢,CyberAgent 在日本站穩版圖後就快速拓張,繼續把日本市場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國外。

近藤裕文說:「CyberAgent 的策略是,儘速獲取投資當地市場的用戶,所以我們偏好投資當地的團隊,例如在東南亞我們看好生活類的電商產業、在台灣我們看好垂直領域的網路創業者。」

要打國際戰,CyberAgent 快速取勝方式:市場策略因地制宜

南進亞洲的挑戰很多,有鑒於市場、文化、消費者的多樣性,CyberAgent Ventures 比其他日本創投更積極,直接到當地設立辦公室,已在 8 個亞洲國家設立10 間辦公室,迅速獲取當地的市場資訊。

近藤裕文說:「為了發展海外市場,我們特地成立針對日本、中國、韓國、東南亞的資金,每筆資金的大小規模稍有不同,東南亞的資金規模為 2.1 億美金。」

雖然市場策略會因地制宜,但是CyberAgent Ventures 仍有幾招是以不變應萬變

持續堅持在優勢領域:網路產業

北尾崇說,CyberAgent Ventures 堅守企業的核心優勢:遊戲、社交、廣告等與網路相關的產業。唯有這樣才能將多年來累積的業界經驗,如 UI/UX、廣告投放、SEO 等經驗持續傳承下去。

手把手地與新創一同成長

CyberAgent 多年來在產業經營,在人脈、資源上的優勢,就是輔導投資團隊最大的資源。北尾崇說公司會提供徵才、商業發展、經營等必須的意見,同時平衡早期團隊死亡的風險。

肩並肩地與新創站在一起,其實是為了完成 CyberAgent 企業的偉大目標,近藤裕文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出亞洲的Facebook 與Amazon,而且目前許多亞洲市場的新創都非常有希望成長。」

台灣也說要打造出下一個 Facebook、下一個Amazon,看起來我們不是缺技術,而是缺乏一個更廣闊得以施展手腳的戰場。根據數位時代的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創業者最看好的市場,依序是東南亞(47.5%)、中國(24.3%),美國(12.6%)。

其次是若能夠得到國際創投的活水挹注與傳承經驗,一起到東南亞打群架,絕對會比自己單打獨鬥闖市場更有機會。

要如何進攻這個剛要起步,充滿機會的大國呢?
又會在其中遇到什麼阻礙,該如何跨越,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想知道這些答案,就來參加台日創新創業交流論壇吧!
重磅邀請日本創投親自來台與你面對面大談日本市場的商機,更多活動資訊

nippon-600x100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The post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台灣人和日本創投一起合攻東南亞吧 ─ 專訪 CyberAgen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近藤裕文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前進東南亞,台灣是日本人的最佳戰友──專訪Pinehurst Advisors 合夥人許安德

$
0
0

「台灣人的機會,就是與日本人一起到東南亞打天下。」這句話是 Pinehurst Advisors 合夥人許安德,針對台灣創業者所給的最重要建言。

當日本投資人、傳統企業帶著資源,積極佈局東南亞市場時,許安德對於台灣創業者的建議是跟上這股風向,善用日本創投在當地的佈局與資源,因為單打獨鬥絕對比不上打群架來得有力量。

即使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擁有 1.25 億人口的大市場,在發展數位經濟時,日本不能固守本土,仍需大步跨越語言、文化的障礙走向海外。對於日本人而言,他們的機會不在中國、不在矽谷,而是擁有10億廣大人口、智慧裝置正在普及的東南亞。

15175400_10153837897305194_915211433_n

許安德認為比起美國、中國,日本人其實擁有更多拓展東南亞的優勢。他說:

「中國、美國是世界上前兩大經濟體,同樣都有廣大人口作為內需市場。美國由於發展得早,掌握領先技術,基本上美國企業仍專注在內需市場;中國後來居上,13 億人口的紅利也足以供養出一個獨樹一格的經濟生態圈。

但是日本不一樣,面對嚴重老齡化社會、經濟萎縮,日本網路創業家必須得走出海外,才能有生存的空間,若去越南等地看,你會發現投資最多的都還是日本人。

許安德認為,日本的企業其實是國際化的,走出國際的力道很強,例如日本汽車工業、家電工業早就在世界各地開始佈局,並且在東南亞投資工廠。他說:「現在輪到網路創業發現需要走出國際。但是他們的人民,就跟美國人一樣,本身是不國際化的,這種不國際化,體現在語言、文化單一性。只是過往,到海外佈局的都是日本傳統企業,現在日本網創業也開始需要向外走。」

台灣創業第一天就要向外走,那不如去東南亞吧

台灣創業者面臨的困境就是,政府、市場、資金等創業必備條件,全部都不如鄰近國家中國、日本、東南亞來的好,導致發展受限,而且生存不易。關於這個問題,最積極的作法就是走出海外,擁抱更大的市場規模與資源,更重要的是拉高自己在創業成就上的高度。

之初創投(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表示,「東南亞就是台灣最後一個機會,」尤其是憑藉台灣在電商領域上的優勢競爭力,只有重新定義台灣在東南亞的角色,才能發展出足以和美、中匹敵的網路巨人

相對於亞洲其他國家,台灣與日本的文化相似性,其實帶來非常大的合作潛力。許安德說:「日本如果要前進東南亞,台灣會是一個很好的試驗場。因為歷史、文化的相似性,台灣等於日本向外擴張的實驗場域。如果日本產品在台灣無法推廣,那就不用到東南亞了。」

台日合作就有個現成的好例子,廉航機票搜索引擎 HelloWings 今年募得種子輪基金,由Pinehurst 領投,新加坡 KK Fund 以及 COENT Venture Partners 跟投,目前火力都放在東南亞的廉航市場。

仔細觀察HelloWings 的投資者,後兩者都是日本人成立的創投。KK Fund 創辦人 Koichi Saito 過往在日本創投界工作,兩年前成立專門針對東南亞新創的投資基金,COENT Venture Partners 主要負責人也都是日本人,主力放在全亞洲的新創投資。

透過台日投資者的聯盟、資源人脈,HelloWings 的案例只是一個台日雙方合作的開端,但其實重點還是放在台灣創業者,你有沒有勇氣、野心去追求更大的舞台?

要如何進攻這個剛要起步,充滿機會的大國呢?
又會在其中遇到什麼阻礙,該如何跨越,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想知道這些答案,就來參加台日創新創業交流論壇吧!
重磅邀請日本創投親自來台與你面對面大談日本市場的商機,更多活動資訊

nippon-600x100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圖片來源:Moyan_Brenn,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台灣人和日本創投一起合攻東南亞吧 ─ 專訪 CyberAgen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近藤裕文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台灣創業者進軍日本市場,QLL 創辦人葉慧瑜:沒有「人脈」將窒礙難行
便宜機票唾手可得!台灣新創 HelloWings 獲得 Pinehurst Advisors 領投種子輪投資

 

The post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前進東南亞,台灣是日本人的最佳戰友──專訪Pinehurst Advisors 合夥人許安德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日本第二代網路創業家想攜手台灣進攻東南亞

$
0
0

 

Screen Shot 2016-12-01 at 6.50.51 PM

日本經濟自1987年的泡沫之後,面臨長期的經濟停滯。(資料來源:IMF)

身為全世界第三大,僅次於美國、中國的經濟體,日本經濟成長近年一直不見起色。比起歐美市場,受到歷史文化特性的驅使,日本市場相對封閉,在1987年的泡沫狂潮之後,跨國企業的觸角不再如過往風光,但本土市場憑藉著 1.25 億人口的內需規模,仍得以維持穩定的繁榮。

雖然往日榮景光芒仍在,但陰影已近在眼前,面對長期通貨緊縮、人口急速老化、青年失業,日本進入長期的停滯狀態,每一屆政治人物都提新方案來救經濟,眾多方案中,創新創業政策在過去 10 年,受到全球軟體新創趨勢的風潮影響,逐步提升。安倍晉三時代之後,為了正面迎擊全球崛起的數位經濟浪潮,日本政府眾多政策都表行要按下那個「重新開機的按鈕」才能重啟產業榮光。

有能力按下按鈕的人,就是靠著數位經濟崛起、對著海外擴張有積極野心的日本網路創業家。比起傳統產業,數位經濟在發展、擴張時有著更大的空間與可能性,《吃掉80%市場的稱霸策略》,現代企業若想要吃掉 80% 的市場,必須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項目,扶植本國新創企業、鼓勵成熟的企業到海外拓張,這是日本政府對於數位經濟的政策設定。

2006年日本修訂使用了 43 年的公司法,2013年~2016年連續三年推出稅務優惠、吸引外國人到日本投資工作、政府投入資金誘導國際創投到日本市場等一連串的政策,在過去三年,讓日本創新生態圈出現了全新的風貌。

日本復甦的第一步:培養第一批連續創業家

一連串的政策,日本的確在過去十多年培養出第一批原生於數位環境的創業家,這批人成為日本創業生態圈進擊全球市場的種子。

「與其先接觸國內市場,在拓張全球,倒不如創業第一天就把服務瞄準全球。」這句話是日本連續網路創業家、線上遊戲公司 GungHo 創辦人、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的弟弟孫泰藏說的。

在 1996 年時,孫泰藏協助孫正義建立日本雅虎,同時期還有日本電商網站樂天,開啟一代網路創業潮。接下來,2004~2006 年後以社群、遊戲為主的第二代網路新創公司 Gree、DeNA、mixi 等上市,再到 2009 年後崛起的智慧手機應用企業,如 Line、Gumi 都是日本創業生態圈開始正向循環的成果。

創業生態圈的第二個里程碑,是培養出從本土市場長出來第三代估值超過10億美元新創獨角獸,P2P 二手交易手機平台 Mercari 經營手機電商,從日本市場出發,進攻美國、英國,成長速度之快連 Amazon 都視為敵手。Mercari 今年(2016)拿下7400 萬美金的 D 輪融資,公司經營成功,從創辦人、公司高層組成就能看出原因–每一位都為連續創業家,熟悉公司經營、具備國跨商脈知識與關係,或者擁有組織管經驗,這些都是第一代網路創業家們埋下種子後的初步成果。

日本復甦的第二步:讓年輕人掌握資源

2000 年後開始的全球軟體創新風潮中,雖然日本的趨勢速度與發展一直不若美國與中國蓬勃。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3 推出「安倍三支箭」經濟方案的同時,大力鼓勵創業,希望對日本產生經濟結構深遠影響,鼓勵35歲以下年輕人投入創業,藉此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

政策上將資源往年輕人口分配,與這20、30 年的人口結構改變有莫大關連。根據經濟學人調查,日本於 2005 年後已面臨少子化困擾,到 2055 年,就會是一個老年人口佔多數的老齡社會。這對於一個急需發展數位經濟的經濟體來講,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日本經濟榮景是靠吃老本,仰賴過往產業優勢在支撐的。過去,日本曾經是國際科技巨頭,不但製造出子彈列車、第一台 Walkman,還有許多品質精良的消費電器,夏普、東芝、松下、Sony 都是國際上常見的日本電器品牌。

傳統企業體制龐大無法轉型也是致命傷。最著名的例子,東芝為了維持漂亮財報數字,七年虛假誇大收益情況;夏普因經營不善,出售給鴻海延續企業生命。日本傳統公司保守的企業文化,在現在這個要求高度靈活的數位經濟時代,已不見得適用。

再加上,亞洲經濟局勢在這 20 年有非常大的變動,光是看與日本地理位置鄰近的韓國,在近年經濟發展上,已儼然成為亞洲的領頭羊。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韓國是受創最深的國家,但是這個民族性高昂的國家,以國家政策補貼重點集團發展的經濟政策,近年來 GDP 的表現亮眼。

日本復甦的下一步:往東南亞市場進擊

面對內憂外患,當傳統企業無法承接經濟成長主舵,那麼重心板塊自然就會滑動到數位經濟發展上。從 2013 年後,日本的創業生態圈也開始蓬勃起來,只因長年的封閉文化習慣,導致欠國際能見度不足,不過在日本國內卻非常火熱。

光是 2015 年,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新創股市 Mothers,就有 98 間新創上市,達到 8 年來新高。根據經濟學人報導,2015上半年創投的投資金額只有 765 億日幣,成長到今年的 928 億日幣。創投或是與日本傳統企業關係良好的人,會針對傳統企業的發展或轉型需求,幫忙媒合合適的新創,讓小新創能夠站在巨人肩膀上,一起走出海外。

日本權威級,專門投資早期新創的創投 B Dash ,居中牽線日本大集團,如電信集團 KDDI 的需求,讓旗下投資的新創公司,有合作甚至成功收購出場的可能性。對積極發展海外業務的日本網路公司 CyberAgent 來說,為了卡位東南亞新戰場,成立專門投資部門 CyberAgent Ventures 投資當地創業者。原先在日本投資界工作的 Koichi Saito,在兩年前也成立 KK Fund,專門佈局台灣、東南亞地區。

台灣人快搭上順風車,跟著日本人一起進軍東南亞

當東南亞成為日本投資人、新創主攻的新興戰場,身為地理、文化都比亞洲各國更貼近日本的台灣人,能有什麼機會?

Pinehurst Advisors 合夥人許安德說:「台灣人的機會,就是與日本人一起到東南亞打天下。日本如果要前進東南亞,台灣會是一個很好的試驗場。因為歷史、文化的相似性,台灣等於日本向外擴張的實驗場域。如果日本產品在台灣無法推廣,那就不用到東南亞了。」

我們能夠趁著這股日本創業動能積極拓展海外的同時,與日本投資者聯手,一起降落東南亞打群架。透過日本投資者的資源與市場敏銳度,台灣團隊在落地人生地不熟的東南亞時,不用獨自累積人脈苦苦經營。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The post 【TO直擊 / 進擊の日本創業圈】日本第二代網路創業家想攜手台灣進攻東南亞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台北交通若升級共享電動車,等於每年新蓋 75 座大安森林公園──專訪蓋亞汽車

$
0
0

智慧城市議題是未來台灣必定要面臨的城市轉型。結合科技、環保、永續發展與新型商業模式的電動車,便是目前台北、高雄市政府極力在做的項目。看準台灣機車用量高,蓋亞汽車想要建造的智慧城市,是一個充滿環保電動車,最終能做到交通工具全面無人化的智慧環保城市。

台灣是最適合電動車的市場!

蓋亞汽車創辦人韋逸斌從美國回到台灣後,發現機車是台灣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根據交通部資料,截至 2015 年底全台總共有 2140 萬輛機車。但大多數的機車仍以汽油為燃料,電動車用量偏低,可見未來有市場潛力。因此,蓋亞選定台灣為主要市場,希望改善城市交通、污染、空間規劃等傳統都市弊病。

創立於 2010 年,蓋亞團隊對電動汽車、賽車工程電池模組相關的技術、研發經驗都非常豐富。擅長底盤結構、碳纖電動車中控系統等領域,蓋亞因此有能力做出從研發到生產、後續服務的一條龍服務。其技術甚至受到國際認可,牛津大學便與蓋亞汽車聯手開發無人車、今年也獲得法國總統歐蘭德召見,計劃在法國起步拓展歐洲市場。

改用電動車,台北可以變成綠色都市,還能順便救北極熊

台北與高雄市政府都不約而同的計畫推動共享電動車政策,根據蓋亞報告指出,若台北採用電動車做共享,每年可以減少三萬頓的 CO2 排放,等於每年新建立了 75 座大安森林公園。除此之外,共享電動車也可以大量節省都市內的停車與交通問題。

目前,蓋亞生產出三輪電動車,針對物流、保全、郵政等商用領域配送著手。電動車不但可以無線充電,車上更配載連結雲端的控制板,即時顯示車體的用電資訊與路徑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OTChJ38VI

另外,蓋亞汽車也與台達電合作生產充電樁,除了可以拓展電動車使用之外,也是在為未來佈局。韋逸斌認為,台北最有可能成為台灣交通工具電動化的領先城市,只要先開始佈局,需求自然會促進整體環境、市場、法規的變動,進而促進聯盟合作關係。

韋逸斌說:「蓋亞想要做的事情分三階段,短期可上線的產品是輕型商業用電動車,中期是汽車共享平台,長期無人駕駛。目前從輕型車開始,未來我們要做的是無人化的電動小車。」就連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都曾說過「發展無人車對我們來說是一件生死交關的事情。」可見市場趨勢,正在逐漸往電動化、連網化、無人化靠攏,而蓋亞堅持把台灣當作前進世界的起點,也能帶起本土製造業的提升轉型。

未來台灣交通必經的重要演化趨勢:共享經濟、交通即服務

蓋亞汽車正在經營的生態圈,可用「交通即服務」(Transportation-as-a-Service)此新潮詞彙來概括。交通即服務從出行開始延伸,以共享乘車、無人車技術開始談起,重點是如何結合軟硬體技術,串連起相關產業的周邊服務與新型商機。其範圍囊括公私部門的互相合作、產業上下游的鏈結。目前的 Uber 出行服務就是交通即服務的初步開端。

韋逸斌認為,蓋亞汽車未來商業發展有三大重點:共享經濟、無人化、電動化。這三個大方針,定義出蓋亞的產品生態階層,同時也串起一個「以交通為服務本質」的多元化產業生態圈。

當以需求為導向的生態圈成型,自然而成一個新的產業生態圈就此誕生,韋逸斌解釋:「以電動車為中心的產業要成功,唯一方法就是生態圈的每一方都要獲利,就可成功導入市場。」目前,蓋亞積極與企業談合作開發關鍵技術,以及共同設計商業模式,同時還跟政府談論電動車政策。

台灣其實有很多發展智慧交通的人才

台灣的電動車、無人車產業發展仍屬初期,當提到台灣在這塊上面的人才優勢時,韋逸斌表示,不只需要工程師,更需要各種行銷、客服、市場開發等人才共同撐起生態圈運作。由於這是一個新興的生態圈,雖然初期的技術建置非常重要,但是新型商業模式開始拓展時,同時也需要不同人才共同努力。韋逸斌自己就會到大學去擔任講師,順道搜羅人才。

明年,蓋亞會完成 A 輪的募資計劃,資金預備用來投入生產電動車,同時開始與電動車相關周邊產品商用化的各項準備,公司也要從20多人新創擴張到80多人的中型公司。

(圖片來源:蓋亞汽車粉絲專頁,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The post 台北交通若升級共享電動車,等於每年新蓋 75 座大安森林公園──專訪蓋亞汽車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台灣 Uber 死亡診斷書:自殺或他殺?還是自己先吞藥同時被人砍?

$
0
0

Uber 台灣投下新年震撼彈,宣布從 2 月 10 日起,暫停在台灣的服務,這也是 Uber 在台灣發展的一大挫折。

最讓人有種平行宇宙感的,是同日台灣大車隊的股價順勢漲幅達 10 %,股東自然是開心,然而底下的計程車司機仍舊得終日高工時開車,在街上奔波忙碌。

把格局放大,問題不是 Uber V.S. 政府或是計程車業者的對決,應該是:即使重罰趕走了 Uber 又如何?台灣政府該如何借力使力,理解 Uber 代表的共享經濟,不是「另一種計程車」,而是推動社會科技進步的槓桿?當以網路為驅動主力的數位新經濟擴散全球,台灣政府要怎樣帶領國家進步?

一直和台灣政府溝通,為什麼總是喬不攏也不得民心?

Uber 台灣 2 日在官網發出公告,暫停車輛分享服務,起因來自與政府的協商一直喬不攏。立法院於去年底修正公路法,每次開罰可以重罰至 2500 萬元台幣,交通部公路總計已開出 2 億 3100 萬台幣的罰單。

台灣政府與 Uber 之間的爭議問題難分難解,其中不外乎兩大原因:

1. Uber 在台經營策略定位不明確,導致政策溝通、對外公關處理上不得民心。

2. 政府對於以網路作為驅動引擎的新經濟模式,未定調明確治理態度,導致出現 2500 萬台幣不成比例的巨額罰款。

剛到台灣時,Uber 吸引許多喜歡「新服務」的支持者,但隨政府施壓,Uber 瘋狂登報、要求網友連署「支持新創」。一味喊委屈,只讓人覺得動不動就用民意綁架政治遊說。

其實,Uber 從頭到尾都搞錯重點,大眾不需要 Uber 炫耀帶來多方便進步的生活,而是在求新求變的同時,更在乎這個環節下每個角色的公平正義,Uber 是否有確保每個駕駛的權益、消費者的行車與個資安全、事故發生的保險是否能提供保障、宣傳的共享經濟是否真的增進了社會福祉?

若能夠開誠布公的直球解釋,而非創造一套說詞打高空、迴避問題,就能增進大眾對企業品牌的信心。但是,Uber 在台發展策略不是台灣本地辦公室能夠決定,而是必須經過美國總部認可,在一來一回的溝通上,錯過應變先機

美國也開始拋棄共享經濟王,決定刪除 Uber

Uber 近來成為媒體砲灰,原因出在對外媒體、公關處理不夠謹慎,連「共享經濟」品牌精神都無法有套貫徹完整的說詞,才是真正讓支持者開始對此企業產生懷疑的開端。

在美國,紐約計程車聯盟在紐約甘迺迪機場,發動罷工反川普,Uber 同時宣布取消即時動態調漲機制。此舉顯得十分「政治不敏感」,無法符合當下政治與民情氛圍,造成網友串連刪除 Uber 的社群運動。

同樣是反川普,對手 Lyft 宣布捐出一百萬美金給反川普移民禁令組織,就成為大快人心的公益舉動,甚至讓 Lyft 在下載排行榜上一度超越 Uber。

美國人反對的不是 Uber 代表的共享經濟,而是質疑 Uber 是否錯用了分享經濟,忘記分享經濟該提倡的平等、正義精神。

但分享經濟,到底為什麼值得被推崇?

當消費者出遊選住 Airbnb 而非五星級大飯店;出門叫台 Uber 而非攔計程車;登上衣物共享網站,找到合適衣物,就代表共享經濟正在發酵當中,政府應該有這個氣度出面統一定調對新經濟型態的法規調適作法。

從經濟面來看,分享經濟會是未來非常重要的網路經濟商機之一,國際會計師事務所資誠會計事務所調查統計,由共享經濟潛在商業規模,將在2025年成長 3350 億美金;英國金融時報更直指共享經濟有助彌平經濟不平等狀況。

共享經濟甚至能夠有效提升一國經濟成長指標,具有高度國際政經影響力的的國際經濟論壇基金會(World Economic Forum)指出,共享經濟的效益被嚴重低估。

這一些共享經濟所帶出來的潛在優勢,是否真的有被政府好好地檢視、思量過呢?

那些因為共享經濟而受挫的「既得利益者」,非常不高興

當全球興起共享經濟浪潮,也模糊了過往經濟、政治、社會議題的傳統定義分野,面臨法規與既得利益者的反彈,因此業者最需要解決的是消除傳統經濟模式尚未完全轉換成新經濟型態的過渡問題。

作為串聯乘客與司機的科技平台,Uber 的快速崛起完成全球版圖的擴張,在某些國家還能屹立不搖到足以威脅當地原始計程車生態的程度,也不免地成為政治既得利益者、計程車業者的眼中釘。

另外一個共享經濟代表 Airbnb 也常被批判根本不是共享經濟,只是一種變形的跨國資本主義。

既得利益者站上受害者位置,持著法規圍堵共享經濟

綜觀全球現況,既有的法規體系是為既有的成熟市場的業者而設定,面對創新的競爭者,法規只會是業者提高市場進入門檻以維繫壟斷地位的武器。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分享經濟伴隨著開放原始碼、雲端技術等網路科技,在這個過程中,經濟權力由同質的資本向異質的勞動轉移,資源的掌握秩序被重新洗牌,進而挑戰既有階級秩序。

構成階級的最大兩個因素就是名聲與資本,如今分享經濟的來臨可以同時打破這兩個關鍵要素,既得利益者理當感到焦慮。

既得利益者=不思長進的那種傳統產業,勾著官僚體系阻擋創新

當新創產業的規模、利潤足以威脅現狀時,傳統產業往往會與政府政策聯合將這個強大的競爭者推出市場之外,商業問題往往演變成社會、政治議題。

造成這狀況的原因有二,一是政府部門官員心態思維上無法迅速銜接新經濟,就會造成官員說出網路服務業者「愛情公寓是住宅類」的窘狀,二是官僚本身與既得利益者有掛勾,因此不能真正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作出改革,而是順應著背後的利益團體意願。

再加上,傳統官僚系統上是一種「不做不錯」與漫長審查過程的制度,判斷對錯的是上級而不是百姓,因此順從上意,也容易遮蔽或是拖慢了行政體系內有意改革的動作。

老話一句:政府搞清楚,你該挺的是消費者權益!

澳洲 Monash 大學教授 Stephen King 認為,政府該用正面的思維去思考,該如何最大化的確保消費者權益,而不是保障既得利益者的權益。最重要的是,並不是一味的只讓利給新創,若新創產業成長到一定規模,仍要防止壟斷資源的情況發生。

主要思考點有三:

  1. 政府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
  2. 政府如何避免既得利益者壟斷新競爭者的加入?
  3. 政府如何避免未來的惡性競爭?

用重罰趕走創新非常懶惰,而且還留下沒點進步的計程車業

政府積極作法應是加速設立符合時宜的法規,而不是讓法律被指責為阻擋創新的擋箭牌,還要當作社會的安全網,承接起因為新經濟崛起而遭受衝擊的族群,讓社會福利政策,使大眾老有所終、少有所養。

依照台灣現行的社會福利機制,政府似乎也沒有真正展現魄力,實現公平正義,反而讓其演變成世代、勞資等不同利益團體的對立。

國民黨立委許毓仁表示:「用重罰趕走破壞式的創新是最懶惰的做法。法就像一把利刃,一刀切下,兩邊都流血。」

台灣只是全球底下的一個小小島國,在全球都興起網路新經濟浪潮的趨勢底下,我們是否有可能固步自封,將完全排除在這股浪潮之中屹立不搖?若不能,為何不趁早開始動作,重新檢視自己的定位呢?

資料來源:Uber 官網
PwC The Sharing Economy
FT Sharing economy benefits lower income groups
World Economic Forum How much is the sharing economy worth to GDP
每日頭條 姜奇平:分享經濟的經濟學分析
The Conversation The three regulatory challenges for the sharing economy
許毓仁粉絲團,圖片來源:中央社,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The post 台灣 Uber 死亡診斷書:自殺或他殺?還是自己先吞藥同時被人砍?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Uber 若退出,是否證明台灣是個注定沒有無人車、交通創新的市場?

$
0
0

2 月 10 日 Uber 即將在台灣暫停服務,乍看之下,似乎是在台發展的重大挫敗,但這場爭議到頭來,真的是 Uber 的敗退還是台灣發展新規模經濟的損失呢?

Uber 亞太區公共政策總監 Damian Alexander Kassabgi分享 Uber 與澳洲新南威爾斯省政府的成功合作案例,並且重申 Uber 的品牌精神是帶動車輛共享精神,為未來的新型態交通運輸模式做鋪路。

Kassabgi 任職 Uber 前曾在澳洲總理辦公室底下的運輸部門任職過 4 年,擁有非常深厚的交通運輸政務處理相關經驗,隨後加入 Uber 協助各國業務拓展共享經濟理念時,與法規牴觸的問題。

Uber 的終極目標,不是取代小黃而是利用無人車取代公眾運輸系統

Uber 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使用者車輛共享習慣,使用者要先習慣共乘,才能在數據、技術驅動下,逐步以無人車取代現行人類駕駛,藉此改革公共運輸系統,降低出行的費用。Uber 的目標絕不單只是取代小黃而已,只是現型的產品模式,受限需要人類駕駛來提供交通服務。

台灣是個不利推行創新交通服務的市場?這樣誰虧?

Kassabgi 提到:「台灣其實是一個發展 Uber 車輛分享服務 Uberpool 很好的地方,但是考量到市場狀況、成長潛力的因素,目前 Uber 沒有信心在台灣推廣此類服務。」提供Uberpool 需要本土市場有足夠量的司機、使用者需求量也要夠大,若台灣市場環境允許,他也承諾6到12個月內就會開啟此服務。

同時,他也提到只要市場的成長有潛力,Uber 就會逐步地從交通需求量密集的大城市拓展到鄰近或偏遠地區。Kassabgi 舉例,目前Uber 在台北、桃園、台中、高雄都有提供服務,但只要有機會,也非常願意拓張到其他城市,協助改善當地交通。

政府與 Uber 各說各話,導致溝通無效

阻擋 Uber 在台灣逐步實現創新車輛共享的因素,就是來自於與政府溝通的不順暢。政府緊咬納稅、規管、保險三原則,但 Uber 也踩住紅線,堅持住自己是科技公司,打造車輛共享平台,因此不能用規管計程車的方式納管Uber 服務。

即使 Uber 多次宣稱願意配合政府,甚至主動分享他國成功案例,但對於Uber 於台灣合法化的進程上沒有太大幫助。

Kassabgi 堅持不希望法律規管把車輛分享(ride sharing)的特點抹煞,認為車輛分享像計程車一樣。同時,他也提出在澳洲人口最多省份新南威爾斯,Uber 與政府是透過短中長階段性目標設立,實現合法化的共贏成果。

澳洲政府接受事實:認知車輛分享是一個全新交通運輪模式

澳洲新南威爾斯政府認知到,車輛分享是一個嶄新的新經濟模式,因而需要新的法規,規範有別於傳統計程車的招車載客營運模式,或是預約叫車模式。

Uber 指出,由技術累積的使用數據,可以帶來更大的透明化資訊空間,讓政府、用戶都可以得到所需的司機、路徑資料,進而可以鬆綁過往因為資訊不透明,而必須規管的地帶。

延伸閱讀

【要進步還是要退步?】抗拒Uber,或許是人類害怕演算法取代自己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圖片來源:Uber 官網

The post Uber 若退出,是否證明台灣是個注定沒有無人車、交通創新的市場?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矽谷投資者預測:共享經濟業者結合無人車技術,才是傳統車廠要擔憂的未來

$
0
0

2017 年矽谷投資人的焦點,有大半部份都放在無人車領域,而且不論是做軟體或硬體起家的大企業、傳統車廠全都卯足力氣投資源進入這產業。未來在這場無人車技術研發賽中最可能勝出的主導者,可能不會是傳統車廠,而是鑽研軟體技術、企業年齡仍稚嫩的新創型公司。

無人車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看起來一樣是一台車,但卻能創造全新交通模式、內裝也是全新的車體技術,進而對汽車的全球產業鏈關係造成洗牌效應。以代工起家,甚至曾經當過 Tesla 零件早期主要供應商、擁有堅實硬體生產技術的台灣,無法、也不該自外於這波技術浪潮的全球化影響。

無人車跟共享經濟怎麼扯上關係?矽谷觀點解釋給你聽

一位矽谷投資者在一場非正式採訪場合中對 TO 記者直說:共享經濟的長期趨勢,在交通層面上的發展,將與無人車技術牢牢緊密相繫。

因為,無人車技術的成熟,依靠雲端大數據快速運算以及相應的人工智慧技術快速演化,無人車所提供的交通服務,從「道路識別」到「距離計算」與「即時應變反應」等原本由人在做的工作,都會轉而依靠數據演算的人工智慧來做決策。若我們深入了解交通型共享經濟業者的技術核心,很容易就會發現同樣以數據為核心的營運模式,「這些業者手上累積大量的數據資料,而且他們的就依靠這些交通數據資料的分析來提供用戶服務。」透過數據重新對生活資源做分配、連結,交通型共享經濟業者、無人車業者,兩者在技術分工上相輔相成。

以 Uber 為例,Uber 近年來投入大量資源研發無人車技術,以矽谷投資人的觀點來看,Uber 發展無人車的脈絡有三:

脈絡 1 / 從技術思考:無人車技術要成熟,交通數據分析領先業者擁有強大優勢

在做共享經濟的時候,Uber 就把做無人車技術研發最重要的數據基本功練好了

以叫車 app 裡的「車輛抵達預測時間」功能為例,這是很少人注意到、但執行難度極高的運算技術。靠著結合地圖與定位技術,以及計算每個 Uber app 在路上的移動速度,Uber 可以估算出每個城市內點到點的移動時間,藉此讓用戶知道在叫車時,指定的駕駛會在何時抵達,隨著用戶數愈多、這個預測會愈精準。

從預測車輛抵達預測時間再延伸,靠著無數的數據累積,Uber 甚至可以計算出一個城市的即時交通狀況,因此推出 Uber Movement 。透過司機與用戶每天的叫車、運作數據,Uber 可以畫出一幅城市交通脈動地圖,了解一個城市內的交通尖峰離峰時間、叫車熱點,甚至可以做出精準預測,提前紓解交通堵塞問題,這種交通狀況掌握方式,是現在政府交通監管部門做不到的全新交通管理思維與方法

TechOrange 拜會一位矽谷無人車技術高管時,這位高管評論數據催生的新交通商業模式說:「這個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新型態交通需求進一步催生新技術,進而催生出全新的交通產業,以及全新的商業模式,以及、全新的交通法規。」

無人車技術矽谷的龍頭企業都投入大把資源在研發自駕車相關領域,例如Google、Apple、Tesla 以及許多新創企業,都在前仆後繼的投入從軟體、硬體、整合、研發等不同階段的無人車技術開發,這些原生於網路與大數據演算環境的矽谷公司,成為最具競爭優勢的未來汽車業巨擘。

相較之下,傳統車廠推行自駕車技術的方式,目前多看到透過推出半自動的輔助駕駛技術,幫助用戶行車上變得更方便,本意還是賣車。而且,在技術投入市場的速度上十分緩慢,因此過去幾十年來,車廠的經營模式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連帶地,傳統車廠對於真正無人車領域的研發與商業模式的貢獻極少。這位技術高管認為,矽谷企業那種快速研發、快速投入市場驗證的商業模式,才會是接下來智慧交通領域革命的基礎。

脈絡 2:從市場供需面來看,無人車根本性的解決運輸市場的供需不足

共享交通服務市場裡,司機供給注定少於乘客需求,但這個交通大洞只有無人車能補

矽谷投資者的第二個觀點,是從實際的市場供需需求面來看乘客與網約車司機/車輛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driverless car (無人車)的出現是因為 driver-less (駕駛不夠)。

Uber 和 Lyft 這類服務最大的優勢就是「即時浮動價位程式」,在尖峰需求時,價位隨需求調漲、離峰時間價位調降,價格更貼近供需現實。Uber 在都會型城市都有一個有趣發現:凌晨 2 點,是「即時浮動價位程式」最常遭遇的尖峰需求時段,這時候的價位通常最高。這是因為,凌晨 2 點夜生活剛結束的大眾叫車尖峰,但通常這個時段大多數 Uber 兼差、白天有其他工作的司機們都在睡覺。

程式會主動調漲價格以鼓勵司機出門開車,Uber 這樣只能解決短期「尖峰時段」叫不到車的問題,對於解決此現象並沒有結構性的幫助。

矽谷投資者認為,若要談論交通革命就不可以把問題著眼於需求,而是應該創新商業模式,甚至是引入新的市場玩家來重新定義交通。長遠來講,無人車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比浮動調整價格來的有效率與競爭力。

這是為什麼,Uber 會投入這麼多研發資源在無人車技術的發展。

 

提問:如果用共享無人車當解藥,塞車重災區內湖是否可以得救?

共享經濟核心的目標就是資源的重新配置,而目前城市交通狀況:道路安全、交通壅塞、停車空間不足、空氣污染、經濟產業成長,這些大的議題都會與無人車有關。

大都市塞車問題越來越嚴重,例如台北內湖就是一個日日塞車的重災區。那我們有沒有想過利用無人車、共享式的公車作為運輸解決方案呢?

無人車對於交通的革新在於「根本性解決問題」,根據 OECD的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提出的 模型,無人車車共享可以有效將所需車輛數字控制在現在的10%。

University of Texas研究,全面改用無人車每年可節約的成本將高達1.4兆美元,包括減少車禍(每年4880億美元)、因交通壅塞造成的時間成本(1600億美元)以及提升路程規劃效率 (6450億美元)等。

想知道更多產業發展新趨勢?

2017 全台最盛大 全球商業趨勢匯談,與你有約!

脈絡三:發展無人車,公部門的角色將會是此生態圈的關鍵角色,企業必須要與政府合作,才能發展完整無人車產業。

公部門必須要成為無人車新交通型態建設中的一環,才能真正有談論智慧交通的可能。

無人車依靠人工智慧運運作,而無人車產業的發展,還需仰賴一個關鍵角色:政府。透過共享經濟模式,無人車能釋放非常多的資源。但是,許多的建設必須要由政府共同來參與才能真正把無人車變成可能,而無人車又是建設智慧城市極為關鍵的一步。

例如美國紐澤西州奧蘭多波士頓、加拿大安大略省Innisfil的政府,都直接選擇與Uber 合作,幫助地方政府減緩交通壅塞、降低酒駕、解決車位不足等問題。新加坡政府也讓無人計程車業者nuTonomy上路,試圖改善交通模式。

無人車代表的意義不只是優化交通運輸方式,而是建造智慧城市的第一線重要關卡。

如果建造智慧城市是未來政府治理的重點之一,那麼將無人車納入城市長期發展考量,就是是政府必須關注的重要關鍵。台灣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喊著要推動台灣產業升級,而在無人車技術發展上,雖然好幾位地方首長都喊過要跟上全球技術研發趨勢,但在行動上,卻不如新加坡、韓國等亞洲鄰國如此快速參與,劃分一個無人車測試區,很快的,當這些國際無人車廠在其他地區做完必要的測試後,台灣的開放對他們來說就不再具有吸引力與價值了,屆時,是否我們又要慨嘆一次,台灣趕不上全球產業發展的速度與機會?

首圖來源:findalondonoffice, CC licensed

 

The post 矽谷投資者預測:共享經濟業者結合無人車技術,才是傳統車廠要擔憂的未來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跟著TO 今晚不要睡,讓我們一起送台灣衛星「福衛五號」上太空

$
0
0

這是台灣太空史的重要里程碑:一顆MIT 研發的衛星要上太空了!

在台灣 25 日凌晨 2:30,這顆台灣衛星「福衛五號」要在美國加州發射,TechOrange 邀請讀者一起見證台灣太空史發展關鍵性一刻,直播連結請點我!

福衛五號上太空後,科技部長陳良基再上 TO 直播與你面對面!

請鎖定 TO 粉絲團,9/5 12:30 TO重磅直播解析台灣即將加速起飛的太空產業

The post 跟著TO 今晚不要睡,讓我們一起送台灣衛星「福衛五號」上太空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台灣全國電子,從意想不到的地方做數位轉型了── 專訪 SAP Ariba 總裁 Alex Atzberger

$
0
0

數位轉型,是最近幾年的企業顯學,根據調查,台灣有 83% 的企業認為數位轉型是當務之急。但是綜觀台灣數位轉型相關討論,大多聚焦在改變產品或服務、行銷溝通的方式。其實,除了外部的數位轉型,在內部行政作業上,同樣也能藉由數位轉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採購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採購,為什麼需要數位轉型?

可能很多人都有疑問,企業採購,不就是比價、砍價、下單,這麼簡單的作業,為什麼需要數位轉型?

SAP Ariba 總裁 Alex Atzberger 認為,多數人對企業採購的瞭解不夠全面,企業採購其實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包含商品搜尋、評估/選擇供應商、合約管理、付款、開立發票等一連串流程,需要採購人員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能透過數位轉型簡化作業程序,相對來說就等於提高員工生產力。

將數位轉型這個概念落實到企業實際執行面, SAP Ariba 企業精神「make procurement awesome」(讓採購完美),就是用雲端數據能力,重新把企業長久以來繁瑣、無趣的採購流程變得有趣好玩。專門針對「採購」推出雲端系統,集結供應商、採購商兩端,小從文具採購、辦公設備,到生產物料都可以透過 SAP Ariba 採購平台比價、訂購,甚至到後端的物流與採購合約都可以在同個平台上完成。

全國電子的數位轉型:把採購流程集中化

目前聯想電腦、嬌生集團、全國電子、微軟等不同產業領域、不同經營規模的企業,都是 SAP Ariba 客戶。透過雲端採購平台,這些企業可以簡化從購物到付款的程序,有效降低企業採購的回應速度和流暢度。

台灣家電零售商全國電子擁有 340 個據點,面對數位轉型浪潮,選擇從內部營運優化開始,光是把核心的採購流程標準化和集中化,就能顯著提高內部的溝通生產力。

在採購中涉及的尋找供應商、下單、簽合約、開發票、付款等程序,全國電子都可以透過雲端平台統一管理、與供應商溝通,確保訊息溝通的一致性和效率。在大量採購公司貨品時,也可以提高商品搜尋的精確度。

採購不只是省成本,增加效率才是數位採購的最終目標

SAP Ariba 總裁 Alex Atzberger 指出,過往採購人員在搜尋商品時,通常只能上 Google、百度等搜尋引擎,等篩選出合適的供應商後,又要再去搜尋評價、財務狀況等資料,才能評估商品及供應商的風險,Ariba 強調的「策略性尋源及導引式採購」,不只能從總體成本( TCO )的角度,找到最具競爭力的產品或供應商,還可以看到其他購買者對商品的評價,甚至結合公司政策,確認這筆採購申請的合規性,在最短的時間內搜尋出最符合需求的商品。

Alex Atzberger 進一步表示,過去一年內,Ariba 共處理了超過 7000 萬份的發票和 3000 萬筆採購訂單,總價值超過 1.25 兆美元(約 37.5 兆台幣),這些透過 Ariba 進行採購的企業,通常會獲得以下兩點效益:

  1. 因為找到新的供應商,所以平均降低了 10~15% 的採購成本
  2. 因為數位化省去很多紙本作業,加上 Ariba 縮減搜尋商品/評價、找發票等時間,讓採購作業的時間也跟著縮短,整體效率提升 30~40%,員工生產力也跟著有所改善。

採購人員也要善用大數據分析與 AI

採購數位轉型另一個核心概念則是:善用大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協助採購作業或決策。Alex Atzberger認為,企業採購其實隱含很多資訊,像是產品價格、合約類型、供應商風險等,只要善用數據分析,就能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

舉例來說,很多企業不知道他們自己買了哪些成本、錢花在哪裡,所以採購的大數據分析可以從支出種類開始,瞭解支出的流向才知道該如何節流,這和個人理財是一樣的道理。

現今 Ariba 正在做的是,透過機器人了解各個企業使用者的公司政策及流程,以減少採購過程中的錯誤並提高效率。Alex Atzberger 解釋,一個公司可能有 3000~10000 種合約,透過智慧機器人去分析資料、學習每一次的採購經驗,之後就能主動建議使用者,每一次採購應該使用的合約類型,不必使用者自行判斷。

此外,Ariba 也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在商品搜尋或清理資料上。像之前提到的商品搜尋,當使用者在 Ariba 平台上輸入關鍵字、搜尋商品時,可能會跳出好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供應商,除了其他購買者的評價外,Ariba 也會透過機器學習技術給予最佳建議,幫助使用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供應商。至於清理資料,則是將以不同名稱出現的同一家公司(例如:中國聯想、美國聯想),歸納彙整在一起,方便企業進行供應商管理作業。

Alex Atzberger 強調,在現今這個高度全球化的年代,雲端採購平台,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將採購範圍擴大到全球,更可以提高供應商管理效率,在降低採購風險的同時快速完成供應鏈協作。

台灣還沒開始的數位轉型:採購長的數位管理觀念培養

數位轉型,是採購長心中非常重要的議題,但是大部份的採購部門和採購長並沒有相關的發展策略,也缺乏具體行動的藍圖,預算有限、不知如何應用科技,但是在檢視一個企業邁向下一個十年的重要數位轉型歷程,從內部營運、生產到管理每個環節都能緊密連結、資訊互通才會是真正做到數位轉型的關鍵。


延伸閱讀

談數位轉型前,這幾個條件都做到了嗎?9 個指標檢查企業的「數位成熟度」
【陳鼎文】借鏡中國經驗,台灣中小型銀行該從這 2 點開始數位轉型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The post 台灣全國電子,從意想不到的地方做數位轉型了── 專訪 SAP Ariba 總裁 Alex Atzberger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北京直擊 SAP 中國峰會】不堵塞的智慧航空城,航空物聯網超有趣應用!

$
0
0

因為雲端技術發展,未來三年的產業變動,比過往 50 年更巨大、關鍵。數位轉型不單是熱門議題,更直接挑戰領導人決心,與業務創新能力。為了更積極成為企業數位轉型過程中的關鍵夥伴,SAP 在北京舉辦年度「SAP 中國峰會」,戰力展示數位轉型佈局策略。

本次以「智周萬物,雲籌帷幄」為大會主題, 身為世界第三大軟體服務商的 SAP 把重點放在能夠讓企業及時整合、協作的雲端軟體上 。今年5月剛推出雲端系統 SAP Leonardo ,就是一款幫助各產業用戶透過數據創新自有服務的平台,現場也展示多種透過此產品配合雲端技術的應用案例。

大會現場設有VR 展示區,展示 SAP 各項產品應用

SAP Leonardo :把複雜的數據分析簡化,變成有價值的商機

SAP Leonardo 命名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全能通才李奧納多達文西,有鑒於他將複雜的科學原理以藝術方式呈現,SAP 取其精神,在產品設計思維上力求簡單明瞭。SAP Leonardo 將物聯網、機器學習、數據分析、區塊鏈等技術整合在雲端平台,各個產業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做出不同層面的應用,創新企業價值。

桃園機場智慧化的最佳模範:一個不會堵塞的智慧機場

機場是一個蘊含大量使用者、人/物流、商業數據的場所,結合物聯網、大數據分析,SAP 在德國各大機場做出應用,可以智慧控管航班流量,預測與警示各種航空資訊、即時監控機場安檢口的人流等狀況,把過往因為資料不透明而造成的起降延遲等狀況降到最低。

例如,某登機門有狀況,控制中心馬上可以透過系統調配行李配送、班機地點更改,以及機組人員的調配狀況。旅客也可以馬上知道登機門的更改,而不會因為有變動加長等待時間。

或是,在免稅店,可以根據國籍不同的客人,客製化推播免稅品的優惠訊息。例如德國早上的班機通常是飛往美洲,此時旅客比較喜歡購買香水,但是下午飛往亞洲的班機,旅客比較喜歡購買珠寶,就可以分層推送優惠。甚至,還可以透過數據分析,推算出每間免稅店在週間、週末的獲利狀況。

即使不在現場,也可身歷其境看到風力發電機哪裡出問題

製造業、服務業、物流到食品生鮮,每個行業的數位轉型需求不同, 以挪威風力發電機維修作為例子,透過 SAP Leonardo 系統,加上佈建在風力發電場的傳感器,管理人員即使人不在挪威,都可即時看到每個風力機組即時的運轉狀況、每根發電風柱壓力承受,甚至是風柱上單一螺絲毀損程度是否超越正常值都看出來。

例如下圖中間的風柱底部呈現紅色,就表示該部位目前承受的壓力過大,需要維修人員即時維護。

工程師透過 SAP Leonardo 系統看出每根發電柱的狀況,從中排除故障狀態。

接著,甚至可以同時連結後端物料倉儲系統,查看欲更換的螺絲有沒有庫存,然後再連線維修人員系統,找出當下正在值班且有能力更換螺絲的工程人員到現場維修。在累積足夠數據後,甚至可以事先預測機組損毀狀況。

單一螺絲的毀損狀況是否超越峰值?倉庫有沒有備料可更換?這些也可以及時再現檢視。

生鮮業應用:從農場、貨車到門店,食品哪裏出了問題都可追

SAP Leonardo 應用到生鮮食品業上,又是截然不同的使用場景。以乳品為例,從最前端的乳品生產、食品控管到運送途中的動線、溫度、物流時程管理,以及消費端的使用者回饋,全都可以在同一套系統上整合完成。在貨車內配備傳感器,就可以監測路線、貨艙溫度,以及產品是否受到搖晃傾倒等狀況。這對於生鮮食品業來講,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技術進步,透過數據大量的降低了食品生產、運送過程各種變因的影響。

以上應用,都是 SAP Leonardo 在各行業的多樣案例,這也展示 SAP 欲透過此產品提升自身企業轉型,並且成為各行業數位轉型策略夥伴的決心。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The post 【北京直擊 SAP 中國峰會】不堵塞的智慧航空城,航空物聯網超有趣應用!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專訪SAP物聯網及數位供應鏈總裁】物聯網發展的謬論:不是所有資料都要上雲端,離線處理才有效率

$
0
0

各行各業都在追求 IoT 萬物相聯的目標,例如風力發電渦輪要收集並運算資料,來改善發電效率;製造業機台希望透過 IoT 來進行預防性維修;保險業則希望與客戶的連結程度更高,提供創新的保險商品,替保戶節省成本。

而為了滿足各行業的物聯網想像,德國軟體大廠思愛普(SAP)不僅推出 Leonardo 解決方案,納入與 IoT 相關的各式技術及功能,同時在協助客戶導入的過程中,也堅持「設計思維」及客製化,讓客戶在邁向物聯網時代,走得更有方向感。

什麼是物聯網?不同國家或不同產業,各有自己的定義。例如德國擅長工程及精密製造,便推動工業物聯網,在應用面就成了所謂的「智慧製造」或「工業4.0」。美國消費市場龐大、日本的機器人產業強、中國幅員廣濶需要交通運輸連網,這些性質各異的 IoT 需求,五花八門,似乎很難有一個共同的定義。

不過,德國大廠 SAP 打破了這個限制,開發出的 Leonardo 解決方案,能夠協助各行業實現物聯網願景。SAP 物聯網及數位供應鏈總裁芮譚雅(Tanja Rueckert)表示,對 SAP 而言,物聯網不只是互通或收集資訊而已,更是一種端對端的完整關係,集結所有數據,加以分析運用,在整個商業流程發揮最大效益。

「資料就像原油,必須精煉之後才會產生更高價值;SAP 的 Leonardo方案,就像一個完整的加工鏈,從雲端平台、機器學習、邊緣運算、客戶資產管理等等,把資料一步步精煉,就像原油提煉到最後化身成為附加價值高的塑膠製品或機能布料,交到消費者手中。」

透過戰略併購,讓物聯網技術再升級!

SAP 對 IoT 的思維,反映在其產品價值和市場策略上,近年投入不少心力。首先在2016 年 9 月,SAP 宣佈針對 IoT 領域投入 20 億美元,進行內部擴展及外部併購。光是去年就推動了三項併購案,包括義大利的 PLAT.ONE:擅長不同 IoT 裝置的連網技術;美國新創公司 Altiscale:擅長大數據中的 Hadoop 雲端代管平台;以及挪威工程分析軟體公司 Fedem。

這三家的併購規模,並不如 SAP 在雲端領域併購 Ariba 那麼大,但卻屬於「補強型併購」,將 SAP 原有的技術,進行戰力的升級。「之所以進行這些併購,是因為在IoT領域,我們有很多不同任務,需要不同的技術。大家熟悉的SAP製造業解決方案、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企業資產管理系統等只是一小部分,但已能協助製造業達成許多目標,其中包括實體維修管理,以及「虛擬維修」、「預測性維修」等等。

再以 SAP 去年併購的 Fedem 為例, 這是一家擅長數位模擬工程軟體的挪威廠商,其技術已成功運用在風力發電的效率運算上。芮譚雅說,在挪威建置的風力發電渦輪,每部安裝四個實體感測器,但透過 Fedem 以及 SAP 的技術,可以再加裝「虛擬感測器」,其實就是一種模擬演算的軟體工具,它扮演實體感測器的「數位雙胞胎」,一起分擔運算分析的工作。

其實這就是「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的概念,在 IoT 領域愈來愈重要,因此也被整合進 SAP 的 Leonardo方案中。以上述的風力發電為例,風機上建置的實體感測器跟網路閘道相連,將資料送到雲端做集中式運算。不過現在的趨勢是,愈來愈多數據會在現地運算,也就是直接在風機上或工廠裡的機台上進行處理。根據 IDC 數據,未來將有 40-45% 的資料會在終端分析;「實在沒有必要把所有的數據都送到雲端。SAP 把它稱為 Leonardo Edge 或 IoT Edge,也就是把情報交付給終端來負責。」

邊緣運算正夯,但不是每種資料都適合

邊緣運算雖然是相對新穎的概念,但 SAP 已經有客戶在使用。芮譚雅解釋,近年來,感測器的價格更低廉,很多企業拼命安裝,以為收集所有的數據,一口氣送到雲端,就能好好分析;但實際上這種做法並不符合效益。因此有愈來愈多公司在思考,有多少資料可以在端點先處理好,有多少數據才真正必須送到雲端集中處理。

SAP的客戶之一是中國電池廠寧德時代(CATL),他們就在思考這件事。一年前,寧德時代把企業內部的各式物聯網資料送到雲端進行中央處理,後來發現這麼做的效率比分散式運算低很多,因此改採 SAP 的邊緣運算方案。另外,SAP 也有海上石油開採平台的客戶,也在採行同樣的方案。

至於什麼資料適合邊緣運算,什麼又適合集中運算? 芮譚雅認為,有時是與資料產生的頻率有關。例如若要量測溫度或壓力,並不需要每秒鐘測量一次,每十五分鐘一次即可,這時候就可以在端點先運算好,再送到中央。

什麼樣的產業特別有邊緣運算的需求?以 SAP 的經驗來看,資產密集的產業(asset heavy industry)就很典型,例如汽車、化工、建築業都需要。另外還有電力水力瓦斯等通用事業、能源產業、天然資源事業;而零售業因有追蹤貨品流向的需求,也可能用到邊緣運算。

不過,邊緣運算的需求,往往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SAP 就有一個很特別的客戶:保險業。歐洲保險公司開發出「按里程付費」的汽車保險,在車上安裝感測器,保戶開多少里程,就付多少保費,如果駕駛紀錄良好,還能享有保費減免的優惠。這種作法因為效益高、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保險公司最終目標希望全面普及到所有車險客戶。

從「設計思維」出發,IoT 成企業轉型的秘密武器!

IoT 不止有產業特性的不同,每個國家也有自己的強項。例如德國的精密製造及研發能力強,因此 IoT 的發展也先從製造開始。至於亞洲的強項是什麼?芮譚雅認為,亞洲製造業強大,在工業領域的 IoT 應用既有優勢也深具潛力。

而中國因幅員廣濶,在交通運輸有發展物聯網的條件。SAP 相當看好亞太地區物聯網的成長;根據IDC 今年最新發表的數據,目前美國占全球 IoT 服務市場規模約 52%,高居第一;歐非中東占 34%;亞太含日本僅占 13.4%。但報告中強調,雖然亞太地區目前落後歐美,卻可望後來居上,到了 2021 年時 IoT 市場規模將達 4500 億美元。

雖然亞洲擁有龐大的製造業供應鏈,但面對快速成長的連網時代,很多大大小小的工廠往往跟不上 IoT 腳步,又該如何因應?芮譚雅說,SAP 可以成為企業的好夥伴。首先,在經驗值方面,SAP 在全球不同產業都有推動物聯網的成功案例, 可與客戶分享,截長補短。

若從產品面來看,Leonardo 解決方案提供的功能包羅萬象,包括邊緣運算、機器學習、區塊鏈、機器人等等,客戶可依不同需求來選擇採用。除了各式各樣的獨立功能,SAP 也擅長整合,可帶領各行各業客戶,按步就班實現 IoT 目標,不論是製造業走向無紙化,或者工廠的連線管理。例如目前還處於工業 2.0 的製造業,就能依照SAP 的步驟,逐步走向 3.0 甚至 4.0。

SAP 特別注重「設計思維」以及客製化,堅信「設計思維」是企業轉型的秘密武器。所謂的設計思維,芮譚雅說,它是一套方法論,能夠有系統地找出解決之道。「我們跟客戶互動時發現,如果不能有架構地進行討論,就很難精準找出目標市場、目標客戶,更難創造高附加價值。」一旦有了「設計思維」,即可有系統、有秩序地規劃,即使是最瘋狂的點子也可納入考慮,而不至於失焦。

從「設計思維」出發,並透過併購來強化技術服務,SAP 在物聯網事業版圖展現強烈企圖心。芮譚雅說,在 IoT 的進程中,SAP 堅持與客戶充份討論,提供客製化的服務,進行完整且富彈性的規劃;最終目的,就是要替客戶提高附加價值,實現轉型升級。

(首圖來源:Pixabay,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SAP 科技趨勢專欄】企業管理史上最大破壞式變革,為什麼企業搶著躍上雲端?
【SAP 科技趨勢專欄】從數據下手,打造物聯網時代的採購實戰力
【北京直擊 SAP 中國峰會】不堵塞的智慧航空城,航空物聯網超有趣應用!

 

The post 【專訪SAP物聯網及數位供應鏈總裁】物聯網發展的謬論:不是所有資料都要上雲端,離線處理才有效率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隱藏版蘋果客服信箱】寫信給 Tim Cook,求助無門的果粉通常找他都有效

$
0
0
Tim Cook, Apple CEO

寫email 給 Tim Cook ,他真的會回信!

各位蘋果果粉若遇到需要客服協助時,都怎麼做的?

A.直接殺到 Apple Store
B.找經銷商
C.上網找蘋果客服頁面

提供你一個新選項,「隱藏版的蘋果客服信箱」

直接寫信給Ceo Tim Cook  tcook@apple.com!重點是信件不會石沈大海,而是會有專人負責回信。非常偶爾的機率,甚至也可以得到 Tim Cook 本人親自回信呢。

就跟蘋果教主賈伯斯一樣,Tim Cook 也將自己的email 公開,開放大眾寫信給他。因此,許多果粉就將此信箱當作「告御狀」專用的超級客服信箱。舉凡屁大的小事,到建議蘋果發展方向都有。

求助無門的果粉們,寫信到這個信箱通常都有用

舉兩個聽過的實際案例來給大家打打氣:

第一個案例是一位英國的工程師,他在購買 iPhone X 時,同時也申請蘋果的貸款。此貸款規定是每個月繳固定月費,就可以在隔年蘋果出新機時,馬上拿到一支免費新手機。不妙的是,貸款申請過程發生很多突發狀況而且被拒絕了,銀行與蘋果都沒有解釋拒絕原因為何,而且不賠償貸款申請費用。

銀行與蘋果都互推皮球,眼看著將近一百英鎊(約 4000 台幣)的費用拿不回來,這位工程師決定怒寫一封抱怨信給 Tim Cook,信內他除了解釋貸款申請的服務狀況,甚至還加了一句猛藥:

「我一直以來都是蘋果的死忠用戶,但是這次的狀況真是讓我太失望。所有『蘋果』這個品牌創造的好感,都因為一次糟糕客服而消失殆盡!」

然後他就馬上接到了一位宣稱 Tim Cook 辦公室代表的來電問候,並且全力協助排除狀況。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一位美國的用戶寫信給 Tim Cook 抱怨 Apple Music 音樂串流品質太差。同樣也是迅速接到蘋果專人的電話問候,並且表示「CEO 本人親自交代這個狀況要好好處理」。

分享這個撇步給你,不是讓你當奧客!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得到結論:

1.CEO Tim Cook 真的會收信

2.即使沒法親自回信,蘋果也會有專人回覆協助排除狀況

但也是別把 Tim Cook 信箱當作許願神燈啦,本站是不保證寫信去許願都會成功。不過,你還是可以賭賭看運氣,會不會有一天收到信尾署名 Tim 的回信呢?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emagit,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年度最佳客服人員!Netflix 客服巧妙應對,讓一通客訴瞬間變成最佳病毒行銷!
【品牌被滅頂】Louisa 路易莎咖啡示範如何三步走向公關危機深淵
PM,這招一定要學起來!Email 小心機功能讓你快速累積用戶體驗回饋

 

The post 【隱藏版蘋果客服信箱】寫信給 Tim Cook,求助無門的果粉通常找他都有效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Intel 一次聯手BMW、Nissan、福斯汽車,用地圖技術把行車體驗變智慧了!

$
0
0

Intel ces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新聞】2018 年 CES 大展的亮點,我們推薦您關注傳統車廠的智慧升級。當所有的傳統車廠都透過 AI、智慧晶片開始改造行車體驗時,你就知道未來交通創新離大眾市場不遠了。(責任編輯:鄒昀倢)

本日(9)CES 會場上的重點企業,應該就是Intel 了。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 Brian Krzanich 的演說為 CES 揭開序幕,他以許多實例闡述英特爾與合作夥伴如何釋放數據力量來顛覆商業模式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

科再奇指出:「數據正推動社會與經濟層面的改變,而這種規模的改變,一個世紀只會出現一兩次。現今數據不僅隨處可見,也是推動未來創新背後的動力。」

而現在數據應用相關領域最熱門的議題,就是傳統車廠如何應用數據變成「智慧車」。

Intel 在自動駕駛的佈局,聲量一直很大。2018年更是與車廠深度合作,包含BMW、Nissan、Volkswagen、法拉利都是合作夥伴。Intel 自從收購以色列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Mobileye 後,在自動駕駛的佈局上一直與 NVIDIA 互有競爭。從 AI 軟體技術到硬體晶片開發,Intel 希望透過自動駕駛帶動企業轉型的野心一直非常強烈。

Intel跟傳統車廠聯手,建立高解析度行車地圖

在自動駕駛方面,科再奇宣布BMW、日產、以及福斯的200萬輛新車將採用Mobileye道路經驗管理(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REM)技術,並準備在今年實施群眾外包蒐集數據,以建立低成本、可擴充的高解析度地圖,日後還能持續快速更新。

針對中國市場,科再奇公布 Intel 與上海汽車集團以及電子地圖廠商四維圖新(NavInfo)的重大結盟。此外,上海汽車集團將採用 Mobileye 技術,針對中國市場開發 Level 3、4、5 等自駕層級車款。自駕車層級反映自主駕駛能力,Level 4 車款幾乎無須人為互動全程自動行駛,而 Level 5 車款則完全不必人為操控即可在任何道路上自主行駛。

科再奇還揭露 Intel 新款自動駕駛平台細節,新平台結合車用級 Intel Atom 處理器與Mobileye EyeQ5 晶片,讓平台具備領先業界的擴充性與多元化功能,支援L3 至L5 等級的自動駕駛。

用 AI 幫助法拉利優化賽道數據分析

針對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科再奇宣布與法拉利(Ferrari)北美合作,運用 Intel AI技術處理從賽道蒐集到的數據,提供賽車迷與駕駛更好的體驗。Intel 與法拉利北美公司結盟,為法拉利北美挑戰賽挹注AI力量,今年美國六個賽車場將全面啟用AI系統。法拉利挑戰賽的賽事轉播將運用Intel Xeon 可擴充處理器的運算能力以及neon™深度學習框架,執行轉碼、辨識物體與事件、為線上觀眾提供串流轉播、以及採集賽事資料,為賽車手與賽車迷提供更廣的分析情資。

科再奇在演說最後表示:「本週登場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將讓您眼界大開,敬請持續關注後續進展。英特爾將繼續發掘新途徑,發揮AI與數據的潛能。英特爾站在這波革命的浪頭,將自數據驅動的體驗融入自動駕駛、人工智慧、5G、以及虛擬實境等生活領域。英特爾不僅看見科技帶給生活無窮的便捷性,還預見科技將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本文訊息由 Intel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Google 無人車之父親自開班!Udacity 最新自動駕駛入門學位,零基礎也可上手
奧迪 CEO 談自動駕駛未來:如何全力發展自動駕駛,又保障用戶數據隱私?
【自動駕駛世界排名】傳統車廠福特、通用居首,Tesla、Uber 排名爛到哭暈在廁所

The post Intel 一次聯手BMW、Nissan、福斯汽車,用地圖技術把行車體驗變智慧了!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我們政府這樣在犯蠢的】總統府資安週送隨身碟,藏有惡意病毒

$
0
0

網路經濟興起,資訊安全很重要,這一點總統府也知道。 2017 年底總統府舉辦資安週,發出口號「資安即國安」希望從國防層級提升全民、企業的資安意識。沒想到,資安週活動送的隨身碟紀念品,竟然內藏電腦病毒。

馬上就打臉自己了呢。果然宣導教育是一回事,有沒有身體力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總統府邀請各個政府單位一起參與舉辦活動,透過贈獎方式提高民眾參與度。其中由刑事局提供的 250 支空白隨身碟中,有54支感染惡意程式。此程式檔名「XtbSeDuA.exe」會竊取使用者個資,並且傳送給中繼站IP。

刑事局調查後,發現是測試員在操作檢測時,誤將受病毒感染的隨身碟當作測試母碟,使得部分抽測隨身碟也遭受病毒感染。

刑事局已經展開感染的隨身碟回收動作,並且阻斷位於波蘭的IP中繼站,防止已領獎民眾的個資被盜竊。

總統府舉辦的資安教育宣導出包,不僅事關敏感,同時也凸顯一個很諷刺的事實:「民間資安敏感度仍然不足」。此次感染的惡意程式,其實在 2015 年就被歐盟刑警組織查獲,國際資安廠商也以製作相關病毒碼,照理來說一般的防毒軟體都可偵測、隔離。

這顯示,該測試廠商在資安防護上有漏洞,因此造成這麼大的風波。不僅一間測試廠商如此,台灣企業一般在資安系統維護、更新上也沒有足夠的警覺心,更遑論投注足夠資源維護自己的數位資產、實體設備。

總統府若要彰顯政府打擊網路犯罪與捍衛數位領土決心,建立「資訊安全人人有責」的文化與環境,加速數位國家的發展。

那麼這次的出包事件,或許就不該只以一次性醜聞來看待,而應該更深入思考,到底要怎樣確實提升業界與政府機構的資安雷達敏感度。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府資安週隨身碟贈品 竟藏病毒
總統府:「資安即國安總統府首次舉辦資安週 期建立「資訊安全人人有責」環境

(圖片來源:IntelFreePress, CC licensed,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史諾登的資安 App Haven:讓手機相機、麥克風以及所有感應器都變成「蒐證工具」!
不只 Intel 出包,Google 資安團隊:不得了,所有 CPU 廠商都中獎
Mac 資安漏洞讓你也能當駭客:帳號輸入 root,連戳 Enter 就能破解密碼!

 

 

The post 【我們政府這樣在犯蠢的】總統府資安週送隨身碟,藏有惡意病毒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啟動未來AI人先修班】微軟回答核心議題:有了AI,這世界還需要你做啥?

$
0
0

2018 年最重要的科技議題來自於人工智慧,當各式各樣的人工智慧應用已經開始迅速的在各產業開始普及,在職場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有了AI,這世界還需要你做什麼?」

台灣不分世代,大家普遍存在一種生存焦慮感:「我是不是不夠努力,會不會被淘汰?」這問題,的確大家都該問,因為AI 的影響是無遠弗屆的,不僅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方式,在職場技能的淘選也會因為AI 而殘酷程度倍增。

由台灣微軟舉辦、TechOrange 協辦的「微軟未來AI人先修班」活動,希望透過推廣大學生程式設計教育,提升AI 在全民教育、職能上的發展重要性。

為了縮短大學生在職場上的數位落差,台灣微軟響應美國非營利組織Code.org在2013年發起一系列的程式教育推廣活動,而「未來AI人先修班」便是延續推廣這些程式設計教育的進階教育,包括讓大學生攜帶個人電腦實際體驗程式設計、機器學習技能示範等內容。截止報名結束前共計有五百多位報名者,其中約四成的報名者為資訊、資工相關科系的學生。

這些培育出來的潛力人才,也可以透過種子教師的方式,將程式設計的能力傳遞給更多人,藉此縮短世代、職場/學校之間的數位落差。

微軟大中華區總裁幕僚長暨台灣微軟行銷營運長趙質忠表示:

「我在日前受台灣賓士邀請發表『智動駕馭新未來』的主題演講,除了講述人工智慧科技應用的發展趨勢外,也分享人工智慧將如何推動人類生活演變,以及人工智慧趨勢應用在各產業的未來可能性,同時預告人工智慧與日常生活結合的那一日已將到來。今天很高興看到有超過六成非資訊工程相關科系的學生參與,顯示大家都有意識到AI將席捲未來生活,與各位對於程式與前瞻科技的重視。」

TechOrange 發行人張育寧也在Keynote 演講中,點出 AI 其實對於社會、職場的影響深遠,台灣人想要適應國際化且競爭激烈的全球產業格局,就要開始思考自己的價值定位如何被AI 改變。

他說:「人工智慧會取代任何可以『生產力』、『效率』評估的工作,因此所有跟效率、產能無關的事情,就是人類證明自己價值超越AI 的範疇。每個人未來的薪資、職場價值,都端看你如何與AI 合作。

人工智慧話題紅遍全球,不僅掀起科技產業的劇烈變化,也驅動企業對於未來AI人才的需求。AI知識與技能越來越受到產業界的重視,落到個人層次,每一位工作者也該思考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從自身提升職場競爭力絕對會是接下來台灣社會的重大思考議題。

(首圖來源:中央社,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深度學習專家 Yann LeCun:全球首位機械公民 Sophia 是場騙局,根本 BullShxt!
 總結 2017 年 Google Brain 成果:機器學習的各種應用、開源都在這
 科技部長陳良基:台灣教授只活在國際會議中,沒人創業技術再強也沒用

The post 【啟動未來AI人先修班】微軟回答核心議題:有了AI,這世界還需要你做啥?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一款健身app Strava,把台灣機密飛彈軍事地點公開給全世界

$
0
0

資安即國安,這句話蔡英文總統今年講了好幾遍,現在國防部有另外一件事要煩惱了:重要軍事基地資訊可能會因為部隊士兵使用運動app 而跟著外洩。一款能夠詳實呈現用戶運動路徑的運動社群 app Strava 意外讓台灣、美國重要軍事基地曝光。「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句話是真的,不要不信邪。

這款來自美國舊金山的運動社群 Strava 號稱擁有強大的GPS 定位技術,可以讓安卓、蘋果設備都變成GPS 記錄器,並且記錄、分享用戶的運動路徑。根據UDN 報導,「美國Strava健身追蹤app揭露了全球軍事基地、偵查前哨的地點、人員等敏感資訊,士兵在網路分享的運動路線數據可能被拿來定位,找出海外軍事設施的地點,台灣飛彈指揮部和部分美國軍事設施的位置都已曝光。」

此項漏洞是由一位澳洲研究國際安全的學生盧瑟(Nathan Ruser)所發現,由於Strava 的地圖資訊過於詳盡,可能讓使用該app 的軍人用戶不小心洩漏出軍事基地地點、人員調動等敏感資訊。

根據 Strava 官網介紹,該公司擁有全球最龐大的路線與跑步路徑資料庫,由於可以即時顯示統整用戶的運動路線,利用衛星資訊繪製視覺化地圖,並且開放用戶社群追蹤地圖,因此讓許多極限運動愛好者都使用此程式。

 

 

由於此app 涵蓋各種戶外運動路線:越野慢跑、極限單車……等等,因此截至目前為止已累積至少全球 2700萬用戶、3兆筆全球定位系統的數據。

若用戶在台灣飛彈指揮部附近慢跑,只要透過追蹤用戶功能,就可以定位該用戶地點。若該員工被調派至其他未曝光的台灣軍事基地,中國可能利用這項漏洞搜集情資,這些地點也可能隨即曝光。

根據中央社報導,「據Strava Labs的說法,這個問題可以輕易解決:帶著Metro熱區圖的運動員,只要退出隱私設定,就能排除掉所有資料。」

資料來源:

UDN 健身app洩漏全球敏感軍事基地 台灣飛彈指揮部也入列
中央社 運動路徑app 美軍蹤跡全露餡
Strava 官網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trava 官網。)

資安即國安,這句話是真的

Alphabet 成立 Chronicle 資安公司,用 AI 幫企業系統打「資安疫苗」!
不會資安的金融單位,竟被請來做國家級資安中心:這單位背景到底有多硬?
【我們政府這樣在犯蠢的】總統府資安週送隨身碟,藏有惡意病毒
史諾登的資安 App Haven:讓手機相機、麥克風以及所有感應器都變成「蒐證工具」!

 

 

The post 一款健身app Strava,把台灣機密飛彈軍事地點公開給全世界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