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一年回報率高達 66%!人工智慧才是「瘋狂吸金」的真強檔 ETF

$
0
0

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熱門科技議題接連帶動產業發展,股票投資市場自然也搭上這波順風車,市場越喧鬧,自然投資人也越熱情了。

美國那斯達克股市近期的熱門股票,一檔名為Robotic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matic(BOTZ)的 ETF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吸引 6.59 億美元的資金。過去一年,這隻ETF 回報率達 66%,近一個月以來回報率為 15%。

這隻BOTZ ETF 基金由 Global X 基金公司在 2016 年 9 月推出,本筆管理的資產規模為 24 億美元。

根據華爾街見聞報導,「BOTZ 的重倉股中包括日本發那科、日本基恩士、美國英偉達以及直覺外科公司等在 AI 和機器人領域較為領先的公司。從這隻 ETF 所持股票的企業所在地來看,日本占據了 50%,歐洲占比 15%。」

從美國投資市場來看,主題性的ETF 越來越受投資人歡迎了。雖然區塊鏈相關 ETF 成為市場新寵兒,但是「吸金王」還是產業已經落入實際應用的人工智慧ETF。

《TechOrange》報導【一次買進台積電、輝達強棒股票】最強勢區塊鏈概念 ETF,一推出納斯達克就高潮了,在我們的報導文章中,TO 首次談及了ETF 這種股票產品。資金有限的投資人希望購買表現好的股票,又想要將風險分散,那麼 ETF(全名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尤其對於千禧世代年輕人而言,普遍對於投資較為保守(我絕對不會說是因為錢不夠),這類風險較為分散又表現良好的投資產品,自然就會受到年輕族群的注意。

(資料來源:華爾街見聞,本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geralt ,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台灣第一家「真.無人商店」登場,711 推出台灣第一家臉部辨識無人超商!
無人商店有小偷怎麼辦?Amazon GO:你敢偷,我們就敢送
台灣人才悶、連睡覺時間都沒有,PTT 創世神一語戳破科技業僵化現實

 

 

The post 一年回報率高達 66%!人工智慧才是「瘋狂吸金」的真強檔 ETF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點播『是我不夠好』當背景音樂】臉書14 歲生日,馬克回憶感言「一直在犯錯」

$
0
0

臉書歡慶 14 歲生日,執行長馬克在臉書上公開自白,回顧過去種種,得出一個「我一直在犯錯」的感人體悟。

先來幫他點播一首「是我不夠好」(我都不知道這首歌這麼萬用)

馬克貼文大致上是這樣的,我們節錄重點幾句:

「我19歲成立臉書,當時對於創辦公司、全球網路服務什麼的都不懂。大家想像過能犯的錯誤,我都犯過」(不是在說那種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我曾犯過技術錯誤,做過糟糕的協議。我錯信過人,也曾把有天份的人放在不對的位置上。我曾錯過重要趨勢,比別人慢半拍。我做過許多產品也多次以失敗收場。」

但是馬克也坦言,就是因為從犯錯過累積經驗,臉書才能成長茁壯。社群的建立也不是因為臉書避免錯誤才存在,而是因為相信這個目標價值重大,所以願意一次又一次的接受挑戰。

臉書雖然近年來陸續被假新聞影響選舉演算法調降讓小編崩╰(〒皿〒)╯潰

等事件,惹上諸多爭議,但不能否定臉書還是在大眾的「數位生活」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Brian Soli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臉書馬克送的新年大禮:讓全球粉絲團小編崩╰(〒皿〒)╯潰的改版
馬克自我大剖析:馬克為何變成臉書馬克,臉書為何為臉書

The post 【點播『是我不夠好』當背景音樂】臉書14 歲生日,馬克回憶感言「一直在犯錯」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數位時代裡,財務長應該是僅次於CEO 的企業二當家

$
0
0

阿里巴巴、鴻海這兩間企業有什麼共通點?他們都有一位強大無比的財務長在背後撐腰為企業規劃未來,例如蔡崇信之於馬雲、黃秋蓮之於郭台銘,這些企業領導人背後都有一個運籌帷幄的軍師輔佐。

在數位轉型浪潮底下,經營面、法規遵循與業務全球化的需求讓財務長職責演變。科技提供的分析工具,可以讓財務長如虎添翼,面對更複雜的分析都能洞察關鍵。這也讓財務長掌握進化動能,有機會在企業內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進化成數位時代的「數位財務長」。

你有沒有發展成「數位財務長」的潛能?

風險管理、運籌帷幄,數位財務長是每個企業都需要的重要軍師

數位財務長,是從傳統的財務長職責定義出發再進化,意指在數位雲端時代裡,能夠善用資料分析洞察能力,帶領企業提升績效、挑戰市場,並且對內在企業裡發揮更具策略性的角色影響力。

數位時代裡,領導人對於財務長的職能期待變得更加多元,圖片來源:KPMG

一個企業的財務體質,基本上反映了此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在傳統職責中,當執行長針對各種策略做抉擇時,財務長是最關鍵的輔佐副駕駛。除了執行長,只有財務長才能串連起企業組織的所有部分,從預算控管出發,連結財務、業務、行銷等不同部門。同時,財務長也負責監督績效,確保所有財務管理符合法規。

KPMG 安侯建業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副總經理賴偉晏認為,過去傳統的職責設計,財務長被賦予企業守門員的角色。同時也是平衡績效、風險以及確保公司財務資料正確性的最關鍵人物。但是在企業經營規模全球化的趨勢下,未來的數位財務長肩負著將既有資訊轉換成具價值的洞見及前瞻視野的重任。

數位轉型時代,財務長職責的影響力不亞於 CIO

根據 KPMG 安侯建業管顧公司針對執行長受訪者調查,結果指出有將近 72% 的執行長相信在接下來的三年裡,相較於其他最高管理階層,財務長的重要性將會加重,而執行長們也期望財務長能扮演策略夥伴的角色,除了在評估新市場、改善績效與改造企業等方面的協助。也應能透過預見資料分析的能力,產生更有效果的財務智慧,並廣泛應用在各項商業議題上。

然而,目前國際市場普遍的趨勢是:大家在談數位轉型時,將注意力多半放在執行長與資訊長的角色上,卻忽略了財務長的數位轉型更加攸關企業在雲端世代的競爭力表現。

目前國際市場普遍的趨勢是:大家在談數位轉型時,將注意力多半放在執行長與資訊長的角色上,卻忽略了財務長的數位轉型更加攸關企業在雲端世代的競爭力表現。

隨著企業經營規模逐漸擴大到跨國等級,或是企業開始併購作業時,經營者對於財務長的職能期待開始往上拉升。這時候的財務長不只要堅守核心的帳務管理本質,更要開始針對跨國業務的營運績效、公司財務的未來風險預測有更具策略性的作用。

拉高公司績效表現,財務經理如何成為公司最重要的策劃軍師?

財務長的治理與管理責任開始加重了,也因此傳統的簿記作業、管帳流程不一定能支援綜觀全局的職責需求。根據 KPMG 調查指出,63%的執行長相信科技將對財務長的未來角色產生最大影響。從分類帳、試算表到企業軟體,財務長必須具備的基本核心技能就是「用雲端管理、運用財務資料作為企業經營決策的利器」

賴偉晏解釋:「財務長職能轉變的下一步是從本來的把帳做好,也就是財務資料的『正確性、即時性』,進化到重視資料的攸關性,包含績效管理、預算、風險的預測規劃,對於未來的掌握度若能提升,企業競爭力自然就更高。

數位時代的財務長職務期待是什麼?

在數位時代掌握正確的資料,並且能夠善用工具解讀,進而產生洞見,是數位財務長最核心的挑戰。賴偉晏補充:「財務長的職能會因此從防守型變成進攻型,只要策略分析洞見能夠越來越精闢的話,在組織內的影響力也會升高,甚至帶動企業獲利。」

他舉例,例如一間石化原料廠商的財務長,若能對原物料的波動能夠掌握程度更深,提前預測市場動態,那麼甚至在採購時可以透過財務操作來增加獲利。針對石化原料的下游「快時尚」市場,若能了解紡織、時尚趨勢的變化,也可以讓自身企業在整條產業鏈的影響力變高。

台灣財務長的職能變遷,仍然偏向保守

根據賴偉晏觀察,2006年左右開始,國際市場即在討論財務長的角色非常有機會拉升到執行長等級。原因是當時的市場討論重點為財務長應該從簿記工作,進一步提升到績效營運管理。例如 Oracle 前任財務長、現任CEO Safra Catz 即是藉此路徑發跡,從傳統財務長做起,後來變成甲骨文的核心領袖及策略擘畫者,以及一度成為全球最高薪女主管。

但相對起來,台灣近年的財務部門數位化的進程還是相較來比的較慢,大多數的財務長仍著重於以簿記為主的財會交易導向工作。若要讓台灣的企業競爭力從自身提升,其實財務長職能的優化就是一個可以兼顧企業獲利的策略性舉動。從管理階層的職能優化,可以強化領導團隊的實力,進而改造企業。

若要讓台灣的企業競爭力從自身提升,其實財務長職能的優化就是一個可以兼顧企業獲利的策略性舉動。從管理階層的職能優化,可以強化領導團隊的實力,進而改造企業。

如此一來,也可以擺脫台灣企業過往為了要守成,而採取的壓低成本策略陋習。過往財務長遭遇財務風險時,會先從削減成本著手,但成本削減越多,對長期發展的影 響就越大,反而成為惡性循環。

因此,統整KPMG 調查報告中數位財務長應有的技能,分別為:

  1. 預測未來:善用豐富財務資訊,評估新市場、改善業績,應用在策略性商業需求。
  2. 資料分析能力:將財務資料轉變為具有價值的商業智慧,更迅速的產出商業決策。
  3. 利用 IT 掌握機會:善用BI 軟體、雲端工具作為資料決策基礎。
  4. 綜觀全局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升財務預測的準確度,提早因應風險。

賴偉晏總結:「財務長需要有數據分析預測分析能力,財務預測、現金流量預測,更進階要有財務市場的預測、建模的能力。目前管理需求上,資料蒐集的快速、頻率都會增加,因此需要雲端工具讓資料的累積生成處理速度變快。」

他認為,尤其損益表上並無法展現未來風險的預估,因此財務長更要跳脫報表才能綜觀全局,才能防患未然。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把財務數據轉換成商業智慧,企業增強績效表現工具有哪些? 

The post 數位時代裡,財務長應該是僅次於CEO 的企業二當家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亞洲質感網購風正夯!跨境電商 citiesocial 不靠價格戰,年交易達 5.7 億元台幣

$
0
0

citisocial 電商

在台灣電商都以「破盤價」、「高 CP 值」做攬客招數的時候,線上電商新創「citiesocial 找好東西」逆向操作,吹起亞洲的質感生活購物風。

citiesocial 是一間從 2011 年就成立的電商跨境新創,在經歷團購、封閉社團購物等不同商業模式後,轉型成線上的設計質感選物電商平台。透過不同於一般市面上的質感商品魅力,以「生活品味、創新設計」為主打,獲得許多白領上班族的廣大歡迎。

團隊以台北為主力發展中心,背後是 47 人的中型團隊所組成,團隊成員包含海外招商、工程、市場行銷、營運、客服等不同部門,負責營運每個月 100 萬以上流量的網站,目前約有50萬會員,2017年交易額約5.7億元。

2017 年底獲得由阿里巴巴主投,心元資本、中華開發跟投的 275 萬美金 A 輪資金,citiesocial 選擇拿來作為亞洲市場的開拓基礎,2017 年拓展到香港、今年再度拓展到新加坡與馬來西亞。

創辦人兼 CEO 王偉任背景為賓州大學,唸的是經濟與國際關係相關領域,在紐約金融業服務三年後,2011 成立這間公司,看中亞洲電商市場上「質感購物」這塊的需求仍未被完全滿足,citiesocial 自己建立了一個對國外設計小物商家的招商網站,協助國外新興品牌商進口、報關、物流等跨境電商的痛點流程,並提供這些廠商完整的亞洲銷售計劃,將商品資料翻譯,並製作影片內容編輯等一系列行銷作業,讓用戶能用平價買國外設計商品。除此之外,citiesocial 也導入機器學習技術,透過數據分析了解用戶需求與購物樣貌。

王偉任表示:「我們約有 1/3 的商品,是台灣獨家銷售的品牌商品」。目前網站上已有 2,000 多家品牌、超過 30,000 項商品,品類涵括個人用品、居家生活、3C 科技、時尚配飾、戶外運動等等。」

透過引進世界各地新興的設計師品牌生活商品,讓台灣民眾可以快速接軌歐美家居生活品味,省去搜尋商品的時間與國際物流運送問題,曾經在短短兩周創下 1200 萬營業額的旅行萬用外套就是一個最佳案例,這是當初在募資網站的商品,citiesocial 敏銳的商業眼光獨家引進,不僅創造了飛行外套的旋風也帶動整體銷售.也因此許多歐美新興品牌也樂於跟 citiesocial 合作。

未來,citiesocial 不排除加速開發東南亞市場,並且積極經營既有客戶,希望從選品、服務等多管道,提高品牌在用戶間的心佔率。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中國經驗看台灣電商:不管蝦皮還是 PCHome,都不是淘寶的對手
除了 24 小時送貨深耕市場外,蝦皮能穩坐台灣電商龍頭的「秘訣」是什麼?
年收破億的東南亞最大母嬰品牌電商是台灣人創立! MOOIMOM 紅回台灣信義誠品設櫃

The post 亞洲質感網購風正夯!跨境電商 citiesocial 不靠價格戰,年交易達 5.7 億元台幣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7/6, 7/7 留給 TechOrange】CONNECT 年度論壇登場!採收第一手 AI 前沿趨勢

$
0
0

ai 數位轉型

根據 IDC 預估,2019年將有 40% 的數位轉型行為,仰賴 AI 技術支援。「產業 AI 化」成為台灣價值的定義挑戰,缺少 AI 基因的企業很難有國際立足之地。

全球 AI 競技起跑鳴槍,台灣也應該尋找自己的市場核心價值。未來 5 年,80% 工作將因 AI 轉型而脫胎換骨、大數據和雲端運算相關的數位人才價值也會水漲船高。

國際上都進入 AI 淘選浪潮,台灣若要成為 AI 創新樞紐與全球科技大國,就趁這波!

TechOrange 年度趨勢論壇 CONNECT with AI,驅動產業生產力

>>點我購票<<

 CONNECT 台灣核心產業 with AI

製造、金融、零售
>>導入 AI 大前鋒!降低生產成本、數據分析結合行業優勢<<

CONNECT 台灣潛力產業 with AI

醫療、資安、智慧運輸
>>國際上都在做,台灣有的優勢別人沒有<<

CONNECT 台灣精英企業 with AI

7/6~7/6 @三創,NVIDIA、微軟、台新、微風廣場代表講者,滿滿的知識交流!

>>點我購票<<

 

 

The post 【7/6, 7/7 留給 TechOrange】CONNECT 年度論壇登場!採收第一手 AI 前沿趨勢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專訪】 NVIDIA 人工智慧總監施忠偉談無人車發展,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
0
0
Nvidia ai self-driving car

NVIDIA 人工智慧科技中心總監施忠偉參與科技報橘 CONNECT with AI 論壇。圖片來源:科技報橘

 

 

 

 

 

 

 

 

 

1908 年亨利福特將 T 型轎車普及於世,至今已有 110年歷史,汽車的駕駛方式在百年內沒有太多的改變,但是 21 世紀 AI 技術把駕駛的手從方向盤上解放了。無人車可以自動駕駛、偵測道路狀況,堪稱是所有 AI 技術中最具「未來感」的應用。隨著深度學習、硬體技術發展起飛,無人車普及不需要再等 100 年,而 NVIDIA 相當看好無人車在亞洲的市場與技術發展,在亞洲設立多個研發中心佈局。

TechOrange x BuzzOrange 舉辦年度趨勢論壇 CONNECT with AI ,針對無人車的普及與市場條件進行專題演講,邀請到來自新加坡的 NVIDIA 人工智慧科技中心總監 Simon See 施忠偉博士分享 NVIDIA 所看到的無人車市場契機與技術重點。

未來無人車最大應用場域,是公眾運輸交通層面

每年全球幾十億車款累積超過十兆里程,但大多數的時間這些車輛都處於閒置,佔據用路空間,而且容易造成交通塞車問題。因此利用無人車改善交通問題就成為各大廠、政府的研究主題,而根據高盛統計,2030 年無人車交通產業會達到2,850億美元的產值,其中絕大多數的應用會集中在無人計程車等公眾運輸的無人載具上。

施忠偉認為,未來無人車將可以應用在更廣泛的場域,包含現在常見的汽車、公車、未來或者是工程機具、大型運輸貨車都可以應用無人車科技,達到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在無人車普遍的未來,將不再有複雜的交通狀況,人類也不會因為天氣和道路工程等變因,導致交通受阻。

隨著無人車運算能力的不斷增長,2025 年的無人車運算能力將有機會達到 2017 年的 5~6 倍之多,未來無人車將有更好的能力去達成更多單位和周圍要素的運算,創造更安全、更好的無人車。

用一塊車牌大小的超級電腦,就可以應付無人車行駛的複雜運算需求

要讓無人車的行駛可以完全取代真人,備有眾多感測器、能源利用效率極高所驅動的 AI 電腦變成無人車的研發主要核心。施忠偉分享,人開車可以即時用視覺、聽覺搭配方向盤操控應付道路狀況,無人車若要達到全自動駕駛,須透過硬體計算、演算法、能源利用等面向下去優化。為了及時應付道路上的多變路況,無人車必須要能夠快速蒐集各種數據,包含感測器、車用光達、相機等等數據都要能及時處理。

根據博世提供的數據,光是一台錄影機記錄每公里里程就會產生 100 GB 的資料。這樣龐大的數據對於硬體效能來講是個很大的考驗,因此 NVIDIA 推出一款專為自駕車所設計的 AI 超級電腦 NVIDIA DRIVE Pegasus ,每秒提供 320 兆次的運算效能,因應複雜的演算法,其尺吋雖然只有一塊車牌大小,但效能卻具備等同於部同步運算的直立型工作站。

無人車產業需要高度在地化,各國的無人車生態圈正在成形中

光有技術還不夠,世界經濟論壇 WEF 的報告指出,無人車是一個需要高度與在地政府、技術開發者與產業鏈合作的應用。

施忠偉認為,亞洲在發展無人車技術,不論是從市場應用、製造、研發方面都大有可為。他說:「無人車技術普及化,有一個很重要的先決前提是該產業需要在地化發展。亞洲不論是在無人車市場或是技術研發上都有很大的機會,因為所有的無人車技術都需要當地的研發工程師,依照當地需求將演算法、數據客製化訓練,才能調教出一個符合當地狀況的無人車軟體模型。」

全世界的無人車產業都仍在研發階段,NVIDIA 目前更是積極的尋找各式各樣的生態系合作夥伴。不論是與政府、學界、開發者的合作,都會是讓無人車生態圈蓬勃的關鍵。施博士舉例,在新加坡 NVIDIA 就與國立新加坡大學合作研發,也與星國政府合作從AI 的人才、研發資源層面上做深度合作。

在技術資源上, 施忠偉解釋 NVIDIA 並不把自己定義成一個無人車品牌,而是無人車技術架構提供者,一個基礎的軟硬整合無人車架構,所提供的開放平台可讓所有的開發者在上面研發出自己的無人車技術。台灣已經有業者透過 NVIDIA 的晶片與開放平台,經過三四個月的模型訓練,做出無人公車,可見開發者程度已臻成熟。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表示,台灣目標在2020年能在開放場域展開測試無人車。那就代表從現在起到 2020 年台灣的產業資源、技術要有計畫得跟上國際潮流。若要開展本地的無人車產業,開發者的技術貢獻、地方政府開放測試場域、中央政府制定相關配套措施缺一不可。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CONNECT with AI】台灣智慧運輸的未來:無人車產業在台灣的發展前景是什麼?經濟部開金口保證「國產自駕車」2020 年上路測試,搶 24 兆無人車巨大商機NVIDIA 研發自駕車 AI,將書櫃大「超級電腦」縮成車牌大小!

The post 【專訪】 NVIDIA 人工智慧總監施忠偉談無人車發展,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矽谷紅什麼,台灣就禁什麼──我們有沒有機會以更專業數位治理方式,定義創新台灣價值?

$
0
0

台灣最近在吵該不該禁掉從矽谷共享經濟龍頭 Airbnb IP 位址。這個定調決策,將決定台灣在面對創新的高度停留在亞洲「先禁」國家,還是「先進」國家。

矽谷的一舉一動都是全球培育創新的「標準範兒」

矽谷是一個創新指標標竿──創意人才、創新經濟是矽谷稱霸世界的兩張王牌。全球新創產業都會看矽谷招募人才、催生創新的工作思維,然後想辦法複製。最簡單的指標就是:矽谷現在紅什麼,就從中取精髓挖回本地培養。

台灣其實就幹過這檔事兒,例如 2015 年當時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提出「亞洲矽谷」,就是要把矽谷創新原封不動搬回台灣,催生產業轉型動力。

可是台灣思維或許跟矽谷有沾到邊了,但整體產業條件與政策規管思維還沒到位,政府官員似乎在創新的態度上有點顛倒曖昧,採取「矽谷紅什麼,台灣就禁什麼」的行動思維。

簡單回顧台灣的先禁編年史

隨手列下這幾年比較知名的「矽谷紅什麼,台灣就禁什麼」案例;這些服務,都是在矽谷日常生活中,用戶隨手可得的服務:

2018 年:日本、美國討論Airbnb合法化經營,台灣張景森政委提案阻斷 Airbnb IP 位址
2018 年:美國矽谷正在掀起電動滑板車產業戰局,台灣反而禁止上路
2017 年:美國第三方支付方便利民,Paypal 因不符台電子支付機構條例停止服務
2016 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前朝政府推動的網路賣酒服務重新禁止
2015 年 – 2016年:Uber VS 小黃爭議,簡直要演變成不搭小黃就是不愛台灣的論戰

看完這些案例,再看看民進黨政府力推的「亞洲矽谷」,台灣要把矽谷經驗複製過來,看起不是一步之遙,而是天差地遠。關於「複製矽谷」,頂級創新加速器Y Combinator 聯合創辦人 Paul Graham曾評論:

當一個政府在問「我們如何建造一個矽谷?」之時,就大概已經保證會失敗了。你不需要建造一個矽谷;你只需要讓矽谷自己生長。

創新的過程難免會有資源分配、新舊產業銜接的衝突,政府該做的似乎不是「先禁」,而是開始去思考如何「給空間」。計程車、旅館、傳統金融業者最終都要正面迎擊網路帶來的挑戰。產業面對數位轉型的挑戰,不只是利用學會雲端工具,而是該思考潛在的合作對象是誰、怎麼合作才能共存共榮,然後台灣才有機會維持在國際產業發展升級的趨勢列車陣中。

台灣該用更專業的方式來解決創新問題,創造台灣價值

舊法規,無法解決新問題。舊思維,不可能促成新法規的誕生。

回顧這些讓台灣隱然成為「先禁國家」的利益集團跟政府哭訴鳴冤,政府就急急忙忙以固票的心態表達支持。

技術創新難免對產業帶來衝擊,政府、利益團體、創新業者以各自專業立場,溝通協商產出積極共識,台灣目前遭遇到的根本問題,就是身為「法規調適者」的政府並沒有以一個專業數位治理工作角色來協助民間產業調適,反而決策的基準常遭利益團體綁架。

正因為台灣民主的樣貌是每兩年輪一次大選,政黨在選舉制度和環境仍未進化下,變成選舉常辦單位。我們的民主政體搭配對數位科技無知的傳統政黨,恰好給了利益團體不平等、以選票綁架政策的競爭手段:共享車平台 VS 小黃業者、共享租屋平台 VS 旅館業者、第三方網路支付 VS 傳統金融機構……。時至今日的每一役,我們看不到創新經濟能在台灣開花結果,而更像是利益團體鞏固地盤。在選票與利益考量下,台灣商務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定方向,想專業也難。

美國之所以可以有個矽谷,是因為美國商務法規發展相對成熟,而且還有可持續修改優化的政治運作機制,利益團體與創新業者有各自的管道可以向政府立法者遊說、辯論。新加坡雖然非正統民主政體,但是國家會以未來發展方向,為新創產業打開空間、開放大學教育彈性、廣納人才。

這兩個國家都有個特色,就是把專業的是留給專業的去評估與執行。正如同 NCC 主委詹婷怡在私人臉書所言,對於創新的法規調適前提是政策制定者必須要對未來有想像,覺知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實質意義,以及掌握國際上的脈動,才有可能有真正的法規調適。

更積極的措施,可參考流線傳媒社長戴季全的發文:

(針對 Airbnb)我們應該做的是設置短中長期的計畫,調適傳統的牌照數、對新的模式發展合理的發展與課稅架構、以及滾動式累積修法的方向與期程,三位一體。同步在投資面創造新的工作機會、高附加價值、以人為核心的工作技能與轉職,計畫性地吸收因為這些衝擊產生的失業和準失業人口。

這樣的執行架構其實可以因時制宜到每一個因為網路經濟而受衝擊的傳統產業上,政府的「法規調適」角色也應該依照這樣的評估、溝通、執行步驟來取得實質產業進步。

台灣是否該加油,畢竟,我們要形塑的台灣未來、想要達成的台灣價值,必須要超脫選舉選票綁架,而是真正去思考數位轉型浪潮底下的台灣,要在國際上展現何種台灣價值。

 

The post 矽谷紅什麼,台灣就禁什麼──我們有沒有機會以更專業數位治理方式,定義創新台灣價值?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為了讓智慧助理聽得懂「台灣版」中文,Google 的技術挑戰有哪些?

$
0
0

Google Pixel 3 在台灣搶先上市。憑著Google硬體部門資深副總裁Rick Osterloh 年初的一句話,Google 實現承諾把 Pixel手機還有背後強大的「繁體中文版」智慧助理服務帶來了。

Google 本日發表會不斷地強調是要把以AI、數據驅動為主的軟體服務體驗給展現到硬體與用戶使用面上。因此,Google 助理匯集所有好用的 Google 功能於一身,如日曆、搜尋、照片、地圖等功能。

多虧自然語言處理、 電腦視覺及機器學習的等技術的進步,Google 助理能回答回題、查找資訊及處理其他大小事。用戶只要長按 Home 鍵或說出「Ok Google」,就能開啟和 Google 助理的對話。

中文版智慧助理其實對於Google 來說是很大的技術挑戰

為了Google 助理的在地化,Google 請到AI資深研究員宋雲軒分享中文自然語言辨識的技術開發挑戰。

宋雲軒表示,Google 使用大量的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地圖與環境感知、語音辨識等技術來訓練Google 助理。如此一來,這個助理才真的能幫用戶定位最近的珍珠奶茶,或是規劃路徑到最近的鼎泰豐。

中文博大精深,一個發音、同音異字或是斷句的改變,語意的理解就有可能差之千里,這對於機器理解是非常困難的。他提到挑戰有三:語調、上下文意、斷句,這三種中文語境的判斷對於機器來講,就很難。舉例來說「水餃」與「睡覺」這兩個詞台灣人可以輕易分辨,但是Google 助理需要大量的數據才能累積判斷正確。

考量到中文語言使用依照繁中、簡中與在地化語言使用的不同,Google 將過往累積的台灣用戶資料做為訓練中文語音助理在地化的訓練素材。主要來源來自匿名的用戶語音資訊、過往台灣 Google 搜索的資料都成為幫助語言中文化、在地化的最好素材。

台灣人的語言使用,成為難倒Google 的技術挑戰

甚至,Google 目前在訓練演算法做雙語的辨識。就像這句:「今天的meeting 我待會要請秘書幫我book。」台灣人用的很順,機器理解的很辛苦。宋雲軒分析說,雙語辨識對於機器理解來講挑戰更高,目前正在逐步訓練中。「此項技術會需要用到大量的機器學習,甚至是深度學習技術,」宋雲軒分享。

Google 助理還有很多其他功能可以幫助用戶生活,想 知道 Google 助理還能做哪些事,只要詢問「你可以做什麼?」或到以下連結了解更多詳情: https://assistant.google.com/intl/zh_tw/

(本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今天我手拿 iPhone X 拍照,紀錄 Google Pixel 3 在台搶先上市的動感時刻

The post 為了讓智慧助理聽得懂「台灣版」中文,Google 的技術挑戰有哪些?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Pixel 3 在台上市,這次Google把「軟硬整合」光環大大的讓給了台灣

$
0
0

(左至右)Google品管總經理王羲雯、Google AI資深研究員宋雲軒

Google 本週在台舉辦發表會,宣布新款手機 Pixel 3 上市。台灣會成為全球首波上市的 13個國家之一,全憑 Google 硬體部門資深副總裁Rick Osterloh年初一句承諾。Pixel 3 手機不只是年底台灣手機銷售市場的明星機選,更代表台灣手機代工鏈易主、升級的產業寓言故事。

Pixel 3 在台上市,引起媒體、市場消費者的廣大關注。大家共同的感想就是「興奮」,因為這是宏達電手機代工部門換主子後的首個處女作。記者會上,除了從美國總部特地飛來的產品研發副總 Peter Prunuske 之外,Google 把大部分的舞台聚光燈都讓給了台灣人。

Pixel 3 這次把光環大大的讓給了「台灣」

記者會上宣布的「繁體中文版」 Google 智慧助理首度問世,正是由台灣 AI資深研究員宋雲軒所參與的工作成果。現在只要說一聲「OK Google」,背後的語音辨識技術就是針對台灣人的語言使用習慣所開發。Google品管總經理王羲雯原先在宏達電服務17年,加入Google後即負責Pixel 3手機軟體品管相關業務。

一支台幣 27,700起的手機, 機身看起來輕薄簡約,技術規格一應俱全。前宏達電部門這次將 Pixel 3 背後的硬體品管、測試都包了下來。熱門配件智慧手機充電座 Pixel Stand 的研發也有該部門的影子在內。

Pixel 3 上的機器學習技術是Google軟體服務的實體化延伸

Peter Prunuske在記者會上反覆強調的一點:「Pixel 3 是一支AI+硬體+軟體的手機。」透過硬體設計與品質管理,Google 確保 Pixel 3 用戶可以無縫接軌地享受所有Google AI提供的強大分析功能,在手機上完整地感受到Google 完整順暢的用戶體驗。簡而言之, Google 強調的「AI First」精神完全體現於這支手機上了。

舉例來說,智慧鏡頭利用相機擷取現實生活中的物品、人物,再透過機器學習及實作視覺辨識,與Google 搜尋就可找到相關資訊。甚至還可以在低光源環境下,利用機器學習分析現場環境調教相機影像參數,判斷出畫面中的主角是否要補光,讓拍攝畫面一鍵完美。

舉例:用 Pixel 3 手機的鏡頭對著畫面中的柯基,Google 智慧鏡頭馬上會辨認出這隻柯基的品種,並且提供相關的搜尋資料。

Google 也使用大量的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地圖與環境感知、語音辨識等技術來訓練 Google 助理讓整個UI 體驗大幅度提升。

這樣的一支比現行智慧手機還要再「智慧」的裝置,讓許多忠實果粉都開始動搖了。

果粉可以開始自問:為啥我要花個5萬塊買手機,買台 MacPro 都好呀?

iPhone 最新手機價格突破台幣5萬,早已毫無價格甜蜜點可言。透過產品精品化的操作,Apple 仍然高度掌握銷售毛利率,不過對於許多用戶來講 Apple 的品牌已經不是唯一可以說服他們掏出鈔票的理由了。

果粉當初之所以選擇 iPhone 是因為賈伯斯的 Think Different 哲學。透過一隻行動裝置,賈伯斯讓用戶可以把許多現實生活中的事情挪到手機上一次完成。但是當 Apple 精品化後,那樣的價值認同就不是只有一代代提升的硬體規格可以滿足的。

虛實整合的數位體驗,才是現在我們腦中定義的智慧手機

相反的, Pixel 提供的是一種數位時代之下,用戶追求的虛實整合流暢體驗。軟體世界裡的強大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到生活面向,可以強化拍照、分析手機用戶習慣,甚至是即時的提醒工作行事曆,而不是需要什麼協助都得靠著點擊進入 app 輸入指令來完成。

這樣的用戶體驗升級,代表的其實是科技的未來會再將人類虛擬與現實的生活更完整的整合在一起。Google 在雲端運算的優勢無可比擬,過去 20 年來所累積的龐大用戶資料讓分析與建立演算模型上,Google 一直掌握絕對優勢。

過去 20 年,Google 連結資料,現在Google 要透過AI開始連結資料與人的生活。現實生活的連結就不免一定要往硬體端發展,這也是今年初宏達電手機代工部門被收購的最主要原因。台灣具備硬體製造能力和完整的硬體生態鏈,這個台灣的強項支撐了過往的經濟榮景。

軟硬整合在台灣喊很久了,但真正的實現機會竟然還是得靠Google 來帶領

軟硬整合這個題目在台灣講很久了,從網路新創、物聯網趨勢剛起時,就不斷的有聲音喊說這個是台灣的機會,但這些年過去了,台灣有真正抓住這個機會嗎?

同樣是 Made by 宏達電,Google Pixel 3 所引起的市場關注,與宏達電 HTC 手機所引起的市場關注度完全不同。現在說到智慧手機的優質體驗,大家腦中首先冒出來的品牌名稱是否還有HTC 呢?

Google 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認為,硬體生產一直是台灣的強項,他認為如果能在既有的硬體基礎,再加上AI,將可以是台灣很好的機會。前宏達電部門這次負責 Pixel 3 的測試與品管還有配件製造,整個部門因為轉向 Google 懷抱,不同企業、不同視野高度的影響,而繳出了一張還算漂亮的成績單。

那麼這個「前」宏達電部門,在 Google 的帶領下,未來可不可以更往軟體整合面、研發技術靠攏呢?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The post Pixel 3 在台上市,這次Google把「軟硬整合」光環大大的讓給了台灣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微軟上海 Tech Summit 直擊】微軟的數位轉型新攻勢如何奠定自身雲端霸主地位?

$
0
0

誓言帶企業走向全面數位化,微軟 10/24-26 日於上海舉辦 2018 微軟技術暨生態大會,這也是首次微軟將大中華區,包含台灣、香港、中國的生態系技術合作夥伴聚在一起,就數位轉型與雲端技術戰略部署做統整性的討論。

微軟大力部署於雲端建設,強調全球不分地區都享有同品質服務

微軟大力擁抱數位轉型與開源精神,現在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雲端布局廠商之一。2019 Q1 財報一出,總營收達到291 億美元、YOY 成長達17%,可看出強勁成長。

Azure 是微軟營收金雞母之一,全球部署有150個資料中心,Azure部署區域全球 54 個,甚至比 AWS + Google Cloud 加起來的總數還多。

微軟這麼強調數位化轉型不無道理,根據國際調查機構 IDC 預測,未來 65% 的中國GDP 會受惠於數位轉型所帶動的價值。微軟身為技術與平台提供者,在這一波趨勢浪潮底下建立一個開放且全面性的生態系,廣納合作夥伴深度合作,而且不論在哪國能使用的技術與平台都是一致的,這樣「一次開發,全球部署」對於客戶來講是邁向全球的重要基石,也為微軟的未來產業定位下了戰略性的定錨點。

微軟企業價值觀從CEO Satya Nadella 上任後就變得非常的鮮明,透過雲端技術的普及為企業的數位轉型賦能。透過從雲端到地端的全方位連結與AI 化分析,「智慧雲、智慧終端(intelligent cloud and intelligent edge)」是目前微軟喊得最響亮的口號。

微軟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睿杰表示:「智慧雲、智慧邊緣與人工智慧技術正在為世界建構新的技術基礎。微軟把人工智慧融入各個產品與服務中,讓組織、個人都能受惠於人工智慧的變革。」

數位轉型新公式:企業技術強度=應用創新 x 技術能力

他還提到數位轉型之下,對於企業的考驗就會來自於技術強度(tech intensity),技術強度取決於技術應用的創新程度與組織自身的技術能力。微軟扮演的角色就是從全方位去協助企業夥伴強化這些面向,例如最近台積電與微軟攜手合作,共同打造雲端開發平台,這也意味著雲端服務帶來更高效的電子晶片設計環境,為半導體行業創下新時代。

大力擁抱開源,開發者的技術能獲得最大程度發揮

最近微軟一口氣開源手中 6 萬個產品專利,也買下 Github這個線上工程師的開源庫,希望自家的技術或是服務不要僅限於 Andorid 系統,而是將雲端技術建設在所有的科技領域,促進最大程度的科技創新與發展。微軟也在中國推出 Microsoft Learn 線上免費資源學習平台,讓開發者更能掌握 Azure 開發技術。

在推廣技術創新的同時,微軟利用公有雲、私有雲與混合雲的優勢,與考量不同客戶的多樣需求,將智慧雲端的技術與成果引入本地數據中心或是混合雲部署,進而再度延伸到邊緣設備的智慧管理。

這樣整合式的智慧化服務,讓微軟與客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緊密,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兼市場營銷及運營總經理康榮表示:「數位轉型帶來的不僅是高效智慧的生產力工具,也為企業的業務模式、組織架構提出新的要求。我們的目標是能幫助企業客戶走上穩健數位轉型之路,享受數位轉型帶來的經濟紅利。」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改寫微軟命運的暖男 CEO】3 年讓微軟市值爆增 7 .5 兆台幣,納德拉怎麼做到的?就是他勸比爾蓋茲休學創業改變世界,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享壽 65 歲
【台灣醫療業的 AI 轉型故事】中山醫院關鍵 AI 嘗試,台灣建立的肺炎診斷模型能讓世界搶著要

 

The post 【微軟上海 Tech Summit 直擊】微軟的數位轉型新攻勢如何奠定自身雲端霸主地位?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微軟上海 Tech Summit】逛 AI 應用攤位,智慧診斷視網膜病變這案例好「妙」呀

$
0
0

微軟全力推動雲端技術與企業 AI 應用,這力道已經蔓延到各個產業。在微軟上海 Tech Summit展覽攤位現場,許多使用微軟雲端、分析相關技術的廠商在此展示應用案例,可以看到不論是金融、醫療、零售、汽車、製造……等產業都有微軟AI 與雲端技術在背後撐腰。

微軟 AI 果汁吧,看你長得像個小甜心就給一杯「甜心蜜桃茶」

微軟在大會門口設立了一個AI 果汁吧,機器會顯示三張圖片給試用者看,並且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判別試用者的臉部表情變化,藉此判斷其人的心情。再來,依照心情結果提供客製化的調製果汁。如果機器判別試用者笑得開心像個小甜心,就可以拿著結果去櫃檯領取甜心蜜桃茶。

AI 讓病例判讀更精準,視網膜一掃就可以看眼球是否健康

 

機器人顯示病患病歷資料,讓醫生可以遠距看診。

中國因為本土醫療產業與服務技術不如台灣發達,透過科技作為醫療輔助變成很重要的項目。例如AirFace 這間廠商主打遠距醫療機器人,瞄準中國偏鄉三四線城市的醫療資源不足,AirFace 機器人配有視訊與雲端資料功能,讓上海的醫生可以透過機器人視訊連結就可遠距看診。雲端連結病歷資料,醫生可以透過過往就診資料與視訊輔助協助診斷病人。

Airdoc 使用平常測量視力的機器,照下視網膜照片、上傳雲端與數據庫比對,就可以判斷出用戶的視網膜是否有潛在病變。

Airdoc 使用眼科醫生的檢查機器拍攝每個病患的視網膜照片,然後上傳照片到 Azure雲端數據庫中,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做分析比對。透過資料庫裡數百萬筆的視網膜資料即可判讀出病患的是網膜是否有潛在病變的可能性。判讀結果會同步發送到病患微信帳號,形成小型的電子報告。

現場解說人員表示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病患,但也有美國、英國的研究機構合作取得視網膜數據。視網膜資料屬於個人機敏資料,資料庫的資安保障將會成為最大安全顧慮。畢竟病患給出視網膜這種個人的生物識別資料,若被偽造後果不堪設想。

結合Iot 技術的智慧購衣,實時庫存管理幫店員稍微省點事兒

Tofugear 專門於一體會的零售商務解決方案,透過圖中的智慧購物pos 機,顧客可以即時搜索店內產品與挑選尺寸,每一件衣服上都有Rfid 感應標籤,因此店內的Pos 機可以掌握該商品的庫存即時狀況。顧客也可在此機器上面直接選購並且手機付款。

實時智慧工廠管理解決方案,生產流程全面數據化

現場也有展示許多智慧製造管理相關解決方案,例如透過 Azure 雲端儲存分析生產數據、結合Edge、5G 等熱門關鍵字的數據管理方案。比較有趣的案例是因應中國製造業前線工人通常對於太過複雜的操作介面會很難上手,因此微軟合作廠商設計了介面簡單的操作面板,後端連結 Iot sensor 採集數據上傳雲端,藉此監控廠房生產溫度與停機等相關數據。

針對中國蓬勃發展的汽車市場,微軟現場也demo 了多種智慧賞車、車聯網管理的技術解決方案,其中包含面對 C 端的 VR 賞車試駕、汽車展示中心數位體驗化。針對車聯網發展,也可看到合作廠商使用 Azure 雲作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開發,針對車子行駛的數據、定位、油耗量、里程數做管理,並且利用這些數據幫助保險公司決定投保保額。

雖然還無法做到自動駕駛或是即時車端的分析,但透過蒐集行車相關數據的累積,即可客製化保額這段的服務倒是開始逐漸在中國普及。

現場攤位還包含大量的微軟教育資源平台,針對開發者提供三天多場技術seminar,以及介紹各式各樣的開發技術線上教育平台資源。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去 Amazon Go「偷」瓶礦泉水,登出付款帳戶後走出店門會發生什麼事?
【微軟上海 Tech Summit 直擊】微軟的數位轉型新攻勢如何奠定自身雲端霸主地位?

The post 【微軟上海 Tech Summit】逛 AI 應用攤位,智慧診斷視網膜病變這案例好「妙」呀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AppWorks 隨著市場一起 Pivot 了!瞄準大東南亞市場,培養 AI 與區塊鏈新創人才

$
0
0

台灣創業加速器 AppWorks Accelerator 之初加速器 今 (11/8) 舉辦 AppWorks Demo Day #17。這也是 AppWorks 「Pivot」後的全新面貌,從這一屆起只限定招募 AI 與 Blockchain 新創公司。

AppWorks 的變化來自於市場環境與技術趨勢的改變。AppWorks 創始合夥人林之晨現在已經舉家遷移到印尼雅加達,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當地開拓東南亞的新興新創市場。他提出 GSEA (大東南亞市場,Great South East Asia)的概念,台灣應該加強與東南亞的商業市場互動。

下一代的出海「台商」就是這群往東南亞前進的新創業者

依照這樣的脈絡來看,新創業者其實就是新一代的南進台商,前進新市場開疆闢土,而多年累積的 AppWorks 生態系影響力也逐漸在提升,不論是在創造工作機會、募資金額,甚至是市場影響力上,AppWorks 校友們的努力成果逐漸鮮明了起來。

校友 EZTABLE 算是最早就開始進入東南亞的新創,在印尼設立總部。影音戲劇製作平台 CHOCO TV 推出的自製戲劇在東南亞頗受歡迎,也與 Line 合作開始拓展更多影視娛樂機會。PickOne 挑場地在募得新一輪資金後,也南進東南亞發展當地活動場地商機。

目前整體 AppWorks 生態系累積的成績更是驚人,包括:活躍新創累積至 328 家、共 925 位創業者,所有企業的加總年營業額來到 25 億美金 (約為 769 億新台幣),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90%,員工數 9,586 位,年增高達 67%,生態系累積募資金額為 8.06 億美金 (約為 248 億新台幣),年增率達到 82%,總估值突破 36 億美金 (約為 1,107 億新台幣),較去年此時大幅增加 127%。

AppWorks 隨著市場一起 Pivot 了,要找下一個創業新風口

從最起初的電子商務、網路服務,再到現在的 AI與區塊鏈,其實反映的就是台灣新創產業變遷的演化階段。林之晨指出:「近一年來,我們觀察到發展 10 年的 Mobile Internet 開始出現飽和,另一方面,種種主客觀條件成熟,激發 AI、Blockchain 進入春天,正式接棒成為下一代的兩個 Mega Paradigm Shifts。」

本屆 demo day 共計 25 組新創登台,17 支新創以  AI/IoT 為主,8 支新創以 Blockchain/Crypto 為主。團隊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分別來自香港、泰國、越南、斯里蘭卡、美國等地。創業團隊中,有曾擔任 eBay、HTC、華碩、(Nasdaq 上市公司) Proofpoint 高管,也有來自 Y-Combinator 的校友。

以下是本日《TechOrange 科技報橘》的精選團隊:

 ANIWEAR

創辦人來自香港,具有醫療相關的背景。產品主打把寵物的醫療照顧居家化,推出全球首個獸醫心臟病學的 AIoT 平台,開發寵物心電圖 (ECG) 小型手持檢測工具「CardioBird」,讓原本必須由 4 位專業獸醫醫療人員,花一小時才能完成的寵物心率數值檢測,可以由未受專業訓練的寵物主一人,在脈衝接觸後 30 秒內完成,大幅降低為寵物進行預防性檢查所需的成本、人力和時間。檢測數據由 AI 分析後,提供照護建議。產品採取軟硬體免費,報告收費的模式,已拓展至香港、泰國、台灣等市場。

Ocard

主打crm 系統,以 AI 分析客戶數據,藉此協助餐飲業商家自動化精準再行銷。產品結合會員系統、點數蒐集,並且可以整合各大社群軟體工具如 Line、FB Messenger 做最直接顧客經營。目前在台灣已累積 700 間付費客戶,產品上線兩年累積 200 萬用戶,客戶包含添好運、胡同、古拉爵等知名餐飲業者。在餐飲市場競爭激烈的台灣, Ocard 下一步要做跨商家的點數共享、整合禮券、航空里程等不同優惠進入平台,促進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Fitz

由知名有氧舞蹈教練潘若迪與技術團隊共同成立,技術成員有十年以上的人機互動開發經驗。「Fitz愛有氧」App採取線上直播教練上課,並且運用獨家 AI 影像分析技術,即時分析遠距上課學員動作是否有做到位。App 上線至今,達成40k 下載,其中用戶線上跟跳比例高達 85%,每堂上課人數則是實體課程 10 倍以上。

Xrex

由國際級資安專家、阿碼科技創辦人、前 Proofpoint 全球技術副總黃耀文帶領的 Blockchain 新創,針對 Crypto 市場的三大痛點:透明化、法遵、資料安全設計解決方案套件。推出的 Xrex Crypto Services (XCS) ,以 PaaS 和 SaaS 模式,提供建構與運作 Crypto 市場的企業與機構。以模組化服務方式,客戶可依照自己的需求安裝各種 api。

oToBrite

TO 專訪:台灣無人車產業新星!歐特明電子要把「自動停車」系統送進平民百姓家

歐特明電子由一群曾在華晶科技、華碩、HTC 擔任高管的科技老將共同創立,專攻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並自建攝像頭工廠。成立至今 5 年,總部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擁有 120 名員工,2017 年納智捷推出令人驚艷的 AR 底盤透視功能,2018 年中國小鵬汽車在新車影片曝光的自動停車系統,都是出自 oToBrite 的技術。與華創車電共同開發的車用透視地盤 AR View 功能,更在 2018 年入圍素有科技產業奧斯卡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整體實力堅強,是台灣 AI 領域的明日之星。

RelaJet

開發多重人聲分離辨識引擎,可應用在助聽器、耳機、電視、手機、智能音箱、物聯網等裝置上。創辦人 Blue 本身是先天性聽障人士,非常了解聽障者在日常溝通上遇到的問題,例如同時間有兩人以上說話,當每個人的聲音頻率、音量都接近時,對聽障者十分困擾,因為不易從助聽器中辨識某人的聲音,這也是他創辦 RelaJet 的原因。

OxygenAI

創辦人來自泰國,具有英國牛津、UCL 技術學歷背景。團隊主要經營泰國市場,以 AI 影像辨識技術,協助政府機構、零售、戶外廣告等產業進行人員身份驗證、搜集行為數據。舉例,從影像識別就可以判別道路上闖紅燈、沒戴安全帽的違規者,讓交通警察的工作可以更輕鬆。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台積電「頭號叛將」自行創業!梁孟松離開中芯,傳將致力發展晶圓製程
新創公司值不值得去?矽谷多次創業者:如果學習比穩定重要,就去吧
麻省理工黃金創業公式:最成功的創業,往往來自於最嚴謹的「紀律」

The post AppWorks 隨著市場一起 Pivot 了!瞄準大東南亞市場,培養 AI 與區塊鏈新創人才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讓數據真正變黃金,上銀科技如何「有意識地」養出冠絕台灣製造業的數據團隊

$
0
0

2019 年 AI 自動化工具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企業開始進入 AI 導入階段,思考如何利用 AI 工具找出新的商業價值。台灣製造業龍頭上銀科技走得前面,已經把 AI 導入實際產線應用,甚至還一起與學校團隊合作找出「活用」AI 的各種不同可能。

業界出題、學界解題,縮減產學隔閡新模式

上銀科技擔任由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主辦的「2018 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比賽評審。該競賽為了推廣智慧製造的 AI 與大數據應用,有別於一般比賽只用研究數據或模擬數據分析,改成「業界出題、學界解題」新模式,由上銀科技擔任提供數據的企業評審之一,讓學生團隊能以真實數據做研究,直接解決第一線的產業實際問題。

透過與東海大學研究團隊的搭配合作,上銀科技提供產線數據與分析題目,讓東海團隊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與模型建立。上銀科技助理總經理屈岳陵表示,此次競賽為 AI 人才培育、產學連結提供很大的幫助,而且透過參賽者的腦力激盪,還能幫助企業跳出既有思考框架,創新 AI 在智慧製造上的應用。

跳脫既有產業認知,學生團隊助上銀挖出數據中的新觀點

上銀科技是台灣製造產業裡智慧化的龍頭,針對旗下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不同產線產品,很早就開始佈局智慧化生產,透過數據化分析、AI 應用來提升產線稼動率與良率。

屈岳陵說明,上銀科技內部有自己的數據分析團隊,也會依照產線實際狀況建立適合的數據模型。不過他更提到:「跳脫既有產業認知找出數據中的新觀點是個考驗,而且學界理論與實務要結合才能產生效果,上銀科技也想要看看外界不同的可能解題方式。」

在三個月的競賽合作過程中,上銀科技與東海團隊多次討論調教數據模型與分析問題的定義。剛開始也會發生團隊由於對於產業內需求掌握度仍不高,導致數據模型正確率不高的狀態。屈岳陵提到在溝通上軌道後,雖然題目挑戰度仍高,但是團隊解題的正確率也提高了,這也間接的協助上銀科技可以用更多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產線實際問題。

他說:「產線實際問題解法不只一種,我們自己內部團隊有一些模型,但是不同狀況就需要不一樣的模型。」未來,上銀科技也不排除持續與外部團隊合作,研究出更多不同種的數據模型方法。

找到合適的「團隊培育」意識,數據才能變黃金

把數據變成黃金,對許多企業來講都是一種挑戰,企業要做 AI 分析,光是問出正確的問題「第一步」就是一大挑戰。屈岳陵說,每天產線上的數據產生非常大量,但是哪些數據是值得分析的資產,哪一些是墳墓,都要靠實際的產業經驗累積才足以判斷。

屈岳陵分享,上銀科技之所以能在 AI 應用、數據分析走得那麼前面,主要也是因為企業文化影響所致。上銀科技會不斷地思考「製程中哪一個環節和步驟可以持續地優化」,然後就開始組織資源、找方法,並且實際驗證。

台灣產業應用 AI 的階段落差大,有的企業還在理解 AI 可以帶來的效益時,也有像台灣製造業龍頭上銀這樣的前段班業者已經進入了實際應用階段,而持續地投入資源做優化、提升競爭力。

前 Google Brain 計劃領導人吳恩達在 2018 年底所發佈給企業管理者的《人工智慧轉型指南(AI Transformation Playbook)》,裡面有一個很大的重點是要持續培育企業內部的 AI 團隊與人才發展,這也是上銀科技很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

屈岳陵提到上銀科技有意識地在持續培育內部的數據分析團隊,將已經有產線實際經驗的工作人員放到內部培訓計畫中,加強他們產線所需要的資料分析、coding 技能,務實的提升內部組織的新技術技能,以符合產線上 AI 應用的需求。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智慧製造の大數據

兩個學生用業界真實大數據建出 93% 準確率模型!智慧製造數據分析競賽看見台灣數據人才潛力

打造 24H 即時數據流智慧工廠,台灣需兼具製造與 AI 知識人才

【數據不用大,只要能運算】怎麼善用大數據,做到「見好就收」的行銷?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張智人/攝)
 

 

 

 

The post 讓數據真正變黃金,上銀科技如何「有意識地」養出冠絕台灣製造業的數據團隊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年度報告:2019 年,台灣半導體三大發展潛力方向是什麼?

$
0
0

全球智慧手機銷售成長放緩,蘋果、三星等大廠都發布展望預警。這也直接影響到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前景發展。同時中美貿易戰造成全球供應鏈體系大洗牌,找到下一個成長風口會是 2019 年半導體產業的巨大考驗。

即使半導體產業的市場挑戰提升,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在本日(21)活動上表示,由於AI、5G 等技術進入落地應用期,半導體的大爆發成長期指日可待。

半導體產業必須要面對不同技術、功能的整合設計挑戰,加上人工智慧、5G將物聯網、智慧汽車、智慧製造等科技領域的關聯性加大,對技術深化的需求也會提升。

SEMI產業研究總監曾瑞榆表示:「2017年全球半導體產值首度突破4000億美元,2018年進一步達4700億美元,2019年產業景氣可能遭遇逆風。」但是,「隨著聯網設備的大規模成長,以及對數據處理、運算能力和資料存儲的需求激升,驅動了物聯網、人工智慧與高效能運算等技術的逐漸成熟,而工業用智慧製造、車用電子與智慧家居等應用的逐漸普及也推動半導體產業繼續擴張。」

在未來,對於能夠跨界整合及擁有多元技術背景的半導體產業人才需求將會更高,這也會是後摩爾定律的主流技術新方向。

針對景氣保守變遷,2019 年的晶圓投資也會有相關變化。曾瑞榆表示:「因應產業景氣保守,2019年晶圓廠投資恐將趨緩,可能較2018年減少約10%,不過,台灣2019年投資仍將成長13%,將是投資成長最高的市場。」

從簡報資料可見,韓國在 2019年的晶圓投資會大幅下降,中國投資金額則是微幅調降,台灣則是仍保持正成長態勢。圖表資料來源:SEMI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人真的進來了】聯電裁撤中國的 DRAM 團隊,半導體人才大舉回流台灣
蘋果供應鏈失靈了!智慧手機盛況將結束,台灣科技業的下個機會在哪?
Gartner 的物聯網十大預言:傳統晶片將不敷使用,半導體產業迎來劇震

The post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年度報告:2019 年,台灣半導體三大發展潛力方向是什麼?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用聽的資料管理 MBA 】台灣中小企業做 AI 數位轉型的優勢是什麼?

$
0
0

新年帶來新知識:AI 雲端轉型不是只有大公司才能做。

中小企業相較大企業反而更有優勢,踏出第一步技術關卡限制沒包袱,Why?

收聽 TechOrange 「線上資料 MBA」精華短講,跟甲骨文大中華區台灣技術諮詢部總監黃久安一起找答案

收聽完整資料 MBA 線上講堂>> 往這走,精彩內容不要錯過!

The post 【用聽的資料管理 MBA 】台灣中小企業做 AI 數位轉型的優勢是什麼?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專訪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超有台灣特色,車王電的人機整合技術是什麼?

$
0
0

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

2019 年人工智慧、物聯網掀起的技術浪潮將持續衝擊、重組全球產業價值鏈。新型態的智慧工廠開始興起,首當其衝的就是製造業。台灣有很強的彈性製造,以及供應鏈管理的能力,但是進階到現在的智慧工廠趨勢,業者要如何發展在地化策略?

傳統製造業轉型智慧製造階段,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如何將現有的製造與管理經驗系統化與數位化? 過往仰賴黑手出身的老師傅靠著人為的經驗作產線調校,但是現在如何讓師父與工程師一起合作變成數據決策?甚至,如何在這個數位化過程中,創新產品、拓展自己的產業優勢範圍?

車王電的產線優化策略是什麼?

車王電子(股票代號:1533)就是一個本土業者的代表案例,面對全球的智慧製造浪潮趨勢,從中摸索出自己的路徑,發展出有台灣特色的智慧製造與工業 4.0 技術。甚至,在優化技術的過程中,還創新了商品服務。新推出的物聯網整合通訊平台就是車王電自家廠房使用的方案,再變成商品,甚至獲得 2018 年智慧機械金質獎認證肯定,成為台灣智慧製造的代表。

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分享,車王電的工業 4.0 兩大目標定義的十分清楚:「改善供應鏈效能」與「創新商業模式」。

從汽車電子零組件及產業工具起家,車王電專注電力電子、駕駛輔助系統、數控車用鋰電池工具、 電池管理系統,近年來更跨出領域,進入物聯網整合通訊平台及電動巴士創新研發。項目很廣,但同樣的問題都是在供應鏈管理上,如何能夠更進步、更有效率?

有台灣特色的工業 4.0 人機整合技術

車王電團隊直接現場 demo 了他們產線實際應用方案「精實物聯網智慧平台」,為了達到增進產線效率,讓供應鏈的管理可以更加透明化,車王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舊設備加上感測器,透過 IOT 閘道器設備,數據的確實搜集是第一步。

蔡裕慶表示,很多人以為工業 4.0 代表要砸很多資金下去做,但是最務實的方式是把舊設備透過新技術「升級」。光是這一步車王電就研發了自己專用的 IOT 閘道器,甚至現在也變成產品線之一。

再來,車王電把各種溝通管道與方式都「整合」在一個 app 上面,產線數據會即時顯示在戰情儀表板上,管理者可以在行動設備上隨時查看。透過內網的連結,即使今天主管在國外出差也能及時掌握訊息。

車王電自主研發的智慧製造管理平台,透過 app 整合可以看到產線即時生產狀況。

除了數據顯示,產線上的攝影鏡頭也是監測生產狀況的工具之一,可以設定異常狀況預警。如果產線狀況異常,管理者甚至可以用同一個 app 即時 call out 產線工作人員,撥打產線的分機編號就可以即時對話、排解狀況。最有趣的是這個 call out 的設計真的是有一個電話鍵盤按鍵,按下去還會有很傳統的撥號音。

此外,車王電在自動化的升級應用上也很多元,例如「智慧U產線」,利用精實生產概念,操控機器手臂加速生產效率。機器手臂也可透過 app 遠端操控狀況,即時調整生產狀況。某一些設備甚至可以進步到預測維修,透過 AI 預測耗材壽命預測。

以上從 app、IOT 閘道器、數據整合與機器手臂內程式控制都為車王電自己的研發成果,在應用的場景、UIUX 設計也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套很具台灣特色的應用方案,解決的正是台灣本土製造業每日在供應鏈管理上會遇到的問題。

人機協同是台灣製造業都要思考的重大挑戰

蔡裕慶表示要達到工業 4.0 的設定目標,人機協同的挑戰是最巨大的。如何透過工業 4.0 做到整合人、機、工作環境等多方面元素,並且提升客戶滿意度是最大的關鍵。他認為工業 4.0 不光只是產線的整合或是自動化而已,更要講求人的價值提升與產值提升同步進行。因此在內訓上,也會培養團隊與產線上的員工逐步熟悉這些新觀劇。

根據 Gartner 預測, 2019 年人機自動化整合技術將會是重要的科技趨勢,原因也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整合不是別人的解決方案整套搬過來就好,更重要的是發展「自身需求」。

企業的自身技術需求,以及符合企業獨特性的管理人才技術無法外求,2019 年製造業者面對這樣的挑戰,準備好了嗎?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2019 智慧製造戰略】走向智慧製造的最後一哩路,方向在哪裡?
智慧製造新物種:台灣製造業轉型,需要哪種斜槓人才?台灣傳產人才斷層靠智慧製造解決!提升資源調度彈性,減少依賴老師傅經驗

The post 【專訪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超有台灣特色,車王電的人機整合技術是什麼?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與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對談精華整理】綠能革新對於全球能源轉型機會與挑戰是什麼?

$
0
0

O

減碳排與發展綠色能源成為國際間能源革命的主流,《科技報橘》邀請到前美國能源部部長、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博士於「新科技·新經濟」直播節目,與科技部長陳良基對談台美能源科技創新的可能性,找出綠能革新對於台灣能源轉型的機會與挑戰是什麼?

為了研究讓全球的碳排放量降低,物理學家朱棣文長期投入綠色能源領域研究。他於 1997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在 2009 到 2013 年出任美國能源部長,負責美國聯邦政府能源政策制定、國家實驗室、先進研究計劃署(ARPA-E)及能源相關技術研發等重要工作,在能源領域具有全方位的視野。

https://www.facebook.com/TechOrange/videos/291587911548071/

改變美國能源部運作:把創新創業的冒險精神,帶進政府的能源科技研發政策

2013 年朱棣文從能源部辭職時,離開歐巴馬的內閣團隊時,華盛頓郵報這樣評論這個能源部歷史上第一位科學家部長:「在朱棣文之前,美國能源部很少關注能源。」在朱棣文之前,美國能源部更像核子武器部;朱棣文之後,美國能源部開始扮演美國綠色能源發展的研發啟動部門。

在與科技部長陳良基的對談直播上,朱棣文接受主持人提問,如何在短暫的內閣任期內,有效推動美國能源部的轉型?

朱棣文說,他相信許多能源科技如風能、太陽能,甚至是更新的充電技術在研究成果上已經有初步的成績出來,但是受限於建置成本仍然過高或是使用效率仍無法大量普及,因此社會應用也會受限。因此,大量投入研究加速能源科技創新是關鍵之一。在擔任能源部長期間,朱棣文最大的貢獻是將更多的研究與鼓勵創新資金,透過能源部的政策角色與資源能量,帶入能源科技研發。在他的主導下,能源部所屬的先進研究計劃署 ARPA-E基金,開始大規模投資再生能源創新,投資對象包含新創、大學、能源實驗室、企業;投資的能源議題範疇則有綠色能源、核能安全、電池技術等等。

朱棣文提到,政府必須要有 risk-taking (勇於冒險)的精神去投資研究,即指投資項目裡只有 20% 會成功,也必須要加以鼓勵。投資的對象更不能只有傳統的能源產業,而是要讓產業、新創公司與學術研究都能夠互相結合。相反的,台灣目前對於能源的研究投資規模仍小,陳良基也提到台灣接下來會加大對於綠能投資的幅度,研究綠能前瞻技術。

綠能科技大熱門「氫能」可不可以取代石油?

在綠能科技上,國際間有許多不同的研究面向。最熱門的就是被譽為會取代石油經濟的氫能。美國、中國、日本、冰島都在氫能上投注大量的研究資源,想要掌握這個未來的潛力能源技術。

氫能是利用氫氣經過化學反應後產生能量,不會產生廢氣,能量也可被儲存下來。氫能目前的挑戰是在於儲存氫能的基礎建設成本仍高,以及在發展氫能的同時必須要思考「原料」問題。

氫能來源可從風力、太陽能等乾淨能源產生,也可從燃燒天然氣的方式產生。朱棣文在專訪中提到,氫能要從風能或是太陽能這種乾淨能源取得,不然仍然會有二氧化碳排放問題。隨著風能與太陽能的技術成本變得更便宜,未來的確有可能更加廣泛應用。

想要降低全球碳排,甚至有把碳「捕捉起來」的能源技術

另外也有一種能源技術是把燃燒煤炭、天然氣後產生的物質捕捉起來,例如懸浮微粒、二氧化硫都可以透過過濾技術,預防散佈到大氣中。朱棣文也提到,目前相當熱門的「碳捕捉」技術,則是希望透過把二氧化碳捕捉起來,然後儲存到水底、地底下。不過朱棣文認為,台灣基於研發成本與身處地震帶的不穩定地理特色,並不適合發展這種技術。

風力發電產業是未來的能源行業

風力發電則是另外一個綠能熱門科技,因為零碳排成為國際市場新寵兒,但是風力發電非常吃地理條件。針對風力發電的使用,美國其實不陌生。朱棣文提到,在愛荷華、德州等地有很好的陸地風場,農夫甚至會把農田出租給風力發電公司裝設風機,光靠租金賺得就比本業還多

至於最近在台灣討論得沸沸揚揚的離岸風電,朱棣文舉例提到,北歐是國際間發展離岸風電的最主要領導者。他說:「離岸風電業者會與老牌石油公司,例如殼牌,合作。因為石油公司有許多海上環境建設的技術。」英國因為有絕佳風場,所以已經積極在發展離岸風電。朱棣文提及,英國政府預估到 2040 年,不靠政府補助離岸風電的價格會跟天然氣的價格一樣。

他更強調 2040 其實聽起來不是那麼遠,因為能源科技的發展急遽加速中,為了要達到 2040 的目標,政府必須先設想 2020、2030 的能源計畫是什麼。

AI 可以加速電池技術發展到 5 分鐘充飽電嗎?

電動車科技也是朱棣文的研究主軸之一。世界上多國政府都下達政策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要全面轉換成電動車。不過電池充電的速度影響著使用者意願,如果能研發出快充技術,只要5、6分鐘就能充電完成的電池,朱棣文相信會更加加速電動車普及,而且這樣的技術有望在未來十年問世。

電動車的電池技術要進步,很大一塊可以依靠 AI 來加速。陳良基表示,台灣在材料科學的創新領域有許多研究,目前可以利用機器學習去尋找不同物質的組合,加速材料科學的研發與測試速度,而且可以透過數位化的模擬加速try and error 的速度。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諾貝爾獎得主來台演講!朱棣文受科技部邀約,探討台灣綠能新契機
Google 購買台南太陽能發電廠 10 MW 電力,完成首筆亞洲再生能源交易
傳統電網革新契機,區塊鏈技術如何改變「能源配送」問題?

The post 【與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對談精華整理】綠能革新對於全球能源轉型機會與挑戰是什麼?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網路世代,企業對於資料隱私的責任是什麼?── 專訪IBM政府及法規部門科技策略副總裁 Tim Sheehy

$
0
0

IBM政府及法規部門科技策略副總裁 Tim Sheehy

2018 年,可以說是全球對「資料隱私」的覺醒之年。

回顧去年,Facebook 的劍橋分析資料外洩事件,讓用戶驚覺許多的社群帳號數據不知不覺地被挪去做第三方盈利之用;國泰航空大規模資料外洩,導致用戶信用卡、護照等高度個人敏感資料外洩;中國利用 AI 辨識技術做公民監控,全民得時時自我警惕不能踩線犯法,不然公民積分被扣分,甚至連火車票都不能買。

資料隱私成為信任缺口,科技企業與用戶間的信任建立是數位新挑戰

以上這些狀況,都在在提醒著,資料數據被交到企業、社群平台,或甚至是政府機構時,這些平台與機構是否有妥善的使用、保護我們的資料?我們身為資料的提供者,是否過往忽略了檢視、要求企業必須盡到資料保護之責?

網路科技讓人們有更低成本的工具,可以組織活動、線上購物、快速交換資訊,讓所有的資訊變得透明。不過,我們也得承認,網路科技同樣帶來全新的問題,每日用戶在網路上所留下的數據足跡,變成可以透視個人生活的新途徑,企業身為資料的取用與儲存者,應該要建立怎樣的保護機制與防範措施?

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消費者要如何對企業、機構、社交平台「建立信任」?

對於Facebook、Google 這樣高度面對 C 端用戶的企業來講,資料隱私的保護變成企業經營挑戰的重要關卡。Facebook CEO 祖克伯、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無可避免必須在美國國會山莊回應議員最關切的議題:「你們的企業如何處理並保護用戶資料?」尤其,在 AI 加速發展的趨勢下,更多的資料會被餵進企業做分析,代表新的數位倫理與安全挑戰應運而生。

IBM 提出新概念,企業必須要對用戶資料保護盡責

國際科技龍頭 IBM 是一間超過百年歷史的企業,服務的客戶遍佈世界上各式各樣行業。透過這樣的合作網路,IBM 與其客戶生態圈每日所處理、累積的資料量驚人。在最前線見證到科技發展隨之衍生的社會與各種治理衝突,IBM針對新的數位治理提出「Data Responsibility」(資料責任)的概念,並以此作為與公部門與客戶生態圈合作的重要準則。

資料責任其中的關鍵之一,也是被政策和學術界廣泛所討論的,就是演算法和資訊架構的透明度。隨著人工智慧應用與發展越發成熟,使用者的相關個資有更高的機率遭到濫用。因此,在利用 AI 之前,先確保資料獲得授權與應用過程的透明度變更顯得重要。

IBM政府及法規部門科技策略副總裁 Tim Sheehy認為現在的挑戰在於,早期的AI或電腦資訊系統,其架構相對單純,要進行追溯或檢視也較為容易,隨著AI近年有爆發性的進展,問題就變得更複雜,例如更深層的架構如神經網路學習等環境,算法怎麼運作,資料有被正確、妥善處理嗎?

IBM許多客戶都是受到高度監管的銀行、保險,運輸行業;而這些行業對政府負有法規遵循的義務,一旦這些行業採用AI系統來輔助商業運作,就必須讓演算法或系統架構能夠被了解,因為政府有一天會說:「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請你告訴我系統怎麼運作的。」政府的立場是企業在揭露系統架構時,不必揭露智財權機密、也不必提供程式碼,要讓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了解系統如何運作,才能判定這些架構是否合理,公平且值得被信任。

「信任」就是企業資料責任的最核心基礎

所謂的「資料責任」,Sheehy 認為最大的關鍵只有兩個字:「信任」;不論是AI、區塊鏈、資料隱私、網路安全等議題,都圍繞著使用者能否信任這個系統,信任系統背後的公司。

Sheehy 提到,IBM 在過去五十年處理全球很大的資料量,包括大型銀行、全球千大企業等等。到了今天,資料的重要性和複雜度愈來愈高,面對的威脅也愈多,就要加倍投入。比方說,IBM 旗下成長最快速的企業體之一就是網路安全 ,「如果能讓這些航空業、零售業、運輸公司等客戶放心,讓他們相信資料被處理的方式很值得信任,如此一來,客戶才能再讓他們的客戶—廣大的消費者—安心。」

換言之,一旦消費者覺得系統有問題、或透明度不夠,該去找誰?有沒有管道可查詢?演算法架構能否被檢視?甚至在衝突和糾紛發生時,必須訴諸仲裁或法律,有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理解並追溯 AI 或資料系統的運作方式。

建立資料信任,帶起前所未有政府跟企業合作的新面向

Sheehy指出:「像這樣的「信任」議題,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教育。以美國為例,五年前,政府部門很少有人理解區塊鏈的概念,但今天大家都已朗朗上口,甚至在金融業領域,政府部門和業界對區塊鏈己有很深的認識。這是因為像IBM這類的公司不斷在教育客戶,向他們說明區塊鏈的每個環節。」

不止美國,其他國家的政府部門也在努力認識更多新科技內容,以及其未來可能的發展和應用。其實各國政府對於資料與隱私保護的顧慮都大同小異,常問系統商,你能確保資料安全和隱私嗎?資料若需移動,是透過安全無虞的方式來進行嗎?

跨國客戶也面臨大量的資料跨境移動,因此法遵的問題也是IBM 必須協助客戶處理的。

舉例來說,歐盟最新通過的GDPR個資保護法,對於企業的資料管理與法遵需求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而且將會大幅影響未來跨國商業運作。

像GDPR這樣的針對用戶個資及資料安全是一個相對新鮮的法規議題,各國政府、地區的政策治理原則也不同。Sheehy說:「對IBM而言,在全球有很多據點,大多都可滿足不同地理市場的需求,這包括客戶的要求、政府法規的要求,但最大前提還是促進資料的流動。」

台灣在資料管理上有深厚基礎,下一步我們能怎麼發展?

Sheehy 分享:「與台灣合作多年,政府部門在資料管理的領域上做得很好,十分理解科技概念和架構,這是因為從PC時代開始就有豐富的經驗,且台灣也有許多大型科技廠。不少小國政府都做得很好,除了台灣還有愛沙尼亞。另外像APEC這類的國際組織也積極地在促進資料安全。」

以資料為驅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許多的技術創新也都是基於這樣的架構上,因此儘速地找出資料責任的創新解方將成為台灣邁入數位時代的重要議題。未來的數位挑戰仍會層出不窮,在資安防護、隱私保護、網路使用安全等數位治理面向上,都會需要企業與公部門一起努力達成共識,創造一個充滿信任感的社會。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AI 人工智慧科技,有沒有可能促成民主社會的新一輪演化?
一句高科技世代警語:別拿超貴的個人隱私,來換一部搞笑影片
中國監控科技便宜賣給全世界:當人人都能玩偷窺,誰還有隱私?

The post 網路世代,企業對於資料隱私的責任是什麼?── 專訪IBM政府及法規部門科技策略副總裁 Tim Sheehy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備戰 2030 年,西門子攜手台灣的未來十年 AI 計畫是什麼?

$
0
0

國際知名調研 QuantumRun 預測,2030年,AI 人工智慧科技應用普及且主導人類社會運作,第五代與第六代高速寬頻網路建制成熟,物聯網智慧城市規模化發展;同時,全球暖化大限年到期,全球人口卻來到85億新門檻,國際間資源競爭更嚴峻。面向 2030,台灣也應該思考未來 AI 化社會的全面衝擊。

2019年正值西門子在台正式成立三十周年,展望到2030年全面 AI 化的關鍵過渡期,西門子將致力深化人工智慧在台灣各產業中的應用,尤其會關注工業化 AI 的全面發展,加速台灣數位轉型、智慧升級與發展永續。

台灣西門子總裁暨執行長艾偉先生表示:「西門子已投入人工智慧研發三十餘年,將其電氣化、自動化與數位化的專業與人工智慧科技完美結合,致力協助台灣在智慧製造、永續能源、智慧基礎建設全方位數位轉型和智慧升級。」

面對趨勢,西門子推出開放式物聯網雲端作業系統MindSphere,為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和智慧演算打下基礎。此外,每年投資超過5億歐元訓練專業人才,至今培育逾800位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專家。

西門子在智慧製造、能源永續與智慧基礎建設上也已投入大量 AI 開發資源,目前全球產業累積亮眼的人工智慧成功實績包含:在生產製造上可提高預測性分析和降低30%品質測試成本;軌道交通上可降低33%列車延誤發生並達成99.9%的列車安全可靠度;降低20%天然氣發電機組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並優化燃氣輪機運作效率。

2019財年,西門子將繼續深化在未來製造、永續能源、智慧基礎建設三大領域業務發展,預計將在台灣推動成立物聯網使用者組織MindSphere World,結合產官學專家打造工業物聯網生態鏈。並將在台中智慧製造試營運場域完成「數位化體驗暨研發中心」的初步建置。同時也將進駐「亞洲‧矽谷」計畫桃園市虎頭山物聯網創新基地,展示西門子最先進數位科技,提供產官學研各單位技術交流和學習,並將與產官學啟動交流合作,協助台灣全面落實人工智慧於產業中的應用與普及,共創2020+ AI新世代。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全自動化工廠搶著要怎樣的人才?帶你了解智慧製造的 7 大趨勢

機車升級智慧製造!東台、光陽聯手打造全台首條機車智慧生產線

智慧製造轉型前哨戰:導入 AI、物聯網之前,你有想過導入 RPA 嗎?

The post 備戰 2030 年,西門子攜手台灣的未來十年 AI 計畫是什麼?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2020 年是台灣汽機車產業轉型年,Gogoro 執行長陸學森:「It’s now or never」

$
0
0

gogoro 陸學森

Gogoro 4/3舉辦小型媒體聚會,執行長陸學森 Horace 親自面對媒體,第一次完整公開他對於Gogoro 的發展願景與企圖心,以及分享從品牌面向所看到的台灣培育下一個全球創新產業新機會。

陸學森引用全球調查機構 BCG 統計數字,指出電動機車是未來十年發展關鍵,直言 2020 年對於台灣的汽機車產業是一個關鍵的轉型年。他說:

「看到別的國家已經往前衝,台灣要好好想清楚這件事情。It’s even now or never」

 

數據顯示,未來十年隨著各國政策規定全民禁用燃油車改為電動車,市場的風向也會快速轉換到電動或是油電混合車輛的研發與銷售上。目前Tesla 與許多大眾與高階車款開始步入電動車領域 ,例如福特全面轉型電動車就是一個重要的市場因應動態。

根據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研究數據公布,台灣 2018年汽機車產業產值近 7,000 億台幣、相關產業工作者28萬人。這些都是以傳統的燃油車產業做出的估值,但是從市場趨勢面來看,如果不積極轉型擁抱電動車,7,000 億產業即將歸零

陸學森指出,Gogoro 99%的零組件都是來自台灣廠商,台灣的產業在技術、生產鏈與產品上都有世界等級的優勢。他的目標不是要把Gogoro 做大,而是去思考台灣可不可以順勢登上全球創新產業的領導地位。

他說:

「我們要不要把這個機會變成一個未來經濟效益給台灣?大家可以思考,用這個轉折點創造一個新產業契機。」

用台灣強項 ICT + 機車供應鏈=未來的智慧交通產業

從 Gogoro 的立場來看,未來將會是電動智慧交通的時代,Gogoro 看重智慧電動車輛、智慧生產、智慧網路、智慧電池是Gogoro 分析智慧交通的構建四大重點。

Gogoro 在台總掛牌數已突破 145,000 輛車,在全台 1,386 萬台機車中已佔比 1.04%。占比雖小,但是影響力驚人。

今日 Gogoro 也宣布了幾項重大消息,包含公布 Gogoro 獲得新一輪 72 億聯貸案,公司目前總共募得 145 億、舉債105億。

今夏開始啟用新電池,與 Tesla 同等級

新電池為21700 鋰三元電芯,整體效能提升 23%,現有電池1374 Wh,新電池會達到1740 Wh,比市場競品的650 Wh 還要高近三倍,最高騎乘里程可達 170 KM 。

在台打造工業4.0 全新工廠Robofab

陸學森笑稱:「這座工廠是我的大玩具。」Gogoro 花了3億3千萬台幣投資此工廠,整個產線全自動化,包含46個機器人、30道工作模組。每一個站、螺絲、流程都會即時記錄數據,提高生產效率與品質。上個月此產線已生產一萬台機車。

持續推動產學合作

Gogoro 認為台灣是全世界在生產普通120cc 重型機車整車開發上,最強的世界生產技術龍頭。未來將持續協助台灣,透過產業合作關係,把 7,000 台幣產值繼續往上推,並且進軍東南亞市場。

在市場教育上,也會積極投入。配合台灣政策走向,持續給予潛在使用者協助。在業界上面,除了與學校合作培養未來產業鏈人才外,也會協助現有的燃油機車行轉行,協助他們度過接下來的台灣汽機車轉型考驗。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Gogoro 不上市只想「好好做生意」,對手光陽打算如何積極應戰?

市佔率僅 3%!連老二都當不成的光陽電動車,2019 真能超越 Gogoro?

【工業局補助更正】買 Gogoro 要趕年底前!今年換車補助多 1000 元

The post 2020 年是台灣汽機車產業轉型年,Gogoro 執行長陸學森:「It’s now or never」 appeared first on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