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鄒昀倢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工程師寫 Code 的聰明省力法:Google 一次我可以寫 10 行程式碼

$
0
0

23066277453_d92039b298_z

在軟體開發、寫程式這個領域中,特別是那些剛入行的小菜鳥,特別喜歡問這種問題:「大大們寫程式會 Google 嗎?」、「大神們 %%% 打鍵盤寫程式時會上網找資料嗎?」

Yes,答案是十分肯定的,就算是經驗老到的程式設計師,Google 也是他們最好的朋友。

  • 查詢資料,而不是盲目的複製貼上

換句話說,正確地使用 Google 並不會讓你變成比較爛的程式設計師,盲目地複製貼上才會。事實上,Google 可以說是程式設計師的基本工具,每個人都必須知道要如何使用它。

對程式設計師來說,使用 Google 的其中一個理由,是你沒有辦法記住全部的細節,特別是你使用一個以上的語言與框架。

就像愛因斯坦說的:

不要去記那些查就有的東西。“Never memorize something that you can look up.”

除此之外,好的程式設計師們也知道,他們不是世界上第一個遇到某個問題的人。他們使用 Google 搜尋,運用適當的關鍵字搜尋,來找尋一切可能的解答,並小心地評估這個解答,從中找出真正有用的內容。

而有些專家級的程式設計師則非常多疑,他們不斷地自我懷疑並質疑自己的程式碼,當他們這類型的症狀開始發作時,他們會使用 Google 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 Google 一次我可以寫 10 行程式碼

我應該勉強算是個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最近,我必須用 Netty 基於 Java 的框架來寫個網站功能,我從來沒有使用過 Netty ,以下是我的 Google 搜尋紀錄:

1. netty tutorial 2. netty maven dependency 3. netty bytebuf to string 4. netty bytebuf release 5. netty 4 changes 6. setOption(“child.bufferFactory") netty 4 7.ByteBuf netty 8. opensource projects using netty framework 9. netty 4 examples 10.netty 4 adding json encoder 11. netty channel pipeline 12. netty 4 messagetomessage encoder 13. netty serverbootstrap childhandler 14. ByteBuf netty 15. lengthfieldbasedframedecoder netty 4 16. netty 4 client examples 17.netty 4 bytebuf to bytebuffer 18. netty 4 endianness 19. netty channelhandlercontext 20. netty channelhandlercontext thread safe 21. netty user authentication 22. netty heartbeat handling 23. load test netty with 10k concurrent sockets

最後,我寫了 255 行程式碼,包含一個可以運作的服務與客戶端。我總共搜尋了 Google 23 次,資料大多來自 StackOverflow、Netty 4 website、GitHub 以及 JavaDocs。如果你的數學老師沒有請假,你可以算出,平均 Google 一次我大概可以寫 10 行程式碼

所以,各位工程師,在椅子上坐好坐滿,並跟著我默念,Google 就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資料來源:Code Ahoy;圖片來源:Toomore Chiang。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寫 Code 不能抄嗎】說到寫程式,誰不是在 Stack Overflow 上剪剪貼貼?

我要成為前端工程師!給 JavaScript 新手的超詳細建議與學習資源整理

新年想轉工程師不要怕,這程式新手花四個月從零變成一位軟體工程師


【台灣製造大廠可以跟新創合作嗎?】Kickstarter 歐洲募資第三高的英國新創 BLOCKS,靠台灣廠商「保證到貨」

$
0
0

Screen Shot 2016-05-12 at 4.13.32 PM

這是一段英國與台灣的跨國情緣故事,主角是在 Kickstarter 爆紅,創下驚天高募資金額 5000 萬台幣的英國智慧手錶新創BLOCKS。這個被國際媒體 TechCrunch、Forbes、BBC 爭相報導的英國團隊不辭千里來到台灣,甚至把半個團隊主力搬過來打算長期駐紮。他們是誰?為什麼要來?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

《TechOrange》專訪英國新創團隊 BLOCKS 創辦合夥人 Fred Chak,請他談談團隊產品特色、團隊目前發展的優勢與挑戰,以及與台灣的合作經驗。

  • Kickstarter 募資金額歐洲地區第三高,BLOCKS 募破 5000 萬台幣

BLOCKS 去年 10 月在 Kickstarter 發起募資案,專案上線 57 分鐘達到 81 萬台幣預定目標,最後共募得 5180 萬台幣,達標率為 645%之多,是 Kickstarter 歐洲地區募資上金額第三高的團隊,產品預計在今年9 月上市首批出貨量約一萬隻

BLOCKS 手錶包含手錶本體(core)還有可替換的錶帶模組(module),產品概念可以想像成手錶版 Google Project Ara,一隻手錶可以搭配 4 個模組,用戶只要「拼樂高」,把自己想要的模組拼在一起,就能做出專屬客製化的智慧手錶。

  • 靠著神奇模組,BLOCKS 手錶功能讓使用者自己決定

本體有訊息通知、語音控制、1.5 天電池容量、觸控螢幕、藍芽、WIFI 等功能,加上 BLOCKS 提供 7 種額外不同功能的模組,包含:GPS、心跳監測、NFC 支付、氣壓監測、電池加倍。Fred 說:「BLOCKS 手錶讓用戶『自己決定』自己的智慧手錶要什麼功能。」未來,團隊也會持續推出新功能模組,用排列組合算算,這樣未來一支 BLOCKS 手錶可搭配的功能組合就有數百種之多。

不僅保證手錶功能可以客製化決定,Fred 說 BLOCKS 還代表著「環保、替消費者省錢」的概念,他說:「市面上智慧手錶功能有限,每隔兩三年還要重花錢購買新錶。但是我們的產品永遠不需要汰換,有了 core 只要購買新的錶帶模組,BLOCKS 就是你這輩子最後一支智慧手錶了。」

  • BLOCKS 真正厲害在「不跳票」,保證出貨打破 Kickstarter 募資爛尾魔咒

說實話群眾募資案外行的看新奇,但內行人要看募資成功後的「生產實力」。產品募資達標只是序曲,真正能顯示團隊日後發展潛力的是保證不跳票,找到工廠生產、順利出貨、保證產品品質跟募資案上講的一樣。

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募資史上的各種慘案:

Kickstarter 史上第二高,眾籌 4.2 億台幣的冰桶跳票

CatFi 貓臉辨識器辦公室已人去樓空,靠群眾募資創業都這麼慘嗎?

Kickstarter 是夢想國還是騙局圈?歐洲最成功眾籌 Zano 破產,爛尾再添一樁

這些案例哪個不是出來的時候轟動,可是進入生產鏈的時候就發現硬體做不出來。但是BLOCKS 就沒有這疑慮,因為他們保證到貨!他們募資案前準備充足,花了 2 年時間研發產品,又找到可靠的生產商:台灣仁寶電腦保證把 Prototype 變成成熟產品,這也是為何這群英國人跑到台灣的原因。

  • 謝謝高通當媒人,牽起英國 BLOCKS 與台灣仁寶的合作情緣

團隊成員多為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博士生與研究生,組成軟體工程師、硬體、設計師團隊研發 Prototype。因此,團隊才能參加 2014 年 Intel Make It Wearable 大賽以及 2015 年的 CES 大展。

在 CES 大展上,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認可團隊產品理念便介紹仁寶給 BLOCKS。團隊 2015 年初與仁寶洽談合作、 6 月仁寶就出手投資也成為正式硬體供貨商,開出一隻 30 人工程師團隊與 BLOCKS 合作。

  • 有了仁寶加持,BLOCKS 可以大規模量產又同時滿足客製化需求

這段合作關係,讓一個英國新創公司,願意將幾乎半個團隊重心都搬遷到台灣來,也讓 BLOCKS 成為一個在 Kickstarter 專案都還沒有上架之前,就已經先找好生產商的團隊。更特別的是,有了大廠加持,BLOCKS 的產品特性大大增強,成為「可以量產,但又可以客製化」的獨特商品。

「仁寶是在團隊幾乎等於『零』的時候,就願意傾注資源投資的大廠」,Fred 解釋。他表示團隊一開始就不考慮到深圳找生產製造商,「我們的產品技術挑戰很大,需要深厚製造背景、品質又好的大廠。台灣硬體製造世界有名,當高通推薦的時候我們毫不猶豫就到這。」

  • 直來直往的英國人,剛開始的時候常把仁寶嚇壞

Fred 表示仁寶負責硬體生產,而 BLOCKS 負責產品研發,雙方的角色是彼此互相尊重、獨立的。不但大廠產製經驗順利的傳授給 BLOCKS,仁寶也能放心的從 BLOCKS 身上看到軟硬體技術創新的可能性。雙方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工作方法,Fred 說:

「在工作時若遇到困難,仁寶時常會從『過往經驗』求解,我們則會證明有『創新方式』可行。剛開始仁寶不相信,但是 BLOCKS 就努力證明給仁寶看,告訴他們這樣也能通。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文化習慣,BLOCKS 團隊講話很直,剛開始台灣人會被嚇到,但是過一兩次他們也就習慣了。」

  • BLOCKS 邀請開發者來壯大社群,這件事小米也幹過

現在團隊專注在 9 月的出貨上,下一步要「建立 BLOCKS 開放平台生態系」,團隊提供軟硬體開發模組,讓對智慧裝置、物聯網有興趣的公司、開發者都能自行開發,積極的成為合作夥伴。

仔細檢視 BLOCKS 發展模式,很像小米當初崛起路徑,高度忠誠活躍的「米粉社群」成為小米茁壯的養分,BLOCKS 線上 15 萬名高度活躍的用戶也是團隊未來發展的最大籌碼。Fred 說:「裡面有為數 5~6 千的開發者,更有許多人對科技高度感興趣,也是未來潛在的 BLOCKS 開發者,他們都可以自己來設計手錶功能,讓 BLOCKS 更完整。」簡而言之,未來任何人都可以跳進來開發手錶模組。但 Fred 不認為 BLOCKS 複製小米崛起的途徑,也不認為是刻意在經營一個社群。他認為這更像一個群眾發起的運動,而 BLOCKS 只是其中一份子。

  • 生根台灣第一步:招募台灣本地人才

BLOCKS 目前團隊總共約 30 名員工,遍佈於英國、美國與台灣。英國主要為研發與工程團隊,台灣團隊目前有 8 人,包含 PM、設計師、工程師,皆是 BLOCKS 在確立與仁寶的合作關係後,陸續從台灣本地招募的人才為生根台灣做好準備。甚至,Fred 與重要的軟體工程師也要來長住台灣,目前已經開始申請台灣的國際創業家簽證了。

在未來,有了仁寶撐腰,BLOCKS 要從智慧手錶當作出發點,透過手錶更積極的切入物聯網產業。Fred 表示,物聯網目前仍然非常碎片化,靠著手錶可以如何讓人與裝置更加連結,這點不應該只由 BLOCKS 來定義,而是要邀請 BLOCKS 社群一起參與這場物聯網革命。

(本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合作夥伴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硬體大廠別掙扎了!廣達老總林百里:老公司不可能在新時代成功
【專訪】南星加速器創辦人朱宜振:硬體大國,為何沒有硬體加速器
【台灣拿什麼跟中國比競爭?】高喊要創新,宏碁研發費卻低到我嚇歪
【林之晨】不懂變通只看成本、KPI 的老闆,註定被數位經濟時代淘汰

英國新創團隊 BLOCKS 與台灣硬體廠,跨海牽起難得合作關係。當 100 片的初生之犢遇上 100 萬片的老手巨人,大廠與新創真的可以合作嗎?直接投資、業務合作、策略夥伴關係,哪一種合作模式最適合?

《TechOrange》直接邀請到 BLOCKS 創辦合夥人 Fred Chak 來分享與仁寶的合作經驗

 

【橘子學院】:

IOT 不只是口號》軟硬整合台灣新出路,新舊共享催生未來產業

活動報名

硬體大廠別掙扎了!廣達老總林百里:老公司不可能在新時代成功

$
0
0

今天(編按:5 月 10 日)有三家台灣電子業大廠召開分析師會議,說明今年第一季的營運表現,分別是廣達、和碩、英業達。

這三家公司的共同特色是,都曾是 NB 主要生產製造廠商,而今天法說會的共通特色都是,包含 NB 在內的 PC 產品線,已經不是公司營運的重心。

  • 廣達、英業達、和碩等大廠是一扇窗,他們慘 PC 產業就慘

廣達說:非 NB 產品線佔整體公司營收比重今年將會突破 50%,雲端伺服器產品將成為主要成長動能。

英業達說:PC 產品線營收比重已降至 50% 以下,未來會著重高毛利,而非營收成長,來自伺服器產品線營收則將會補足營收缺口。

和碩說:第二季 NB 出貨會再較第一季下滑 15% 到 20%,期望第二季末第三季初新舊機種交接,讓營收重新回溫,通訊產品線目前仍是公司營運重心。

說實在話,過去這三家大廠的分析師會議,再加上仁寶,這幾家大廠合起來,基本上就是一扇窗,可以讓外界看到全球的 PC/NB 市場景氣變化,說好、說不好,都是動見觀瞻。

只不過,現在從這扇窗看出去,不是看清楚,而是看不出來,因為,整個 PC/NB 市場雖不至於是一灘死水,但平靜無波的背後,卻是一整個產業的無能為力。

因此,這幾家大廠的分析師會議,這幾年,不如過去精彩,反而有一種遲暮的沉悶感。

偶爾有分析師會問一些時興的問題,像是物聯網、車聯網、VR、雲端等等,大致得到的回答是:「這是一個重要的領域,我們目前正在佈局,但考慮到市場應用成熟的時點,會視情況持續投資。」

  • 大廠下一步往哪走?全部看客戶想往哪走

而在今天的法說會上,TWicic 發現了一個值得推敲深思的說法,就是:「這是一個重要的領域,但我們會視客戶的規劃,決定我們投資的深度。

和碩執行長程建中這麽說物聯網:「物聯網也是很大的題目,從終端裝置、到閘道器 hub、到後台資料中心是一整串的,我們在每一個環節都有佈局,而相關客戶的規劃也會影響(和碩)佈局的深度。」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這麽說 VR:「廣達相關技術佈局已經完備,對商機與技術也已經準備好,就等客人決定好方向,廣達一定全力配合。」

這樣的說法不意外、很正常,因為,這是設計代工業者的本份:「客戶走到哪,我們就在哪,客戶要的,我們就做,客戶不要的,我們就不做」。

這麽多年來,都是這樣的。

但讓 TWicic 疑惑的是,當年的 PC、NB、手機、遊戲機都可以這樣做,但是,物聯網、VR、雲端還可以這樣做嗎?

其實,這幾年已經有很多產品證明,這樣做是不行的,聽客戶的話,不是不好,但重點是,你的客戶可能不再能帶你上天堂。因為,他自己都不知道現在走的路,是往天堂?還是地獄?

從前幾年的第一代 Google TV,到最近的智慧型穿戴式裝置,其實都是如此。Google TV、穿戴式裝置,都已經有被定義好的樣貌,該有什麽,該長什麽樣子,都是一套一套的。但唯一沒有被定義好的,就是這東西,是不是消費者要的?

既然如此,VR 會如何?物聯網又該如何呢?

  • 硬體的價值不在硬體本身,在服務!

在今天的廣達的法說會上,林百里說:「深圳有 100 多家都在做 VR 產品,但關鍵是應用與服務,硬體產值不會太大,這場仗該怎麽打,包含微軟、臉書,所有人都還沒理出方向,大廠都還在觀望,未來的發展也都還是問號。」

這是林百里的心底話。

「你以為是天還沒有亮,其實,只是因為你走在隧道裡。」,這是二月河小說的對白。台灣電子業是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裡嗎?

廣達、和碩、英業達,還有最近 Twicic 討論過的宏達電、宏碁、華碩,哪一個不是台灣電子業爆發性成長的實證?

  • 林百里:老企業要創新,很難成功!

但,其中有哪一個能走出隧道、迎接下一次天光?林百里,今天不只說了心底話,也說了實話。

他說:「即使在美國,老公司轉型到新事業成功的也不多,WalMart 即使往電商發展,也無法虛擬化成為亞馬遜,中國轉型也只有阿里巴巴 1 家電商,新事業要靠新公司去做,才有創新文化。微軟不是從 IBM 分離出來,Google 也不是微軟分離出來,都是從無到有,靠自己創新成功的。

廣達要創新成為軟體公司是不可能,但企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30 年前創業時,當時是硬體是很少的時代,即使有好幾家筆電公司,每一家都成功,只是規模大小而已,LCD 也有 5 家,但現在新資訊科技產業價值,在應用服務,在智能化,不會再有 5 家都成功的事。」

「老公司不可能在新時代成功」, 這是今天林百里的實話。

一代一業,是日本豐田家族傳承百年的家訓。那,電子業的一代一業呢?

(本文獲 TWicic 授權刊載,原標:林百里的實話,圖片來源:蘋果日報,未經授權不得轉載)Screen Shot 2016-05-13 at 11.49.46 AM

 

  • 延伸閱讀

【台灣製造大廠可以跟新創合作嗎?】Kickstarter 歐洲募資第三高的英國新創 BLOCKS,靠台灣廠商「保證到貨」
【專訪】南星加速器創辦人朱宜振:硬體大國,為何沒有硬體加速器
【台灣拿什麼跟中國比競爭?】高喊要創新,宏碁研發費卻低到我嚇歪
【林之晨】不懂變通只看成本、KPI 的老闆,註定被數位經濟時代淘汰

面對物聯網時代新挑戰,台灣硬體大廠難道腦袋硬梆梆轉不過來嗎?

大廠?5/27 TechOrange Mixer 夜間揭秘!

http://goo.gl/HXZjPV

當 Fintech 浪潮來襲,傳統保險業者要如何用新科技借力使力?

$
0
0
  • InsurTech 浪潮來襲時,傳統保險業者競爭力何在?

如果你有車,每年投保車險,你是否曾想過,你每年繳的保費金額是否合理? 如果平常甚少開車,為何保費金額與頻繁開車的族群無所差異? 針對這些潛在顧客痛點,近年崛起的 InsurTech(保險科技) 公司嗅到了顛覆市場格局的商機,像 Metromile 這樣新型態的汽車保險公司應運而生 ; Metromile 打破傳統車險的固定收費模式,利用手機 APP 及大數據運算掌握顧客的開車里程數,並根據蒐集到的資料實施客製化收費,讓顧客根據開車行為及情況而更公平地支付保費。Metromile 抓住傳統車險模式中既存的潛在痛點,推出按量計費的新型態車險,反映廣大客群的需求。

Screen Shot 2016-05-09 at 12.52.48 PM

  • 日新月異的InsurTech 正在重新定義既有保險產業

隨著數位技術發達,InsurTech 正在崛起,InsurTech 針對傳統保險業者未能服務的市場,提供成本更低、附加價值更高、更方便的新型態保險產品,進而擴大保險市場的潛在規模,在網路上提供如 iPhone 等電子產品投保服務的 Square Trade、透過網路平台進行投資人整合的 P2P 互助保險 Friendsurance 等,都是 InsurTech 中的佼佼者。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 2015 年的報告,預計這一波 InsurTech 浪潮將衝擊全球傳統保險業的生態,過去的產業價值鏈將遭到分解,不僅投保通路將可能不同,保險業務人員所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也可能隨之改變。

提到 InsurTech 的破壞性創新,P2P 保險服務可說是代表作之一,德國第一家 P2P 保險公司 Friendsurance 正是絕佳的案例。Friendsurance 在平台上提供顧客多類型的保險產品,投保的顧客可以透過 Facebook、Linkedin 等社交網路邀請朋友或是家人,組成一個互助、分擔風險的團體。

在運作模式上,各團體內成員所交的保費會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作為傳統保險產品的保費,另一部分進入回報資金池,當保費到期時,只要團體內成員沒有出險,各成員就可以拿回一部分回報資金池中的保費 ; 倘若不幸遇到出險的情況,小額索賠也可運用團體內回報資金池的資金,超出資金池所能覆蓋的部分,保險公司才會介入。

Screen Shot 2016-05-09 at 12.53.27 PM

與傳統公司相比,P2P 保險平台的去中介化特性,可讓顧客直接在平台上尋找適合自己的產品 ; 加上 P2P 保險平台的投保金額門檻相對較低,有利於鎖定長尾市場中後端廣大的客群。奠基於「風險共享」與「風險分散」兩大概念,P2P 保險團體成員之間是屬於一種互相幫助的關係,顧客透過自己的人脈尋找投保成員時,會傾向選擇潛在風險較低的人群,比如投保車險時,顧客傾向和成熟、穩重或有多年開車經驗的朋友組團 ; 透過這樣的機制,P2P 保險平台的整體出險率較容易降低,同時也較容易獲得新客戶。

除了近年崛起的 InsurTech 新創模式,另一種純線上銷售的 Direct Insurance 模式在國外其實早已行之有年,Direct 保險公司透過網路將較為簡單、制式化的保險產品,如車險、旅平險等集合起來,讓顧客在線上平台比較、選擇及決策,同時提供查詢保單訊息、續保或是理賠等各項服務 ; 將投保流程數位化,不僅帶給顧客便利的體驗,同時也因省下實體行銷通路的高額費用,提供顧客較便宜的保費。國外著名的 Direct 保險公司,如沃倫·巴菲特所投資的美國直銷保險商 Geico、英國專營網路車險的 Direct Line、日本的 Sony 損保、及中國首家線上投保公司眾安保險等,皆活用上述的 Direct 模式以切入傳統市場格局。

  • 台灣市場的困境,傳統保險業者該如何安身立命?

與國外市場相比,台灣保險市場的數位化發展仍然相當落後。在法規限制下,P2P 保險短期內想要進入台灣仍有一定難度,進入後要取得台灣投保人的信任可能也需要一段時間,可預期如此發展非一蹴可幾之事 ; 而在 Direct Insurance 方面,台灣從 2014 年開放至今,多家業者皆表示業績不如預期,主因是與網購相比,要顧客在網站上理解保單內容有其困難性,畢竟保單條文繁複,加上顧客在網路上也難以專注於閱讀文字,若業者非從顧客的角度出發設計線上險種或是銷售方式,即使線上投保保費較為便宜,恐怕也無法提高顧客線上的投保意願。

台灣傳統保險市場相當成熟,不僅險種多樣,投保風氣也十分盛行 ; 然而隨著大眾對於網路及社群的依賴與習慣漸增,台灣傳統保險業者如再不痛定思痛,順應發展潮流、從顧客的需求切入並重新擬定自己線上與線下通路的定位,有朝一日,終將被數位化浪潮給吞噬。InsurTech 的大風已起,當安全且便利的新型態服務出現在台灣時,傳統保險業者的競爭力何在?

(本文由陳鼎文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保證每公里成本比中國高鐵低!Elon Musk「超級高鐵」經驗台灣也學學好嗎?

$
0
0

Screen Shot 2016-05-13 at 4.22.40 PM

《TO》導讀:Elon Musk 這個發明狂,又做出了一個「超級高鐵」,只要兩秒就可以加速到 640 公里 / 小時。這聽起來超威的,但更威的是超級高鐵保證每公里造價,比中國高鐵成本還低。回過頭來看了一下,跳票跳不斷的新北三鶯線總經費預估 430 億台幣、我們的台灣高鐵也是每年經費不停上調。你們這些人,跟 Elon Musk 學學怎麼創新又節省成本可以嗎!(顯示狀態為繳稅繳到超級不甘願)

恭喜埃隆·馬斯克,恭喜 Hyperloop One 公司,後者在馬斯克 2013 年公佈的一份 58 頁的白皮書中找到了靈感,將「超級高鐵」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北京時間 5 月 12 日凌晨,在媒體熱情奔放地報導了一天后,Hyperloop One 超級高鐵推進系統首次戶外測試成功。在一段 17 秒的公開影片中,隨著倒計時結束,3 米長的測試車在鋪設好的軌道上沖了出來,在運行了 2 秒鐘、速度達到 400 英里 / 時(約合 640 公里 / 時)後,測試車撞擊到 91 米外幫助減速的沙堆上,巨大的衝擊力讓沙堆騰起如白霧。

但馬斯克似乎並不想將此成功歸功於己,他在 5 個小時前轉發 CNBC 的推文時稱,他沒有給這個團隊提供任何幫助。

這跟我昨天想得不太一樣,貌似測試車只是為了測試速度,裡面沒有坐人,而昨天我還假裝坐在「超級高鐵」裡體驗了一把,假裝時速飆到 1125 公里 / 時,感覺就子彈被從槍膛裡射出去一樣。

顯然我想多了。

  • 兩秒內加速到 400 英里 / 小時,有沒有比飛機快?

Hyperloop One 的聯合創始人兼 CTO Brogan BamBrogan(布羅甘·巴姆布羅甘)表示,「這次主要是測試硬體和系統,我們現在的目標就是在兩秒內加速到 400 英里每小時。在今年年底,我們希望進行完整的測試,利用我們的加速管道。」

該項目一旦完全測試成功並進入商用,當你想從洛杉磯到舊金山,或者從北京到上海,你可能像郵件一樣被快速傳輸過去。這一目標有可能在 2021 年實現。

巴姆布羅甘在1 月份曾告訴投資人:「時速 1000 公里聽上去很快,但我們會確保乘客非常舒服。事實上,理想的狀態是乘客根本連感覺舒服的機會都沒有。我們有偶時候會聽人說,我昨天飛機坐的非常舒服,可是你從來沒聽人說,我今天的電梯坐的非常舒服。我們希望的是,它是一種如此完美的交通方式,可以讓人們感覺像坐了電梯一樣渾然不覺。」

而根據 Hyperloop One 的構想,今年年底,該公司將在本次測試的地方修建一條 3 公里長的管道裡進行一項全面測試,屆時速度將達到 1230 公里,以超音速行駛,音速為 1224 公里 / 時。

為此,Hyperloop One 公司買下了 50 畝土地進行測試,在拉斯維加斯的工廠裡,該公司建造了大量印有公司名稱的白色管道。

Hyperloop One 擁有一支超豪華團隊,新加入的董事會成員包括 David Sacks (前 Yammer 創始人,Zenefits 和 Paypal 的 COO),Jim Messina (前奧巴馬總統競選總管,卡梅隆的競選軍師),Emily White (前 Snapchat COO, Facebook 和 Google 高管) 等。

公司 CEO Rob Loyd,他此前擔任過思科公司董事會主席,他將於 5 月 24 日造訪中國,屆時,他或許會分享關於「超級高鐵」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5 月 10 日,Hyperloop One 宣布獲得了 80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以繼續科研和研發測試。

今年 1 月份,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帶領團隊(據說是真格基金的全部員工)跑去參觀了 Hyperloop One。真格基金從天使輪開始,沒有缺席 Hyperloop One 的任何一次融資。儘管是投資人,但是他們必須簽署保密協議才允許進入參觀,並且不能拍照,隨後他們近距離目睹了極具未來主義的列車管道和太空艙一般的列車車廂 prototype 和軌道測試機原型,穿著白大褂的男女工程師們在巨大的管道前做著焊接,或在實驗台做著微型風洞測試。

  • 馬斯克的「超級高鐵」構想

Hyperloop(超級高鐵)項目的構想來自美國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創始人兼 CEO 埃隆·馬斯克,他在 2013 年發布了名為《超級高鐵緣起》白皮書,「Hyperloop」概念首次被提出。馬斯克的「超級高鐵」運行時速 800 英里(也有一說是 750 英里),一列車坐 28 人,洛杉磯到舊金山票價 20 美元,一年運送旅客 740 萬,20 年收回投資。

《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一書的作者、矽谷著名科技記者阿什利·萬斯(Ashlee Vance)透露了馬斯克關於超級高鐵項目的更多細節。

馬斯克關於超級高鐵的主意來源於他對加州提出的高鐵系統的厭惡,「他們計劃在加州建造的價值 600 億美元的高速子彈列車,全世界每英里造價最高但速度最慢的高鐵計劃,他們這是在以完全錯誤的方式創造紀錄。」慶幸的是,加州的這一高鐵計劃後來成功流產了。

根據加州的高鐵計劃,人們從洛杉磯去往舊金山需要兩個半小時左右,到 2029 年才能建成。但馬斯克對超級高鐵的構想是將這一路程縮短至大約 30 分鐘。並且 Hyperloop 設置將採用太陽能供電,把相距 1000 公里以內的城市連接起來。

馬斯克表示,「洛杉磯到舊金山、紐約到華盛頓、紐約到波士頓,’ 超級高鐵’ 適用於這樣的城市間交通運輸。如果距離超過 1000 英里,不但成本不允許,而且你也不想隨處都是管道,誰都不想住在一個管道的世界裡。」

根據他的構想,管道要在低壓環境下運行,船體將漂浮在基底滑動裝置產生的氣床上,每個艙體由電磁脈衝推動前進,管道內的發動機會按需向艙體提供額外的動力,以讓艙體能以 800 英里的時速前進。

馬斯克的超級高鐵項目白皮書發布後不久,他的好友兼投資人謝爾文·皮謝瓦帶著這項技術的詳細說明跑到白宮跟奧巴馬總統進行了 90 分鐘的長談。「總統很喜歡這個點子,」皮謝瓦說。

2014 年 4 月,馬斯克與奧巴馬進行了一次單獨會面。後來,皮謝瓦、凱文·布羅根和 PayPal 前高管戴維·薩克斯成立了 Hyperloop Technologies,這家公司週二正式更名為 Hyperloop One。

「我們確信每一公里的建造成本會比中國的高鐵更低。」Hyperloop One 表示。

(本文獲虎嗅網授權刊載,原標“超級高鐵”2 秒加速至 640 公里 / 時,“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為何總能創造歷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台灣比不上中國!】只求短期獲利不想長遠轉型,台灣代工思維致命傷!

$
0
0

隨著創業風潮興盛,新創企業及在募資平台募資成功的專案,衍生出許多「少量多樣」的製造需求,這種變革趨勢在物聯網時代更加明顯。但是,台灣大型代工業者卻仍停留在傳統思維,對於接小單興趣缺缺,儘管現在政府希望協助代工業者接洽新創團隊,但成效仍然有限,因為國內 OEM 大廠至今仍不能拋下「只看大單」的既有思維,若全球的新創業者在公司剛起步的草創時期,就開始接受中國大陸的服務,這群新創業者未來長大了,也會和中國大陸保持緊密的關係,如此一來,十年之後台灣還有機會接到他們的單嗎?

為促成全球新創團隊與台灣的生產製造業者合作,經濟部、科技部及國發會在今年 3 月底成立「台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簡稱 TRIPLE),提供快速試製創新商機的媒合服務,鎖定穿戴式裝置、物聯網、先進製造、先進醫療器材、先進材料等五大領域。來自全球的新創團隊,都可以跟快製媒合中心聯繫,只要有需求進來,就會把訂單轉介給有能力接單的台灣代工業者去洽談。快製中心最近成功媒合兩件物聯網應用,交由緯創及美鈦國際生產製造(註 1)。經濟部估計在今年底前,將引介 100 件國內外新創提案至台灣。

圖一、台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運作模式 

Screen Shot 2016-05-13 at 5.30.11 PM

圖片來源:台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官網

資策會 MIC 產業顧問楊中傑指出,快製媒合中心才剛成立幾個月而已,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新創團隊的設計都很花俏,如果生產廠商評估後說做不出來,雙方就會爭議到底是生產能力或是設計的問題;加上快製媒合中心提供服務並沒有收錢,只是轉介訂單需求給代工業者,有負荷上的限制。雖然台灣政府想要聯合產業的力量去接新創團隊的訂單,但這樣的努力還不夠,因為大陸深圳的速度比我們快,台灣要有更積極的作為,去尋找全球的客戶,吸引他們進來。

真正的原因,說穿了是台灣的 OEM 大廠還不太關心 IT 產業已然掀起的這項變革,相較於少量多樣的創客文化,他們更關心如何找到下一波的大型應用,像是工業電腦、工業電子、車用電子、醫療電子,因為現實是大公司需要大的訂單去支撐營收。不過,楊中傑也提醒,新創團隊有很多創意,可以轉變成未來公司成長的動力,小單不能看做是「訂單」而是「投資」,用投資的方式去協助生產,會有不同效益,否則接小單意義是不大的。當然,大公司有很多限制和考量,不見得適合自己跳下去做,成立另一家公司去和新創團隊合作是個好方法,只是目前台灣 OEM 大廠對於小單興趣缺缺,只有鴻海的 Kick2Real 做的比較好。

  • 協助新創團隊,政府 PK 民間團體

成立於 2014 年 4 月的 Kick2real,是從台灣鴻海及大陸富士康集團分割出來的創業媒合平台,本身就是一個內部創業項目,負責經營新型態創業的媒合業務,由鴻海集團或 FIH 富智康集團擔任贊助商。新創團隊可到創客中心手工實做並驗證原始創意,或提出已經完成驗證的工程樣品,透過 Kick2Real 的創業導師引路,爭取創業資金。

Kick2Real 會根據創業提案者項目的需求,媒合適當的贊助商的資源。因為商品化規格牽涉到的考量因素非常複雜,多數的新創團隊有能力把產品的概念原型手做出來,而細部規格則較難定案,往往超出了創業者的經驗範疇,贊助商的角色是提供相關資源與經驗,幫助創業家解決從產品原型到規格定案,達到完成商品的目標。

圖二、Kick2Real 接受新創團隊提案之類別

圖片來源:Kick2real 官網

楊中傑認為,其實在這樣的創業時代,正好是台灣產業從傳統生產代工轉型的最佳契機,但是台灣大的 OEM、ODM 廠商卻還看不到積極的作法,於新創這塊相對比較少投入資源,儘管大廠會配合政府計畫合作,但仍流於表面,比較少和新創團隊做真正的連結,反而是中國大陸早在三年前就很努力在和新創團隊建立關係,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警訊。

因為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的新創業者,若在公司剛起步的草創時期,就開始接受中國大陸的服務,這群新創業者未來長大了,也會和中國大陸保持緊密的關係,如此一來,十年之後台灣還能接到他們的單嗎?可預想的結果是,這些公司會繼續留在紅色供應鏈裡,不會想要投單給台灣代工業者,就像 HP 最早開始生產 PC 時,就和台灣廣達、仁寶連結在一起,這種合作關係延續至今多年依然穩固。台灣要爭取新創團隊的訂單,最大的對手是深圳,現在再不努力和全球新創業者建立扶植關係,未來訂單就會留在深圳了!

  • 深圳創業基地興起,台灣最大競爭對手

深圳的創業基地早在三年前就開始發展,只不過最初是靠著民間的力量,直到 2015 年 1 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往深圳創客聚集地「柴火空間」考察,瞭解創意製造的情況,此後深圳的創客文化才獲得大力的政策支持,李克強宣布在創客空間、創新工廠等孵化模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路化的「眾創空間」,為小型創新企業和個人創業提供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台,各地方的扶持政策也陸續出台,鴻海的 Kick2Real 也是趁著這波浪潮而成立(註 2)。

為了進一步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深圳在今年 6 月還發放了首批「科技創新券」。中小微企業和創客可向政府相關部門申請最高價值 100 萬元的「科技創新券」,用於向政府指定的科技服務機構購買相應的科技服務(註 3)。深圳創業基地不但擁有快速製造能力,加上鄰近廣大市場、創客聚集,形成正向循環,新創團隊在深圳獲得的協助不只是製造出產品原型,當地的硬體加速器還可以代為介紹大陸的通路,並以交換股權的方式建立合作的商業模式。當然,若能發掘出好的新創團隊,獲益是非常可觀的。

圖三、深圳發展創新創業基地之歷程與現況

圖片來源:資策會(MIC),2015 年 9 月

  • 「製造業服務化」,台灣代工業轉型契機

現在全球已經邁入生產過剩的時代,IT 產業從很早以前就已經是紅海一片,未來的競爭只會益發激烈,正因如此,台灣廠商應該從生產製造的舊觀念跳脫出來,重新思考新的獲利模式,開發高單價、智慧化的利基市場。面對中國大陸爭奪新創團隊少量多樣訂單的競爭,楊中傑強調,台灣代工產業不能再只看大單不看小單,面對新創企業需求,不見得要從生產製造端著手,可藉由過去累積的基礎,提供全球客戶關於產品設計及製造生產管理的顧問服務,促進產業邁向製造業服務化,將會是台灣代工業很好的轉型機會。

(本文獲北美智權報授權刊載,原標只看大單不看小單?台灣代工思維致命傷!,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延伸閱讀

硬體大廠別掙扎了!廣達老總林百里:老公司不可能在新時代成功
【台灣製造大廠可以跟新創合作嗎?】Kickstarter 歐洲募資第三高的英國新創 BLOCKS,靠台灣廠商「保證到貨」
【專訪】南星加速器創辦人朱宜振:硬體大國,為何沒有硬體加速器
【台灣拿什麼跟中國比競爭?】高喊要創新,宏碁研發費卻低到我嚇歪
【林之晨】不懂變通只看成本、KPI 的老闆,註定被數位經濟時代淘汰

硬體廠如何放下身段,跨界海納百川尋找新出路?

軟體新創如何謹守行銷承諾、即時出貨?

大廠與新創真的可以合作嗎?

5/27 TechOrange 夜間揭秘

http://goo.gl/HXZjPV

【整個場子台灣人 Hold 住】日本創業展 Slush Asia,台灣新創 SkyREC 奪冠

$
0
0

Screen Shot 2016-05-14 at 6.49.57 PM

由台灣新創競技場 (Taiwan Startup Stadium,以下簡稱 TSS) 組成的 Slush Asia 代表團從日本傳來捷報,新創團隊 SkyREC 實體商店商情分析系統奪下 Slush Asia 2016 簡報冠軍,得到包括 Autodesk 100 萬日幣現金及日本航空提供 55000 免費哩程點數及 Google 價值 100 萬日幣的服務,這是繼去年 Slush Asia 第一屆由台灣團隊 VMFive 奪冠,今年冠軍再度傳承由台灣新創蟬聯。

SkyREC 是由 60 隊來自 15 個國家的新創,經由三輪各國專業投資人組成的專業評審團評比後脫穎而出,其實不僅是得到冠軍的 SkyREC 受到注目,在晉級最後五強總決賽中,TSS 的團隊就佔了三隊,另外還有 Vectr 線上向量圖檔專業繪圖工具,以及 MoBagel 物聯網即時分析預測服務,再度證明台灣科技新創在創新及商業化能力上的表現具有優異的國際競爭力。

為期兩天的 Slush Asia 大會吸引日本當地和臨近亞洲國家四千人以上參觀,日本重量級科技媒體 The Bridge 在第一天就發佈了 TSS 的訊息,讚揚台灣政府推動新創發展的努力,整體置展宣傳吸睛,協助台灣團隊國際化。

台灣新創競技場(TSS)是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支持成立的國際型創業園區計劃,執行一年以來,已率台灣團隊征戰多項國際展覽,以打群架的方式提高台灣科技新創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參與在日本舉辦的 Slush Asia 大會獲此佳績,台灣新創競技場執行長黃蕙雯 Anita 表示:「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得獎固然開心,但參與的每個團隊都能在此行中增加更多對日本市場的認識,也連結更多包括投資人,合作夥伴等對於國際市場拓展有幫助的資源,真正達成國際化的目標。」

最後入選五強台灣團隊:

SkyREC          實體商店的商情分析系統 http://www.skyrec.cc

MoBagel        物聯網即時分析預測服務 https://mobagel.com

Vectr              線上向量圖檔專業繪圖工具 https://vectr.com

創業者眼中的台灣:守舊不創新又難拿錢,卻是創業起步的最好天堂

$
0
0

台灣,比起四周的鄰居中國、日本、菲律賓來說,市場稍小。1960 至 1990 時,台灣還保有亞洲四小龍的稱號(值得一提的是英文卻是 four Asian Tigers),在亞洲市場為領頭羊之一。時間推移至今,台灣的經濟慢慢地失去閃耀光澤。

而創業,被視為台灣經濟起飛的翅膀,或是解救經濟衰落的解藥。不過,台灣準備好了嗎?Tech in Asia 訪問了五個在台灣的創業者,來看看他們眼中的台灣,對於創業者來說,到底是一塊令人傳頌的樂土,又或者是一塊惱人的貧瘠之地呢?

  • 台灣雖小,電子商務潛力市場大

台灣地理環境雖然小,不過在 2015 年台灣的電子商務市場高達 340 億美金,過去 5 年來平均成長率達 10% 以上。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70% 的線上購物者會使用手機瀏覽商品與購物。有著如此豐厚的背景因素,加上十分方便的超商取貨以及 ATM 付款服務,Tony Wong,Shopline 的創辦人兼 CEO 認為台灣的網路購物市場非常成熟。

因此他創立了 Shopline 線上開店自助平台,可以幫助業主直接開設線上網路商店,並同步進行行動端的優化。過去 10 年,台灣的線上購物市場被 Yahoo 以及 PCHome 箝制,每個人都必須按照這些巨人的規則來玩。現在你可以透過 Shopline 這樣的服務來設立自己的網路商店,線上方面就由它們來做,線下則有方便的便利商店以及 ATM 系統支持。

同樣踏進電子商務領域的還有 Eric Wang 創立的 citiesocial,在這裡,你可以買到各式各樣來自全世界的高品質商品。他認為,比起中國,台灣有其優勢存在,中國 70% 的電子商務都由天貓跟淘寶控制。而台灣,並沒有誰可以完全地控制電子商務市場,給予小型電子商務商家喘息與運作空間。而 citiesocial 目前他們擁有 30 萬會員與超過 2 萬 5 千件商品,成績不俗。

  • 守舊心態阻礙台灣發展

沒想到英文爛竟然也會成為台灣創業發展的阻礙?WritePath 的共同創辦人兼 CEO Charles Chin 認為,台灣許多公司不願意用英文完整呈現公司的經營狀況等訊息,都會阻礙台灣公司的國際能見度,也令國外的投資者卻步。許多在台灣的公司並不知道,英文,也許是讓他們前進到下一個等級的金鑰。

因此他們創立了 WritePath,提供了翻譯服務,透過會自我學習的 AI 系統並輔以人工方式,不只提升精準度,更大大降低了翻譯所需的時間。

除了英文之外,台灣許多公司也缺乏接受新科技的彈性,例如本土零售商。Cate Xie SkyRec 的共同創辦人認為台灣傳統零售業的競爭越趨激烈,像是有些店開始營業至晚上 11 點,甚至 24 小時營業,只為了迎合台灣人漸漸轉變的作息時間。而 SkyRec 提供數據分析與 BI 服務,知名的服務對象有 Sasa 與萊爾富。他們認為本土的零售商需要更多關鍵的科學資訊,包含動線、販賣交易分析、員工換班訊息,而不只是 POS 機的資料,甚至是肉眼的「實體觀察」。

不過,對許多零售商來說,這樣的服務太過新穎了,它們不願意接收新科技,或是不懂得新科技的力量。SkyRec 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去說服這些老人,說服他們接受新科技的美好。

的確,要進入台灣的市場必須克服這些守舊的文化與心態,需要一些努力與耐心,除此之外,台灣現在的創業環境友善嗎?

  • 台灣的創業環境與成功的新創公司

WritePath 的 Charles Chin 認為現在新創公司所享有的資源比以前多太多了。Charles Chin 於 2010 年開始他的創業之旅,那時幾乎沒有什麼孵化器或加速器(育成)之類的機構。現在,新創公司有許多曝光的管道、媒體的報導,甚至還有教育顧問、有課程可以上。

SkyRec 的 Cate Xie 也說,比起三年前,現在的新創公司的確有更多的資源,不管是 TSS(The Startup Stadium iiiMeet Club AppWorks 等,還有許多資源等著被挖掘。

citiesocial 的 Eric Wong 則提到了其他部分,他認為許多投資人仍在認識新創生態;政府也在思考如何給予新創公司最大的支持;而許多新創創辦人也在累積資源。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台灣也有許多新創公司正在追逐與複製成功的創業案例,像是模仿 uber 或是其他成功的例子,他們卻沒有認真思考本土市場的機制。在台灣,有三種成功的新創公司:

  1. 獨特地結合台灣的資源,並應用在新科技或是營運模式上,像是 Lativ 與台灣紡織業、Gogoro 與台灣硬體製造業。
  2. 找尋一個龐大的市場並把在地化與垂直服務做到最好,像是 Addcn、Gomaji、iFit。
  3. 經驗豐富的企業家所建立的新創事業,像是 Appier 與 KKBOX。

Shopline 的 Tony Wong 認為,因為台灣擁有 Foxconn、Asus、Acer、MSI 與 HTC 等,台灣新創公司很容易追隨這樣的趨勢把焦點放在硬體上。

  • 錢呢?台灣新創企業難以獲得投資

講這麼多,對新創公司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錢了。iChef 的共同創辦人與 CMO Ken Chen 認為,有許多新創公司在找錢,也有許多投資者在等著投資,但是他們並沒有對上。

citiesocial 的 Eric Wong 同意,台灣許多創投有投資硬體的經驗,不過對於網路或是軟體公司,這些創投可能不是這麼熟悉。這樣的困境之下,許多新創公司被迫減緩了前進,甚至躍進的速度,或是被強迫去尋找台灣以外的投資人。

SkyRec 的 Cate Xie 甚至說天使投資幾乎不存在於台灣,台灣的投資者發現自己似乎不擅長於新創領域,便會轉為投資那些已經臻至成熟穩定的公司。他建議,如果公司想變為獨角獸等級的新創公司,只能從國外來尋找投資機會。

  • 對於台灣新創的建議

go global 一直都是 SkyRec 與 iChef 的口號,這應該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全部人的目標,特別是對創業者來說。如果你有任何好的點子,不要藏在心裡,想辦法好好地做並找尋資源與機會,與這個世界,不管是投資人或是市場連結。

iChef 的 Ken Chen,做了一個結論,給予了一個充滿希望的評價。在台灣,由於目前令人沮喪的經濟狀況,讓許多新創企業家更願意去分享並為台灣的經濟帶來更多的希望。這是非常令人興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或是中年人願意帶著天賦加入新創這個社群,不管是開始自己的事業或者是在其中提供自己的專業能力。

Writepath 的 Charles Chin 提到,創業的旅程的確很辛苦,想辦法集結到最好的團隊,找到最有耐心的投資者,打造大家都願意一買再買的商品,然後持續並頑強的存在。

citiesocial 的 Eric Wong 認為台灣有許多優勢值得創業者放在心中,像是發展良好的基礎建設、手機與網路的普及、也有許多強大的科技、軟體、設計人才,把這些好好記住,並好好地遵守法律。最後,聰明地做選擇,並用精準的數字來當作基礎。

Shopline 的 Tony Wong 為這篇文章下了結論,台灣市場並不小,有兩千三百萬人。而且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以及低成本的居住環境,對新創事業來說是個理想的起步市場。當然有一些進入門檻,但是絕對不是非常困難,需要一點努力跟耐心來克服,這些投資必然值得。

(資料、頁首圖片來源:TECHINASIA。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合作夥伴則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沒人投資沒人愛,創投工會秘書長蘇拾忠:台灣得了「天使投資缺乏症候群」
腐壞的舊文化、沒幫助的政策 …… 台灣年輕人要打破的不只是這些困境
提升翻譯效率 300%,台灣新創 WritePath 雲翻譯獲聯合報集團戰略投資


【萬惡 KPI】打臉慣老闆!這樣管理人才只會「Kill People’s Idea」

$
0
0

Screen Shot 2016-05-14 at 6.02.10 PM

編者按:本文作者曹政,常用 ID:caoz ,資深 IT 人,從事互聯網工作十餘年。技術大牛、數據控、歷史控、考證控。曾參與創建一統統計、cnzz 站長統計,曾主持搭建百度商業分析支撐平台。文章首發於其微信公眾號「caoz 的夢囈」(微信號:caozsay),授權 TechOrange 發布。

  • 一、KPI 的緣起

用最簡單的描述就是,KPI 來源於工業化的年代,車間工人,業務代表,你很容易設計一套數據指標,來考核他們的工作績效和工作質量。而傳統的管理學又將這裡的指標更加的細化,分出不同的條目,類別,以實現更精確的管理和考核,這一切的基礎是,你的工作目標,是完全確定的,而你的工作成果,是完全可以量化的。

  • 二、新時代的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或者說更早一點,在 IT 崛起的時代,我們應該意識到一個巨大的變革來臨了,工作的價值往往不在於工作量和勤奮程度,而在於員工的創造力以及一些方法論的東西。而工作目標也會隨著市場的變化快速的調整和迭代, 人與人在才能和表現上的差距也會無比放大,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去苛求量化方法,或者強求去製定一些標準,往往產生南轅北轍,與目標相反的結果。而這些,其實不斷的扼殺一些企業的創新能力,並持續低估一些傑出員工的價值體現。

激勵體系的問題,確是實打實很多企業共有的。下面,我們說一下典型的 kpi 問題,先從技術領域說起。

1、以工作量為考核目標。

據說某公司用代碼行數作為考核目標。

這個策略實際上是激勵大量的垃圾代碼,優秀的代碼都是簡潔優雅的,高複用,低耦合是追求的目標。參見雲風老師的 skynet 開源代碼。如果考核員工的代碼行數,菜鳥工程師絕對開心,你不需要考慮架構,不需要考慮復用,大量的 copy & paste 很容易堆砌大量代碼,我在最初編程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習慣,把以前的代碼直接粘貼過來改寫,而這實際上是複用性很差的表現。

2、以解決問題為考核目標,比如處理實際問題數,修補 bug 數。

這個聽上去合理一些,但我以前舉過這樣的例子,兩個項目組,第一個組長水平很高,寫出來的項目代碼非常穩定可靠,上線後啥問題都不出,項目團隊變得無所事事。第二個組長,稍遜一些,寫出來的項目代碼上線後,經常出一些奇怪的問題,結果疲於奔命,各種加班,各種救火,結果第一個小組團隊全部被調往第二個小組支援,第二個小組組長因卓越的工作積極性,大量的問題處理表現,和持續性的加班奮鬥而被領導賞識,升職,第一個組長只能作為其下屬。

很多企業都會犯這樣的錯誤,這樣的案例其實也有不少。

3、以專家小組的考核為準。

技術的事情,讓技術專家去評定,有些大公司有非常優秀的技術專家,就組成評委會,技術工程師需要申請升級的時候,去報告自己的工作表現,所使用的技術,所完成的工作量,所達到的目標,技術專家根據其表現決定是否升職加薪。聽上去很合理對不對?

然而並不是,十年前,我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需要處理一個線上的問題,這個處理方案不復雜,按照我的方案做很快就能完成,和我搭配的工程師人蠻好的,水平也很高,但是就跟我抱怨了,「對不起啊,我上次評高級工程師沒過呢,說我工作技術價值太低,這個方案我工作考核肯定上不去啊,我有個什麼什麼算法,你看行不行。」 咳咳,都是打工族,你好意思難為人家麼,本來一兩天的事情,做一兩週,說實話,這還是非常照顧產品需求,很容易溝通的工程師,如果有那種非常自我為中心的,出個一兩月的技術方案你也沒轍啊。

今天我說一句可能有些人不服氣的話,很多大公司,存在大量技術過剩的情況,就是因為這種技術考核體系,小題大做,沒必要的技術方案,沒必要的過度架構,很多是為了滿足技術評級和升職的需要,而這一切,除了人力和資源的浪費外,更導致了產品迭代緩慢,市場應對能力緩慢。

其實我們看很多創業小公司,乃至個人,可以很短時間內發布很有意思的產品,包括一些駭客松的活動,36-48 小時做出來的產品也都有模有樣,但是大公司做一些同類產品動輒幾百人團隊,半年以上時間,有人會說,你不懂,大公司性能要求高複雜度高知道不, 呵呵,這個我還真的略懂。

而更可怕的是,某些管理職能的人為了能升職,一些本來不需要很多人的崗位,也要硬造出一堆工作任務來,招一堆人來滿足一些根本沒太大實際意義的事情,手下人多了,自然職位也就上去了。

4、基於犯錯率考核

這種思路是,考核你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數,bug 數和相關故障數。嗯,其作用大家都知道,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吶,工程師都已經習慣做背鍋俠了。

5、基於團隊目標

恩,單獨的技術實在難以考核,只好基於團隊目標,和你的項目團隊共進退,雖然存在不公平,比如優秀的技術如果配到了一個不靠譜的產品經理手裡,可能就被拖累了,但是好歹也是一種弊端較少的方案了吧。

然而,我們知道,大公司最怕的是什麼,部門藩籬,有些熱心的技術牛人,願意和更多人分享,願意幫助其他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願意輔導更多年輕人,然而,這一切,都沒有任何激勵。很多大公司在 kpi 的導向下,部門利益高於公司利益,甚至不同部門明爭暗鬥,搶項目,搶資源,搶話語權。

如果有個人才,是以公司利益為重,甚至願意為了公司利益犧牲團隊利益(有些情況下是需要的,比如,公司有個特別重要的項目,比這個部門當前的項目價值大很多,一個優秀的技術,在與本部門管理者溝通確認後,去緊急支援人家的項目,就比按時完成本部門項目,對公司價值更大,我個人是非常鼓勵這種行為的),那在這種考核目標下,簡直就是要被淘汰的典型了。

可怕不?

技術崗不好評定,那麼其他崗位呢,設計師崗位類似技術崗,做的多不如做得好,一個好的設計,勝過 1000 個平庸的設計,然而好這個評定,如何定量。

在產品和設計領域,kpi 的問題在於,只能考核已知的東西,如何評估未知的東西,而互聯網行業,IT 行業,要經常面對未知的場景,提出新的觀點,新的構思,和新的產品特性,那麼,在這些東西提出來之前,我們的 kpi 原則是什麼,每個月遞交幾份 ppt 報告麼?

所以,在西方有個說法,kpi= kill people idea,你照領導吩咐的做就是了,kpi 沒有任何關於想法和創造力的評估手段。

下面說一下銷售和市場相關。

百度的問題,其實包括這次的醫療問題在內,很大程度,依然是 kpi 導向,業績壓制了價值觀。

引用舊文一句話

其實對於百度而言,99% 的欺詐廣告並不是銷售判斷力不行,而是 KPI 壓力,這一點基本上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前端時間有個老闆最喜歡的大毒草雞湯,叫做寫給加西亞的信。別管我的要求多麼過份,別管我的方向多不靠譜,別管我到底想明白了沒有,你們做到了就是狼,做不到就是兔子,就算我腦抽腦殘二逼,你們也要把公司帶的牛逼轟轟幫我賺錢,這就是各個老闆熱衷的狼性文化。

  • 為了達到 KPI,員工可不可以不擇手段?

今天這個話題,在完全以目標為導向的體系裡,就會出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為了目標不擇手段,而這種不擇手段,很可能是犧牲企業長期的信用,或者犧牲的是產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達到的,而這一點,也是非常多互聯網巨頭一直在犯的錯誤。

案例說話:

當年,易趣和淘寶打架的時候,易趣買了百度的「易趣」 關鍵詞,淘寶沒有買「淘寶」 的關鍵詞,這事我就很好奇,我覺得這個詞易趣不買也是他們的啊,自然結果本來就是他們自己的,為什麼要花這個冤枉錢,後來別人給我一解釋才明白,我有多幼稚。廣告購買是市場部門的行為,廣告轉化率是市場部門的 KPI,大家都知道品牌詞的用戶銷售轉化率是最好的,購買這個詞,所帶來的客戶轉化都能提高他們市場部門的 KPI 表現,如果是自然搜索流量,對不起,和市場部門業績毫無關係。那麼淘寶的人說,我們不要這種 KPI。

再說遊戲行業,那麼遊戲運營團隊,製作團隊,以遊戲收入為指標分紅,聽上去是一個相當靠譜和準確的指標了,但是這裡就沒問題了麼?

有,而且很嚴重,實際上,大部分打工者,都比較看重短期的回報和效果,這很正常,誰也不確定自己能否在一個公司呆多久,此外,誰都希望短期業績好看一點讓老闆賞識,也許就此升職加薪呢,長期的事情誰知道。所以就會存在一個問題,以犧牲產品的生命週期來刷收入,中國的遊戲行業,這個特徵冠絕全球。從頁游到手游,中國的遊戲收入高峰能堅持六個月的都寥寥無幾,很多月流水過億的產品三個月後就剩下兩千萬不到了。coc 一款產品的生命週期,我們這邊對應的可能換了七八代主打產品了,問題是人家還在繼續霸排行榜呢。

我最近也有這個煩惱,給團隊按業績分紅是公司的原則,但又不能鼓勵那種衝流水的活動。這就不是規則所能控制的了,必須靠人的判斷力。

某個優秀公司的原則是,用業績分紅的方式沒問題,但是所有遊戲內活動安排都必須 CEO 親自審核,以免有過度的充值活動犧牲產品生命週期,問題是,這個 CEO 必須很懂業務啊,而且必須熟悉所有產品才行。所以,想要復制,還是很難。

  • 公司需要 KPI 嗎?

那麼,問題這麼多,公司是否說,就不需要 kpi 了呢?或者說,有什麼更好的方法麼?

其實,IT 行業優秀的創業公司,初期都是沒有 kpi 的,我們看一些成功企業的發展史,在最早期的時候,都是靠一些天才的產品和技術,快速發展壯大,在互聯網行業,沒有哪個成功的企業創業初期是靠管理優勢的。直到人員膨脹,老闆已經無法直接面對所有員工的時候,管理的意義和重要性才凸顯了出來。而此時,引入職業經理人,引入績效考核制度,才被提入日程,這時候,你要說完全杜絕 KPI,自由發揮,可能也不現實,畢竟缺乏自製力和目標感的人在職場佔據多數。

KPI 的意義在於,約束平庸的員工,以提升他們的執行力,而不能用於去規範優秀的人才,如上的案例,很多時候,KPI 的激勵,對於優秀的人才而言,反而是負面的。

(本文獲caoz 的夢囈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林之晨】不懂變通只看成本、KPI 的老闆,註定被數位經濟時代淘汰
【企業數字管理真經】別亂設 KPI !員工達不到還做假業績你就倒大霉
日本史上最大醜聞:KPI 訂太高,東芝財報作假七年騙賺千億日元

美國人看台灣製造業:「品牌」是讓台灣脫離代工模式的唯一出路

$
0
0

Screen Shot 2016-05-16 at 2.56.45 PM

《TO》導讀:跨國品牌顧問公司 DDG 在台北、上海都設有公司,專營品牌經營、行銷的 DDG 執行總監史孟康 Mark Stocker 針對台灣產業代工、做品牌提出建議。

日前一位官員接受媒體專訪,一席「台灣適合做代工、做品牌愈做愈累」的說法,重啓產業界對於創建品牌的討論。這不是第一次政府官員或民營企業人士針對台灣製造業轉型方向提出見解,也顯示出台灣在發展多面化經濟所面臨的困境。

  • 「品牌」是讓台灣脫離代工模式的唯一出路

我一直以來相信「品牌」在價格競爭的惡性環境中,可以提供台灣製造業脫離代工模式。但同時,我也能深刻體會台灣企業,尤其是科技類的製造企業,在轉型上面對的挑戰與艱辛。

在提出台灣製造業應專注做代工而非品牌的見解時,我們應該也提出如何擺脫低利困境的想法。我相信在我們 DDG 的客戶中,或者任何企業,對百分之三的利潤充滿熱情的,沒有幾個。所以我針對這個方向,和大家分享想法。

四年前,我們有幸參與一項政府專案,在全球各地進行訪談,研究台灣如何提升其運動休閒相關品牌的能見度。這個專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我們除了從工廠製造端來看品牌,更從市場端來瞭解台灣的運動相關品牌的發展。其中有一個發現或許對提供轉型方向有相當價值。

全球訪談行程的一晚,我坐在一個西雅圖的大型自行車商場的對面,望著那佔地超過 250 坪,高達三層樓,全玻璃帷幕的空間,展示著上百部自行車。我剛從這家自行車商場訪談結束,所以知道這些自行車並不是我們在大賣場看到的經濟型自行車。這家商場的自行車掛著平均售價一千美元的價格牌,甚至高達一萬美元價格範圍的產品也有相當豐富的選擇。我當時心中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自行車市場在北美能達到如此的一個規模?在西雅圖或北美其他城市的消費者,為何願意花如此多錢在自行車上?

這個問題你問美國人,得到的答案會是因為美國和歐洲的自行車品牌努力創造出這個市場。在過去的 20 年,美國和歐洲的自行車品牌以男性消費者為目標,創造出新的而有吸引力的自行車文化。這些品牌同時教育消費者一輛好的自行車值得花費一千五百美元。

  • 世界市場需要台灣的技術與研發,才能創造消費新可能

但我生活在台灣這個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研發及製造基地將近 20 年,我知道賦予歐美創造這類市場可能性的,其實是台灣在高端材料和製程上的專研,生產出專業級且市場可接受價格範圍內的商品。所以這些品牌得以用與專業級自行車媲美的商品,吸引一般大眾購買。這個過程,我們稱為「專業級產品可消費化」 (Prosumerization)。

台灣企業在製程的專注,結合歐美品牌的創造市場能力,將消費者 (Consumer) 成功的轉變為專業級產品消費者 (Prosumer),共創有利潤的全新市場。台灣企業針對專業級產品,在製程及材料上做深入調整,在消費市場可接受的成本範圍,製造專業級產品。就等於原先只有職業選手 Lance Armstrong 的團隊才能負擔的自行車,現在一般消費大眾也能購買擁有了。

相似的例子,在台灣其他商品的製造業中也隨處可見:平板顯示器、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健身器材、血壓計、專業汽車零件、甚至著名的 iPhone 也是台灣專業級產品可消費化下的產物。

  • 台灣製造業的價值:降低專業產品製造成本

假設台灣製造業的最具價值的能力,就是在為專業級產品的製造,降低製造成本,協助創造專業級產品的消費市場。那我建議我們應該專注于此一能力,以此能力來開展全新市場。目前就我對市場的觀察,有幾個市場可以經由專業級產品可消費化,而開創更大市場:例如專業醫療級家用醫療設備、家用自動化設備。

台灣製造業對全球市場的主要貢獻為「降低成本製造」,而非「低成本製造」。台灣製造的產品能被全球市場青睞,也是因為我們在降低成本上的努力,提供品牌商更佳的機會,創造原先不可能被創造的市場。

我們的未來不是只有一個選項。台灣會出現成功的品牌,也持續會有成功的台灣製造商。我同意建立品牌是一條長期的、需要決心的路。但決定將製造業發揮到極致的企業,可以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看自身。如果你和我一起看著西雅圖的自行車賣場,你就會知道從市場看進來的角度,機會其實是無限的。

(本文獲DDG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台灣比不上中國!】只求短期獲利不想長遠轉型,台灣代工思維致命傷!
硬體大廠別掙扎了!廣達老總林百里:老公司不可能在新時代成功
【台灣製造大廠可以跟新創合作嗎?】Kickstarter 歐洲募資第三高的英國新創 BLOCKS,靠台灣廠商「保證到貨」

面對物聯網時代新挑戰,台灣硬體大廠難道腦袋硬梆梆轉不過來嗎?

大廠?5/27 TechOrange Mixer 夜間揭秘!

參加 TechOrange Mixer:軟硬整合台灣新出路,新舊共享催生未來產業

>> 活動日期: 2016 / 5 / 27(五)
>> 活動時間:19:00 ~ 21:00
>> 活動地點:Your Space(台北市光復南路 102 號 3 樓,近國父紀念館捷運站 5 號出口)

iot mixer

活動報名

http://goo.gl/HXZjPV

【凍欸條嗎?】Pornhub 懸賞 81 萬台幣獎金,要工程師邊看 A 片邊抓 bug !

$
0
0

 

giphy

你可以一邊看 A 片一邊找 bug 嗎?如果可以,你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色情網站 Pornhub 在找尋的人才。

Uber、Facebook 等大型的公司紛紛為了資安問題祭出高額獎金,舉辦「bug bounty」,藉此吸引世界各地的資安研究員、駭客來找出網站的弱點與 bug。

身為網路世界的巨人之一、世界最大的色情網站的 Pornhub 當然不能落於人後。

  • 快來快來「駭」我

Pornhub 向全世界的駭客、資安專家、研究員發下了請帖,要是誰能夠在 Pornhub 找到 bug 將可獲得最高 25,000 美元的獎金。

參考資料:Pornhub 的高級會員月費為 9.99 美元,如果你真的獲得此項獎勵,可以成為 2,500 個月的會員,也就是擁有 208 年會員資格的超級會員。

不要以為他們在搞笑,Pornhub 是認真的。他們不但發布 bug bounty,也要求任何宣稱找到 bug 的人都必須提供完整的證據,包含截圖、程式碼,甚至當場展示給他們看。

不過,我不太確定在 Pornhub 上面找 bug 的駭客們 …… 是否能夠專心在找 bug 上,還是被海量的 A 片吸走注意力。(其實各位駭客大大們也不用太擔心,根據 Pornhub 提供的數據,每個人平均停留在該網站的時間只有 10 分鐘,so,hmmm,做完該做的事情就開始找 bug 吧。)

  • 最愛東搞西搞的 Pornhub

Pornhub 一直以來都非常愛搞怪,除了正業(A 片)之外的 side project 總是讓人啼笑皆非。

包含使用 Google Glass 拍攝的 A 片,最近也搭上了 VR 風潮,也有 VR A 片。甚至是在群眾募資上募款,希望大家可以投資一部到外太空拍攝的 A 片(募資尚未成功)。甚至他們也有慈善的一面,宣布提供獎學金給那些「散播愛」的學生。

(參考資料來源:DAZED;圖片來源:Giphy。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合作夥伴則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靠 Youtube 自學軟體工程!10 歲神童成為臉書有史以來最年輕抓 Bug 高手

男性同胞最期待的 VR 應用來了!全球最大色情網站 PornHub 新增 VR 影片分類

色情網站 PornHub 揭秘:黑莓用戶最好色、iOS 用戶瀏覽時間最「快」

【真心發問】台灣製造業有世界競爭力還是危在旦夕?

$
0
0

最近有兩份關於經貿的研究報告,引起廣泛的討論與重視。與其繼續爭執到底有沒有「利多於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恐怕台灣更需要仔細研究各國製造業競爭力的消長,以及貿易趨勢的變化,來思考自己的定位、對策和全球布局。

這兩份報告,一是波士頓顧問公司(BCG)2014 年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另一份是渣打銀行的《全球貿易解析》(Global Trade Unbundled)。

BCG 報告顯示,中國雖然仍位居冠軍,但薪資和能源成本大幅增加。美國尤其受惠於能源成本的降低,生產力提高,薪資上漲有限,威脅中國的龍頭地位,兩者差距已不到 5 點。

2004 年相較,墨西哥的製造業競爭力也有大幅提升,與美國同時被點名為此次的閃亮新星。

BCG 是以薪資、生產力、能源成本和匯率作為考量製造業競爭力的因素。這四大因素在過去 10 年間的變化,已經使各國相對的製造成本結構產生巨大改變。今年的數據顯示,在全球前 25 大出口經濟體中,僅墨西哥、中國、台灣、印度、印尼、泰國和俄羅斯的製造成本低於美國。

雖然 BCG 沒有特別針對台灣進行分析,但根據主計處數據來看,過去 10 年薪資凍漲,工業生產力小幅提升,匯率相對穩定,不利因素應該大部分是落在能源成本增加上面。現在看來,未來能源成本只增不減的趨勢已定(不管廢不廢核),必須拿出對策因應。

  • 金磚四國競爭力明顯消退

金磚四國的巴西、俄羅斯和中國,競爭力都較十年前明顯退步。巴西在過去十年,薪資翻了一倍多,兌美元匯率升值 20%,工業電力成本增加 90%,天然氣成本增加近六成,但生產力卻只提升 3%。

俄羅斯的工資也飆漲 224%,自己雖然是產油與天然氣的大國,但工業電力成本竟然還飆漲 78%。

印尼和印度薪資成長也不少,但因燃料補貼,製造業成本的增加相對有限。

可以有什麼對策?BCG 的建議包括:

1. 根據各地理區域目前與未來的需求,有效佈署製造網點

2. 將隱性成本 (Hidden Cost) 考慮進來,進行全方位成本的考量

3. 能源成本上升的國家,應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4. 進行投資時,要有長期規劃,預留未來的選擇空間

5. 支持所有國家消弭不利於提升其競爭力的壁壘與障礙,例如經商容易度、基礎建設與反貪污改革等

  • 無法自外於區域貿易趨勢

渣打的研究報告則顯示,新興市場在全球貿易的重要性提升,區域內貿易加溫,中國已成為自十九世紀的大英帝國以來,真正的「貿易霸權 (Mega-Trader)」。

新興市場出口占全球比重已達 52.3%,如果不計入歐盟內部進行的貿易,則該比重達 42%,而 1990 年僅有 19%。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國家之間進行的「南南貿易 (South-South Trade)」比重,增加了 16 個百分點,而已開發國家之間的「北北貿易 (North-North Trade)」,卻衰退 20 個百分點。其中亞洲新興市場的貿易成長,領先其他區域。但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亞太所有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已是全球最大貨物出口國,也是第三大貿易出口國。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服務貿易從 1990 年以來的年均成長率為 9%,超越貨物貿易的 8% 成長率。前三大服務貿易出口國,分別是歐盟、美國和中國。印度、南韓和越南也已在推動服務出口,作為經濟成長的新動力。

渣打指出,未來各國之間的雙邊貿易與幾個大型的區域化多邊貿易如 TPP 與 TTIP 等,將提升貿易的成長。如果區域化 FTA 成為無法扭轉的趨勢,它或許不是萬靈丹,恐怕卻是一塊不可或缺的敲門磚。

看完這兩份報告,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台灣在亞太區域當中的競爭優勢是什麼?在國際投資者眼中,台灣有那些「隱性成本」和障礙,會令他們卻步不前?服務貿易成為各國瞄準的新市場,台灣如何去提升這部分的國際競爭力?如何把握南南貿易的區域商機?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經說:「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與其繼續爭吵不休,不如捲起袖子,開始對症下藥,調養體質,為自己的競爭力做更長遠的努力。

Screen Shot 2016-05-17 at 11.50.49 AM

(本文獲天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首圖來源Daniel Mennerich

  • 延伸閱讀

美國人看台灣製造業:「品牌」是讓台灣脫離代工模式的唯一出路
【台灣比不上中國!】只求短期獲利不想長遠轉型,台灣代工思維致命傷!
《天下》兩千大調查,誰是 30 年來持續壯大、穩健、長青的企業?
虛實平台各出奇招  「消費體驗」成戰場
看周杰倫打電動 商機有多大?
6、7 年級生回憶 《漢聲小百科》創辦人吳美雲辭世
你家還有老 iPod 嗎 別丟,它值 65 萬

 

安全感可以被「設計」出來,Airbnb 善用心理學博取陌生人間的信任感

$
0
0

截至目前,Airbnb已在全球 191 個國家展開服務,接待了 1.23 億個夜晚,他們成功克服了人們對陌生人的不信任感。Airbnb 共同創辦人 Joe Gebbia 告訴你,設計在這裏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讓大家的偏見可以因此被改變。

2007 年,剛從設計學院畢業的 Joe 在自家後院舊物拍賣會上與陌生人攀談,而意外地讓陌生人在家中過夜,從此接待他人住在客廳不再是個奇怪的想法。兩年後,處於失業狀態,室友退租,租金又上漲的經濟壓力下,他腦中的有了新想法。Joe 一直相信將恐懼化為樂趣是展現創造力的良機,他決定出租自己的公寓,提供充氣床墊、早餐和無線網路給即將來城裡參加設計會議的年輕設計師們。

結果,計畫奏效,解決了房租問題,他也因此多了三個朋友,這個美好的經驗也讓他有了新的省思,我們從小被灌輸著陌生人即危險的偏見是否該被改變呢? 如果這些我們所視為陌生人的人,其實是尚未被發掘的朋友呢?

在這想法的驅使下,Airbnb 誕生了. 但要如何說服屋主敞開大門接待陌生人?又要如何讓人們相信房東是好客友善的?這些疑問能否被突破,仰賴著對他人的信任感能否克服彼此心中的不安。

  • 從來沒想過,安全感可以被「設計」出來

Airbnb 認為一個設計完善的評比系統是建立信任感的關鍵。在與史丹佛大學合作研究中,觀察人們有多願意相信別人,依據性別、年齡、嗜好等,發現人們普遍較願意相信與自己相似的人,而與我們越不相似的人,越難博取我們的信任感。這是很自然的社會偏見現象,但如果加入了一些評比,人們的偏見可以因此改觀。準確地來說,當你有超過十個以上的正面評比,你的信譽已打敗了因與他人相似所帶來的影響力。但不一定每個人都願意給好評價,因此,Airbnb 設計了互相牽制的機制,只有在房東和房客都互相留下評比後,訊息才會公開。

而在博取他人信任的同時,揭露部分個人隱私是必須的。但可不是透露得越多越好,裝熟的招呼語也不是個好主意。Airbnb 設計了大小適中的訊息欄位,加上用問題引導大家寫出適合分享的訊息內容,增加了雙方互相接受的機率。這些設計上的巧思說明了,透過對的設計,根深蒂固的偏見是可以被克服的。

以下來看看 Joe Gebbia 在 TED 上的精彩演說,除了告訴大家設計對新創團隊的重要,也預見未來都市裡的共享經濟,家即分享的理念,將會讓人們更緊密地凝聚在一起。

(資料、影片來源:TED,圖片來源:the_ml CC Licensed)

2016 Google I/O 測風向:開發者預備,VR、物聯網是年度開發重點

$
0
0

Screen Shot 2016-05-17 at 3.40.28 PM

喜大普奔,又到了 GoogleI/O 大會的時間啦!2016 年 Google 年度開發者大會,將於美國時間 5 月 18 日在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拉開序幕,必不可少的是兩個小時的開幕主題演講。今年新的場地和確定公佈的 Android N、VR、Chrome OS 等,肯定是今年移動技術的一大亮點。

我們對 Google 有史以來最大的大會應該抱有什麼期望?

  • 新場館

Screen Shot 2016-05-17 at 3.41.23 PM

除了實際公佈、並在 GoogleI/O 2016 展示的產品和技術,與會者將在 Google 的老家山景城海岸線圓形戶外劇場(Shoreline Amphitheater)以一種新的方式體驗今年的會議。這個戶外舞台與往年 I/O 的場地舊金山 Moscone West 會議中心變化很大,後者是一個傳統的室內會議空間。

主題演講將在圓形劇場的主舞台開始,在演示區之間 10 個較小的舞台間隔了其他演示和開發者會議。場地的變化,保證在今年會議不同的氣氛,具有更多的觀眾和開闊的空間。

我們真正想說的是,這可能是史上最有趣的 GoogleI/O 呢。

  • Android N

Screen Shot 2016-05-17 at 3.42.31 PM

我們將了解更多有關 Android N 背後特徵更廣泛的思考,以及它最終的名字。

我們知道很多關於 Android N 將於 I/O 2016 發布的消息,比去年 Android M 知道的多。至今,Google 已經推出了幾個開發者預覽版,展示了主要功能,如分屏多任務處理、新的通知面板、支持 Vulkan API 以改善遊戲性能。

到目前為止,除了在開發者文件正式披露 N 的特性,剩下的留給了開發人員和能工巧匠,試圖找出答案。既然如此,在 I/O 大會上我們將了解更多有關 Android N 背後特徵更廣泛的思考。雖然說 Android 團隊故意在早期版本保留實力是不太可能,但一些驚喜總會有的。

其中之一可能是 Android 的下一個版本將被命名為什麼。Google 已經公開暗示 Nutella(費列羅旗下的巧克力醬,金莎裡面的巧克力就是它!),如果 Google 與一個品牌合作,則較早公佈才有意義。(2013 年的 Android 4.4 的 KitKat 約比往年提前了一個月宣布。)

也有可能,通過新的 Android Beta(測試)計劃,我們將聽到更多有關非 Nexus 設備將得到 N 的預覽版本。這個過程已經由索尼開始;我們可以在 I/O 上找出誰是下一個。

最後,Google 似乎保留著第三個“N”開發者預覽版本,打算在 I/O 閃亮登場,其影響可能是顯著的。我們離最後完成 Android N 的 API 還差一兩個月,所以 Google 有充足的時間為我們帶來驚喜:新的功能或服務。

說到這……

  • 虛擬現實

Screen Shot 2016-05-17 at 3.43.53 PM

一個獨立的“Android VR”系統可能是 I/O 最大的發現之一。

由第一款 GoogleCardboard 頭戴設備發布至今,已經兩年了,而 VR 世界也火了起來。有優質高價的 Oculus Rift 和 HTC Vive 基於 PC 的體驗,也有更實惠基於智慧手機的如三星 Gear VR 獨霸市場。

此前,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更高級的 Cardboard 將在 2016 年發布,同時還有一個獨立的虛擬現實係統。一個獨立的頭戴設備(和軟體平台)可能是大會最有趣的發現之一。

而“Android VR”可能是我們需要提防的名字。Engadget 和 Gizmodo 聯合創始人 Peter Rojas 發推特說,一個獨立的(不依賴智慧手機的)VR 設備和 Android VR 即將登錄 I/O,但和 Vive 或 Rift 比起來或許還有差距。

Google 智慧手機還將推出一款允許脫離像素密度的限制的獨立的頭戴設備,同時還嘗試將其與自己的生態系統連在一起。它給了遊戲開發者單個的硬體目標,想必會是一些基於手機的管理應用程式,類似於 Android Wear,加載內容到獨立的頭戴設備。這樣的頭戴設備,自然會比 Cardboard 甚至 Gear VR 更加昂貴。

  • Chrip——Google 應對亞馬遜 Echo 的武器

Screen Shot 2016-05-17 at 3.45.54 PM

這個特殊的傳聞已紛飛了一段時間,但它只是在最近幾天開始成為焦點,據 Recode 報導,Google 正在開發亞馬遜 Echo 語音控制助理的競爭對手,其代號為“Chrip”,它會在 I/O 上亮相。

該設備顯然看起來像一個 OnHub 路由器,結合語音搜索和類似亞馬遜 Echo 的個人助理功能。

其他細節很少,但是看到 Google 把自然語言交互和 Google Now 變成一個獨立的、以家庭為基礎的助理並不奇怪。迄今為止,亞馬遜 Echo 顯示出巨大的潛力,而 Google 能提供的服務數量之多,(更不用提其廣泛的全球影響力)“Chrip”的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

  • Chromebook 上的 Google Play

Screen Shot 2016-05-17 at 3.46.41 PM

這個我們盼了許久。在 I/O 2014,我們第一次看到 Android 應用程序在 Chrome OS 中的窗口中運行。一晃兩年,看起來像是 Google 終於準備打開大門,迎接 Play 商店帶來“過百萬”的 Android 應用程序。

此舉將顯著地擴大 Chromebook 的功能,讓 Google 跟上微軟的步伐,儘管後者 PC 銷售下滑,但其桌面生態系統仍然有巨大的領先優勢。Chrome OS 不會一蹴而就,但是長期來說 Play 商店對不方便在瀏覽器窗口中使用的應用程序而言,將是一個重要的特性。

  • Tango

Screen Shot 2016-05-17 at 3.47.24 PM

和 Google 即將推出的 VR 產品有關,Tango 項目是 Google 正在研發的基於 Android 增強現實和室內地圖平台,採用了一系列的相機以 3D 的方式來映射你周圍的環境。

Google 其他 VR 產品很可能基於 Tango 的中心技術。

聯想將在六月初的發布會上展示第一個啟用 Tango 項目的消費者智慧手機,但是,如果 Bloomberg 報導是可信的話,Google 也將在 I/O 展示它與 Tango 所取得的進展,其中可能包括對設備先睹為快。

“該公司今年計劃在技術上大肆擴張,並最終希望其無處不在。”媒體報導。再加上與 Tango 本身四個獨立開發者的會議,應該有很多新的東西去與其交手。

  • 其他

Android Pay早已應該在英國推出,但是在過去數月,一直沒有任何具體的時間和跡象。I/O 會是一個擴大服務覆蓋面的好時機。

項目 Ara最近一直相當安靜。其是一個模塊化的智慧手機項目,從 Google 的先進技術和項目(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Projects 簡稱 ATAP)集團,是 I/O 2014 年的一大亮點,但具體細節已經很難得,因為美國飛行員市場的公佈。本次會議也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 Google 表明 ATAP 是非常活躍的。

不要把項目 Ara 與項目 Aura 相混淆,後者為下一代 Google Glass 的新名稱,顯然是以企業為重點的版本。

Google 在中國。現在,有一個國家與 Google 有相當大距離,那就是中國。多個消息來源報導,中國特別版(經過重重過濾)的 Google Play 將在 2016 年推出。由於開發者將是其中巨大的一部分,有什麼更好的宣佈時期?

Alphabet 和 Sundar 帶來的更新。這是 Google 由新的母公司 Alphabet 拆分出來,同時也是 Sundar Pichai 被任命為新的 Google 的首席執行官的第一個 I/O。也許主題演講會以與去年的對比變化為開端。

新的 Android 活躍用戶數量。最新的數字來自 2015 年 9 月,Android OS 擁有 14 億活躍用戶。在 I/O 2015 時,這一數字為 10 億。我們希望它在今年的大會上迅速接近 20 億。

(本文獲雷鋒網授權刊載,原標 Google I/O 前瞻:Android N、VR、Chrip、Chromebook 應用商店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Google、Facebook 與 Uber 齊聚討論,以後 Android 可能改用 Swift 當作主要語言
Android N 露臉了,手機也能同螢幕多任務而且還更省電

經濟部來搞笑了:50 題選擇題,考過之後你就是國家認證的「程式設計師」

$
0
0

Screen Shot 2016-05-17 at 4.18.19 PM

經濟部有時候會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例如這個 50 題選擇題線上測驗,考過就可以獲得國家認證「初級行動裝置程式設計師」的頭銜,各位工程師、開發者們你們認為考了這個有用嗎?

這個由經濟部工業局、資策會一起協力合辦的新能力認證措施,主要是為了政府培養專業人才,結合產官學界的資源共同推出的能力認證機制。目的主要是縮短畢業新鮮人踏入資訊產業界的「產學落差」距離。一方面,經濟部拉攏企業,鼓勵老闆們錄用「政府認證」的「程式設計師」,一方面也鼓勵學校敦促學生報考。

登上經濟部工業局的網站簡介,讓我們來瞭解一下這顆「初級行動裝置程式設計」要考些什麼內容,如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必考行動裝置概論、然後行動程式開發 Android、iOS 擇一報考,考試題型為50 題選擇題,誰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是選擇題嗎,為啥考程式開發不是問答題或是實作題呢?

Screen Shot 2016-05-17 at 4.23.53 PM

經濟部考題的內容,對於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資訊相關畢業生,想要從事行動裝置程式設計師」算是該有的能力。但對於業界來講,這張證照真的有加分嗎?

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認為,證照或許可以提供某種程度上的鑑別程度,但是他批判以「選擇題」這種題型,來鑑別程式設計這種需要創意又變化很快的領域,是非常不合理的。

台大教授洪士灝則進一步補充,證照在各行各業代表的意義不同,由於程式開發這門領域的變化速度非常快,所以他反而更重視程式開發人才的「自學的能力」和「工作的態度」。並且說明許多注重研發動能的公司在選才上有綜合性的考量,證照並不會成為錄取決定性關鍵。

其實,經濟部想要以政府公信力出來背書,並且解決「產學落差」、「專業人才認證」的美意,我們都感受得到。但是一來政府其實在培育業界人才這塊沒啥公信力之外,50 題選擇題這招也讓人無法按讚下去。希望經濟部能聽進業界一聲勸,好好檢討一下吧。

  • 延伸閱讀

看看最新 20 強創新企業名單,Bj4!這就是台灣政府對創新的定義
創意不用被綁在教室裡!台灣國中生自學軟體、還被矽谷創業團隊挖角
程式自學十年心得:想吃這行飯,學好演算法與資料結構才能讓你站穩腳步


「過去愛投籃,現在學投資」Kobe Bryant 將成為新一代矽谷老大哥?

$
0
0

 

Kobe_B_Bryant

湖人的傳奇,Kobe Bryant,在 4 月正式從球場退休。一句「Mamba out」不只代表了 Kobe 征戰球場 20 年的退休,對球迷來說更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高掛球鞋的 Kobe 並沒有就此停下他的腳步。現在,他將步伐邁往下一個戰場,矽谷。

  • 你在跟 Kobe 搞外遇?

Kobe 在退休之後依據自己的綽號註冊了商標:黑曼巴(Black Mamba)。同時也成立了 Kobe Inc. 投資了運動能量飲料。除此之外他也非常努力地向矽谷大老取經學習。

其中一位導師就是矽谷的名投資人,Chris Sacca,曾投資 Twitter 與 Uber 等,目前身價超過 10 億美元。而當 Kobe 前來拜師學藝時,Chris Sacca 認為 Kobe 只是跟許多的 NBA 球星一樣,退休後閒著沒事幹,把投資當遊戲。所以,在第一次與 Kobe 的會面中,Chirs Sacca 建議 Kobe 認真念書、多看點相關的文章、追蹤一些優質的 Twitter 帳號、看些 TED 影片等。如果都做到了,再來討論投資,當時 Chirs Sacca 並不相信 Kobe 能有多認真。

他錯了。

接下來幾個月,Chris Sacca 的手機響個不停,有時候甚至是在半夜。「嘿看看這篇文章」、「看看這條 Twitter」、「在 Twitter 上追蹤這個人」、「來聽這場 TED 演講」,甚至是「來看 Y Combinator 的 Demo Days」。

Kobe 不僅把 Chirs Sacca 的建議都聽進去了,甚至做的更多。就連 Chirs Sacca 的妻子都開玩笑地說:「你現在在跟 Kobe 搞外遇就是了?

  • 他就跟在籃球場上一樣認真

Chris Sacca 帶著 Kobe 前往 Twitter 總部、去參觀一些規模較小的新創公司,Kobe 對新創事業非常感興趣,並開始著手部分的投資案。

「他努力學習新創公司的一切,就像在訓練中、籃球場上一樣認真。這是非常罕見的人格特質,只有那些非常偉大的企業家才擁有的特質。」

同時,Kobe 具有矽谷明星的幾項特質:有錢、沒有大學學歷、對成功的堅定信仰 …… 現在就讓我們引頸期待,Kobe 是否能夠在矽谷、在投資界裡闖出一些名堂。如果他真的成功了,這將證明奮戰的精神不只可以征服球場,也能征服矽谷。

(資料來源:VFNews;圖片來源:Wiki

  • 延伸閱讀

投資懶人包:初心者理財投資前必須銘記於心的 10 句真心話!

艾希頓庫奇:演員中最會投資的,投資人中長得最帥的

矽谷和好萊塢搭不上邊,但你知道很多電影巨星其實都是科技、投資人嗎?

台積電張忠謀說的物聯網,其實是場誤會大了的「誤聯網」?

$
0
0

Screen Shot 2016-05-18 at 1.00.48 PM

「物聯網」,一直都是一個懂灣灣不懂的詞,最早最早,是聽說有台灣廠商去參加了大陸無錫的物聯網實驗計畫,扳扳手指來算,那起碼是 5 年前的事了。然後,突然,砰!「物聯網」這個名詞就炸開了,而且是炸成一片一片的,每個人手上攥到一片,就說:「這是物聯網」。

再然後,思科 Cisco 更狠,來了個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於是,一時之間,你走到哪,看到的 Slides,都出現了物聯網 IoT,然後都一定會有一張投影片,是思科對未來萬物聯網的市場估計:「14 兆美元」。

  • 人人都在說物聯網,但沒人懂物聯網

說實在話,那段時間,每次懂灣灣只要看到這張投影片,就開始犯睏,因為,後面要講什麽,我都沒興趣了,原因是,會拿出這個數字來講的人,十之有九,大概都沒想清楚物聯網是什麽,剩下的那一個,是根本不知道物聯網是什麽。

會這麽說,不是懂灣灣偏見太深,而是如果你問問這些在上面 present 的人,這 14 兆美元跟你有什麽關係?其中有一半大概會講出要發展什麽產品,智慧家庭、安全監控巴拉之類的東西,另外一半會跟你說要發展雲端平台,就是那種你可以從遠端開關、管理分級之類的功能。

但說實在話,這就是物聯網嗎?好吧,你要說是,也可以。但,懂灣灣要問的是,這些東西,都是現在就可以做的東西,那麽,現在就已經是物聯網時代了嗎?如果不是,那你現在做的這些,是什麽?

  • 台灣不會因為以前做硬體,以後就保證無縫接軌作物聯網生意

前一陣子,看到有人做出一份策略計畫書,上面洋洋灑灑寫著發物聯網的策略,其中最重要認為可以發展物聯網的關鍵,就在於台灣擁有豐沛、靈活、具競爭力的硬體裝置設計生產能力,然後,開始講半導體是台灣在發展物聯網中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因為,以後所有東西都要聯網,所有東西都要用到半導體,所以,那個量會很可怕,所以,台灣半導體從代工、封測、設計,都會有很好的機會。

然後,然後就是開始畫餅,一下是這個領域要投多少錢,因為他的市場有多大,一下是那個領域要投多少錢,因為預期他的產值有多高。嗯。如果把這份計畫中的「物聯網」換成「雲端」會不會通?好像也通。如果換成「5G」會不會通?好像也行。

最妙的是,這其中把物聯網當成了雞湯塊,好像什麽東西放進了物聯網,就會清水變雞湯,像是工業自動化加上物聯網,就成了工業 4.0。嗯。說實在的,如果這樣能成,懂灣灣也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但這樣真的能成嗎?

  • 台灣產業轉型物聯網,從頭到尾都是場誤會大了的「誤聯網」?

至此,懂灣灣終於懂了,物聯網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誤會,應該叫做「誤聯網」才對。

台灣電子業很多人談物聯網,會用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 2014 年 4 月初的一場演講中所提到的「物聯網是下一個 Big Thing」來強調物聯網的重要性。但不知怎麽的,如果你去看那場演講的內容,你會發現張忠謀講的,跟後來其他人認為的,有點不太小的出入。

張忠謀的說法是:「物聯網這個構想很可能就是下一個「Big Thing」這個產業中最賺錢的公司不會是半導體公司,而是能夠整合系統、平台的公司,相關商機可望於未來數年間發酵。

注意到了嗎,張忠謀說的是什麽?

就在一年之後,在 2015 年 6 月的台積電股東會會後,張忠謀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物聯網將呈穩定發展趨勢,不像手機快速躍升。物聯網不只是手機、手錶,汽車應是物聯網相當大的舞台,未來並將延伸到家庭。物聯網有許許多多、成千上萬的應用,張忠謀表示,物聯網產品多,只是將以漸進式穩定發展,不像手機很快跳上去。

注意到了嗎,張忠謀這次說的又是什麽?

過去兩年,台灣電子業對於物聯網的膜拜,香火鼎盛,但或許,就是因為燃香的煙霧太大,遮蔽了許多人的視線,所以,看不見物聯網的真正樣貌。

有人說,物聯網退燒了,現在熱的是 VR、AI。但說實在話,物聯網也好,VR、AI 也罷,其實都是一樣的。最近,5 月初的時候,Google 台灣的簡立峰的一席演講,讓懂灣灣非常感動,因為,簡立峰不只是苦口婆心,而是直率坦白。

  • Google 台灣簡立峰,給出了真正的物聯網定義

簡立峰說:「AlphaGo 的成功只是一個很會下棋的程式,人類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充滿 Intelligence,而 AlphaGo 只是其中一件。而今天這件事為什麽大家覺得影響這麽大?因為大家覺得圍棋很難,但人類有很多能力,直覺、聯想、創造、決策都很難,到目前為止,電腦圍棋下的好不等於其他都做得很好。

短期內的人工智慧叫做兩個字,一個叫做大數據、一個叫做機器學習,AlphaGo 告訴大家的是在人工智慧時代,透過資料訓練電腦自我學習的方法,這其實在生活裡通通都有,例如在用 Gmail 時發現垃圾郵件被篩選掉了;Uber 知道什麽時候要依據車子的調動狀況來調漲車資。

什麽是物聯網的未來想像?這個時間點要注意的是機器學習。創業最好的方法是透過網路,網路是透過寫程式。而你的程式加上網路,如果未來可以取得資料,用上機器學習的方法,你會取得下一代科技,在各行各業發展智慧服務。

沒有假鬼假怪,也沒有譁眾取寵。簡立峰用了很簡單的說法,講出了在他的角度看到的物聯網。

簡立峰說:「2000 年,是 Internet of Computers,這叫 Web;2008 年,是 Internet of Smartphones,這叫 Mobile Internet;現在,是 Internet of People,這叫 Social Network;未來,我們不知道會是什麽,會是 Internet of Watches、Internet of Cars…… 也或許這些都不會成?所以才叫做 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的想像很簡單,就是任何除了手機以外,未來能夠上網的平台,但最有價值的是平台上頭的智慧服務(Intelligence Service)。」

「物聯網不再是 the future of mobile,不應該再注意手機、車子,而是應該注意新的需求。台灣要扭轉產業的最後一次機會,是把握物聯網,但不是把握硬體,這不是意味著要放棄硬體,而是要把握硬體可以發展的智慧服務。我們若繼續做硬體,我們還是會有未來,但贏家是誰不知道。你不能只是看硬體,你要看在這些平台上還有哪些應用還沒被挖掘,你就應該要去挖掘。」

物聯網的應用,隨便講都可以講出十件,連上網的冰箱、洗衣機,已經都不稀奇,連網的衣服、鞋子呢?簡立峰說的直接:「到現在,其實都還想不出為什麽衣服需要聯網?」

但簡立峰有句話說的好,他說:「但如果只要有一個人知道為什麽,那或許我們的紡織業就起來了。現在,我希望知道那個『為什麽』的人會在台灣。」

  • 物聯網沒有搭配智慧型服務,硬體做再好都沒有價值

就在一個禮拜之後,廣達林百里在分析師會議上這樣講物聯網:「物聯網值得再三研究,要好好分析商業模式,物聯網主體是網路,物(Thing)是被連,如果倒過來則變成物連網路,那麽到底價值在網還是物呢?看到這麽多公司會失敗,就是因為他們搞錯了。很多失敗企業是做連網的物,比方手環可連網,手環價值很小,物聯網的生意其實不大,因為萬物聯網,每個裝置都只是一點點,做硬體的很辛苦,網才是價值,物聯網如果沒有智慧型服務是沒有用的,現在的物都沒有突破性,沒有辦法非要不可,商用價值不高。

林百里的說法,更清楚的為物聯網的價值定了調,林百里說,物聯網是大事,但聯網物,是小事,台灣還是只能賺到硬體這一塊,但這一塊很小,下一波真正大的生意,是在服務與智慧,但台灣,現在還看不到。」就在林百里講完之後,群聯董事長潘健成說的更直接了,他說:「半導體要靠物聯網賺錢是在做白日夢。」

潘健成是這樣說的:「認同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之前的看法,物聯網商機的核心在於『聯網』的網路服務公司,而不是被聯的『物』,而半導體的客戶在於『物』,如果,物不是產業的核心價值,想從中賺到錢,就要思考新商業模式,不能再只是單純賣 IC 給「物」所用了。」

在 5 月 2 日 Pi 和 TWicic 寫的那篇博通為什麽要賣 IoT 部門的文章中,其實也說了一些關於物聯網的觀察,他們是這樣說的:「那對台灣的影響呢?其實,台灣很多人都還沒有想清楚,是「物聯網」還是「網聯物」。「Internet of thing」, thing 都是一樣的 thing, 但因為有了 Internet,所以 thing 變成不一樣的 thing 了。所以是「物聯網」還是「網聯物」呢?

物聯網也好,IoT 也罷,一波大潮狂浪湧來,看似波瀾壯闊、氣勢攝人,但當大浪退潮,捲走的、留下的,會是誰個被沖掉的褲子?」會不會有人被發現沒穿褲子?懂灣灣不知道,也不想看到(因為通常不太好看)。但寫到這裡,懂灣灣好想講一句話,那就是:「丞相,起風了!」

(註:「丞相,起風了!,或作「起風了,丞相」,是 ptt 的流行用語,用於趣味性地形容「風向」(例如鄉民們的主流意見)改變,或形容情勢改變。參考聯結:鄉民百科

(本文獲 TWicic懂灣灣授權刊載,原標:丞相,起風了!看清楚,張忠謀、簡立峰、潘健成,他們講的是什麼?,圖片來源:蘋果日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Screen Shot 2016-05-13 at 11.49.46 AM

  • 延伸閱讀

【台灣拿什麼跟中國比競爭?】高喊要創新,宏碁研發費卻低到我嚇歪
美國人看台灣製造業:「品牌」是讓台灣脫離代工模式的唯一出路
【台灣比不上中國!】只求短期獲利不想長遠轉型,台灣代工思維致命傷!
【台灣製造大廠可以跟新創合作嗎?】Kickstarter 歐洲募資第三高的英國新創 BLOCKS,靠台灣廠商「保證到貨」
硬體大廠別掙扎了!廣達老總林百里:老公司不可能在新時代成功

 

面對物聯網時代新挑戰,台灣硬體大廠難道腦袋硬梆梆轉不過來嗎?

大廠?5/27 TechOrange Mixer 夜間揭秘!

參加 TechOrange Mixer:軟硬整合台灣新出路,新舊共享催生未來產業

>> 活動日期: 2016 / 5 / 27(五)
>> 活動時間:19:00 ~ 21:00
>> 活動地點:Your Space(台北市光復南路 102 號 3 樓,近國父紀念館捷運站 5 號出口)

iot mixer

活動報名

http://goo.gl/HXZjPV

變形金剛 Coming sooon?前 Google 工程師打造無人卡車上公路

$
0
0

15990572497_6bcf86d581_b

當然不是你所想的那種普通卡車啦,而是有個智慧型的無人卡車。Otto 的卡車長度是 Google 無人車的兩倍長、六倍重,不過駕駛人的數目一模一樣:0

Otto 由一群 Google 前員工所創立,包含 Anthony Levandowski,他可是 Google 無人車的第一批製造者之一。Otto 就跟其他的無人車一樣:不用駕駛、可以拯救每年車禍發生的上千條人命、幫助環境,如果發展得宜,可以賺超多錢。

  • 先在現有的卡車上加裝智慧型設備

Otto 創立於舊金山,目前約有 40 名員工,員工來自四面八方,其中不乏來自 Apple、Tesla 等大公司的人才。

美國的高速公路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智慧型卡車。矽谷的新創公司 Peloton 在猶他與德州測試、Daimler 則在內華達州。而 Otto,偷偷摸摸地在昨天發布第一篇文章他們並不打算打造全新的卡車,而打算在現有約 430 萬輛卡車上直接加裝智慧型設備,包含光學雷達、攝像鏡頭與他們所設計的軟體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打造出智慧型的無人卡車呢?一切都是因為成本問題。一輛卡車的價格約落於 10 萬美元至 30 萬美元,在無人駕駛技術完全成熟、法規完全通過之前,透過「加裝」設備比較合理與省錢。

giphy

  • 瞄準高速公路與卡車聽起來是個好主意?

至於為什麼選擇商業運輸的卡車當作目標,Otto 創辦人之一的 Lior Ron 認為,雖然卡車聽起來不是很性感,不過卻擁有非常大的市場。卡車只佔了整個高速公路 5.6% 路程,卻占了總車禍死亡量的 9.5%

在道路方面,高速公路只佔美國道路的 5%,將對於其他道路,用地圖與感應器來定位相對簡單許多。

在人與市場方面,因為美國聯邦的法律規定,卡車司機每天只能開 11 小時,超過這個數字,發生車禍的比率將大幅上升。而且卡車司機的工作環境艱困,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卡車司機,一年有 200 天在外奔波,睡在停車場或是其他地方。

如果,智慧型設備可以成功運作,就可以讓卡車跑上一整天,人也可以好好休息,對整個市場來說是非常有力量的強心劑。

  • 智慧型卡車將是新一代的 Job Killer?

Otto 的存在也有一些爭議的聲音,根據美國卡車協會的說法,現在美國有超過 300 萬名卡車司機,在 15 個人中就有一人在做相關的卡車行業。如果 Otto 真的成功,全自動化了,也許對某些靠卡車行業維生的小城鎮,將會是莫大的衝擊。

而相關的配套措施,則需要政府與這些相關企業,好好地做出協商與討論。

好想玩 Euro truck simulator 啊。

(資料來源:Black ChannelNew York Times;圖片來源:Joshua Livingston

  •  延伸閱讀

嗶嗶嗶電動車業者注意!Tesla 進軍台灣了,一口氣狂開 11 工作職缺組建團隊

Google 無人車項目新進展:將與主流車廠簽下第一份無人車合作協定

破過哀鳳、創造紫雨》天才駭客這次親自編碼,要打造出比 Tesla 還強的無人車

前奧地利駐台代表:稟蔡總統,台灣必須「放棄東南亞」政策才能重返榮耀

$
0
0

Taipeiview

Martin W. Hiesboeck 解聰文,為奧地利駐台商務副代表。花費十年的時間在師大學習中文,獲得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台大 EMBA 學歷。精通多國語言,包含德文、英文、中文與西班牙文等。目前於台灣的國際品牌行銷公司工作。

解聰文在 LinkedIn 撰寫了一封公開信,寫下了五點對於蔡英文新政府的建言。目的則在於,讓台灣重返榮耀。以下摘要整理作者觀點。

  • 1. 停止南向(Move South)政策

停止進行任何「南向」計畫,這邊的南向指的是往東南亞發展。與其煩惱該往何處走,不如想想該做什麼。想辦法投資、發展最新的科技,像是自動化科技、積層製造技術(additive manufacturing)、機器人產業等。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跟工程師,讓他們為了未來工作,而非維持現狀

  • 2. 停止堆存外匯存底

堆存外匯存底的概念來自於有一天會與中國開戰,或是假想的金融危機,現在看起來的確有點異想天開了。超過 4000 億美元的金錢應該用於打造世界上最強、最有創新意念的創投。

現存的台灣創投都太過守舊,不願意承擔風險,甚至是被既得利益者掌握著

早該把錢都投資在台灣的未來,雖然無法與美國矽谷相提並論,但是愛沙尼亞正是小國的最佳範本。現在就開始 think bigger。

  • 3. 支持製造科技領域

支持既有的企業與新創公司,還有製造科技領域。台灣無庸置疑的是製造業之王,但是缺少人才又缺錢許多業者持續用一堆過時的科技幻想自己可以稱霸發展中國家市場

中研院與工研院有這個星球上最棒的菁英,點子卻都被老美整碗拿去賺錢,而不是台灣自己拿來賺。想辦法提供退稅機制給創新公司;替專業人士、專家加薪,並持續吸引更多好的人才進來。

  • 4. 砸錢在台灣強力的醫療領域中

台灣有最棒的醫療系統,還有大量有價值、完整的病人資料,但是醫院的 IT 架構卻停留在 1990 年。醫院缺乏效率,醫生被強迫做一些重複而沒有意義的工作。若不好好的改革投資,台灣將無法成為連外國人都想來的醫療之島。砸錢給醫院鼓勵他們發展大數據、AI 人工智慧、現代的圖像與診斷技術,這是讓健保與健保屬繼續活下去的唯一出路。

讓台灣優秀的醫生可以去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學習更新的技術、想辦法創新,甚至成為新一代的企業家。

  • 歡迎國際人才

想辦法向全世界的天賦敞開大門,讓他們帶著專業學位、商業成就,甚至是有錢來到台灣。放寬工作允許的簽證與各項簽證限制。如果他們工作或繳稅滿五年,就發給他們台灣護照。現在台灣對於外國人才進入所設下的門檻實在太麻煩

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要在經濟上與中國對抗,就要擁有全亞洲最多元的人才能力。台灣的領導企業最缺乏的就是國際人才,問問他們的行銷團隊就知道了。台灣許多大學也找不到好的教師,因為薪水實在是低的可笑。像瑞典學習,他們敞開大門迎接世界各地有才華的人才,造就了美國之外最棒的科技產業。

  • 小結

現在的即將上任的政府願意接受商界人士的建議與顧問,非常好。但是,千萬不要再問那些 70 年代老人的意見,他們腦子裡都是自己的利益跟中國。聽聽年輕創業家、創新者、企業專家、世界各地專業人士的意見。

因為他們,才擁有台灣通往未來的鑰匙

(本文為摘要整理,可參考其他網路版本摘要整理連結,資料來源:LinkedIn;圖片來源:WIKI。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合作夥伴則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

創業者眼中的台灣:守舊不創新又難拿錢,卻是創業起步的最好天堂

沒人投資沒人愛,創投工會秘書長蘇拾忠:台灣得了「天使投資缺乏症候群」

腐壞的舊文化、沒幫助的政策 …… 台灣年輕人要打破的不只是這些困境

 

Intel 哭暈在工廠,大客戶 Google 以後要自己開發神經網路晶片了

$
0
0

Screen Shot 2016-05-19 at 4.59.42 PM

Google 設計了用於驅動深層神經網路的計算機晶片,深層神經網路的人工智能技術重新發明了互聯網服務運營方式。

美國時間 18 號上午,在 Google I/O 2016,CEO 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表示,Google 設計了一個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專用集成電路),專門針對深層神經網路。這些硬體和軟體的網路,可以通過分析大量的數據學習特定任務。Google 使用神經網路來識別照片裡的物體和麵孔、理解你對 Android 手機說出的命令、或者翻譯語言文本。該技術甚至開始改變 Google 的搜索引擎。

Google 將其晶片稱為張量處理單元(Tensor Processing Unit:簡稱 TPU),因為它支撐著 TensorFlow(研發的第二代人工智能學習系統),軟體引擎驅動其深度學習服務。

去年秋天,Google 發布了 TensorFlow 的開放源代碼許可證,這意味著公司之外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甚至修改這個軟體引擎。Google 不會共享其設計的 TPU,但外人可以通過不同的 Google 云服務利用其機器學習硬體和軟體。

Google 只是將深度學習加入到廣泛的互聯網服務的眾多公司之一,還有Facebook、微軟和 Twitter。通常,這些互聯網巨頭推動他們的神經網路與圖形處理單元,或 GPU,如晶片製造商 NVIDIA。但包括微軟在內的一些公司,也正在探索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簡稱 FPGA),可以編程為特定任務的晶片。據 Google 所說,驅動在線服務的數據中心內部的海量硬體機架,TPU 板就像硬碟驅動器一樣安裝到相同的插槽,對比其他的硬體,它提供了「一系列每瓦數量級更好的優化性能的機器學習」解決方案。「TPU 是專為機器學習應用而設,讓晶片更加兼容的減少計算精度,這意味著每個操作它需要的晶體管更少。」Google 在博客文章中發布。「正 因為如此,我們可以把每秒的操作更多地集成矽,使用更複雜和強大的機器學習模型,更快速地應用這些模型,讓用戶更為迅速獲得更智能的結果。」

這意味著,除其他事項外,Google 使用晶片的方式不像 Nvidia,也不像其他公司使用更少的晶片。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出,Google 希望打造自己的晶片,對晶片製造商來說是個壞消息,特別是世界上最大的:英特爾。英特爾處理器驅動著 Google 內部龐大的計算機服務器,而英特爾的煩惱在於,Google 有一天會設計自己的中央處理器。

(本文獲雷鋒網授權刊載,原標:谷歌為其 AI 機器人設計芯片,英特爾慌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Viewing all 86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