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關心這則新聞】前天 Uber 亞太區總經理 Mike Brown 親筆寫公開信,向蔡英文總統喊話,懇請政府召開公聽會討論「車輛共享」的新經濟模式該如何落地台灣。
先前,Uber 全球首席顧問 David Plouffe 也提到,目前 Uber 在全球遇到的問題就是推行創新經濟,會遇到舊經濟挾法規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這次,交通部罕見大動作發布新聞稿,持續堅持立場。看起來,目前對話雙方的認知落差其實還是很大,若不能先取得一個基本共識,那麼談對話、合作、輔導合法都是空談,只會淪為雙方各說各話的狀況。(責任編輯:鄒昀倢)
UBER打著「科技」、「共享經濟」的大旗進入臺灣,已有一段時間了,或許部分消費者及年輕族群,對於UBER的低價位、資訊化的服務感到新鮮、時尚,甚至認為政府為什麼那麼愛管?那麼守舊?國內產業百百種,絕大多數都是開放自由競爭的,如果政府樣樣拿來管,那也不必,但是對於直接影響到人民健康、安全的事業,政府是不得不管。
難道「創新」可以當作是檢驗公共運輸的唯一標準嗎?公共運輸事業在世界多數國家都被列為管制事業,因為它涉及到基本民行安全與消費權益,所以必須仰賴政府適當的公權力介入,來維持市場秩序和公眾利益,既然政府不能不管,業者當然不能以「創新」做為規避遵守政府法令的藉口,否則,民眾又如何期待消費權益能夠受到保障。
UBER口口聲聲標榜「車輛共享」,不得不提個疑問,UBER空車在大都會地區到處繞行巡迴,等著被指派來專程載送消費者的營運方式,真的只是共享嗎?還是以共享為名,行營業之實?而其中又有多少善良的自用車主,是在UBER沒有明確告知違法風險的情形下,受誘以此為業?
對消費者來說,費用便宜是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但是大家如果再深入思考一下,這些便宜服務是隱藏多少社會成本,犧牲多少風險換來的呢?車輛檢驗、駕駛人資格、理賠責任負擔、消費糾紛處理、個人資料保護、金融交易安全保障……樣樣都是問號的時候,大家真的都知道了嗎?
當UBER公司對著消費者說,UBER是有投保責任保險的、是會對消費者負擔所有損害賠償的同時,卻又對著主管機關說UBER只是網路服務平台,只負責媒合交易及協助爭議溝通,這不禁讓人疑惑起那張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保單,到底是保障了誰?保障了些什麼?
UBER就算真有在國外投保,但「條款受荷蘭法律專屬管轄……,調解及仲裁地點均應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調解及/或仲裁使用的語言應為英語」,一旦出事發生爭議,又有多少消費者有能力站上國外法庭,用流利的英語論述著外國的法律,來為自己爭取該有的權益?
至於UBER司機,努力為UBER工作,卻根本沒有被UBER當作員工,沒有勞保、沒有健保不說,車資打折也要駕駛人跟著買單吸收,這真的該是員工應受的待遇嗎?
台灣都會區計程車服務方便,隨招隨有,但有多少人知道這口碑是辛苦代價換來的。計程車司機工作勞碌原本就不是收入豐厚的職業,以大臺北地區的計程車為例,司機每天工作時間將近11小時,每月平均營業收入扣除必要成本後每月實際收入不到3萬元,每個司機背負家庭收入重擔,全台灣10萬名司機背後就關係著10萬個家庭生計,如果政府連合法執業的基本原則都棄守了,人民還該信任政府嗎?
社會大眾應該以更多的同理心來看待合法計程車面臨的困境。UBER真的有心要為台灣公共運輸貢獻心力的話,絕不該用目前在都會區與計程車爭食有限市場的掠奪式營運。
當然,不可否認現有的計程車產業確實也有令人詬病之處,政府也應該痛定思痛力謀產業提升。因此,交通部也已積極催生多元化計程車方案,預計明年就可以正式上路,希望屆時就能逐步以展新的一面來帶動產業的發展。另外交通部也於偏鄉地區推動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DRTS),將以更具彈性、品質更佳的服務模式,來改善偏鄉地區的公共運輸。
最後,還是要再次強調,我們期待創新產業及新經濟模式在台灣發展,也歡迎國外資金與技術來台,並引進創新經濟模式,所以政府從未否定Uber相關創新科技的應用,但是企業追求創新經營的同時,也應該遵守政府相關法規,並與其他企業公平競爭。
保障合法、取締非法是政府存在的意義和堅守的底線;納保、納管、納稅是服務的基本責任,也是對消費者的基本保障,這是交通部不變的立場與職責。
(本文訊息由 交通部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圖片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擊鼓、鳴冤、求生存】Uber 亞太區總經理:請蔡英文總統打造創新的台灣新經濟
專訪 Uber 首席顧問 David Plouffe :Uber 帶來的挑戰不難,領導者只要下定決心即可解決
台灣成長轉型,全民決定─國民黨立委許毓仁談新經濟必備的「數位經濟基本法」
前沿趨勢.科技生活
《科技報橘 TechOrange》渴求創新無極限!
加入 TechOrange 粉絲團,產業趨勢、精闢觀點不漏拍。